第276章 戰前準備

進入1858年後的上海商貿區和前幾年相比,已經是截然不同,沿着黃浦江北岸的外灘大道內側,聳立着各種風格的建築,有着巴洛克風格,比如那棟剛落成開業不久,並且是目前上海地區最高的建築外灘飯店,也有着纖巧的洛可可風格,比如信德洋行的總部,此外也有着中國傳統風格的建築,比如說上海海關,還有哥特式的建築,比如說外灘酒店對面屬於皇室產業的上海紡織公司總部(清末梟雄276章)。

基本上西洋各國的建築風格以及中國的傳統風格都彙集在這小小的商貿區內,再加上商貿區裡的說着英語,法語,西班牙語,德語,俄語等各種語言的各國洋人,使得這商貿區變成了名副其實的萬國城市。

整個商貿區發展一日千里,商貿區內的諸多工廠發出隆隆機器聲,然後生產出諸多商品,有已經暢銷全球,爲商貿區,乃至爲了中華帝國撐起財賦收入大頭的生絲,也有着民衆日常所需的肥皂、火柴、洋布等消耗品。

同時還有着大量軍械,槍炮戰艦,甚至是那些兩輪,四輪馬車都是包含其中。

這是一個充滿了生機,充滿了希望的城市!

宋關前站在外務部駐商貿區辦事處的辦公室窗前,看着窗外的外灘大道的景象,還有遠處永遠都擠滿了船隻的黃浦江。

如果戰爭爆發的話,這一切還能維持多久?

宋關前不知道,也是無法預測戰爭一旦爆發後會對商貿區造成什麼樣的負面影響,作爲外交人員他知道軍方已經開始做戰爭準備,但是他並不知道詳情,也不知道軍方到底能不能守住。

勝利還是戰敗?

宋關前不知道!

他知道的只是,林哲已經給他發來了親筆密詔,要求他無論如何也要拖延英法聯軍的宣戰時間。

宋關前雖然不是軍事人員,但是他也知道這是軍方需要時間來做準備,不管是事先囤積物資還是說抽調兵力,在沒有航空運輸和鐵路運輸的時代。戰爭準備是非常花時間的。

囤積物資,抽調兵力少說也得幾個月的時間!

而現在宋關前的任務就是,給軍方爭取這些時間,避免在軍方完成戰爭準備時間英法聯軍就打過來了。

宋關前看着外頭的夜色逐漸將領。纔是恍悟過來他在窗前已經站了兩三個小時,緩緩轉身然後推開了辦公室的門,向着外面的下屬道:“準備一下,明天約見英法兩國領事!”

不管是拖延時間的任務有多麼難,但是宋關前都必須去做。不僅僅因爲這是林哲的親自要求,更是爲了林哲許諾的爵位。

林哲的密詔裡,可是白紙黑字向宋關前許諾,只要他的這次任務能夠完成,那麼最次也會是一個男爵,如果順利的話,得到子爵甚至伯爵侯爵都不沒有可能的。

身爲帝國的高層官員,外務部的協辦大臣,宋關前比外人更加清楚爵位的可貴!

偌大的中華帝國裡,文武要員數以百計。從1856年底正式舉旗,1857年初稱帝建制以來,林哲一共也就封了三十來個爵位而已,而且其中還有七八個是賜予皇室族人、外戚的,比如說林哲的堂兄林嵐,這個林嵐作爲林哲三代以來的唯一一個堂兄,從血脈來說乃是林哲生出兒子之前,帝國皇位的唯一一個合法繼承人,林哲就是給他封了一個子爵。

又比如說皇后陳靜的兩位兄弟,都是被封爲男爵。然後林哲的母親孃家那邊,也就是林老太太的孃家方家那邊,林老太太的兩位還健在的兄弟以及兩位表親也是被封爲男爵。

不過這些皇族宗親的人所獲得的爵位都是不是世襲的,而且這些人除了林嵐在宮務廳任職外。其他人都是沒有任何公職,也就是說屬於閒散貴族的行列,手裡並沒有什麼實權。

目前帝國的貴族裡,軍事貴族是最多的,僅有的三位伯爵都是軍方將領,分別是施清瑄。林安飛,徐言青,七位子爵裡除了林嵐這個皇室宗親以及文官系統的內閣總理畢餘同外,其餘五個也是清一色的軍方將領。

而男爵也都是軍方將領居多。

文官系統裡,目前獲得爵位的人只有畢餘同一人而已!

如果說宋關前能夠獲得林哲封鎖的爵位,哪怕是最低等的男爵,也足以奠定他在帝國內的根基,以後在內閣大臣會議上,他宋關前就有足夠的資歷僅位於畢餘同之下,而過上幾年,誰敢說他沒有機會和畢餘同一樣登上內閣總理之位?

宋關前早年在洋人商行裡當買辦,後來經人介紹進入林哲幕府中,和內閣裡的其他高級官員們一樣,都是林哲的早年幕府班底成員之一。

由於宋關前可以說一口非常流利的法語和英語,就算是西班牙語也能說上幾句,再加上他早年在洋行當買辦的時候和洋人打交道的時間非常長,而且和諸多爲洋人工作的買辦一直都在上海打轉不同,宋關前可是跟着所效力的洋行船隻去過下過南洋,去過歐洲的人。

這種經歷讓他進入林哲的幕府後,先是從事翻譯工作,然後擔任林哲的外交顧問之類的角色,長期負責和洋人,尤其是歐洲國家的外交事務工作。

稱帝建制後,內閣各部官員其實都是直接從林哲的幕府中調任,比如說宋關前之前主要負責歐洲外交事務,所以內閣成立後他就直接擔任外務部協辦大臣,並主管歐洲外交事務。

長期負責外交工作的人不能和軍方將領那樣,通過頻繁立下戰功而封爵,而現在帝國皇帝林哲對爵位的控制又是非常嚴格,如果沒有特殊情況的話,他宋關前要想獲得爵位恐怕就得等差不多退休的時候了。

但是現在,林哲卻是給了他一個機會,一個可以獲得爵位,成爲自畢餘同之後第二個獲得爵位的文官,一個在內閣中大大提上自己話語權的機會。

哪怕是前方路途再怎麼艱難,他也是不能就這麼放棄!

就當着宋關前思慮着該怎麼努力以拖延英法聯軍的時間時,軍方方面也是展開了大規模的調動!

從統帥部發出的多到調令已經通過六百里加急送往皖南以及華北地區等地區的中華軍部隊,同時第六軍的組建地點正式移往江陰,位於上海地區的第七軍的指揮機構也是悄無聲息的成立了。

除了這些直接軍事調動外,軍需部的營建司開始大規模僱傭上海、江陰等地的民工,分別前往吳淞、江陰修築炮臺,同時也是在上海外圍以及江陰地點修建堡壘要塞,爲了加速這些防禦工事的修建速度。

軍方一次性徵用超過十萬名民夫,力爭三個月內把上述堡壘工事完成!

軍訓部方面,已經是派遣了高級官員前往福建,準備隨同第三軍一起進軍徵兵。同時也是加大了對江蘇、浙江、安徽地區的徵兵規模,爲了快速徵兵首次降低了兵員的素質。

軍校方面的學員培訓也是加速進度,爭取讓第六期學員提前畢業,然後充實到各部隊之中,以補充各部隊軍官嚴重匱乏合格軍官的問題。

不僅僅是軍方在做着準備,財務部方面也是做着準備,並且一次性批准了高達三千萬圓的軍費,雖然該筆軍費是用1858年度第一季度軍費的名義批准的,但是該筆軍費的真正目的就是用來備戰英法聯軍。

這一次備戰英法聯軍,是全方位的,因爲這是中華軍成立以來所面臨的最大威脅,這種威脅要遠遠大於清軍以及太平軍的威脅,嚴重到軍方都沒有信心可以在上海擋住英法聯軍的程度。

要不然軍方也不會在江陰那邊修建要塞,加強鎮江的防禦體系了,甚至就連海軍方面都已經是準備好閉塞作戰,把好不容易纔積攢起來的戰艦自沉於長江航道江陰段。

說到底,還是軍方沒有足夠的信心!

自家人知自家事,國內其他新軍是仿效中華軍而建立的,江淮新軍以及清廷的練軍還有林成庭的鎮胡軍都是如此,面對這些學生中華軍並不擔心,有着擊敗他們的信心。

但是面對自己的老師,正版的洋人近代軍隊,中華軍這個學生也是有些忐忑,信心並不算太充足。

畢竟這些洋人軍隊的訓練以及裝備都是國內的其他敵人可以相提並論的,這些洋人軍隊使用的也是米尼步槍以及新式洋炮,在武器裝備上中華軍沒有半點優勢,甚至一定程度上還處於劣勢。

而訓練上說實話也是略有不如,中華軍的訓練體系以及執行的嚴格軍紀是學誰的?就是學的英國人的。

甚至在戰術陣型上,學的也是英國人!

中華軍進行線列作戰的時候最喜歡用兩排橫隊作戰,這就是受到了英國陸軍的影響,英國佬的陸軍部隊就是以橫隊進入戰場,兩列橫隊作戰並最後發起刺刀衝鋒而聞名全球的。

當年拿破崙那麼牛逼的一個人,但是率領的法軍還不是一樣被英國佬打的抱頭鼠竄!

在一戰之前,興許其他國家,比如德國,法國,俄國以及美國各有所長,在某些方面可以和英國一爭長短,但是英國佬之所以能夠繼續稱霸全球,其艦隊實力固然是重要的一個方面,但是他們的陸軍同樣不可小窺。

而現在,中華帝國所需要面對的就是本時代的地球霸主英國的威脅,同時還有算得上是目前地球上第二強大的法國。

世界老大和世界老二聯手打一個剛成立不過年逾的新生帝國,這中華軍的將領能夠有多大自信纔是怪事了。(。)

第74章 上海商貿區第207章 激戰六安第140章 暴風雨夜的前夕第460章 訂單大爆發第514章 快速發展的1865年第656章 智利購艦第622章 大陸軍政策第317章 紡織產業第130章 打到鎮江去第403章 大勢所趨第595章 性能和成本的取捨第575章 交通和工業第407章 功高震主第240章 國債和資本第294章 視察江陰第710章 南海大捷第299章 重炮之間的較量(一)第436章 鐵路發展計劃第99章 撤軍和追擊第519章 三流工業國第122章 擴大商貿區第649章 海軍革新第624章 婆羅洲第417章 經濟大臣第423章 北岸工業區第581章 中寧密約第269章 死城安慶第538章 國運之戰第369章 太平軍入川第560章 阿拉斯加第688章 中英談判第315章 帝國風氣第586章 騰飛中的海軍第71章 擴軍五千第492章 中薩鹿兒島條約第60章 久則生變第124章 這是抄襲!第390章 奕欣投降第178章 夏季攻勢第168章 宮務廳情報處第276章 戰前準備第368章 協防師改革第549章 蚩尤級萬噸鐵甲艦第345章 工業規劃第305章 聯軍總攻第709章 鉅艦對決(二)第128章 跋扈和自傲的對決第563章 俄國人的恐慌第690章 蘭港國朝貢第704章 世界大戰的邊緣第15章 公然敲詐第115章 刺刀衝鋒第398章 橫掃北方第520章 夏威夷第685章 冊立太子(二)第703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432章 新舊更替(二)第385章 滄州激戰第290章 戰爭中的和談第519章 三流工業國第343章 侯客室第391章 進城第525章 夏威夷戰爭第335章 御前戰略會議第321章 風雲再起第133章 協防團和鎮江第360章 包令的南京之行第365章 傳統和科學的結合第215章 救或不救第779章 立儲第40章 五十對八百第399章 西征展開第548章 新一代戰艦第419章 移民屯邊第554章 四國條約第215章 救或不救第7章 募兵買槍第416章 外憂內困第396章 咸豐身死第410章 海陸分家第166章 盡佔江南第701章 戰艦雲集第435章 江道泉的野望第178章 夏季攻勢第411章 陝甘動亂第354章 清軍出擊第660章 確立金本位第54章 兵指青浦第100章 太平軍的戰壕第369章 太平軍入川第196章 董離科舉行第91章 攻城第508章 林成庭的野望第377章 都興阿的擔憂第663章 廢黜朝鮮國王第178章 夏季攻勢第146章 王侯之賜第545章 捷報入京第624章 婆羅洲第25章 廣德激戰
第74章 上海商貿區第207章 激戰六安第140章 暴風雨夜的前夕第460章 訂單大爆發第514章 快速發展的1865年第656章 智利購艦第622章 大陸軍政策第317章 紡織產業第130章 打到鎮江去第403章 大勢所趨第595章 性能和成本的取捨第575章 交通和工業第407章 功高震主第240章 國債和資本第294章 視察江陰第710章 南海大捷第299章 重炮之間的較量(一)第436章 鐵路發展計劃第99章 撤軍和追擊第519章 三流工業國第122章 擴大商貿區第649章 海軍革新第624章 婆羅洲第417章 經濟大臣第423章 北岸工業區第581章 中寧密約第269章 死城安慶第538章 國運之戰第369章 太平軍入川第560章 阿拉斯加第688章 中英談判第315章 帝國風氣第586章 騰飛中的海軍第71章 擴軍五千第492章 中薩鹿兒島條約第60章 久則生變第124章 這是抄襲!第390章 奕欣投降第178章 夏季攻勢第168章 宮務廳情報處第276章 戰前準備第368章 協防師改革第549章 蚩尤級萬噸鐵甲艦第345章 工業規劃第305章 聯軍總攻第709章 鉅艦對決(二)第128章 跋扈和自傲的對決第563章 俄國人的恐慌第690章 蘭港國朝貢第704章 世界大戰的邊緣第15章 公然敲詐第115章 刺刀衝鋒第398章 橫掃北方第520章 夏威夷第685章 冊立太子(二)第703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432章 新舊更替(二)第385章 滄州激戰第290章 戰爭中的和談第519章 三流工業國第343章 侯客室第391章 進城第525章 夏威夷戰爭第335章 御前戰略會議第321章 風雲再起第133章 協防團和鎮江第360章 包令的南京之行第365章 傳統和科學的結合第215章 救或不救第779章 立儲第40章 五十對八百第399章 西征展開第548章 新一代戰艦第419章 移民屯邊第554章 四國條約第215章 救或不救第7章 募兵買槍第416章 外憂內困第396章 咸豐身死第410章 海陸分家第166章 盡佔江南第701章 戰艦雲集第435章 江道泉的野望第178章 夏季攻勢第411章 陝甘動亂第354章 清軍出擊第660章 確立金本位第54章 兵指青浦第100章 太平軍的戰壕第369章 太平軍入川第196章 董離科舉行第91章 攻城第508章 林成庭的野望第377章 都興阿的擔憂第663章 廢黜朝鮮國王第178章 夏季攻勢第146章 王侯之賜第545章 捷報入京第624章 婆羅洲第25章 廣德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