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哲之前對寧王朝並沒有給予過多的關注,因爲寧王朝是天生不足,不管林成庭怎麼折騰都是無法給帝國帶來什麼威脅的(清末梟雄581章)。
再加上緬甸那窮地方,要啥沒啥,甚至都不如越南那麼重要,至少越南還有着廣寧煤礦呢,裡頭的無煙煤乃是當代最爲重要的戰略物資,哪怕是爲此和法國人進行一場戰爭都在所不惜的。
但是緬甸那地方,除了柚木和大米外,基本上就沒有什麼產出了,一些重要的礦產資源更是一點都沒有。
同時,帝國和上緬甸的交通交流非常的不方便,並沒有海路直接相連,要知道寧王朝並沒有全部控制緬甸,而是隻控制了上緬甸,下緬甸還在英國人手裡呢,現在的寧王朝就是一個被中英兩國夾在中間的內陸國家。
因此,林成庭要想在上緬甸發展起來,其難度是非常大的。
同時,中英兩國也需要寧王朝來作爲緩衝,就和中英法三國需要泰國來作爲緩衝一樣,所以不到必要的時候,林哲還是不願意打破緬甸地區的平靜的。
但是沒有過多的插手,並不代表着林哲會放任寧王朝倒向英國。
寧王朝對於帝國而來,就是一塊緩衝地,就算寧王朝不靠向自己,但是也不能倒向英國人。
所以得知寧王朝那邊發生了動亂,等林成庭病死以後,登基的寧朝新國王有着傾向英國人的可能性時,林哲自然就坐不住了。
儘管誰也不知道以後的寧朝新國王會不會真的傾向於英國,但是即便是存在着這種風險都是足以讓林哲重視了。
“這李昊通有沒有足夠的能力?他需要多大的支持才能夠讓林成庭二子登位?”林哲很清楚,現在李昊通找上門來,並以提親聯姻爲藉口,但是這背後的意思已經是非常明顯了,那就是一旦讓他掌權寧朝,那麼他就會帶領寧朝倒向帝國。
帝國如果想要獲得這種好處,那麼肯定是需要付出一定代價的!
‘李昊通這人在寧朝的權勢不小,在他們的軍方也有一定的勢力,不過他長期在後方,能夠掌控和拉攏的軍隊並不算多,如果沒有外力的干預,他是絕對沒有可能獲得勝利的。如果我們插手的話,外交方面的施壓就足以讓寧朝裡部分中立人士動搖,如果能夠適當給予一定的軍事壓力,那麼就能夠讓很多人收齊不該有的心思。”
宋關前如此說着:“不過一旦我們插手,那麼英國人那邊肯定也不會坐視寧朝的動亂,必然會做出相當的反應,說不定就會在其他方向對我們施加壓力,比如澳門問題上,一旦讓英國人找到機會,恐怕會插手其中,進而破壞我們和葡萄牙的談判!”
林哲卻是不以爲意道:“英國人的反對是肯定的,不過你們外務部不用過於擔心,該怎麼談就怎麼談,嗯,澳門那邊能夠談下來最好,如果談不下也就被浪費時間了!”
宋關前這麼一聽,就是聽出了林哲的潛意思,那就是如果澳門談判出現意外的話,那麼估計帝國也就懶得談了,直接就出兵澳門把澳門給收回來了。
自從去年帝國出兵並攻佔香港後,當時也有聲音說要乾脆把澳門也一收回來,不過當時考慮到避免同時樹敵過多,從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煩,所以就把澳門問題押後。
一直到四國條約簽訂,正式收回香港後,帝國纔是把收復澳門一事提上了日程,不過這葡萄牙和英國人可不是一個層次的國家。
就以葡萄牙在遠東地區的實力,現在的帝國隨便派個幾千人,一支小艦隊就足以把澳門給收回來,如果說葡萄牙不是遠在歐洲,而是在亞洲這一片的,帝國陸軍舉手擡足就能夠滅掉這個國家。
葡萄牙也是認識到了現實,所以也是沒打算過死活都不願意歸還澳門,不過卻是堅持要求獲得一筆不菲的補償,一張口就是五十萬英鎊,這比贖回香港島的幾個還要貴,帝國外務部的那些外交官怎麼可能答應(清末梟雄581章)。
所以雙方爲了澳門問題,已經是反反覆覆進行了數次談判。
雙方談判的分歧雖然有些大,但是和平解決澳門問題的機會還是非常大的。
這個時候,如果英國人插手進來的,很容易橫生枝節。
畢竟葡萄牙是個歐洲國家,而英國在歐洲的影響力實在太多,不客氣的說,英國人放個屁,葡萄牙都得露出一副享受的表情說:好香,好香!
這種情況下,帝國一旦和英國人再一次因爲緬甸發生衝突,到時候英國人肯定會在其他地方給帝國使絆子,也就會使得澳門問題一拖再拖。
這是宋關前認爲的風險,但是這種風險對於林哲而言卻是並不算什麼。
在這年頭,除非英國人從海峽艦隊和地中海艦隊裡抽調至少三分之一的主力艦來亞洲地區,除非英國人下定決心進行動員至少五十萬以上的兵力,圍繞着中亞、印度、東南亞地區和帝國打一場全面戰爭,要不然的話些許外交壓力並不算什麼。
十九世紀的國際關係,實際上非常簡答,誰的拳頭大就是老大,不服就打。
而且一個個國家也都是不要臉的那種,沒誰在在乎國家形象之類的,一言不合說翻臉就翻臉了。
這個年代,奉行的是強盜邏輯!
所以對於英國,林哲的應對方法始終都很簡單,什麼外交上的語言恐嚇一概不理,要打就打,誰怕誰啊!
在澳門問題上也是如此,葡萄牙人要是懂得見好就收,林哲還會給予他們一些好處,如果葡萄牙人吃相太難看,那麼就不要怪林哲直接出兵了。
和宋關前的這一番談話,林哲已經是明確了態度,那就是讓外務部積極推動和李昊通的合作,爭取未來把寧王朝徹底拉上帝國的戰車,然後在東南亞的最西端,給英國人插上一顆釘子,以後有了機會,未必不能在印度洋取得一個出海口,順便窺伺下印度。
即便是到了最後無法做到這些,但是隻要在這裡狠狠的插上一顆釘子,那麼就足以讓英國人很難受的,以後要是和英國人爆發什麼衝突的話,隔三差五就威脅威脅英國人老子要打印度,到時候想必英國人的表情會很難看。
得到林哲的明確指示後,宋關前也就是開始真正的推動了此事,第二天上午,李昊通秘密覲見了林哲,不過這一番短時間的覲見自然是談不來什麼深入的內容,主要是李昊通做出一個投靠帝國的姿態。
要知道李昊通覲見林哲的時候,可是行三叩九拜之禮,而後自稱‘‘寧臣’,對林哲的稱呼則是‘上國天子’。
封建時代裡,各種的稱呼是非常嚴格的,尤其是這種外交場合上,各種稱呼是不能亂叫的,李昊通的這個自稱並沒有什麼問題,但是稱呼林哲爲皇上就有些問題了,通常來說,上國這個詞彙,是中國傳統的朝貢體系的稱呼。
所謂****上國也,只有藩屬國的人才會稱呼中國爲上國,人家英國佬可不會稱呼中國爲‘上國’,別說英國了,就算是沒有德川幕府裡的日本人也不會這麼喊。
而天子,這個詞彙在漢家文化裡不僅僅代表的一國君主,更是代表着天下共主的稱呼,幾千年前周朝末期根本沒有任何中央權威了,但是周天子這個稱謂卻是被世人所認同。
由此可見,李昊通覲見林哲的時候,是把姿態放得非常低,並且是以藩國臣子自居。
對於李昊通的這個姿態,林哲還是很滿意的,如果李昊通想要獲得來自帝國的支持,那麼就不能夠和林成庭那樣,又臭又硬,***想要各種獨立什麼的。
林哲不怕你有野心,只要你歸附帝國,那麼林哲就可以滿足你的野心。
見過林哲後,李昊通又是和宋關前密談了兩天,最終是敲定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是帝國將會承諾,一旦寧國的林成庭身亡的話,那麼帝國將會堅定不移的支持二王子登位,並支持支持李昊通成爲攝政王。
這種支持最明顯的體現就是帝國駐紮在寧國的一千多兵力如有必要的時候,將會直接插手寧國可能的內戰,幫助李昊通控制局勢。
當然了,這還不夠,李昊通要扶持二王子登位,到時候肯定會和那些支持****的人爆發衝突甚至內戰,因此帝國將會幫助李昊通加強其掌控部隊的戰鬥力。
將會秘密派遣至少五十名軍事顧問進入寧朝,彈藥供應也是優先供給。
並承諾一旦林成庭身亡,帝國將會直接從外交渠道明確的表明支持二王子登位等。
而李昊通也是需要爲此付出代價的,不過現在的寧朝現在也拿不出什麼讓帝國眼紅的好處。
李昊通承諾,一旦他成爲攝政王,就會正式宣佈寧朝將會和帝國結成正式的軍事同盟,和帝國展開全方面的軍事合作,以應對英國人的挑戰。
前面的諸多條件雙方是正式簽訂了一份秘密條約,正式名稱爲‘中寧同盟條約’,也可以說是中寧密約
這一番密談之後,等到事情談的差不多了,最後雙方纔是想起來,這各種條件都談完了,但是聯姻一事還沒着手呢。
爲此,宋關前也是急急忙忙去找了幾家權貴,找一個身份地位適合,年紀也適合的女子嫁給寧朝二王子。
這人選也不怎麼好找,首先地位出身太低了也不行,人家寧朝二王子雖然是個小國的王子,但好歹也是王子之尊,那些身份太低的女子自然是不行的。
但是帝國頂尖的幾家公侯自然也是不捨得把女兒嫁到緬甸去的,不少人都指望着以後和皇室聯姻呢。
最後選來選去,宋關前找了一個折中的辦法,那就是找到了施清瑄,再讓施清瑄把其弟弟的女兒收養過來,如此,這個去緬甸聯姻的女子,就從一個普通的平民成爲了公爵之女。
而後,在確定了人選後,皇室又破格授予了這名女子‘縣主’封號,這個封號一般都是郡王之女才能夠獲得的封號。
如此一番折騰後,這女子的身份地位也就和寧朝的二王子差不多相匹配的,當然了,嚴格上來說還是有些差距,畢竟她到底不是皇室成員,甚至都不是正式的貴族成員,雖然她是施清瑄的侄女,不過依舊只是一名普通人而已。
不過李昊通也是顧不上許多了,反正對於他來說,聯姻的對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和帝國搭上線。
李昊通甚至連那只有五歲的小女孩都沒見,直接就是帶着婚書回緬甸了。
在李昊通離開後,軍方也是挑選了五十名經驗豐富的中低級軍官充當軍事顧問,不過爲了避免引起英國人的猜忌,所以他們將會隱瞞身份,秘密加入寧軍,甚至李昊通還給他們弄了寧國的國籍和軍籍呢。
之所以搞那麼麻煩,那是因爲早年帝國和英國簽訂的緬甸諒解協議裡,有一條規定,那就是中英雙方都不得以各種名義向寧朝派遣軍事顧問、教官等。
同時帝國還承諾李昊通,一旦事成後,後續帝國的兩大軍校將會對寧朝開發,每年允許一定數量的寧朝軍官前來留學。
要知道,帝國的兩大軍校雖然建立時間短,在世界上也不算什麼名門軍校,但卻是亞洲地區僅有的正規軍校,而且得益於中華軍的赫赫武功,日`本、朝鮮、泰國等周邊的國家,都是想要派遣軍事留學生來學習的,不過中華軍卻是一概不準。
倒是那些普通的學校會接受一些外國的留學生,現在的幾所大學裡頭,都有着少量的外國留學生,不過數量很少就是了。
爲啥?
一方面是考不上,一方面是支付不起昂貴的學費。
帝國的高等教育素來以收費昂貴著稱,而且想要考進去難度非常大。
就算是外國的留學生,在這方面也不能獲得什麼優待,他們可以直接報考,但是能不能考進去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而學費嘛,這國內的學生學費就夠貴的了,而外國留學生的花費自然更貴,一年下來,花銷至少上千圓。
這派幾十個官費留學生來學幾年的話,對於那些弱小國家的教育部門而言,經費壓力太大。
這留學昂貴也不僅僅是帝國這邊如此,英國和法國等歐洲國家同樣如此,甚至還更貴一些,中國的留學生去英國的幾所頂尖學府學習,每年的花費都得幾百英鎊呢。
李昊通回緬甸後,林哲讓外務部的人隨時關注緬甸局勢,而他自己自然是不會把全部心思都放上去,偌大一個帝國,各項事務非常多。
其實對於林哲而言,外交事務都只能算是次要的,哪怕是和俄國人正在進行的戰爭,大多時候林哲也是不管不問的。
他更多時候,關注的是內政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