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石炭二

王振所言,倒是肺腑之言。

石炭有毒。

這是這個時代很多人的看法。

朱祁鎮說道:“王大伴放心吧。我是不會用石炭的,但是北方本來就畢竟乾旱,而今京城周邊,百里之內,可以用的樹木都砍伐殆盡。”

“恐違聖人之教。”

聖人之教,是這個時代的道德至高點。朱祁鎮早已發現,似乎分外好用。

這一句話,倒真是孟子所言,“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這是孟子的原話。

而北京城而今的局面,決計做不到這一件事情的。

柴火本就沉重,如果從遠處運過來,則費用自然攀升,百姓根本用不起,所以,他們寧可將北京城周圍都砍成一片白地,也不可能從遠處運輸柴火。

也幸好,北京城周圍還有一些山。

西山之中燒炭,倒也足夠支撐北京柴薪之用。

王振說道:“陛下用心極好,只是不可以身犯險,下面的人可以換爲石炭,但是宮中用度,不可換。否則不成體統。”

朱祁鎮一時間說道:“好。”他無心在這一件事情上與王振多廢話,只要採煤之事,其餘的可以辦。

王振轉過身說道:“小曹子,陛下所講的話,你聽清楚了沒有。”

曹吉祥立即說道:“奴婢明白。”

王振說道:“快去辦吧。”

朱祁鎮打發了曹吉祥下去,隨即又看了下面的衙門。

不過草草過去而已,只是敲打了一番。

他知道事情要一件一件的做。

既然用心在煤上面下功夫,其他事情都要先放一放。

曹吉祥這個人,在歷史上評價不好,但是辦事能力卻是極好的。

非有大智大勇不能用大奸大惡。

凡是在歷史上留下一筆上,總是有過人之處的。連朱祁鎮也沒有想到曹吉祥辦事能力這麼快,不過數日功夫,就將這一件事情理出眉目了。

朱祁鎮立即召見曹吉祥。

此刻曹吉祥臉色黑了不少,這數日之內,在京城內外都跑了一個遍,將北京城內外用煤情況搞清楚了。

朱祁鎮見狀了,也不讓曹吉祥說話,先讓他喝口水。坐下說話。

曹吉祥一副感激涕零之狀,隨即將他探明的情況一五一十說道:“京師百姓大多用柴,但是並非沒有用煤的,京師左近都有用煤,從前朝開始,大多數煤都是西山之煤,只是而今有禁令。”

朱祁鎮說道:“什麼禁令?”

曹吉祥說道:“恐怕掘煤之事,傷及地氣,損失龍脈。”

朱祁鎮立即明白,天壽山就在北京之西。說道:“此事暫且不提,何處產煤,可曾探明?”

曹吉祥說道:“奴婢已經探明瞭,京師左近所用之煤大多都是從門頭溝而來,從前朝開始,門頭溝就是產煤之處。”

“前朝元大都,所用之煤都從此而來。”

“前朝郭守敬爲了大都用煤,專門修了一條河,就是而今的永定河。所以門頭溝之煤,可以通過永定河南下,到京師之南,轉用陸運,用馬馱入城。”

“只是而今北京新建,還不能盡復舊觀。”

朱祁鎮心中又一絲慚愧。

頓時明白,北京用煤情況,並不是他想象的那麼匱乏,不過還好,似乎更多是煤差混用。如果沒有政府主導的話。

想要將煤代替柴火,卻是一個相當的漫長的時候。

朱祁鎮問道:“門頭溝那邊有多少家煤礦,他們是怎麼採煤的?”

曹吉祥說道:“奴婢看過了,大概有百餘家,都是包得煤場,令百姓入場取煤,以竹籤記之,奴婢算過。一人一天,大抵能採煤五十斤。”

“而且這些礦工,雖然有常年在礦上的,但是也有一些只是農閒的時候纔來。”

朱祁鎮想了好一陣子,才明白。

這些煤礦即便不是露天煤礦,埋藏定然不深。甚至可以說,這是當地百姓的副業而已。

而今不用朱祁鎮回想後世北京煤礦的情況,僅僅用他而今的見識去判斷,這個煤礦將來定然會大興。

因爲北京城的人只會越來越多。

而北京周圍能夠砍伐的柴火,只會越來越少。

朱祁鎮問道:“這些煤可收稅?”

曹吉祥說道:“不曾,大抵在進城的時候,收上一筆城門稅,除此之外,就沒有別的了。”

朱祁鎮說道:“我朝開礦難道不收稅嗎?”

曹吉祥心頭微微一動,說道:“陛下,本朝開礦唯有官府可以,而且陛下登基的時候,太皇太后罷一切不急之務,將各地金銀銅礦給罷去了。”

“已經召回各地太監。”

朱祁鎮聽了,微微吃驚,說道:“可有此事?”

朱祁鎮也僅僅是這一段事情才瞭解朝政的,剛剛登基的那一會兒,對很多東西,都是一知半解的。

萬萬沒有想到,太皇太后所謂罷一切不急之務中,還有這個。

王振連忙在朱祁鎮耳邊解釋了一番。

朱祁鎮這才明白,這其實大明朝廷的一慣主張。並非從太皇太后這裡纔開始的。

朱元璋認爲糧食,農業纔是重中之重,其他的東西,都不重要。夠用就行了。朱元璋時期就有好多次罷礦之事。

當朝廷兵器不夠用了,好,開礦取鐵,當夠用了,就將這鐵礦給放棄了。在北京就有一觸鐵礦,就是遵化鐵礦,時開時罷斷斷續續的。

對於私人開礦,也是不允許的。

因爲吸取元亡教訓。

元朝之亡,都認爲元政太寬。

對下面的約束不到位,在修黃河聚集了太多人手,這纔有紅巾軍的產生。

所以,大明對下面百姓私下聚集的事情,管理很是嚴苛,而採礦更是無數青壯聚集在一起,而且在一起勞動。

可以說,只要有兵器,立即就能聚集成一支軍隊。

更不要說他們是開礦的,說不定自己就能打造兵器。如此一來,明朝對私人開礦之事的態度,就可想而知了。

但是很多事情,並非堵就能堵上了。

民間的需要,總要人補上去的。其實朱祁鎮並不知道,而今正是民間礦業迅猛增長的時候,只是朝廷依靠的是官府礦業。而對明間礦業徵稅上從來沒有多少。

增長最迅猛的就是鐵礦。而門頭溝這裡不過是一個縮影而已。

朱祁鎮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

朱祁鎮將這一件事情,記在心上,而今不是管這個事情的時候,甚至明代到底有沒有專業管理礦業的部門。

這些事情在漢代是歸屬於少府的。

而今這事情到底歸屬於哪裡?是工部,還是內廷。如果歸屬於內廷,又是內廷那個衙門管?

朱祁鎮問道:“門頭溝的煤,百姓能不能用得起?”

曹吉祥說道:“奴婢以爲,大抵是用不起的。”

朱祁鎮說道:“爲什麼?”

曹吉祥說道:“雖然北京附近少有柴火,但是一些邊邊角角還是有一些草木的,百姓自己院子裡面也是種些樹木。所以對百姓來說,他們寧肯花些力氣,而不是去賣煤。”

朱祁鎮說道:“是朕想差了。”

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九章 蹇公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六十六章 解決問題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賦第五十三章 處置曹吉祥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一百三十一章 監國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四十三章 海西經營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四章 朱祁鎮的算計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一百一十章 糧與銀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滅乎?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九十五章 任禮出鎮甘肅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十二章 見義必爲,非勇也第十四章 李滿住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九十五章 任禮出鎮甘肅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三章 災年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斂財手段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三章 災年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三十五章 精簡少府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戰略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十四章 遺詔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四章 朱祁鎮的京營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七十章 諸子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二十章 真相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九十五章 西軍第九章 劉定之與李賢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
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九章 蹇公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六十六章 解決問題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賦第五十三章 處置曹吉祥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一百三十一章 監國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四十三章 海西經營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四章 朱祁鎮的算計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一百一十章 糧與銀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滅乎?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九十五章 任禮出鎮甘肅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十二章 見義必爲,非勇也第十四章 李滿住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九十五章 任禮出鎮甘肅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三章 災年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斂財手段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三章 災年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三十五章 精簡少府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戰略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十四章 遺詔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四章 朱祁鎮的京營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七十章 諸子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二十章 真相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九十五章 西軍第九章 劉定之與李賢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