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

第一百零八章麓川

朱祁鎮看着從雲南傳來的軍報,深吸一口氣,將心中的怒火給壓抑下去。

不僅僅少要逢大事要有靜氣。也是朱祁鎮深入瞭解大明的內內外外,知道如果每出一件事情,

就大動肝火,恐怕還不等大業將成,就已經先被氣死了。

他細細看過戰報,心中輕輕一嘆,說道:“黔寧王,真是虎父犬子。”

黔寧王就是沐英。

現任黔國公沐晟,乃是沐英次子,說起來也是久經戰爭的大將。但是讓朱祁鎮評價虎父犬子,的確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他一輩子最大的戰功,就是從張輔攻安南。

但是他是在張輔的調度之下,立下不少功勞。他這一輩子的上限,也就是這樣的,當一員部將,哪怕是副帥,都是合格的。

但是讓他獨擋方面之任,屢屢讓人失望。

宣德年間,放棄安南,也就是因爲鎮守安南的主將柳升戰死。而沐晟在得知柳升戰死之後,在沒有得到朝廷命令的情況之下,退兵了。

他這一退,讓朝廷即便先反攻安南都很難了。

這陳年舊事就不說了。

單單是而今。

方政之死,最大的問題就是沐晟。

在征討麓川的時候,沐晟與麓川大軍隔着怒江對峙,遲遲不戰。

朱祁鎮對沐晟這個戰略並沒有什麼意見,因爲朝廷上下其實都不願意在雲南大動干戈。對麓川的放縱也不是起源於今日。

所以朝廷上下可是一點也沒有督促沐晟速戰的想法。

沐晟想拖着就拖着吧。

但是他卻鎮不住方政。

方陣乃是老將,見蔣貴在北方立功,封平西伯,世襲罔顧。他心中能沒有什麼想法,他數次向沐晟請戰。

都被沐晟拒絕了。

結果方政最後決定撇開沐晟,單獨出戰。

方政決定並不能算錯,最少他連戰連捷,破潞江,攻上江,連敗麓川思氏大軍。只是上江乃是思任發所在,方政攻之不克。向沐晟求援。

沐晟派兵到了夾象關不前。

隨即麓川象兵攻方政所部於空泥。

方政所部轉戰疲憊,已經不能支持。方政派兒子方瑛向沐晟求援,自己親領本部,陷象陣死。

如果戰事僅僅是這樣,沐晟也不用畏罪自殺。

雖然,沐晟不能約束方政出擊,又支援不力。但是沐晟畢竟是國公,不看在沐家在雲南的影響力,也要看在沐英的面子上。

朝廷不會重罰沐晟的。

最少,也不會要了沐晟的小命。

但是下面的事情,卻朱祁鎮無論如何也想不明白。

方政一部不過是偏師,即便全軍覆沒,也不過數千人,最多不過萬餘人而已。沐晟所部有數萬大軍。

損失一部,大不了轉攻爲守。

但是沐晟怎麼做的,將怒江西岸的糧草輜重全部焚燒,大軍退還永昌。

雖然僅僅退後了數十里,但是將怒江天險拱手相讓。滇南各地土司恐怕就要首尾兩端了。整個局勢向不利於朝廷的局面發展。

更不要說輜重了。

要知道雲南本地本來就是比較貧瘠的,在雲南用兵糧食都要從南方運來。

大明對貴州的統治也很薄弱,糧草要從湖南起運,進入貴州驛道,這樣的山路要走上千裡,才能到雲南。

糧食耗費之大,前線損失一石糧食,後方就要起運數石糧食。才能補上。

這都是大明的民力國力。

當然即便這樣的大敗,也未必要了沐晟的命。

畢竟大明對勳貴都是優待的。

但是沐晟依舊自盡了。是什麼原因,讓沐晟絕望到了自盡。

朱祁鎮想起之前沐晟數次向朝廷請兵,心中不由一寒,他這幾年在太皇太后的指導之下,大明各方奏摺,全部看過,也能看出誰虛誰實。

麓川坐大,並非起源於今日。

乃是仁宗皇帝登基之後,大明在戰略轉向的影響。

但是即便如此,朝廷之上,對沐晟屢屢請兵叫苦,朱祁鎮在心中也是打了折扣的。因爲這樣的事情太多了。

地方上很多時候,非將有七分的事情,喊出十二分的苦楚。這就是爲自己預留退步。

所以內閣大佬們也覺得,麓川雖然有些跋扈,但是還沒有他說的哪裡厲害,也派兵了,將久鎮山西的方政派往雲南。

也帶了相當部分北方邊軍。也就是方政本部。

而今看來,雲南的情況要比朱祁鎮想象的困難。最少沐晟並不覺得,單單靠雲南之力,能夠平定麓川,甚至未必能守住雲南。

這才決定自殺。

即便到了而今,雖然有部分邊軍參與進去,但是與麓川作戰的主力,依舊是雲南地方軍隊。

朱祁鎮說道:“王振立即去告訴內閣,定下黔國公的後事,記住,黔國公是帶病徵戰,勤於王師,病死軍中的。本朝的國公可以戰死在韃子手中,決計不可喪師於區區小國,決計不可。”

“是。”王振說道:“奴婢明白。”

朱祁鎮又問道:“太皇太后怎麼說?”

王振說道:“太皇太后請陛下速速回京,他已經派了沐昂星夜往雲南而去。換人不換馬,數日之內,必到雲南。接管軍中事務。”

張輔聽了,說道:“陛下請安心,沐昂能力遠勝乃兄,有沐昂在雲南,仗黔寧王餘威,攻或許不可,但是守決計有餘。”

朱祁鎮深吸一口氣,說道:“既然如此,王振回稟太皇太后,就說,區區小事,何足掛齒,按照原來的行程,後日回京。”

王英說道:“陛下英明。”

雖然這一場敗仗,讓雲南的局勢有崩潰的嫌疑,但是越是如此,朱祁鎮越不能亂,他很清楚,北京作爲中樞,很多消息都瞞不住的。

不出兩日,北京城上上下下都會知道這一件事情。

越是如此,朱祁鎮越不能亂。

既然沐昂已經星夜兼程去雲南了,麓川一時半會兒,也不敢侵犯大理。

只要滇北,滇東這數個府縣,還在朝廷控制之中,雲南局勢就不算崩潰。

朱祁鎮與兩位國公,又回到了木臺之上,觀看下面的人射柳,只是朱祁鎮雖然面色鄭重,但是眼神卻不知道飄到什麼地方去了。

他心中所思所想的就是麓川。

從正統元年麓川其實就開始擴張了,吞併各地土司。黔國公沐晟也不是第一次與麓川交戰了。

但是戰事已經侷限在雲南境內。

不是朝廷不重視。

而且朝廷這個地方,土司太多了。土司之間各種矛盾,大亂小亂從來沒有斷過。

太皇太后擬定的國策,停一切不急之務。這樣一來對麓川大舉征伐的想法,自然不得到允許。

朝廷對麓川的政策,也是從正統元年的撫。

只要麓川思氏安安分分的,朝廷給一些好處,也不是不行。

但是麓川思任發一心一意,想要擴張版圖,恢復麓川全盛之勢。甚至說,在這數年的時間之內,他已經做到了。

但是麓川坐大,卻是雲南方面萬萬不可能准許的,自然雲南方面即便是想安撫,也不可能這樣安撫,所以從正統元年到正統四年間,朝廷對雲南政策,從剛剛開始的撫,到剿撫並用,到而今,先示以兵威,然後再安撫。

只是而今這一場敗仗,讓朝廷沒有選擇了。

朝廷在這一場戰事之戰,戰死一員大將,也讓一個國公自殺。如果不找回場子,雲南南方三宣六慰,誰還在乎朝廷。

這也是仁宗以來戰略轉向的惡果。棄安南的直接影響。安南可以放棄,但是雲南難道也要放棄嗎?

雲南放棄,貴州自然就沒有存在的價值,邊界線直接推進到了湖南。這是萬萬不可接受的。

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六章 困境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三十五章 精簡少府第一百一十九章 馬文升斷案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斂財手段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五十章 曲阜大學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一百零一章 楊溥時代的開始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三十四章 交趾戰況始末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二十七章 擴大化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第五十九章 北方戰略構想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三十九章 整頓九邊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畝狀況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貯法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銀流向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二百四十九章 殺俘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一百六十八章 災情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九十八章 李滿住的決斷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十二章 軍議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
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六章 困境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三十五章 精簡少府第一百一十九章 馬文升斷案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斂財手段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五十章 曲阜大學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一百零一章 楊溥時代的開始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三十四章 交趾戰況始末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二十七章 擴大化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第五十九章 北方戰略構想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三十九章 整頓九邊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畝狀況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貯法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銀流向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二百四十九章 殺俘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一百六十八章 災情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九十八章 李滿住的決斷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十二章 軍議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