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悶頭髮展

正月很快過去,延綏各地平靜下來了,鄭勳睿的名氣在延綏各地也傳開了,只是巡撫衙門好像是有意在制止這種趨勢,不願意巡撫大人的名氣太大,正月之後,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好在巡撫衙門早就做了準備,因爲年前糧食撥付就到位了,延安府各地的情形是完全穩定的,慶陽府各地也逐漸穩定下來,官府能夠及時的救濟缺糧的百姓,老百姓有飯吃,就不會出現波動,至於說榆林邊鎮,因爲軍士人數的減少,軍戶的負擔明顯減輕了,而且糧食上繳的數目也發生了變化,軍戶只要上繳糧食收成的三成,其餘的七成全部留給自己,這大大促進了軍戶的耕作熱情。

延安、清揚和榆林三地,儲存雨水和雪水的事宜,早就大規模的鋪開,延安府是最早推行的地方,也是鄭勳睿親自督辦的,可進展最快的是榆林邊鎮,衛所營堡的軍士,也參與到這件事情之中,軍士畢竟有紀律性,挖坑的效率是很高的,一些碩大的土坑能夠儲存不少的雪水和雨水,不浪費上天賜予的每一滴水。

延安府知府楊廷樞和慶陽府知府董功明,署理政務都是很不錯的,特別是楊廷樞,很短的時間之內,就熟悉了府衙的諸多事宜,這也讓鄭勳睿輕鬆了很多。

闖王高迎祥被生擒斬殺,麾下一萬五千軍士被剿滅的消息,早就傳到山西等地去了,諸多流寇是知道闖王戰鬥力的,想不到闖王居然被徹底剿滅,本人也被生擒和斬殺,其餘的流寇,自然不會選擇再次的回到延安去,這等於是找死,不過一些話語還是喊出來了,什麼一定要爲闖王報仇等等,對於這些毫無意義的傳言,鄭勳睿根本不在乎。

鄭家軍的軍士達到了九千四百人,訓練的事宜一刻都沒有放鬆,特別是在軍紀軍規方面的要求,成爲了重中之重,對於訓練期間違反軍規的軍士,毫不留情的予以懲戒,嚴重的甚至會遭遇到除名的處理。

陣亡的軍士,其家人得到了一百兩銀子的撫卹費用,還有十石糧食,一百里銀子在尋常百姓看來,就是一筆鉅款了,恐怕一輩子都看不到這麼多的銀子,十石糧食基本可以維持家人一年左右的生活,這樣的撫卹,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

榆林邊鎮的不少人開始打聽,鄭家軍是不是還招募軍士,他們想着進去,成爲了鄭家軍的軍士,家人日常的生活也有保證了。

榆林邊鎮,有一個非常特殊的情況,那就是這裡的軍戶,家家戶戶幾乎都有聯繫,都有一些親戚關係,因爲他們絕大部分都是軍戶,戶籍制度就限制了他們,讓他們無法搬遷,除非是造反,幾百年的時間延續下來,幾乎都是沾親帶故的關係了,這讓他們相互之間的聯繫非常的緊密,加上近幾年來的饑荒,讓他們相互之間必須要互相幫助,才能夠保證活下去,這種天然形成的聯繫,是不可能被打破的。

鄭勳睿早就知道這樣的情況,所以來到延綏鎮之後,訓讀開始招募軍士,一次性招募的四千軍士之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榆林邊鎮的人,這些人作戰勇猛,而且非常團結,誓死不後退,鄭錦宏率領的一千一百步卒,幾乎都是在榆林招募的軍士,他們抵擋了上萬人流寇的衝擊,儘管損失過半,但是沒有崩潰,就體現出來戰鬥力和團結性。

這樣的軍士,當然是鄭勳睿需要的。

所以回到延綏鎮之後,鄭家軍招募軍士的工作,再次展開。

這一次報名的情況,和前一次完全不一樣了,大量的人來報名,父母領着孩子,婆娘領着老公,這也讓負責招募事宜的鄭錦宏和楊賀等人大爲吃驚。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鄭家軍再次招募了兩千人。

截止二月底,鄭家軍的總人數,達到了一萬一千五百人。

其次就是戰馬,蒙古部落再次前來交易,還是按照三石糧食一匹戰馬,以及二兩黃金一石糧食的價格交易,三月初在白城子交易,鄭家軍獲取戰馬兩千五百匹。

鄭勳睿很是欣慰,鄭家軍的總兵力達到了萬人,戰馬也達到了一萬匹。

除開最後招募的兩千軍士,其餘軍士都是經過了實戰,見過了血腥,而且他們在戰場上面顯示出來的戰鬥力是非常旺盛的,這與平日裡的訓練不無關係,鄭家軍軍規之中有一條非常顯眼,那就是戰鬥之中,不管遇見什麼情況,哪怕是剩下最後一個人,沒有接到撤退的命令,也是絕對不能夠撤退和崩潰的。

這一條軍規牢牢的刻進軍士的腦海裡面。

榆林總兵劉澤清很是平靜,他沒有打算招募軍士,維持三萬人的規模就可以了,而且軍官的人數也不會增加,這樣能夠節省開銷,不過他按照鄭勳睿的要求,讓軍士不再參與到屯田事宜之中,軍士和軍戶實行了內部的分離,種地的軍戶不再算作是榆林邊軍,也不參與日常的訓練之中,而且榆林邊軍也按照鄭家軍的要求訓練。

劉澤清很清楚,鄭家軍的強悍,是他從未見過的,他在遼東多年,見識過關寧鐵騎的強悍,可是關寧鐵騎缺乏鄭家軍的氣勢,那就是不管遇見什麼危險,臨死不撤退、視死如歸的氣勢,這樣的氣勢不是嘴上說出來的,需要平日裡的訓練。

劉澤清很清楚,鄭家軍從實力方面來說,已經超過了關寧鐵騎,只不過這樣的話不能夠說出來,畢竟關寧鐵騎面對的是兇惡的後金韃子,而且在戰鬥之中顯示出來了威力,鄭家軍面對的只是流寇,兩者不可同日而語。

榆林邊鎮有鄭家軍的存在,不用擔心安全問題,而且鄭勳睿和蒙古草原互市,交易了不少的糧食、茶葉、絲綢等物品,這讓蒙古草原能夠維持,也就不至於大舉興兵劫掠,畢竟誰都不願意打戰,那是要死人的。

性子有些高傲的劉澤清,因爲經歷的複雜,一般是不會真正心服某個人的,但是在鄭勳睿的面前,他是完全低頭了,人家太厲害了。

劉澤清重點抓軍士訓練的同時,也注意到了糧草的籌集事宜,這方面鄭勳睿很是大度,對於榆林邊鎮的事宜,干涉不多,放手讓劉澤清去管理,這也是很少見的情況,按說鄭勳睿是延綏巡撫,駐地又在延綏鎮,可以管轄榆林邊鎮的一切事宜的,可實際情況不是這樣,鄭勳睿很少直接過問榆林邊軍的事宜,每次劉澤清稟報的時候,都是以劉澤清稟報的意見爲主。

這裡面就包括最爲重要的錢糧問題,軍戶種植出來的冬小麥,眼看着就要開始收割了,劉澤清曾經去請示,鄭勳睿很直接的說了,軍戶繳納的糧草,理應歸總兵府直接管控,巡撫衙門不會干預,只不過總兵府要做好規劃,保證糧食充足,保證榆林邊鎮不會缺糧,特別是前些年,榆林邊鎮多次發生大規模的饑荒,這樣的情況今後不能夠出現了。

有了鄭勳睿的這些安排,劉澤清才能夠施展手腳,大規模的訓練榆林邊軍。

榆林邊軍的實力也在逐步的增強,以至於明顯超過了大同邊軍,包括遼東的某些軍隊,這一點是朝廷沒有想到的,以至於後來鄭家軍撤走之後,榆林邊軍在守衛榆林的過程之中,大敗流寇和後金韃子,其表現令朝廷驚歎。

鄭勳睿一直都很關注榆林邊軍,更是關注劉澤清,在平日的交談之中,他注意用言語來引導劉澤清,勝不驕敗不餒,這是鄭家軍的軍規,同樣被用到榆林邊軍的訓練之中,鄭勳睿好幾次提醒了劉澤清,以前作戰的勝利,早就過去了,以往的勇猛,也成爲了歷史,軍隊包括將領,要時時刻刻考慮到下一次的戰鬥,絕不要躺在功勞簿上面,否則距離垮下來的時間就不遠了,歷史上有太多這樣的教訓。

劉澤清的表現,整體來說是不錯的,在他鄭勳睿的面前,也是恭恭敬敬的,不敢有絲毫的逾越,這得益於上一次的戰鬥,也得益於鄭勳睿特殊的身份,殿試狀元,即能夠治理民生,由能夠指揮大軍作戰,甚至能夠親自參與廝殺,劉澤清要是不服氣,那就沒有天理了。

當然鄭勳睿還沒有收服劉澤清的想法,也就是不想讓劉澤清進入到鄭家軍之中去,這是原則問題,鄭家軍的發展壯大,遲早會引起各方面的注意,這個時候更是要小心,只能夠暗地裡發展自己的心腹,決不能夠頭腦發熱,相信什麼史料的總結,吸納那些明末所謂著名的將領,這樣的做法是找死,這些人都是終於朝廷和皇上的,一旦他鄭勳睿與朝廷或者皇上發生對立的局面,這些人就成爲了定時炸彈,會將自己炸的粉身碎骨的。

也就是說,鄭勳睿一直都非常的清醒,特別是父母和二孃到京城之後,他將一切看的更加的清楚,儘管前方的道路還是模糊的,但該怎麼走,他內心有數。

第56章 古今融合第956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2)第759章 最殘酷的戰鬥第534章 老將不能出馬第965章 征服之戰第181章 送別恩師第349章 甕中捉鱉第407章 有些狼狽第341章 直接的要求第488章 機會第88章 當頭一棒第784章 閃電戰(14)第125章 三月修撰第260章 兵敗第841章 漸入絕境第765章 明智的選擇第947章 終於力不從心第95章 民有三苦第35章 慎獨和家風第713章 朱仙鎮之戰(3)第486章 願意接納第478章 老辣第104章 其中關節第499章 穩不住第673章 剿餉第417章 聰明的徐佛家第262章 一錘定音第566章 不算是結束第191章 證據鏈第304章 結盟第339章 丙子之亂第69章 鹿鳴宴第88章 當頭一棒第130章 上任第191章 證據鏈第332章 教書先生爾第915章 最爲慘烈的戰鬥(1)第249章 真正的計劃第128章 沒商量第286章 亡羊補牢第356章 穩妥第168章 完勝第117章 厚黑之術第153章 榆林邊鎮第957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3)第824章 準備親赴南京第962章 也算是尊嚴第621章 襄陽失陷(4)第973章 大清國繼任的皇帝第307章 果斷第811章 全面兼顧第118章 下定決心第983章 戰遼河(5)第135章 家底第200章 破除牽制第559章 青縣第310章 調整之前第999章 瀋陽之戰(3)第762章 無奈的掙扎第239章 震怒與輕視第627章 不同的態度第980章 戰遼河(2)第578章 被計劃的婚姻第620章 襄陽失陷(3)第59章 陳子龍第607章 一挫再挫第276章 下有對策第132章 先軍策略第738章 輕易化解第973章 大清國繼任的皇帝第33章 無法淡定第758章 遼南的收穫第936章 科舉之爭第513章 慘敗(2)第842章 落井下石第472章 凝聚力第490章 讓你信服第83章 利弊第481章 不會上當第640章 留一手第326章 後手第827章 終於動心了第505章 皇上的意思第922章 故伎重演第774章 閃電戰(4)第993章 豪格的末路第623章 襄陽失陷(6)第383章 祭拜河神第363章 兩極分化第280章 再立奇功第856章 北進之利劍出鞘第750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265章 亂攤子第853章 絕唱(1)第397章 大膽的決定(2)第593章 深層次分析第353章 節節勝利(3)第851章 人心已經散了第372章 開始籌備第140章 宿命
第56章 古今融合第956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2)第759章 最殘酷的戰鬥第534章 老將不能出馬第965章 征服之戰第181章 送別恩師第349章 甕中捉鱉第407章 有些狼狽第341章 直接的要求第488章 機會第88章 當頭一棒第784章 閃電戰(14)第125章 三月修撰第260章 兵敗第841章 漸入絕境第765章 明智的選擇第947章 終於力不從心第95章 民有三苦第35章 慎獨和家風第713章 朱仙鎮之戰(3)第486章 願意接納第478章 老辣第104章 其中關節第499章 穩不住第673章 剿餉第417章 聰明的徐佛家第262章 一錘定音第566章 不算是結束第191章 證據鏈第304章 結盟第339章 丙子之亂第69章 鹿鳴宴第88章 當頭一棒第130章 上任第191章 證據鏈第332章 教書先生爾第915章 最爲慘烈的戰鬥(1)第249章 真正的計劃第128章 沒商量第286章 亡羊補牢第356章 穩妥第168章 完勝第117章 厚黑之術第153章 榆林邊鎮第957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3)第824章 準備親赴南京第962章 也算是尊嚴第621章 襄陽失陷(4)第973章 大清國繼任的皇帝第307章 果斷第811章 全面兼顧第118章 下定決心第983章 戰遼河(5)第135章 家底第200章 破除牽制第559章 青縣第310章 調整之前第999章 瀋陽之戰(3)第762章 無奈的掙扎第239章 震怒與輕視第627章 不同的態度第980章 戰遼河(2)第578章 被計劃的婚姻第620章 襄陽失陷(3)第59章 陳子龍第607章 一挫再挫第276章 下有對策第132章 先軍策略第738章 輕易化解第973章 大清國繼任的皇帝第33章 無法淡定第758章 遼南的收穫第936章 科舉之爭第513章 慘敗(2)第842章 落井下石第472章 凝聚力第490章 讓你信服第83章 利弊第481章 不會上當第640章 留一手第326章 後手第827章 終於動心了第505章 皇上的意思第922章 故伎重演第774章 閃電戰(4)第993章 豪格的末路第623章 襄陽失陷(6)第383章 祭拜河神第363章 兩極分化第280章 再立奇功第856章 北進之利劍出鞘第750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265章 亂攤子第853章 絕唱(1)第397章 大膽的決定(2)第593章 深層次分析第353章 節節勝利(3)第851章 人心已經散了第372章 開始籌備第140章 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