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掣肘

崇禎十三年,正月十六,身在武昌府的孫傳庭接到了聖旨,陝西、山西、湖廣、河南以及四川五省總兵,悉數歸其節制,南直隸松江府總兵劉良佐,參與剿滅流寇的戰鬥,其麾下大軍全數進入湖廣,歸孫傳庭節制,司禮監太監王永吉爲監軍。+,

聖旨要求五省總督孫傳庭和監軍王永吉半年時間之內,必須徹底剿滅流寇。

這一道的聖旨,可以說是震驚上下。

從兵力上面來看,孫傳庭掌控的兵力,號稱超過了三十萬,其中劉良佐麾下十萬人,其餘五省總兵掌控的兵力,數目上至少有四萬到五萬人,以這樣雄厚的兵力剿滅流寇,可見朝廷是下定了決心的,以往從未出現過這樣的規模。

從重視的程度上面來看,也是絕不一般的,要知道集中這麼多的大軍,糧草消耗也是巨大的,不說五省總兵各自掌控的軍隊,就是調到湖廣參與剿滅流寇的劉良佐麾下的大軍,消耗都是不少的,這必須要朝廷拿出來銀子,依靠地方上供給,幾乎是不可能的。

朝廷拿出來多少銀子,其他人不知道,但大家可以猜測,不過有一個事實衆人也是清楚的,那就是所有撥付的銀兩,都是監軍王永吉掌控的,這是朝廷的規矩。

孫傳庭在南陽府和汝寧府穩定民生,徵收賦稅,以穩定麾下大軍的事宜,得到了皇上的讚譽,可是兩個府的老百姓,無論如何都無法承擔十餘萬大軍的開銷,所以說軍餉和糧草方面的開銷,還是要依靠朝廷的撥付。

南京,兵部。

鄭勳睿看着朝廷的邸報。臉上帶着譏笑的神情。

徐望華已經進入南京兵部做事情,其身份是鄭勳睿的幕僚,馬祝葵和李巖成爲了鄭勳睿得力的助手,儘管馬祝葵是南京兵部左侍郎,但在諸多的事情方面,還是要徵詢徐望華的意見。李巖身爲兵部郎中,一般都是跟隨在徐望華的身邊。

此時還在春假期間,南京六部和其他衙門一樣,看不見什麼人。

看見鄭勳睿的神情,徐望華首先開口了。

“大人,屬下覺得孫大人日子並不好過。”

鄭勳睿扭頭看着徐望華,沒有馬上開口說話。

“朝廷將松江總兵劉良佐調遣到湖廣,參與到剿滅流寇的戰鬥之中,劉良佐麾下號稱十萬大軍。調查署實際掌握到的情況,其麾下只有五萬多人,也就是說孫大人能夠直接掌控的大軍,人數最多就是十萬人左右,至於五省總兵掌控的大軍,根本不可能參與到剿滅流寇的事宜之中,他們必須要守衛城池。”

“皇上這道聖旨,看似是賦予了孫大人重任。其實不然,真正掌控大軍的是監軍王永吉。一道聖旨就控制了五省大軍,還有劉良佐麾下的大軍,想必有很多人不舒服。”

徐望華的分析,得到了鄭勳睿的讚許,看着鄭勳睿頻頻點頭,徐望華再次開口。

“屬下也是受到大人的指點和齊啓發。纔有了這番判斷的,大人早就預料到襄陽府城的失陷,屬下是佩服之至,若是不能夠做出有用的分析,也愧在大人身邊了。”

“徐先生可不要有這等的想法。好了,你說說皇上聖旨對南直隸會產生多大的影響。”

“屬下覺得是好事情,正如大人分析的一樣,朝廷的主要注意力,已經集中到剿滅流寇的事宜上面去了,皇上這道聖旨,就是最好的體現,松江總兵劉良佐被調離,南直隸之軍隊,也就是南京京營和淮安衛漕兵丁了,衛漕兵丁還是從南京京營抽調的,僅僅兩個多月的時間,就是人心惶惶,畢竟維持軍隊需要開銷的,甘大人拿不出來那麼多的銀子,故而衛漕兵丁怨氣沖天,沒有絲毫戰鬥力,不值得考慮,剩下就是南京京營的近五萬軍士。”

徐望華說到這裡的時候,發現鄭勳睿的面容異常的平靜。

徐望華重點考慮的是南直隸的事宜,其所有的思維,基本都是傾向於南直隸的,在他看來,朝廷調遣駐紮在松江的軍隊進入到湖廣,減輕了鄭家軍的壓力,都是大明的軍隊,採用強制進攻的方式掌控南直隸,還是不合適的,最好的辦法就是讓朝廷不斷的調遣駐紮在南直隸的大軍,這樣才能夠避免衝突。

南京京營是不可能調遣的,除非是京城遭遇到巨大的危險,衛漕兵丁本就是從南京京營抽調過去的,這一萬五千人的隊伍,目前很不穩定,關鍵是餉銀一時間難以到位,想想也是,漕運都無法維持正常,就不要說掙到餉銀了,衛漕兵丁的餉銀基本是依靠漕運獲得。

嘴上說得再好也沒有多大的作用,關鍵還是依靠實力,鄭家軍進駐南京,駐紮在秣陵鎮之後,南京的局面發生了很多微妙的變化,就連南京京營的總兵賀人龍,也曾經兩次到秣陵鎮的軍營拜訪,而南京兵部尚書鄭勳睿,更是成爲了衆人關注的焦點,儘管大家表面上不會說什麼,但誰都清楚,憑藉鄭家軍的驍勇,想要掌控南京城,不過是一句話的事情。

洪門錢莊更是發揮出來巨大的作用,南京城內開始大規模流通洪門錢莊的票額以及票根,就連南京各級官吏以及南京京營的軍士,也開始使用了。

一切的情形都預示着,鄭勳睿在南京的根基開始穩固,在這個拓展權力的關鍵過程之中,流寇開始大動干戈,對於鄭勳睿來說,當然是好事情。

“徐先生,你的分析很不錯,朝廷耗費如此大的氣力來剿滅流寇,應該能夠取得一些勝利,不過不要想着能夠徹底剿滅流寇,稍微不注意,此次剿滅流寇的戰役,就有可能給朝廷造成沉重的打擊。”

武昌府,五省總督孫傳庭沒有到京城去接旨,而是留在了武昌府城,等候皇上的聖旨和兵部的敕書,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前來宣旨的正是監軍王永吉。

朝廷如此大手筆,出乎了孫傳庭的預料,他認爲剿滅流寇的事宜,終於得到了朝廷的重視,如此說來流寇攻陷襄陽府城,還是好事情,引發了朝廷的警戒,特別是內閣大臣、兵部尚書楊嗣昌的重視,故而朝廷耗費如此大的氣力來剿滅流寇。

司禮監太監王永吉出任監軍,讓孫傳庭的心有些下沉,按照規矩來說,以前剿滅流寇,從未派遣過監軍,畢竟作戰的流動性很大,補給也大都是地方上負責的,而且五省總督麾下沒有特別固定的大軍,臨時拼湊的居多,這不同於薊遼總督,有着固定的軍隊。

一方面壯大了剿滅流寇的力量,一方面派遣監軍,朝廷的確是重視,但是掣肘的態度也是異常明顯的,今後剿滅流寇的戰鬥,孫傳庭必須和王永吉商議,個人不可能做出決定。

接旨之後,湖廣巡撫方孔炤設宴款待王永吉。

吃飯很快結束,王永吉長途奔襲,很是勞累,吃過幾口飯之後,推脫要歇息。

王永吉離開之後,孫傳庭的臉上沒有什麼表情,方孔炤的臉上則是寫着擔憂。

孫傳庭和王永吉還需要在武昌府逗留幾天的時間,等候劉良佐率領大軍趕赴湖廣。

孫傳庭認爲大軍應該進入河南的汝寧府,以汝寧府爲中心,分別向湖廣、河南、山西以及四川等地擴展,至於說陝西不需要考慮,湖廣、河南、山西和四川等地的總兵,一方面需要護衛要城池,另外也需要服從統一的調遣,參與到剿滅流寇的戰鬥之中。

但這僅僅是孫傳庭的想法,不知道監軍王永吉究竟是什麼想法。

正月二十二,劉良佐率領的大軍趕到了武昌府。

這期間,孫傳庭幾次和王永吉商議下一步的作戰事宜,都被王永吉岔開了,這讓孫傳庭很是着急,流寇在襄陽和南陽等地休整了不短時間了,有可能馬上就要行動了,從襄陽和南陽傳來的消息都很不好,張獻忠麾下的流寇,以襄陽府城爲中心,開始進攻周遭的城池,李自成則是從新野朝着西面和北面的方向進攻,攻破了一些縣城。

從李自成和張獻忠的動作來看,他們顯然是想着徹底佔據襄陽和南陽兩地,並且以這兩個地方爲據點,圖謀下一步的發展。

終於,在劉良佐抵達武昌府城之後,王永吉主動找到了孫傳庭,商議大軍的作戰部署。

王永吉的意見,大軍駐紮在武昌府城,以武昌府城爲重心,首先收復襄陽府城。

孫傳庭明確表示不同意,從地理位置開,汝寧府緊靠襄陽府和南陽府,不管是進攻還是防守,都是最好的,武昌府距離遠了,再說大軍首要的任務並非是收復襄陽府城,而且對流寇造成合圍與威懾的局勢,迫使流寇收縮兵力,接下來纔是組織大軍決戰的時候。

一開始就拿出收復襄陽府城的姿態,很有可能導致李自成和張獻忠的聯合,那樣大軍很有可能面臨兩線作戰的不利局面。

王永吉的態度沒有絲毫的改變,認定大軍必須駐紮在武昌府城,首要的任務就是收復襄陽府城,至於說李自成和張獻忠可能聯合作戰,那就命令湖廣、河南、陝西、山西和四川的總兵,率領大軍進入襄陽府作戰,一鼓作氣剿滅流寇。

孫傳庭無奈,只能夠同意。(。)

第147章 登萊兵變第10章 東林黨第187章 預料之中第185章 奇怪的調整第298章 沉默的士氣第555章 覈查第69章 鹿鳴宴第847章 出人預料的交易第804章 你儂我儂第625章 襄陽失陷(8)第859章 堅定目標第957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3)第986章 多爾袞的頓悟與無奈第18章 少年強則國強第489章 老將出馬第552章 危險的建議第513章 慘敗(2)第618章 襄陽失陷(1)第693章 篤定第886章 不一般的內閣制第539章 狂妄的代價(3)第534章 老將不能出馬第706章 進退兩難第854章 絕唱(2)第599章 順水推舟第609章 何爲重點第676章 官紳一體納糧第249章 真正的計劃第261章 內部分歧第160章 家中來人第605章 有準備和無準備第452章 計劃不變第707章 被迫做出的調整第239章 震怒與輕視第342章 親自指揮第403章 桃花運第842章 落井下石第923章 不作死不會死第787章 勸服第896章 俸祿之爭第595章 周延儒的無奈第896章 俸祿之爭第579章 熊文燦的目的第680章 調整俸祿第893章 大明皇家銀行第934章 太子的遊歷第297章 決定第289章 紛至沓來第66章 發榜第109章 需要靠自己第358章 血戰(2)第724章 得隴望蜀第285章 這是天意第268章 攻其不備第923章 不作死不會死第872章 歸宿(2)第83章 利弊第900章 東印度公司的覆滅第650章 風輕雲淡第568章 京城故事(2)第189章 太過分了第351章 節節勝利(1)第1000章 瀋陽之戰(4)第630章 本性如此第239章 震怒與輕視第987章 絕對想不到第981章 戰遼河(3)第284章 有信心第967章 鄭芝龍的“私心”第823章 沐天波的猶豫第879章 不甘心的梟雄第468章 同心第855章 都在做打算第806章 心態的微妙變化第634章 蠢蠢欲動第769章 挖坑等你跳第215章 意外第788章 不着急第860章 趨利避害的嘴臉第783章 閃電戰(13)第522章 必須要答應第116章 帝心第300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1)第31章 堪比少年甘羅第154章 重要任務第393章 利誘第699章 如願以償第746章 這就是人心第121章 鍛鍊之意第999章 瀋陽之戰(3)第227章 惡少第61章 道不同(1)第158章 戰馬第233章 規矩第272章 老回回第408章 內部的震動第282章 顧君恩的作用第911章 悲哀的撤離第898章 海上征伐目的第154章 重要任務
第147章 登萊兵變第10章 東林黨第187章 預料之中第185章 奇怪的調整第298章 沉默的士氣第555章 覈查第69章 鹿鳴宴第847章 出人預料的交易第804章 你儂我儂第625章 襄陽失陷(8)第859章 堅定目標第957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3)第986章 多爾袞的頓悟與無奈第18章 少年強則國強第489章 老將出馬第552章 危險的建議第513章 慘敗(2)第618章 襄陽失陷(1)第693章 篤定第886章 不一般的內閣制第539章 狂妄的代價(3)第534章 老將不能出馬第706章 進退兩難第854章 絕唱(2)第599章 順水推舟第609章 何爲重點第676章 官紳一體納糧第249章 真正的計劃第261章 內部分歧第160章 家中來人第605章 有準備和無準備第452章 計劃不變第707章 被迫做出的調整第239章 震怒與輕視第342章 親自指揮第403章 桃花運第842章 落井下石第923章 不作死不會死第787章 勸服第896章 俸祿之爭第595章 周延儒的無奈第896章 俸祿之爭第579章 熊文燦的目的第680章 調整俸祿第893章 大明皇家銀行第934章 太子的遊歷第297章 決定第289章 紛至沓來第66章 發榜第109章 需要靠自己第358章 血戰(2)第724章 得隴望蜀第285章 這是天意第268章 攻其不備第923章 不作死不會死第872章 歸宿(2)第83章 利弊第900章 東印度公司的覆滅第650章 風輕雲淡第568章 京城故事(2)第189章 太過分了第351章 節節勝利(1)第1000章 瀋陽之戰(4)第630章 本性如此第239章 震怒與輕視第987章 絕對想不到第981章 戰遼河(3)第284章 有信心第967章 鄭芝龍的“私心”第823章 沐天波的猶豫第879章 不甘心的梟雄第468章 同心第855章 都在做打算第806章 心態的微妙變化第634章 蠢蠢欲動第769章 挖坑等你跳第215章 意外第788章 不着急第860章 趨利避害的嘴臉第783章 閃電戰(13)第522章 必須要答應第116章 帝心第300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1)第31章 堪比少年甘羅第154章 重要任務第393章 利誘第699章 如願以償第746章 這就是人心第121章 鍛鍊之意第999章 瀋陽之戰(3)第227章 惡少第61章 道不同(1)第158章 戰馬第233章 規矩第272章 老回回第408章 內部的震動第282章 顧君恩的作用第911章 悲哀的撤離第898章 海上征伐目的第154章 重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