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5章 左翼中旗

bookmark

一午的時間,李自成連着收到三份重要的訊息。

首先是鴨綠江畔的第一師師長周鳳梧來訊:渡過鴨綠江的韃子,在朝#鮮境內得到休整,駐紮漢城的正白旗甲喇額真鄂碩,自立爲固山額真,統屬所有六七千韃子,在朝#鮮境內大肆掠奪,朝#鮮國王李倧,已經派出使者渡過鴨綠江,向第一師求援。

終於來了。

李自成感覺到,這條訊息,他似乎等了很久,當日留下數千韃子沒有殲滅,而是逼着他們渡過鴨綠江,是爲了今日。

韃子餘孽與朝#鮮人打成什麼樣子,與華夏沒有直接的關係,如果朝#鮮的軍隊殲滅了這些韃子,與天命軍直接殲滅他們,結果是一樣的;反之,如果朝#鮮隊軍隊不能殲滅這支流竄的滿清餘孽,華夏纔會有一絲機會。

舉國的力量,如果朝#鮮不能全殲這些韃子,朝#鮮的軍隊,也相當於府縣的捕快而已……他們最終會向華夏求援的。

華夏憑什麼增援朝#鮮?天命軍的將士,不可能無緣無故地爲他國流血犧牲!

朝#鮮不是華夏的藩屬國,也沒有向華夏派出過使者。

要追究起來,朝#鮮早已投靠了滿清,朝#鮮國內的漢城、平壤等地,原本有滿清的駐軍,朝#鮮已經不是一個嚴格意義的獨立國家,大明的藩屬國都不如……

李自成思索片刻,還是決定按照原定的方案執行。

他給周鳳梧傳訊,讓他告訴朝#鮮的使者:其一,華夏本身正在進行戰爭,根本騰不開手;其二,華夏與朝#鮮並無交往,相互之間不瞭解,也沒有幫助朝#鮮的義務。

李自成還告訴周鳳梧,如果朝#鮮以“稱臣”相謝,堅決不接受,華夏沒有藩屬國,也不需要藩屬國,不要被朝#鮮人賴了。

華夏的確不需要那種名義歸順的藩屬國,也不會拿國家的財富養着這種藩屬國,如果要掌控周邊的局勢,那徹底點,要麼歸順華夏,納入華夏的版圖,要麼像滿清那樣,在藩屬國駐軍,掌控藩屬國的內政外交。

平日獨立自主,甚至忽略華夏的存在,朝拜的時候,瞌兩個響頭,要帶走華夏的大量財物,一旦遇到外部戰爭,讓華夏無償增援,一點酬勞都沒有……

只有權利,沒有多少義務,這樣的好事,應該到頭了,華夏不是大明,不會再做“冤大頭”的事。

增援朝#鮮,也不是不可以,留下第一師駐紮鴨綠江畔,是預備增援朝#鮮的,但在增援朝#鮮之前,必須先理順兩國的關係。

至於兩國之間是什麼關係,李倧先得想好了,華夏不急。

李自成將周鳳梧傳來的訊息收起,又將回書交給何小米,讓他即刻傳送周鳳梧。

處理完朝#鮮方面的事務,李自成以爲能休息一會,正打算帶着親衛們出宮去城內轉轉,羅峰和科爾沁左翼旗的訊息到了。

李自成先是打開羅峰的訊息。

一連串的喜訊:查幹湖四周,已經清剿一空,松花江兩岸,郭爾羅斯人已經被全部殲滅;鷹騎兵、狼騎兵聯合,又向西北方推進了百里,已經越過洮兒河,虎騎兵向西南方向推進,已經接近西遼河;洮兒河流域,是科爾沁右翼旗、前旗的牧地,西遼河流域,是科爾沁左翼旗的牧地……

李自成卻是陷入深思。

原本是讓鷹騎兵建功,虎騎兵、狼騎兵隨後接應,現在戰場發生了變化,三支草原騎兵,都殺紅了眼吧,已經奮勇爭先了。

這不是好事,如果將三支草原騎兵看作整體,他們是孤軍深入科爾沁人的草原。

蒙古科爾沁各部是親緣很近的遊牧部落,萬一他們聯合起來切斷鷹騎兵他們的後路……

或許三支騎兵可以藉助戰馬逃回來,但征伐的土地怎麼辦?

土地不能帶走,只能控制,三支騎兵逃走了,土地必定回到科爾沁各部的手,只要有足夠的牧場,遊牧部落繁衍人口的速度很快。

難道白白打一仗?

而且,鷹騎兵、虎騎兵、狼騎兵還是同時攻打右翼旗、右翼前旗、左翼旗,這不是逼着各部聯合嗎?

如同同時攻擊三個甚至更多的部落,天命軍在人數的優勢,將不復存在。

羅峰、高一功、王俊卓都不缺乏膽量,但他們這樣一來,並不符合天命軍的戰略,甚至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

原先擴張安東都督府,是要對科爾沁各部採取“各個擊破”的策略,甚至用血腥和屠殺震懾其餘各部,所以他才讓三支草原騎兵同時出現在戰場,又默許了鷹騎兵對郭爾羅斯人的殲滅和屠殺。

第二師陳兵左翼旗邊界,卻沒有行動,主要的目的還是震懾,不戰而屈人之兵,纔算乘。

科爾沁各部的牧場,華夏暫時無力進行大規模農業開發,更無法從關內大規模遷移漢人過來,只能歸化科爾沁人。

李自成想了很多,卻暫時沒有回信,先看看科爾沁左翼旗的來訊,或許與羅峰他們有一定的關係……

他拿起訊息,覺得特別厚實,撕開封口後,原來裝着三分訊息。

左翼旗扎薩克卓裡克圖親王吳克善、華夏使者張天翼、孝端太后哲哲,各自給李自成寫了信,裝在同一個封袋。

有意思!

李自成第一感覺,三人至少是開誠佈公,沒有隱瞞什麼,如果沒有後續的訊息傳過來,這次張天翼和哲哲出使,或許有戲。

他將三人的訊息都看了一遍,果然不出所料,三人的口吻較接近。

吳克善的信,隱隱有一絲不滿,行之明顯有詰問的意思:華夏既然要和談,卻又派出第二師大兵壓境,虎騎兵更是深入左翼旗的領地,屠殺牧民、劫掠牛羊和女人,究竟是什麼意思?華夏有沒有誠意?

李自成略一思索,吳克善的詰問,倒是不難迴應:雙方尚未達成任何協議,華夏與左翼旗,還算不朋友,既然左翼旗曾經跟隨滿清入侵國漢地,那華夏尋求報復,是必然的事。

張天翼與哲哲的來信,都說左翼旗有歸順華夏的意思,希望天命軍暫且停止行動,爲雙方的會談營造良好的氣氛。

李自成想了想,張天翼與哲哲雖然身在左翼旗,但被吳克善挾持的可能性不大,如果吳克善用挾持的方式逼迫張天翼、哲哲傳出有利於左翼旗的訊息,等到真相大白的時候,不但張天翼、哲哲無法做人,左翼旗恐怕要面臨滅族的危險。

對吳克善來說,實在沒有挾持張天翼、哲哲的必要,如果自信與天命軍有一戰之力,現在是機會,可以邊打邊談,邊談邊打,做出對本部最有利的選擇;如果連對抗的信心都沒有,那乾脆和談,挾持張天翼、哲哲,只會遭到天命軍的更嚴厲的報復。

李自成將所有的事情聯繫在一起,思索良久,先是給羅峰、高一功傳令,暫時停止對科爾沁左翼旗的征伐,維持已經佔領的地區,保持警戒,但對右翼旗、前旗,繼續施加壓力,將戰線推進至洮兒河遊。

隨後又給吳克善、張天翼、哲哲回了信,告訴他們:

華夏與左翼旗,依然是敵人,但看在哲哲的份,華夏並不打算征伐左翼旗,虎騎兵與左翼旗的戰鬥,完全是誤會,否則,第二師不會按兵不動,虎騎兵的目標,是右翼旗和前旗,只是科爾沁各部之間地界不分,方纔誤傷了左翼旗的人;

華夏不會爲左翼旗的誤傷行爲道歉,也不需要左翼旗爲以前入侵京師的暴行道歉;

華夏可以不計前嫌,可以接納左翼旗,但不會爲左翼旗改變國策,更不會等待太久,天命軍的虎騎兵、第五師,也不會等待太久……

李自成將自己的親筆手書從頭到尾看了一遍,覺得對科爾沁左翼旗,既有拉攏,更多的卻是威懾,心還算滿意。

當然得威懾,現在天命軍佔據着軍事的絕對優勢,如果不威懾一番,難道慣着他們,讓他們向自己提出各種苛刻的條件?

如果吳克善不開眼,那讓他見識見識第二師的戰鬥力。

李自成不在乎在滅掉科爾沁的一個部落,如果吳克善不在意哲哲的話。

他讓何小米將訊息傳出去,心卻是盤算着,去往左翼旗,一來一回,需要三四天吧?如果四天之後,沒有傳回訊息,是不是讓第二師向左翼旗開戰,給吳克善施加一些壓力?

戰爭一旦開始,不是輕易能停下來的,光是傳達訊息,需要兩日,當然,也不應該小打小鬧,既然是“以戰促和”,那要將左翼旗打痛了、打怕了,吳克善才會範。

吳克善是滿清的卓裡克圖親王,在科爾沁各部的扎薩克,地位算得尊貴,不過那是滿清的事,華夏不會認同滿清的官職,也沒有世襲罔替的職位,如果是吳克善的個人私慾在作怪,完全可以動用無影戰隊……

想到這兒,李自成又給李信傳訊,讓他做好戰爭的準備,隨時向左翼旗開戰。

第144章 同吃同住第1004章 只有投降第282章 水軍操訓第5章 大哥第111章 白費心第24章 舊人新婚第1052章 華葡貿易公司第652章 皇權第1046章 濠鏡之行第586章 偷偷溜號第211章 即將到來的收成第575章 天縱奇才第539章 收房第1285章 唐努烏梁海第1022章 新技術第464章 本都督纔是教皇第294章 等你長大一點點第764章 何去何從第230章 監軍的奏摺第558章 戰利品第695章 山中狗叫第41章 考覈第1122章 生路第1394章 騎兵步兵,各有優劣第540章 新城新貌第1238章 學習三日第473章 鎮壓盜賊的專家第1076章 殺戮與血性第568章 拉下水第1180章 鴨綠江畔第16章 壺蘆山裡的人家第795章 殺敵發財第1082章 千里立府第827章 將功折罪第103章 源源不斷的餉銀第246章 湯若望的疑問第321章 東征隴右(二十七)第323章 東征隴右(二十九)第69章 立威治軍第18章 蒙古騎兵的戰鬥力第1013章 承諾第425章 佛祖顯靈第662章 匯豐商行第819章 天命軍的秘密第696章 動了心思第265章 看不透的西寧軍第169章 捨生取義第612章 一視同仁第1100章 五年之約第1001章 召見羣臣第750章 崇禎,你看到了嗎第127章 選擇第1335章 西南門戶第1244章 十王府街第1123章 紅衣大炮第775章 都是糧食惹的禍第799章 潰敗第1199章 又是大敗第1041章 海匪第1195章 左翼中旗第1124章 天津號第903章 懷恨在心第 1321章 南原省第718章 鼎龍寨第888章 革左五營第143章 過門第1140章 與韃子拼命,值!第1037章 五洲四海第845章 逼近襄城第1081章 北嶺軍鎮第88章 格殺勿論第799章 潰敗第461章 隔壁的鼾聲第872章 進攻受阻第355章 最後的步兵第132章 韃子入塞第803章 督師難產第20章 獵物第586章 偷偷溜號第597章 一炮破城第985章 漢軍旗第251章 李自成的怒火第237章 沒有虛言第153章 廢物利用第72章 血性第1022章 新技術第657章 改姓第759章 城外受挫第443章 工商興國第1198章 疾駛而去第890章 白得一座樊城第59章 失蹤的士兵第103章 源源不斷的餉銀第172章 開刀第1319章 甘丹頗章第1130章 遊牧?農耕?第18章 蒙古騎兵的戰鬥力第229章 啃了滿嘴黃泥第727章 通家之好第762章 縣衙大獄
第144章 同吃同住第1004章 只有投降第282章 水軍操訓第5章 大哥第111章 白費心第24章 舊人新婚第1052章 華葡貿易公司第652章 皇權第1046章 濠鏡之行第586章 偷偷溜號第211章 即將到來的收成第575章 天縱奇才第539章 收房第1285章 唐努烏梁海第1022章 新技術第464章 本都督纔是教皇第294章 等你長大一點點第764章 何去何從第230章 監軍的奏摺第558章 戰利品第695章 山中狗叫第41章 考覈第1122章 生路第1394章 騎兵步兵,各有優劣第540章 新城新貌第1238章 學習三日第473章 鎮壓盜賊的專家第1076章 殺戮與血性第568章 拉下水第1180章 鴨綠江畔第16章 壺蘆山裡的人家第795章 殺敵發財第1082章 千里立府第827章 將功折罪第103章 源源不斷的餉銀第246章 湯若望的疑問第321章 東征隴右(二十七)第323章 東征隴右(二十九)第69章 立威治軍第18章 蒙古騎兵的戰鬥力第1013章 承諾第425章 佛祖顯靈第662章 匯豐商行第819章 天命軍的秘密第696章 動了心思第265章 看不透的西寧軍第169章 捨生取義第612章 一視同仁第1100章 五年之約第1001章 召見羣臣第750章 崇禎,你看到了嗎第127章 選擇第1335章 西南門戶第1244章 十王府街第1123章 紅衣大炮第775章 都是糧食惹的禍第799章 潰敗第1199章 又是大敗第1041章 海匪第1195章 左翼中旗第1124章 天津號第903章 懷恨在心第 1321章 南原省第718章 鼎龍寨第888章 革左五營第143章 過門第1140章 與韃子拼命,值!第1037章 五洲四海第845章 逼近襄城第1081章 北嶺軍鎮第88章 格殺勿論第799章 潰敗第461章 隔壁的鼾聲第872章 進攻受阻第355章 最後的步兵第132章 韃子入塞第803章 督師難產第20章 獵物第586章 偷偷溜號第597章 一炮破城第985章 漢軍旗第251章 李自成的怒火第237章 沒有虛言第153章 廢物利用第72章 血性第1022章 新技術第657章 改姓第759章 城外受挫第443章 工商興國第1198章 疾駛而去第890章 白得一座樊城第59章 失蹤的士兵第103章 源源不斷的餉銀第172章 開刀第1319章 甘丹頗章第1130章 遊牧?農耕?第18章 蒙古騎兵的戰鬥力第229章 啃了滿嘴黃泥第727章 通家之好第762章 縣衙大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