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饑民東奔

新納忠元和義久、義弘都是經歷過戰亂的人,戰場上的經驗比這些烏合之衆老到得多,因此在混亂中都保全了性命。

金山寨雖然星散,但災荒中的盜賊,易散易聚,只一天時間,流民中又產生了一個新的首領,而且聚集在其麾下的人不少反多,達到了三百人!而新納忠元也坐到了第三把交椅。

這夥流寇不敢再輕易去犯徐家,卻先將矛盾轉向其它鄉村,來到了南匯咀一帶,與其它兩夥流寇合作一塊,人數已超過一千五百人!新的首領比金山寨的舊首領更加強悍,手下還有五個真倭!此外還有四五把仿製的倭刀,七八套倭人的衣服。新首領見新納忠元氣勢威武,就讓他也剃了頭髮,穿上倭服,佩上倭刀,“假扮”倭寇。

新納忠元把衣服一穿,倭刀一佩,真個是威風凜凜,那新首領便讓他去做那五個真倭的頭目。在無其他人時,新納偶露口風,五個真倭聽他說倭話,又聞他原來真是一個武士,羣相驚服,從此也都服他指揮。

這夥人氣勢一壯之後,便又要去打徐家的主意,或有人說對方鳥銃厲害,新的軍師說:“他們有鳥銃,我們有倭刀呢!”於是攻打徐家的計劃便再次萌發。不過出於謹慎起見,盜衆又去聯繫了其它兩夥盜賊,約定三日後夤夜進犯。

義久與新納忠元道:“我們不能再在這裡呆下去了,得想辦法離開,到福建去!”

新納忠元問:“小主公可有主意?”

義久道:“我想去告密,把這次羣盜要襲擊徐家的事情賣給徐家,讓他們有個準備。我們也趁機和他攀上關係。那天你聽說沒有?徐家的家督好像還是李孝廉的老師呢!咱們若攀上他的關係,說不得就能見到李孝廉!”

新納忠元覺得有理,當晚義久和義弘便悄悄潛出,他二人是個小孩子,沒人注意他。義久溜到了徐家織造廠,將羣盜要襲擊徐家織造廠的計劃,以及盜衆的規模告訴了徐家的管家,管家大驚,急去和小主人徐璠商量。徐璠時年十七,頭腦靈活,小時後又經歷過苦難,加之官場上有徐階庇護,商場上有李彥直扶持,所以小小年紀就把織造廠的生意做得蒸蒸日上!這時聽到了消息,會同了幾個老家人,將義久的話細加推敲,又聯繫最近的一些風聲,最終確定這消息十有八九不是假的!

徐家當晚連夜動手,去聯繫了官兵和交好的鹽幫,當晚盜衆來襲,摸到織造廠附近,驀地廠內燈火大舉,官兵、鹽民以及鄉勇一起衝出,官兵也就罷了,不過是衣服嚇人而已,經過武裝的鹽民和鄉勇卻都極不好惹,羣盜大亂,自相踩踏,又是一場大敗!

混亂中新納帶着五個真倭躲了起來,在黑暗中扒了幾件死人衣服換上,又把頭髮割得亂了,再沒倭人模樣,然後就按照原定計劃,在約定地點等候義久的消息。

那邊徐璠得勝,心中慶幸,便要賞賜義久義弘,問他要什麼,義久跪下哭道:“徐公子,我們不求別的,只求徐公子能想個辦法,送我們回舊主身邊。”

徐璠奇道:“舊主,你們的舊主人是誰?”

義久說:“是福建的李孝廉。我們是在海上侍奉李孝廉的童子,但在日本時失散了,一路漂流到此,想要找回舊主人身邊,誰知道卻流落到盜賊中去了。”

徐璠啊了一聲,心想:“聽來不想假的。否則他一個小小童子,居然也知道李大哥的事情?”再看義久義弘時,只見他們雖然面有菜色,衣衫襤褸,但言行舉止都合乎禮節,不似尋常村童,便更相信了,道:“原來你們是李大哥的人,李大哥真是沒說的,不但對我如同兄弟,連他手下的人也對我如此用心!你們如此聰明伶俐,失散以後李大哥也一定很着急。放心吧,我一定設法送你們回去。”

義久大喜,又道:“此外還有一個三公子的護衛,以及五個水手,也是和我們一起失散的。我們是一起流落到盜寨裡的。那晚我們商量了由我們來報信,他們則在約好的地方等我們。”

徐璠點頭道:“原來如此,想你們兩個小小孩童,如何能從日本跑到大明來?原來還有大人跟着啊。”就派人去接了新納等六人過來,見他們形貌雄壯,又都身佩倭刀,他也知道一些李彥直的事情,知道他的機兵團裡有擅長長刀法的武士,自己也有幾把李氏秘廠出品的仿製倭刀呢!心中更無懷疑,道:“我也正好要給李大哥寫封信,你們便順道給我帶去吧。”便寫了一封信交給義弘,又派了一個去過福建的家人,要帶他們回去認主。

徐家那家人道:“他們這個樣子,在道上只怕惹人懷疑。”

徐璠就讓他們扮成僕役,義久義弘扮成童子,一路南行。

託偉大的朱元璋的福,大明境內的官道十分發達。義久義弘當初沒有個正經身份,又不認得路,進入大明之後便暈頭轉向。這時有認識路的人帶着,又以徐家僕役之名可以光明正大地走官道,要去福建便只是腳程上的事情了。

豈料好事多磨,途中又出了差錯,這次的問題卻出在徐家那個家人徐來旺身上。

徐來旺去過兩次福建,道路上的事情甚有經驗,可壞就壞在他這經驗上!本來從松江府去福建,一路都有官道可走,可是官道是陸路,他們是下人,沒轎子坐沒馬騎,途中不免辛苦。徐來旺前兩次去福建,第一次走的是陸路,可把他折騰壞了;第二次途中改走水路,先在嘉興下海,坐船到雙嶼,然後再換船到浯嶼——這條路線是李家的人安排的,當時風向又對,所以一路平安。進了月港,李家的人敬他是徐階府上出來的,馬上給他安排了轎子,直接擡去見李彥直!

吃過一次甜頭之後,徐來旺就不想受罪了,這時既奉了命令,想也不想,就帶着義久義弘等去嘉興坐船。

這次雖然不是李家的安排,但嘉興府的那個走私渡口徐來旺認得,渡口的老船工也記得徐來旺的來歷,不好推託,便用兩艘小船載了他們越過杭州灣,往雙嶼而來,路上就遇到了七八撥海盜,老船工叫道:“這是李孝廉的人!”便有三撥停止了襲擊,但仍有三四撥根本就不知道李孝廉是誰,照舊來搶,幸好這些都是小海盜,因此都被新納忠元等擊退了。

老船工嘆道:“這世道,變了,變了!去年這時候你們要來,管保暢通無阻!可現在不行了。別說李孝廉遠在福建了,就是近在雙嶼的許龍頭、五峰船主他們,單靠名頭也嚇不住這些剛出海的青頭後生。”

義久問道:“爲什麼嚇不住?”

“因爲他們沒聽過,所以嚇不住啊!”老船工說:“現在到處是沒飯吃的人,地裡眼看是沒收成了,聽說海上有飯吃,有錢賺,就都跑來了。前兩年在海上發財的人確實也不少,可天底下的錢就這麼多,糧也就這麼多,忽然多出十幾倍的人來,哪裡夠分?所以就打起來了,亂起來了。現在啊,五峰船主也好,許龍頭也好,大家都是自己顧自己咯!”

義久問道:“那大明的官府就不管麼?”

老船工哈哈一笑,指着義久道:“到底是大老爺家出來的,纔會說這樣的話。哈哈,官府,哈哈……”笑過之後,臉色又轉黯然,望向大陸那邊,喃喃自語:“如今生意是越來越難做了,都不知我這碗飯還能吃多久,實在沒生意時,也學那些青頭後生一般搶去?可我這副老骨頭,又哪裡搶得過人家……”

到了雙嶼,義久義弘再一次來到了同利分號門前,這時來投靠李家的人就更多了,雙嶼分號幾乎是門庭若市!但唯有徐來旺能夠進去。

義久義弘本來還擔心被對方認出了自己,拆穿了騙局,但同利的夥計幾乎每天要應付幾百號人,哪裡會記得他們?留守雙嶼的張嶽聽說是徐家的人,不敢怠慢,忙安排了一艘海滄舟送他們南下。

此時大風向不順,幸好是近海航行,船行八面風,加之以槳櫓助力,以之字南下,速度雖然不快,但也終於在六月之前趕到了澎湖。

張嶽派來的人對他們說:“這裡是澎湖,有三公子的入室弟子陳里長主事。有什麼事情,都自有陳里長安排。”

義久等入港時,澎湖上下一片忙碌。

原來福建也遭了旱災,災情到了什麼地步呢?《明史·五行志》只輕輕巧巧地說了一句“湖廣、江西旱。二十四年,南、北畿、山東、山西、陝西、浙江、江西、湖廣、河南俱旱。”這可怕的“俱旱”二字,是由多少屍體鋪成的呢?

舉與澎湖一水之隔的泉州府惠安縣爲例,據《惠安縣誌》,這一年的惠安竟到了“百姓餓死甚多,屍體棄道”的地步!大批的饑民胡衝亂撞,到處找飯吃,情急生變,變中生亂,治安問題導致了原來許多處於破產邊緣的窮苦人家提前破產,惡惡循環之下,情況便越變越糟!這些垂死掙扎的饑民,大部分就近地變成了盜匪,也有小部分能支持着背井離鄉地逃荒。

那麼逃亡哪裡呢?澎湖!大員!

“聽說那裡有吃的!”

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大批的饑民攜家帶口向這裡涌來!雖然隔着一道海峽,但這阻擋不了他們!沒大船坐就坐小船,沒小船坐抱着一塊木頭就跳了下去!甚至還有人直接就游泳游過來!

慈悲的陳羽霆面對這種情況怎麼可能不理會?所以他派人接待了他們。反正澎湖本來就蓄積了不少糧食,這些糧食本來是打算拿來做商業用途的,這時候正好拿來接濟災民。陳羽霆算過一筆賬,同利在澎湖、大員、月港三處的倉庫,足以應付這場劇變,支持這批災民到來年!

不可否認,陳羽霆確實是個辦實事的人,年紀雖小,組織能力卻強,在政務處理上很有一手,流入澎湖的饑民在他的安排下變得井井有條,他給饑民飯吃,所以大家都聽他的指令——這是非常簡單的生存邏輯!先到的人遵守了秩序後,便將規矩告訴了後來者,加之還有數百機兵維持秩序,所以登岸的人數雖然越來越多,但澎湖卻半點不亂。

只不過小小的澎湖忽然間多了幾千人,作爲政務首腦的陳羽霆忙碌可知!繞是如此,聽說徐家派了人來以後,他還是馬上抽出時間來接待,見面以後,他問徐來旺:“徐公子派你來,要說的可是十萬火急之事?”

徐來旺道:“信我沒看過,不過應該不是急事。”

陳羽霆道:“若是這樣,那你就不用去尤溪了,三公子不在那裡。現在或許在福州,或許在泉州,或許就在月港。但他給我來信,說他近日會趕到澎湖來,你不如就在這裡等他吧。現在到處都很亂,你要是去尤溪,只怕中途反而與三公子錯過了。”又指着他身後的義久義弘等道:“這些是什麼人?”

徐來旺訝異道:“這幾個,不是李家在日本失散的童子、護衛嗎?”

陳羽霆一呆,看義久、義弘時,義久在來路上已打聽到這個陳里長在李家位高權重,是個在李彥直面前說得上話的人,便哭泣着跪下,道:“陳里長,我們其實是藉着徐家公子的途徑來求見李孝廉的。”

徐來旺大吃一驚,指着他們道:“你們……你們是騙子……”

陳羽霆亦聽出事情有異,先調來了護衛,看住他們之後,才指着他們問道:“你們到底是什麼人!竟敢借徐家之名偷入澎湖!”

義久道:“我們其實是島津家的人……”

陳羽霆一聽心頭劇震:“島津家?!”

第二十八章 漕民變第四十六章 雖兵雖賊一致對外第四十五章 曰林曰沈誰家戰艦第五十七章 兩逢源第十三章 錦衣疑蹤第十五章 策障第三十五章 敲詐第二十六章 櫻島會第四十二章 以多勝少豚滅鯊第一零八章 凱旋前第十五章 能奈何?第五章 貴客何許人也?第六十七章 謠言嗎?第五十二章 烽火起第六章 傲蔣生欲中卻落榜第五十五章 患起島津第五十一章 信用不對牲口講第二十二章 南海諸寨第三十八章 帝統第三十章 傾危之際第二十八章 見狼煙驚海盜船之強第十四章 主僕姐妹第一零三章 均田令第三十九章 苦王爺第六十章 去蠻夷第七十八章 攔路石第九十四章 售債押第七章 苦無對策多官惶惶第五十二章 烽火起第二章 接班人第五十五章 布攻防第五十七章 尾聲第三十六章 破韜晦第九章 西廂之爭第二十六章 獨眼東樓第二十八章 北鎮撫司第四十七章 大員路口豈許外賊逃竄第一零六章 大鎮壓第二十八章 招徠計第五章 雙雄會第二十二章 廁救第五十一章 信用不對牲口講第三十八章 分豬肉第二章 搶親第三十八章 帝統第六十七章 謠言嗎?第二十二章 南海諸寨第五章 貴客何許人也?第五十四章 天子夢第四十七章 中山惡狼現原形第四十章 尾聲第四十章 尾聲第四章 三奇策第五十九章 斬首腦第九十七章 大豐收第四章 天才童子第五章 糧食配給第二章 皇上皇第九十五章 過日子第六十九章 白奴隸第一章 海盜引第十七章 取得證據在手第十八章 據櫻島第十九章 一夜之間第九章 父母不打孝敬兒第九十三章 賣仁義第七十九章 遭遇戰第五十三章 春潮難按捺第二章 入室子弟不簡單第四章 兵部第五十七章 尾聲第三十一章 大流放第三章 殿試第六章 恩師第六十二章 河心島第八章 藏弓烹犬第五十章 七竅玲瓏誆諸匪第四十五章 丁憂否第二十四章 捕蟬第八章 異志第二十六章 取南京第十章 定章程第三十二章 攻心第四十二章 上謀攻心第四十九章 姐弟情深雙涉危第十一章 不爲府試第五十一章 雙手劍刀殺羣賊第二十四章 篡與輔第三十九章 直掃蒼峽抵賊窟第十二章 公私第四十九章 姐弟情深雙涉危第三十八章 有兵如虎第二十二章 託孤兒第十九章 一夜之間第八十七章 盛典前第十一章 再整編第二十五章 理念裂痕第五章 犟主考不取偏點魁第十五章 氤氳同浴嫣然笑第五十五章 布攻防
第二十八章 漕民變第四十六章 雖兵雖賊一致對外第四十五章 曰林曰沈誰家戰艦第五十七章 兩逢源第十三章 錦衣疑蹤第十五章 策障第三十五章 敲詐第二十六章 櫻島會第四十二章 以多勝少豚滅鯊第一零八章 凱旋前第十五章 能奈何?第五章 貴客何許人也?第六十七章 謠言嗎?第五十二章 烽火起第六章 傲蔣生欲中卻落榜第五十五章 患起島津第五十一章 信用不對牲口講第二十二章 南海諸寨第三十八章 帝統第三十章 傾危之際第二十八章 見狼煙驚海盜船之強第十四章 主僕姐妹第一零三章 均田令第三十九章 苦王爺第六十章 去蠻夷第七十八章 攔路石第九十四章 售債押第七章 苦無對策多官惶惶第五十二章 烽火起第二章 接班人第五十五章 布攻防第五十七章 尾聲第三十六章 破韜晦第九章 西廂之爭第二十六章 獨眼東樓第二十八章 北鎮撫司第四十七章 大員路口豈許外賊逃竄第一零六章 大鎮壓第二十八章 招徠計第五章 雙雄會第二十二章 廁救第五十一章 信用不對牲口講第三十八章 分豬肉第二章 搶親第三十八章 帝統第六十七章 謠言嗎?第二十二章 南海諸寨第五章 貴客何許人也?第五十四章 天子夢第四十七章 中山惡狼現原形第四十章 尾聲第四十章 尾聲第四章 三奇策第五十九章 斬首腦第九十七章 大豐收第四章 天才童子第五章 糧食配給第二章 皇上皇第九十五章 過日子第六十九章 白奴隸第一章 海盜引第十七章 取得證據在手第十八章 據櫻島第十九章 一夜之間第九章 父母不打孝敬兒第九十三章 賣仁義第七十九章 遭遇戰第五十三章 春潮難按捺第二章 入室子弟不簡單第四章 兵部第五十七章 尾聲第三十一章 大流放第三章 殿試第六章 恩師第六十二章 河心島第八章 藏弓烹犬第五十章 七竅玲瓏誆諸匪第四十五章 丁憂否第二十四章 捕蟬第八章 異志第二十六章 取南京第十章 定章程第三十二章 攻心第四十二章 上謀攻心第四十九章 姐弟情深雙涉危第十一章 不爲府試第五十一章 雙手劍刀殺羣賊第二十四章 篡與輔第三十九章 直掃蒼峽抵賊窟第十二章 公私第四十九章 姐弟情深雙涉危第三十八章 有兵如虎第二十二章 託孤兒第十九章 一夜之間第八十七章 盛典前第十一章 再整編第二十五章 理念裂痕第五章 犟主考不取偏點魁第十五章 氤氳同浴嫣然笑第五十五章 布攻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