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嬋臉上有了一分期待,低聲應了一聲。
“……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堪豪。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
劉辯以秋瑾的詩作爲結尾,“你寫寫感想,秋瑾是怎麼樣成爲革命者的,她的起義爲什麼失敗?她的犧牲有沒有意義?明天本校長來檢查,寫得不好家法伺侯。”
“諾。”
……
回到教室,學員們討論已經完畢,推選甄堯來向校長講述。
劉辯見到這位甄儼的親兄弟,覺得他和甄儼完全不一樣,這真是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校長,我們認爲,天京應該派出兩枝奇兵,一枝由忠王李秀成率領,乘夜突圍,偷襲敵軍屯糧之地杭州。一枝由英王陳玉成率領,向西急行來吸引清軍的注意力,讓清軍作出錯誤判斷。”
劉辯拍了拍手,“善,分析的非常正確。”
單福行了一禮,“校長,福還有些想法,請你斧正。”
“嘿嘿,這徐元直一直不顯山不露水,論兵法看來是說到了他的癢處,終於要出聲了。”
“但說無妨。”
劉辯鼓勵學生們各抒已見,而不是象私塾老師那樣動不動就打手心。
“如果福是李秀成,攻下杭州之後,清軍必定要回援他們的屯糧之所,於是福會立即放火燒掉糧倉,火速回兵天京,並且讓陳玉成也率部回撤。
兩路兵馬匯合一處繞道而行,避開回救抗州的清妖,與城內太平軍對其餘圍城清軍形成兩面夾擊之勢,必能大獲全勝,這樣天京之圍自解矣!”
“大善!”
劉辯對這些優異的學生不吝讚美之詞,看着他們眼中熱切的渴望,也不再賣關子,雙手拍了幾下,就見卻見幾名侍衛擡上來一個大大的物件,上面用白布罩着,看不清是什麼東西。
“今天,本校長給大家看一樣好東西,有了它以後行軍作戰便輕鬆許多。”
劉辯將話說完,命侍衛拉開白布,衆將一看,卻是很多小山,河流構成的圖形,象是一幅立體的圖畫。
“校長,這是什麼?”甄堯心急,當先便問了出來。
“這叫沙盤,前段時間伍孚大人走遍了冀州,費了很大的力氣,終於做成了冀州的沙盤。”
見學生們個個開始細細琢磨起來,劉辯嘴角揚起笑容,“我相信你們愛它會勝過美人的。”
沙盤推演,這是軍隊的一次革命,在這個地圖都很少的年代,有了沙盤推演,可以更加清淅的分析敵我雙方的態勢,這種方法直到近代戰爭依然經常使用,在漢末時代推行,戰爭的天秤就會向自己傾斜幾分。
劉辯永遠不會低估那些諸侯,能夠自成氣侯者,無一不是豪傑,拿出自己最強的實力,到時和這些蠢蠢欲動的諸侯們,轟轟烈烈地大戰一場!
劉辯將沙盤功能和推演的方法講解了一番,果然贏得了學生們一致讚歎,這種推演就如同後世的網遊一樣,一旦沉迷進去,便會奇樂無窮。
果然,今晚學校的燈火亮了一夜。
……
看到主公的一隊侍衛飛奔進了盧奴城,大家心中知道主公肯定有什麼重大事情。
果然寶玉代表劉辯通知所有主管軍事的將領前去望都,嚴令不許請假或缺席。
主公肯定又有什麼動作,一衆將領完成例行操練之後,打馬向着望都而來。
沙盤推演果然有毒,幾員統兵大將也都愛不釋手,酒也不喝了,女人也不談了,開始投入到推演中不能自拔。
劉辯嚴令沙盤不能流傳出去,除了幾位領軍將領,其它人都不能接觸,主管民政的官員也不能染指。
孫子兵法要求將領不要讓士兵們知道太多,就如同綿羊那般聽話最好,到時可以讓他們隨着軍令而動,因爲沒有自己的思想,軍隊指揮起來號令統一,行動迅速。
劉辯不知道這樣的兵法是不是適合戰爭,但自己不會採用,後世經典的帶兵方法放在這個時代,也許有高人一籌的效果。
在沙盤推演上,張遼顯出了自己統帥的潛力,同等情況下,無論是紅方還是藍方,無人能夠戰勝他,劉辯親自出手,與他也是有勝有敗。
“這個沙盤,營一級的將領可以做一個放在自己的軍營,其餘各單位都不能擁有。”
劉辯嚴格的進行了規定,並且以軍法的名義向各位將領申明,如果沙盤從哪個營流傳出去,絕不容情。
本來劉辯準備讓學員和這些將領比試一場,想想還是算了,就典韋、太史慈的水平,估計不是單福、甄堯的對手。
學習也有一個漸進的過程,對麾下的大將們來說,信心更爲重要。
……
太陽休假去了,朔風北吹,嚴冬臘月,劉辯有靈氣在體內遊走,無論是嚴寒還是酷暑影響都不大,看着穿成小白熊模樣的唐鈺,劉辯忍不住抱在懷中愛憐了一番。
“報,幽州牧劉虞有書信送與大人。”
劉辯正和唐鈺商量晚上用什麼方式再來覺醒一下,林羽衛的聲音便將這份綺旎給趕得一絲不剩。
劉辯看完來信,長嘆了一口氣,懷中的唐鈺忍不住輕聲問道:“有什麼不好的消息嗎?”
“鈺兒不必掛心,天下之事,能讓峰發愁的並不多,元旦將至,本來新年準備好好與大家樂上一場,搞一臺聯歡晚會,現在不知道有沒有時間。”
“主公要去幽州?”
唐鈺面色有些蒼白,這個時間去幽州,那是真正的苦寒。
“劉虞的兒子劉和離開了長安,劉虞借鮮卑之事讓峰去薊縣一趟,一來表示感謝,二來估計也想認識一下峰這樣的後起之秀。”
唐鈺從劉辯懷中站起身來,溫柔地將劉辯服飾整理了一番,“主公,這是大事,劉虞怎麼說也是漢室宗室,劉家有仁義之心的不多了,能幫一個是一個。”
劉和離開長安,是劉辯利用歷史知識創造出來的一個機會,準備借這事去一次江南。
中山郡發展之後,劉辯就要全力經略北方,南方不去看看,實地瞭解一下情況,劉辯的心中總是不踏實,去江南找找機會,尋尋人才,對全局的把控纔會更加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