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薨

bookmark

第437章 薨

“我兒不才,而諸將並零落,我死之後,玄德便攝荊州,統內外軍事,以御大敵。”

劉表話語雖軟弱無力,可落在衆人耳中,卻直如驚雷一般,荊州衆文武,包括劉琮、劉備兩位當事人在內,無不愣在當場,房中陷入一片死寂。

劉表託孤劉備,乃是衆人意料之中的事,畢竟眼下劉景大軍壓境,襄陽危如累卵,只有依靠劉備,纔有一線希望度過危機。

衆人感到意外的是,劉表竟然欲讓劉備“攝荊州,統內外軍事”,劉表名爲託孤,實則與“讓荊州”無異,衆人豈能不驚?

且不提本就是騎牆派的別駕劉先、從事中郎韓嵩等人,即便是死硬派的治中龐季、主簿蒯良,也都面露遲疑。

當年張羨深得江、湘間歡心,即使後來病死,長沙吏民也不肯開城投降,而是復立張羨之子張懌爲長沙太守,繼續抵抗。

劉表入主荊州十餘載,爲政寬和,比張羨更得人心,因此無論是死硬派也好,騎牆派也罷,儘管心裡有着各自的想法,但都願在劉表死後,繼續輔佐劉琮。

效忠劉表、劉琮父子,乃臣下應有之義,可現在劉表有意讓位劉備,這就值得商榷了。荊州文武就算再愚忠,也不可能因爲劉表一句話,就轉而效忠劉備,哪怕劉備是享譽天下的豪傑。

張允更是一臉焦急之色,頻頻對一旁的劉琮使眼色,幾次張口欲言,又都生生憋了回去。

眼見荊州衆文武靜默不語,房中氣氛變得十分壓抑,劉備自知自己不能服衆,難以重演徐州故事,趕忙對劉表道:

“君何出此言?恕備不敢從,請君收回成命。”接着不等劉表開口,劉備又道:“君自有賢子,又何必捨近求遠呢?仲玉少而惠,足以繼承荊州基業。”

劉表看了看劉備,又看了看神態各異的衆臣,心知難以如願,只好放棄這個想法,他緊緊握住劉備的手,嘆道:“仲玉有幾分才器,我這個做父親的焉能不知?其絕非劉景對手……”

劉備正色道:“君於備有收留之恩,扶助之義,只要我一息尚存,必捨命相護,君大可安心。”

劉表聞言心下稍安,轉而對劉琮道:“劉豫州,我之肺腑(宗室)、汝之長輩也,我死之後,汝當以父事之,不可怠慢。”

直到此時,劉琮才堪堪回過神兒來,對於父親的臨終遺命,劉琮不敢不從,當即以子侄之禮拜劉備,正式定下名分。

“仲玉不必多禮。”劉備沒有託大,第一時間扶起劉琮。

劉表又對衆臣道:“卿等俱爲孤的股肱之臣,今孤傳位於次子琮,還望卿等盡心輔佐。”

“諾。”這次荊州衆文武不再沉默,在龐季、蒯良的帶領下,齊齊伏拜應命。

劉表接下來又分別喚龐季、蒯良等心腹到近前,一一囑咐,交代完後事,劉表氣色急劇衰敗,自感大限將至,他揮退衆人,只留劉琮一人陪伴在身邊。

“仲玉,你是否已將母、弟送走?”彌留之際,劉表問起妻、子,這是他心裡最後的牽掛。

劉琮強忍悲傷,回道:“大人且放心,我昨日便已派兵船將母親、弟妹送往新野。”

得知妻、子已安全脫離險境,劉表長舒一口氣,心中再無牽掛,徐徐合上雙眼。

看着父親嚥下最後一口氣,劉琮伏於牀前,既悲傷又無助。

他一直都不服兄長劉琦,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劉琦纔是荊州名義上的繼承人,他是靠後母蔡氏、妻舅蔡瑁、外兄張允等人的幫扶,才得以與劉琦競爭。

劉琦身爲長子兼繼承人,很早就開始參與荊州政務,相比之下,劉琮更多的是躲在劉表的羽翼下,如今爲他遮風擋雨的父親撒手人寰,劉琮心中滿是彷徨。

當年荊州大軍攻陷臨湘,僞長沙太守張懌按罪當死,劉表爲人寬厚,免其一死,但也沒有放過他,而是將他關入襄陽地牢。

張懌的悽慘遭遇,一時間成爲襄陽士民茶餘飯後的談資,劉琮自然也沒少參與,甚至出於好奇,還曾入地牢探視張懌。

那是他第一次踏足地牢,裡面環境之惡劣,簡直超乎想象,以至於時隔多年,仍記憶深刻。

劉琮現在的處境,與當初張懌在長沙時的情況何其相似?他絕不想落得和張懌一樣被囚地牢的下場,當然,他更不想死。

可想要擊退劉景,保住荊州,簡直比登天還難。這兩天襄陽動盪不安,人心渙散,軍民爭相出逃,這讓劉琮清醒的意識到,想要依靠襄陽抵抗劉景,無異於癡人說夢。

此刻劉琮忽然羨慕起被他送走的諸弟……

“劉荊州欲將荊州託付於將軍,將軍爲何拒絕?”關羽與張飛一直候在外面,當二人得知劉表有意讓位,卻被劉備拒絕,大感不解,二人憋了一路,直到回到住地,纔開口相問。

正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荊州雖形勢危急,核心之地南郡諸縣盡皆淪陷,僅剩襄陽一座孤城,但章陵、南陽、江夏三郡猶在掌握之中,足以爲立身根本。

只要擊退劉景,三郡必定歸心,屆時據荊北之地,收漢沔之衆,南討劉景,北伐曹操,何愁功業不成?二人實在想不通劉備有什麼理由拒絕。

劉備搖了搖頭,要說對荊州不動心,就有些自欺欺人了,他非不願,實不能也。

荊州的情況,與當年的徐州截然不同,當年徐州面對的是曹操、袁術等外部強大諸侯的覬覦,徐州危在旦夕,陶謙及徐州士民根本沒有選擇,只能推舉劉備上位,保衛州郡,抵禦外敵。

而荊州說白了,乃是內部鬥爭,劉景作爲荊州冠冕、楚國之望,荊北士民大多並不排斥,反而樂見其成,如今襄陽上下,暗中與劉景交通者不知凡幾。

劉備如果不知深淺,冒然接管荊州,怕是劉景到來之日,便是襄陽開城投降之時。

不久,有人來報,劉表薨了。

(本章完)

第403章 破城第414章 託孤第535章 人望第393章 破城第267章 比箭第312章 心意第523章 南下第111章 歸來第50章 寶珠第101章 招撫第25章 吏舍第302章 富貴還鄉第523章 南下第109章 難題第505章 周鳳第109章 難題第521章 傾出第273章 攻城(上)第213章 女誡第452章 自白第492章 名士第346章 青綬第261章第193章 耒陽第71章 洗手第152章 改名第280章 投靠第27章 皓月第99章 王彊第466章 射策(上)第69章 胸襟(三千字)第11章 帶經耕鋤第269章 地突第58章 摺扇 (感謝盟主sofia若冰)第8章 腫足第64章 擒獲第109章 難題第122章 贈文第240章 說和第289章 倒戈第154章 縣舍第269章 地突第376章 出征第379章 屈服第312章 心意第360章 獻計第213章 女誡第64章 擒獲第515章 不忠第44章 單程第236章 看清第460章 趙戩第2章 劉亮第357章 鄧芝第342章 陷陣第227章 火攻第128章 甘寧第84章 魚梁洲第413章 潘濬第308章 遺願第390章 責備第411章 不義第233章 圊溷第56章 謝良 (三千字)第25章 吏舍第325章 泉陵第425章 中箭第361章 巨樓第131章 嫁妝第191章 計議第389章 戰死第188章 三年第308章 遺願第524章 馬尾第345章 騎兵第217章 牀弩第206章 逃亡第124章 宴會第255章 後續第308章 遺願第137章 洞房第198章 招降第217章 牀弩第398章 攻城(2)第380章 津鄉第43章 荊蠻第486章 主力第291章 召見第216章 取名第313章 隆中第379章 屈服第528章 惡氣第44章 單程第234章 耀功第497章 來投第155章 拜訪第364章 使者第188章 三年第333章第513章 斬當
第403章 破城第414章 託孤第535章 人望第393章 破城第267章 比箭第312章 心意第523章 南下第111章 歸來第50章 寶珠第101章 招撫第25章 吏舍第302章 富貴還鄉第523章 南下第109章 難題第505章 周鳳第109章 難題第521章 傾出第273章 攻城(上)第213章 女誡第452章 自白第492章 名士第346章 青綬第261章第193章 耒陽第71章 洗手第152章 改名第280章 投靠第27章 皓月第99章 王彊第466章 射策(上)第69章 胸襟(三千字)第11章 帶經耕鋤第269章 地突第58章 摺扇 (感謝盟主sofia若冰)第8章 腫足第64章 擒獲第109章 難題第122章 贈文第240章 說和第289章 倒戈第154章 縣舍第269章 地突第376章 出征第379章 屈服第312章 心意第360章 獻計第213章 女誡第64章 擒獲第515章 不忠第44章 單程第236章 看清第460章 趙戩第2章 劉亮第357章 鄧芝第342章 陷陣第227章 火攻第128章 甘寧第84章 魚梁洲第413章 潘濬第308章 遺願第390章 責備第411章 不義第233章 圊溷第56章 謝良 (三千字)第25章 吏舍第325章 泉陵第425章 中箭第361章 巨樓第131章 嫁妝第191章 計議第389章 戰死第188章 三年第308章 遺願第524章 馬尾第345章 騎兵第217章 牀弩第206章 逃亡第124章 宴會第255章 後續第308章 遺願第137章 洞房第198章 招降第217章 牀弩第398章 攻城(2)第380章 津鄉第43章 荊蠻第486章 主力第291章 召見第216章 取名第313章 隆中第379章 屈服第528章 惡氣第44章 單程第234章 耀功第497章 來投第155章 拜訪第364章 使者第188章 三年第333章第513章 斬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