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潘濬

bookmark

第413章 潘濬

劉景拒絕了賴恭的提議,道:“交州山川長遠,漢夷雜處,割據者衆,局勢極爲複雜,非大智大勇之人不能安定此州。賴君才器過人,然其智有餘而勇不足,並非交州刺史最佳之選。”

“大智大勇之人?”諸葛亮想了想,又提議道:“潘司馬如何?”潘司馬即左司馬潘濬。

潘濬如今身在武陵郡,劉宗隨劉景北上後,由其暫代太守之位,其治理武陵,恩威並施,不但士民依附,就連五溪蠻也不敢再叛,足以勝任交州刺史之位。

諸葛亮這個提議深合劉景之心,潘濬智勇兼備,又是他的同門師兄,確實可託以南方大事。

雖然歷史上他和關羽不和,最終叛蜀降吳,但關羽向來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爲劉備鎮守荊州,當方面之任,卻不能和睦同僚,無疑是責任更大的一方。

王彊不同於關羽,其人心性隱忍,城府深刻,加上出身卑微,向來敬慕君子,潘濬亦非苛刻之人,相信兩人一定能夠和平共處,爲他管理好交州。

劉景之後又詢問衆人的意見,此時任誰都能看出劉景的心意,當然不會有人跳出來唱反調,一致贊同潘濬出任交州刺史。

見衆口一詞,劉景當即拍板定下,以潘濬爲交州刺史,隨後又道:“武陵郡新附不久,潘司馬走後,還需有人鎮守,你們認爲誰適合接替潘司馬的位置?”

諸葛亮看了看下面,見徐庶、蔣琬、鄧芝、李嚴等人都不開口,諸葛亮才道:“酃縣長劉仲嗣文武備足,有牧人御衆之才,可以接替潘司馬鎮守武陵郡。”

劉景輕輕頷首,劉承在軍中、地方歷練多年,能力沒有問題,而且作爲武陵太守劉宗的胞弟,代兄治郡,倒也合情合理。

而酃縣乃是劉景起家之地,縣長自然不是誰都能當,劉景考慮到弟弟劉和今年已經十八歲,擔任瀏陽縣長載餘,深明爲政之要,可以放心把酃縣交給他。

會後,劉景分別派人傳令潘濬、劉承、劉和,武陵郡與江陵僅一江之隔,潘濬接到劉景通知,即刻北上,數日便趕到江陵。

“大兄……”劉景親自前往津鄉渡口,迎接潘濬的到來。

自從去年七月潘濬隨劉宗進軍武陵,事後便留在當地,一直沒有返回,兩人已分別一年有餘,所以甫一見面,劉景就緊緊握住潘濬的手,顯得格外親熱。

感受着劉景手上傳來的力量,潘濬心中十分感動。

劉景一邊拉着潘濬上車,一邊說道:“我前幾日已正式向朝廷表舉大兄爲交州刺史。”

潘濬強忍胸中潮涌,道:“刺史居牧伯之位,秉一州之統,選第大吏,督察郡國,任重職大。劉(巴)子初才智絕人,賴(恭)伯敬器量雅偉,皆爲良選,將軍何以用我爲交州刺史?”

“大兄不會以爲,這是份好差事吧?”劉景緩緩搖了搖頭,道:“交州境內勢力衆多,大者如士燮兄弟,割據四郡,雄霸交南,小者如魁帥夷僚,遍佈州里,殘害地方,想要打開局面,談何容易?長史、賴君皆非開拓之人,只有智勇兼備如大兄者,方能在交州有所作爲。”

聽劉景說劉巴、賴恭皆不如自己,潘濬眼眉皆笑,頗爲自得,當然,嘴上卻是連連謙虛。

“我雖向國家舉薦大兄爲交州刺史,不過士燮兄弟想必不會承認。”說到這,劉景笑了笑。

歷史上劉表以鎮南將軍督交、揚、益三州,有舉薦三州刺史的權力,結果士燮對劉表委派的交州刺史視若無睹,直接遣使至許都職貢,取得名分,割據交南,劉表也拿他無可奈何。士燮連劉表都不服,更何況劉景。

潘濬點點頭,說白了,他這個交州刺史,國家認不認還在兩可之間,士燮怎麼可能承認。

劉景又道:“大兄此番南下,可先將刺史部設在鬱林。聽說蒼梧太守史璜近來病情加重,已經臥榻不起。大兄可寫信向史璜表露移治蒼梧之心,史璜若同意,自然是最好,若不同意,也不必急圖之。史璜在蒼梧素有威望,深得人心,如今他已命不久矣,不妨等他病死,再派兵接收蒼梧。屆時大兄合鬱林、蒼梧二郡,整頓交北,安撫民夷,之後便可徐圖交南士燮兄弟。”

潘濬聽得連連點頭,劉景對交州規劃之詳細竟至於此,就算是一介庸人,只要按部就班,也能慢慢坐穩交州刺史之位。

劉景又道:“對了,大兄,我還爲你物色了一位別駕。”

別駕乃州吏之首,號稱“任居刺史之半”,也就是相當於半個刺史,可知其權力之大。

“他就是鬱林長史吳叔山,大兄對他可能不太熟悉,吳叔山乃交州南海名士,舉孝廉出身,此人不但才幹出衆,且忠義果敢,布山之戰,吳叔山深入虎穴,詐降張津,又在夜間反戈一擊,與王子健共破交州軍……”

潘濬此前只知道王彊在布山城下全殲交州軍,但並不清楚具體細節,如今聽劉景所言,不禁感嘆道:“不意交州荒域,竟然還有如吳叔山這樣的佳士。”

劉景頷首道:“世間從不缺少人才,只是缺少發現人才的伯樂而已。”

潘濬笑道:“將軍就是世間一等一的伯樂,王子健過去不過一介混跡於市井的商賈,誰能想到,他今日會立下如此奇功?”

劉景猶豫了一下,對潘濬道:“大兄,王子健忠而謹重,勇而有謀,乃大將之才,可匹於吳漢。然其出身卑微,常以此自輕,大兄切不可輕之、辱之。”

潘濬臉容不由一肅,道:“將軍放心,昔賈復率性鬥氣,目無國法,寇恂猶能忍讓再三,我才智雖不及寇恂,但心意卻是相同的。王子健乃將軍大將,爲將軍鎮守南方,我只會對其敬之、重之,安能輕之、辱之?”

劉景放下心來,喜道:“如此,我便可安心北上,南方,就全部託付給大兄了。”

(本章完)

第261章第452章 自白第124章 宴會第231章 勸降第141章 酃縣第439章 文聘第324章 膝席第37章 邀請第331章 倚仗第539章 所求第144章 褚方第296章 捷報第424章 入陣第408章 試探第36章 劉瑍第313章 隆中第487章 盛匡第396章 怒吼第420章 評價第169章 奔襲第322章 馬鞍第208章 斬殺第358章 戰略第388章 突破第522章 變故第24章 郡府第235章 軍市第369章 出使第252章 週歲第84章 魚梁洲第309章 終抵第512章 伏兵第252章 週歲第14章 市井第63章 突襲第375章 返回第342章 陷陣第219章 開戰第279章 連雨第401章 城塌第242章 三爵第341章 衝鋒第521章 傾出第189章 噩耗第112章 擔憂第503章 餓虎第440章 匕見第202章 衝城(感謝盟主浮沉一念間)第22章 交談第188章 三年第230章 敗走第389章 戰死第189章 噩耗第250章 說服第421章 三英第133章 鄧芝第290章 可惜第245章 巡視第275章 交趾第345章 騎兵第461章 守節第109章 難題第94章 族宴(感謝盟主七月流風帝)第321章 瀏陽第261章第20章 南陽來客第310章 親近第170章 斬首第103章 營壘第102章 劉修第97章 目的第53章 道歉第62章 拔刃第320章 來投第105章 八陣第58章 摺扇 (感謝盟主sofia若冰)第14章 市井第468章 射策(下)第389章 戰死第436章 託孤第101章 招撫第166章 崩潰第59章 嚴肅第268章 填塹第24章 郡府第196章 招攬第283章 洪水第159章 退讓第10章 劉伯嗣第518章 海昏第502章 選將第17章 杜襲第323章 爲壽第271章 火攻第388章 突破第323章 爲壽第206章 逃亡第350章 歸來第495章 鐵樓第275章 交趾
第261章第452章 自白第124章 宴會第231章 勸降第141章 酃縣第439章 文聘第324章 膝席第37章 邀請第331章 倚仗第539章 所求第144章 褚方第296章 捷報第424章 入陣第408章 試探第36章 劉瑍第313章 隆中第487章 盛匡第396章 怒吼第420章 評價第169章 奔襲第322章 馬鞍第208章 斬殺第358章 戰略第388章 突破第522章 變故第24章 郡府第235章 軍市第369章 出使第252章 週歲第84章 魚梁洲第309章 終抵第512章 伏兵第252章 週歲第14章 市井第63章 突襲第375章 返回第342章 陷陣第219章 開戰第279章 連雨第401章 城塌第242章 三爵第341章 衝鋒第521章 傾出第189章 噩耗第112章 擔憂第503章 餓虎第440章 匕見第202章 衝城(感謝盟主浮沉一念間)第22章 交談第188章 三年第230章 敗走第389章 戰死第189章 噩耗第250章 說服第421章 三英第133章 鄧芝第290章 可惜第245章 巡視第275章 交趾第345章 騎兵第461章 守節第109章 難題第94章 族宴(感謝盟主七月流風帝)第321章 瀏陽第261章第20章 南陽來客第310章 親近第170章 斬首第103章 營壘第102章 劉修第97章 目的第53章 道歉第62章 拔刃第320章 來投第105章 八陣第58章 摺扇 (感謝盟主sofia若冰)第14章 市井第468章 射策(下)第389章 戰死第436章 託孤第101章 招撫第166章 崩潰第59章 嚴肅第268章 填塹第24章 郡府第196章 招攬第283章 洪水第159章 退讓第10章 劉伯嗣第518章 海昏第502章 選將第17章 杜襲第323章 爲壽第271章 火攻第388章 突破第323章 爲壽第206章 逃亡第350章 歸來第495章 鐵樓第275章 交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