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離開

bookmark

第145章 離開

劉景即將歸家之際,家人們齊聚大堂,耐心等待他的歸來。

繼母張氏安坐於坐榻之上,其高髻纊袍,容妝精緻,腿上蓋着厚厚的裘被,手裡抱着溫暖的懷爐,時而望向門外,時而怔怔出神,一副心不在焉的模樣。

原因自然和劉景被任命爲酃縣長有關,張氏知道自己的繼子才華出衆,名冠長沙,已經遠遠超過其兄劉遠的成就,長沙太守張羨對其信任有加,委以主簿心腹之任,未來前途不可限量。

然而她怎麼也沒想到,劉景竟然以十九之齡成爲百里之宰。他甚至還拒絕了荊州牧劉表許以的茂才、當陽令。

主簿雖爲太守心腹,拾遺補闕,執掌府事,是長沙最有權勢的人物之一,但有一句古話說得好:“寧爲雞口,毋爲牛後。”

主簿權位再重,也只是太守的大管家,怎及牧守萬民,百里之間,生殺予奪的縣宰之位。

所謂母憑子貴,張氏作爲劉景的繼母,若是去了酃縣,便如同“太后”一般,到時候那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光是想想便覺心中快意。她苦熬這麼多年,終於要熬出頭了。

“阿母、阿母……”劉和不住呼喚道。

劉和今年已經十三歲,漸脫童子之相,他和劉景雖然不是同胞兄弟,可模樣倒是越來越像。

他見張氏回過神來,說道:“阿母,我們不想和阿兄分離,一會阿兄歸來,你和阿兄說說,去酃縣上任帶上我們如何?”

邊上劉饒、劉羣姑侄全都點頭附和。

這何嘗不是張氏的心意,在家守着這“一畝三分地”,哪裡比得上去酃縣“作威作福”啊。

張氏按下心思,不動聲色的問賴慈、鄧瑗道:“一家人確實應該在一起,不宜長久分離,漓姬、少君,你們說呢?”

賴慈看了看默不作聲的鄧瑗,說道:“本朝長吏不禁止攜帶家屬赴任,不過我們一家連同奴婢,有十數人之多,若是都隨仲達前往酃縣,恐怕會惹人非議。”

酃縣距離她的家鄉更近,兩三日就可到達,說不定有機會回去看看,因此她心裡是願意隨劉景去酃縣居住的,但她不能光想着自己,也要爲季叔考慮。

劉景如果上任之初便攜帶十數家屬、奴婢,前僕後仰,必然會給酃縣士民留下不好的印象。

鄧瑗之所以不開口答應,就是因爲有這樣的擔憂。很多清廉的長吏,都是孤身上任,連自己的妻子都不帶,更別說家人了。

張氏聽罷不由皺起眉頭,這倒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

劉景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皆因他擁有一個美好的名聲,若是因此而使得他名聲受到損害,就有些得不償失了。

劉饒嬌聲道:“阿兄是一縣之主,誰敢非議?”

劉和無語的看着她,這麼蠢的話也能說出口?

就在此時,前院忽然傳來一陣喧鬧之聲,必是劉景歸來無疑。

劉和、劉饒、劉羣面上不由一喜,立刻穿上革履,跑向前院迎接劉景,鄧瑗緊隨其後。

張氏也幾欲起身,不過最終還是忍住了,安坐靜等劉景。

“阿兄……”

“大人……”

“劉郎……”

劉景剛從車上下來,就看到妻子弟妹侄兒蜂擁而來,劉景摸了摸劉羣的頭,他已經七歲了,無法再像從前那樣時刻抱在懷中。

發覺妻子和弟妹皆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劉景心知必與他有關,先開口道:“有什麼事我們進屋再說。”

回到後庭堂內,和張氏、賴慈問安後,得悉始末,此事他心裡早有決定,緩緩說道:

“你們恐怕有所不知,酃縣並不是一個安寧的地方,去年的時候,我的船隊就在那裡遭到荊蠻的襲擊,不僅船貨被劫,更死傷數十人,損失以百萬計。

何況上一任縣長泛舟之際,溺斃身亡,死得過於離奇,未必就是意外。爲了沒有後顧之憂,這次我打算孤身上任。”

張氏聞言一臉失望,卻也隱隱爲繼子感到擔心。

鄧瑗沒想到劉景居然連她也不打算帶,美目流露出焦急之色,說道:“劉郎,你要將妾也留在家裡嗎?”

“是。”劉景頷首道。“不過我會盡快解決酃縣之事,最早數月,最遲明年,我一定會將你們都接往酃縣。”

鄧瑗能夠理解夫君之憂,心中一嘆,只好叮囑道:“劉郎,你身處異鄉,周圍豺狼環伺,萬事一定要小心爲上。”

賴慈亦出言道:“仲達,你年紀還輕,前途遠大,遇事當多加思考,萬萬不可任意行事。”

劉景笑道:“放心吧,於我而言,不過是一些小患而已。唯一能使我畏懼者,就是家人的安危,這次獨自前往,正好放手施爲,你們靜待我的好消息即可。”

…………

一夜溫存,次日一早,劉景別過妻子、家人,趕往北津,他此行並不準備乘坐官車,而是改乘自己的船艦,走水路去酃縣。

和他同行的除了被任命爲酃縣丞的嚴肅,還有劉亮、於徵,以及帶領船隊的劉祝、王彊二人。

自從去年八月末船隊在酃縣被荊蠻所劫,損失慘重,王彊在臨湘足足休整了四個多月,幾乎快要把他憋瘋了,因此當聽說劉景被任命爲酃縣長,他立刻請命同往。

因爲他始終覺得,船隊被荊蠻伏擊這件事實在是太過巧合,酃縣中必有人與他們暗中勾結,傳遞情報,否則很難解釋得通。

此次去酃縣,他一定要查出隱藏在酃縣之中的兇手,將其生吞活剝,以洗刷身上的恥辱。

劉景如今麾下大船十四艘,若是都帶在身邊,就顯得太過高調了,不過帶少了不足以顯威,是以考慮過後,他決定帶上三艘“鬥艦級”以及另外五艘大船。

劉景在碼頭和趕來送別的朋友、舊吏一一道別。

明年劉表便會派兵南下,從而引發荊州南北大戰,長沙正是主戰場。等到明年,他會想方設法救出一些人,但他卻無法救下所有人。對此,他別無他法,只能祈禱他們可以安然度過難關。

劉景轉身登船,最後望一眼佇立湘水河畔的臨湘,再回來卻不知已是何年。

(本章完)

第79章 命案第530章 仁義第511章 開戰第330章 封拜第161章 良法第383章 李嚴第522章 變故第449章 隱戶第397章 攻城(1)第443章 韓暨第118章 劉表第290章 可惜第417章 柤中第2章 劉亮第485章 誓師第339章 出戰第363章 攬才第404章 赴死第537章 茂才第500章 敗慈第207章 合兵第325章 泉陵第454章 委蛇第190章 三窟第52章 歸家第19章 桓階第150章 開戰第9章 躬耕養客第6章 葛生第422章 出陣第510章 計成第507章 占卜第303章 復仇第213章 女誡第335章 十哲第63章 突襲第116章 再見第219章 開戰第101章 招撫第437章 薨第376章 出征第468章 射策(下)第190章 三窟第129章 雙戟第254章 突圍第97章 目的第133章 鄧芝第345章 騎兵第254章 突圍第60章 跋扈第378章 策反第516章 夜取第272章 魏延第31章 蔡升第171章 結束第514章 後事第463章 三郡第2章 劉亮第114章 襄陽第196章 招攬第205章 失望第18章 劉蟠第398章 攻城(2)第95章 別部司馬第94章 族宴(感謝盟主七月流風帝)第194章 羌笛第30章 陶觀第431章 獻計第170章 斬首第221章 矢石第156章 邀請第19章 桓階第161章 良法第487章 盛匡第527章 有君第291章 召見第234章 耀功第330章 封拜第388章 突破第329章 康伯 (感謝盟主北極熊2018)第385章 夷陵第248章 心絞第270章 醫所第187章 袍鎧第191章 計議第413章 潘濬第324章 膝席第303章 復仇第104章 軍法第361章 巨樓第458章 斬羽第189章 噩耗第354章 屯田第275章 交趾第488章 柴桑第282章 建言第489章 太史慈第141章 酃縣第212章 寫信第200章 兵臨
第79章 命案第530章 仁義第511章 開戰第330章 封拜第161章 良法第383章 李嚴第522章 變故第449章 隱戶第397章 攻城(1)第443章 韓暨第118章 劉表第290章 可惜第417章 柤中第2章 劉亮第485章 誓師第339章 出戰第363章 攬才第404章 赴死第537章 茂才第500章 敗慈第207章 合兵第325章 泉陵第454章 委蛇第190章 三窟第52章 歸家第19章 桓階第150章 開戰第9章 躬耕養客第6章 葛生第422章 出陣第510章 計成第507章 占卜第303章 復仇第213章 女誡第335章 十哲第63章 突襲第116章 再見第219章 開戰第101章 招撫第437章 薨第376章 出征第468章 射策(下)第190章 三窟第129章 雙戟第254章 突圍第97章 目的第133章 鄧芝第345章 騎兵第254章 突圍第60章 跋扈第378章 策反第516章 夜取第272章 魏延第31章 蔡升第171章 結束第514章 後事第463章 三郡第2章 劉亮第114章 襄陽第196章 招攬第205章 失望第18章 劉蟠第398章 攻城(2)第95章 別部司馬第94章 族宴(感謝盟主七月流風帝)第194章 羌笛第30章 陶觀第431章 獻計第170章 斬首第221章 矢石第156章 邀請第19章 桓階第161章 良法第487章 盛匡第527章 有君第291章 召見第234章 耀功第330章 封拜第388章 突破第329章 康伯 (感謝盟主北極熊2018)第385章 夷陵第248章 心絞第270章 醫所第187章 袍鎧第191章 計議第413章 潘濬第324章 膝席第303章 復仇第104章 軍法第361章 巨樓第458章 斬羽第189章 噩耗第354章 屯田第275章 交趾第488章 柴桑第282章 建言第489章 太史慈第141章 酃縣第212章 寫信第200章 兵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