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南海攻略(二)

範佛一行逃到了究不事東部重鎮-加羅沙,他第一件事情就是沐浴淨身,然後到婆羅門寺廟裡祭拜禱告。

“偉大的毗溼奴(婆羅門教保護神),請施捨一點點憐憫和仁慈吧,從惡魔手裡將你的子民拯救出來吧。”範佛滿目是淚的仰起頭,看着眼前高大的毗溼奴金身。這座毗溼奴金身是從天竺請來的,它坐在蓮花之上,身穿王者衣冠,膚色紺青,佩戴寶石、聖線和粗大的花環,散開的四隻手持着神螺、神盤、神杵和蓮花四件法器,寶相莊嚴地屹立在範佛的頭頂之前。

“請保佑佔婆補羅(梵文Campapura,林邑人的自稱,簡稱佔婆)吧!”範佛俯拜在地上,充滿虔誠地禱告。旁邊的婆羅門僧侶連忙敲響法器,齊聲頌詠經文,爲範佛禱告。

真臘國王剎利瓦曼站在大殿外面,靜靜地看着殿裡的一切,看着範佛一下子蒼老十幾歲的背影,心裡如同五味瓶一樣在翻騰。

範佛的父親,林邑國的先王範文算得上是一代雄主,在真臘、扶南一帶威名遠播。範文原本是日南郡西卷縣豪強範椎的奴隸,傳說他曾經牧牛在山澗溪流中,無意獲得兩條鯉魚,神奇地化成鐵。範文將其鍛打成兩把刀,待刀成時對大石嶂祈禱咒語曰:“鯉魚變化,冶成雙刀,石嶂破者,是有神靈。”進而斫之,石嶂應聲瓦解。範文知其神器,乃懷之傳爲國器。

範文跟隨範椎不但習文識字,更跟隨其往來商賈,遠渡交州、廣州,學習到晉朝的文化制度。後來範椎病死,範文不爲其家人所容,便逃至林邑,投靠了當時的林邑國王範逸。範文發揮其在晉朝所學。教範逸修宮室、城邑及器械,修定禮儀制度。範逸對範文非常信任,用爲總將,掌握兵權和宮城宿衛。

範文得到重用後,便勾結林邑國中權貴,誣陷範逸的諸多兒子,使得他們或被流徒,或者遠奔他國。待到範逸病重時才發現身邊沒有一個兒子在身邊。但是此時爲時已晚,範文緊閉宮門。待範逸死後便以其無嗣,自立爲王。

範文將範逸的妻妾美姬全部囚禁於一座高樓之上,願意從己者就納之。不從者就絕其食,讓她們活活餓死。範文接着收拾兵馬,接連攻陷了林邑附近的大岐界、小岐界、式僕、徐狼、屈都、乾魯、扶單等諸國藩地,併爲國土。收各部兵衆有四、五萬人。還藉着對外作戰剷除了一部分內患。

爲了獲得天朝承認,範文遣使通表入貢於江左晉帝,但是由於其表書都是用婆羅門文字書寫,所以被江左朝廷拒絕,範文因此便含恨在心。

南海徼外諸國與江左晉室的商貿多以海路爲主,而扼守海道要衝的晉交州刺史、日南太守卻多貪利侵侮,常常將海商貨品十中取二三。到姜壯任交州刺史時,韓戢領日南太守,韓戢卻是最貪心不過。常常將海商的貨品敲詐過半,又置船調兵,聲稱誰不服就征伐誰,由是諸國恚憤,萬商離心。s而且林邑國少田地。貪圖日南郡富庶之地。待韓戢死後,謝擢繼任。侵刻如初。及夏侯覽繼任,矛盾已經開始非常激化,局勢岌岌可危,可是夏侯覽除了貪婪之外又耽荒於酒,政教愈亂。

永和三年(公元347年),範文看準時機,打着爲諸國萬商討回公道地名義,率其部攻陷日南郡,害太守夏侯覽,屠城數日,死五、六千人,並以覽屍祭天,剷平西卷縣城,遂將日南郡據爲林邑國土。並傳文交州刺史朱蕃,要求以日南北邊的橫山爲兩國國界。

永和三年,朱蕃趁範文回林邑,遣督護劉雄領兵收復日南,並戍於西卷邊地。範文聞訊後領兵復攻陷之。永和四年,範文逆襲九真郡,將郡中士庶殺死十之八九。五年,徵西督護滕率交、廣之兵伐範文於盧容,卻被範文所敗,只得退守九真。而就是這一年,範文死,範佛嗣位。永和六你,周撫就任廣州刺史,其子周楚出鎮交州,累敗林邑軍,範佛畏懼,只得上表請降。周氏父子爲了安定廣、交境內局勢,便與其結盟。隆和年間(公元361年)範佛遣使到建康上表,正式成爲晉室海外臣屬之一。

但是剎利瓦曼想的更多,範文以敢於向天朝上國挑戰獲得了巨大的聲望,但是也給林邑國帶來了無窮的災難。剎利瓦曼相信,滅林邑國一定是已經恢復統一的天朝上國向海外宣武立威的一個舉措。

範佛在寺廟裡一待就是三天三夜,盡心盡意地向他信奉的神邸進行禱告,而就在這三日裡,林邑的戰流水介地報了過來。王都淪陷、國王跑路地林邑國如同被打斷了脊樑骨,再沒有什麼反抗之力了。乘勝追擊的華夏軍水陸並進,很快便席捲了南部幾座城池,眼看着就要打到與扶南國交界的地區了,現在不但是真臘國全境戒嚴,連南海強國扶南國也是上下緊張。

“剎利瓦曼國王陛下,華夏人狼子野心已經昭然顯露,範佛在此懇請陛下,不求爲佔婆,也要爲佔臘(kmir,林邑人對真臘地稱呼)免受華夏人荼毒着想。”範佛低着頭誠懇地說道。

剎利瓦曼看着一臉謙卑的範佛,陰沉的臉上顯露不出任何喜怒來。作爲一個亡國之君,範佛早就沒有了往日高傲的氣勢了。範文使得林邑達到了最強勢鼎盛地時期,那個時候地林邑,駕駛着仿造中原樣式的船隻,北拒天朝,南攻扶南,西戰真臘,在整個南海地區意氣風發,不可一世。但是最高大的樹木也最容易被颱風摧毀,這是先人們傳下來的真言啊。

“範佛殿下,吉蔑(Khmer,意指今柬埔寨北方的古代吉蔑部落,即真臘的前身。秦漢時與扶南不分,統稱爲究不事。後來逐漸強大,隋朝才正式被稱爲真臘,唐朝時取代扶南。所以書中稱呼比較混亂。)只是臣屬於扶南國的一個小國,而且光靠吉蔑一國是無法抗拒華夏人的進攻。還請範佛殿下去一趟扶南,向山帝竺旃檀求援。”

說到這裡,剎利瓦曼看到範佛的臉上閃過一陣不豫地神情,心裡不由暗暗哼了一聲:不高興又怎麼樣?前次我貪圖你地金銀錢財,結果害得我一萬士兵只回來了不到五千。現在華夏人大軍壓境,我可不願意吉蔑當第二個佔婆國。這事必須得扶南國出面,它是南海地區最大的國家,也是衆多國家的宗主國。它出面抗拒華夏人合情合理。

但是剎利瓦曼還是補充了幾句,打消了範佛的疑惑:“我會派遣大臣跟你一起去扶南,而我留在這裡整頓軍隊。隨時聽候山帝地調遣。”

範佛已經想明白了剎利瓦曼地心事,吉蔑原本不是大國,比其強盛數倍的佔婆國已經被華夏人滅了,剎利瓦曼當然不願意這個時候跳出來自己找華夏人挨抽。而且在目前這種危機下。扶南國不出頭誰敢出頭?但是一想到要去向南邊這個關係不是很好地鄰國祈求憐憫時。範佛不由地遲疑。

算了吧,國都亡了,還有什麼還矜持的?範佛咬咬牙便同意了剎利瓦曼地安排,帶着兒子範胡達、數百護衛還有由數百人組成的吉蔑使團,向扶南國奔去。

扶南王國國都是毗耶陀補羅城(Vyadhapura,梵文:獵人城,今柬埔寨巴南Banm附近,扶南是高棉語bnam-山的對音,高棉語中扶南國王叫山帝Kurunbnm)。它地西北邊便是湄公河(Mekonk),繼續奔流上百里後在一個叫普利安哥(PreyNokor,即今越南胡志明市)的小村莊附近匯入南海。

跳下長八、九丈。寬六、七尺,頭尾似魚的扶南船,走進毗耶陀補羅城,範佛的第一印象就是遠遜因陀羅補羅。扶南人只是以木柵爲城,伐木起屋。再用海邊生長地八九尺地大箬葉。編其葉以覆屋頂,便做成了居住的閣居。相比起學習中原樓閣宮殿建設的因陀羅補羅。真的差太遠了。但是範佛的心隨即又一片灰暗,因陀羅補羅在輝煌也已經變成了一片廢墟了。

在扶南迎接大臣的引領下,範佛一行人很快就來到了扶南王宮面前。這只是一個比普通民居高上兩三重的重閣建築羣而已。

聽範佛和吉蔑大臣說明來意後,殿中的所有人都鴉雀無聲,他們都把目光靜靜地投向坐在正中間的扶南國王竺旃檀。

竺旃檀心裡在緊張地盤算着,扶南國與天朝來往不斷,前漢末年(三國時期)先王範旃遣使至吳國,而吳國亦派康泰、朱應回使,從此兩國來往不斷。後來晉室得了天下,扶南在泰始(公元265)初和太康(公元28年)遣使稱臣,入貢獻納。昇平(公元357年)年初,知道北方強國佔婆“歸順”了天朝,一時興起地竺旃檀恐怕落在人後,於是便遣使攜帶了象牙、寶石等物品到天朝建康貢獻,而且還借佔婆的船隻獻上了兩隻馴化好的大象。

誰知建康的天朝君臣以爲這龐然大物是殊方異獸,恐怕禍患人世,於是下詔重金賞還。扶南使者千辛萬苦把大象運了過去,說什麼也不願意再運回來,便拿着滿滿一船的賞賜,在江邊尋了一處偏僻之地將大象殺了拋屍,然後洋洋得意地回來,言語中對天朝不以爲然。竺旃檀聽完使者地講述,認爲天朝也不過如此,於是也不再遣使貢獻了。

今天天朝卻不請自來了,而且還已經將北方強國佔婆打敗了,兵馬離扶南國地國境不遠了。怎麼辦?降還是打?降了天朝,那麼自己屬下那些屬國怎麼辦?現在的扶南國威震南海,盤盤國(在今泰國南萬倫灣沿岸一帶)、丹丹國(在今馬來半島)、幹利國(又名屈都昆在今馬來半島吉打)、狼牙國(在今泰國南部北大年一帶)、婆利國(在今爪哇東之巴厘島)、頓遜(又名典遜,在今緬甸丹那沙林)、呵羅國、呵羅單國、皇國、般達國和婆婆達國(以上都是東南亞古國,地區不詳)都是扶南國地屬國,一旦扶南國在華夏人面前軟了腳,這些勢力的人估計會爭先恐後地投奔新主子,再也想不起自己這個舊主子。

打?佔婆國如此強勢之國短短數年就被滅了國,一旦扶南國跟華夏人幹上了,幾年下來被打得筋疲力盡,那些屬國看到自己力竭,有了異心,在背後來上幾刀怎麼辦?

這個時候,扶南國首席大臣範如跋摩開口說話了:“臣聽說華夏中原的人文氣候與南海截然不同,而且北人多不喜南海酷熱瘴溼,呆久多半會生病。依微臣看來,只要我們能遏制住華夏人繼續進攻的勢頭,將其在南海這裡拖上一段時間,恐怕會不戰自潰”

竺旃檀聽到這裡不由眼睛一亮,悶熱潮溼的天氣的確是南海諸國的殺手鐗。前秦屠睢、任囂、趙佗南征百越,設置南海、桂林、象三郡,也曾經派兵攻打過交趾地區,但是很快又退了回去,爲什麼,還不是不適應這裡的氣候。

後來前漢武帝派遣了數十萬大軍,用超過十萬具屍骨終於滅掉了南越國,並設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但是一直只是靠少量官吏和當地的豪族夷帥控制該地區,爲什麼?還不是因爲這裡“氣候險惡”。到後漢年初,馬援平二徵,置銅柱,南征軍將士十之四、五死於瘴疫,連他自己也準備“馬革裹屍”。

想到這裡,竺旃檀立即決斷道:“立即遣使向諸屬國徵集兵馬,我要彙集扶南勇士,揮師北上,與華夏人決一死戰,將其逐出佔婆,幫助範佛殿下復國!”

就在竺旃檀調兵遣將時,曾華關於南海攻略的命令也正式下達了,設南海東道行軍總管行營,以郭淮爲行軍總管,桓石虔、呂光、馮希爲副總管,彙集了青州、徐州、長州兵五萬陸軍,近海艦隊第二、三、四艦隊和遠海第一艦隊上千艘艦艇和三萬海軍衝鋒隊,對扶南、真臘地區磨刀霍霍。

第141章 慕容恪(三)第50章 初出關中(三)第42章 西海,青海第19章 笮橋大戰(2)第228章 戰爭還是和平(三)第142章 永和十年(一)第235章 各幹各的第78章 建康(三)第158章 遙遠的西域(二)第271章 - 內沙布爾城(一)第233章 江左窮,桓溫窘(一)第257章 哥特人(二)第36章 飛羽軍第109章 有話好好說第108章 十萬胡塵一戰空第135章 長安的冬天(四)第261章 報酬和交易第240章 江左風雲(一)第8章 曾氏兵法第165章 第一次西征(四)第281章 - 三皇會議(二)第265章 南海攻略(三)第86章 上郡第216章 侯洛祈的選擇(二)第109章 有話好好說第187章 虜家不解漢兒歌第269章 泰西封風雲(二)第210章 太和西征案(二)第125章 萬馬度陰山(四)第122章 萬馬度陰山(一)第118 北府的戰爭機器(一)第177章 冀州風雲(五)第107章 河北戰事(二)第1章 南逃(1)第233章 江左窮,桓溫窘(一)第169章 延城決戰(一)第23章 梁州(1)第16章 塘溝之戰(2)第69章 悲喜交加第176章 冀州風雲(四)第116章 風雪夜歸人第71章 宜陽(二)第173章 冀州風雲(一)第168章 第一次西征(七)第243章 江左風雲(四)第141章 慕容恪(三)第256章 哥特人(一)第26章 鳳求凰第68章 金城之戰(三)第128章 北海之畔第251章 塵埃落定(二)第8章 曾氏兵法第146章 永和十年(五)第225章 華夏必勝(五)第24章 梁州(2)第52章 初出關中(五)第133章 長安的冬天(二)第208章 天災人禍(二)第258章 哥特人(三)第223章 華夏必勝(三)第173章 冀州風雲(一)第84章 幷州(二)第39章 吐谷渾第140章 慕容恪(二)第273章 - 聖主之劍(一)第74章 長安第186章 王者歸來(二)第104章 木根山之戰(完)第247章 誰家之天下(四)第214章 西征前夕第228章 戰爭還是和平(三)第165章 第一次西征(四)第85章 幷州(三)第261章 報酬和交易第200章 漢陽郡第219章 侯洛祈的選擇(五)第247章 誰家之天下(四)第276章 - 伊斯法罕(一)第120章 北府的戰爭機器(三)第279章 - 伊斯法罕(四)第273章 - 聖主之劍(一)第93章 趙國第209章 太和西征案(一)第185章 王者歸來(一)第67章 金城之戰(二)第141章 慕容恪(三)第168章 第一次西征(七)第104章 木根山之戰(完)第254章 即位與稱帝第80章 紛亂的永和七年第228章 戰爭還是和平(三)第270章 華夏十年第184章 王猛出關(二)第97章 九月鷹飛第53章 初出關中(六)第106章 河北戰事(一)第250章 塵埃落定(一)第59章 關中(五)第258章 哥特人(三)第197章 閒談(一)
第141章 慕容恪(三)第50章 初出關中(三)第42章 西海,青海第19章 笮橋大戰(2)第228章 戰爭還是和平(三)第142章 永和十年(一)第235章 各幹各的第78章 建康(三)第158章 遙遠的西域(二)第271章 - 內沙布爾城(一)第233章 江左窮,桓溫窘(一)第257章 哥特人(二)第36章 飛羽軍第109章 有話好好說第108章 十萬胡塵一戰空第135章 長安的冬天(四)第261章 報酬和交易第240章 江左風雲(一)第8章 曾氏兵法第165章 第一次西征(四)第281章 - 三皇會議(二)第265章 南海攻略(三)第86章 上郡第216章 侯洛祈的選擇(二)第109章 有話好好說第187章 虜家不解漢兒歌第269章 泰西封風雲(二)第210章 太和西征案(二)第125章 萬馬度陰山(四)第122章 萬馬度陰山(一)第118 北府的戰爭機器(一)第177章 冀州風雲(五)第107章 河北戰事(二)第1章 南逃(1)第233章 江左窮,桓溫窘(一)第169章 延城決戰(一)第23章 梁州(1)第16章 塘溝之戰(2)第69章 悲喜交加第176章 冀州風雲(四)第116章 風雪夜歸人第71章 宜陽(二)第173章 冀州風雲(一)第168章 第一次西征(七)第243章 江左風雲(四)第141章 慕容恪(三)第256章 哥特人(一)第26章 鳳求凰第68章 金城之戰(三)第128章 北海之畔第251章 塵埃落定(二)第8章 曾氏兵法第146章 永和十年(五)第225章 華夏必勝(五)第24章 梁州(2)第52章 初出關中(五)第133章 長安的冬天(二)第208章 天災人禍(二)第258章 哥特人(三)第223章 華夏必勝(三)第173章 冀州風雲(一)第84章 幷州(二)第39章 吐谷渾第140章 慕容恪(二)第273章 - 聖主之劍(一)第74章 長安第186章 王者歸來(二)第104章 木根山之戰(完)第247章 誰家之天下(四)第214章 西征前夕第228章 戰爭還是和平(三)第165章 第一次西征(四)第85章 幷州(三)第261章 報酬和交易第200章 漢陽郡第219章 侯洛祈的選擇(五)第247章 誰家之天下(四)第276章 - 伊斯法罕(一)第120章 北府的戰爭機器(三)第279章 - 伊斯法罕(四)第273章 - 聖主之劍(一)第93章 趙國第209章 太和西征案(一)第185章 王者歸來(一)第67章 金城之戰(二)第141章 慕容恪(三)第168章 第一次西征(七)第104章 木根山之戰(完)第254章 即位與稱帝第80章 紛亂的永和七年第228章 戰爭還是和平(三)第270章 華夏十年第184章 王猛出關(二)第97章 九月鷹飛第53章 初出關中(六)第106章 河北戰事(一)第250章 塵埃落定(一)第59章 關中(五)第258章 哥特人(三)第197章 閒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