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首的契丹人還不罷休,繼續道:“我等五十人,乃陛下給大王派來的親衛,負責貼身保護大王。不過,諸位不要誤會,身爲南院大王,我家大王的親衛可不止五十個,在臨潢還有五千勇士隨時可爲大王赴死。”
嘶——
整齊的吸氣聲。
“不僅如此,大王還有權組建自己的兵馬,這在契丹是常例,各位可能並不奇怪。但大王和別人不同,他的兵馬沒有人數上限!”
嘶——
吸氣聲繼續。
“陛下已將白馬山周邊和大齊接界的所有牧場,全部賜給大王,並已分派牧民和奴隸替大王打理。”
這次倒是沒有吸氣聲,也不知是衆人相對來說比較不在乎錢財,還是已經麻木了。
孫蒙回頭,鬱悶地看文良純:“文大人,朕這次可被耶律宗全給比下去了……”
文良純把心中的驚訝壓下,笑道:“陛下切不可這麼講,國家實力不同,豈能簡單對比?我們大齊一個伯爵,不見得就比契丹王爵差。”
大臣們反應過來,紛紛附和。
秦行之不服,人家耶律宗全給道爺面子,封我南院大王,道爺雖然不在乎,可你們也不能信口雌黃吧?
伯爵不見得比契丹王爵差……你這是睜眼說瞎話。
論權力,南院大王能組建軍隊,而且耶律宗全已經給準備好了五千人的親衛,大齊的伯爵能麼?
秦行之也明白,耶律宗全是看穿了他不喜歡管事,封多大爵位都是白搭。而且反正契丹暫時也反抗不了恨天宮,不允許他組建軍隊也得罪不起他,還限制什麼人數?那根本沒用。
可收入不是假的呀。白馬山周邊牧場,怎麼着也能吊打大齊伯爵的食邑。
不過秦行之並不想和文良純爭辯。
再怎麼說,這種赤裸裸的對比,胖子臉上都不好看。爲朋友着想,小道士決定保持沉默。再說了,道爺淡泊名利,跟你鬥嘴顯得好像我多在乎似的。
“都起來吧。”秦行之招呼地上的契丹人。
契丹人站起身。
秦行之親切地拍拍爲首之人的肩膀:“老哥貴姓?”
對方連忙躬身,以方便秦行之拍打,嘴裡說道:“不敢,屬下姓蕭,蕭峰。”
秦行之大吃一驚:“喬幫主?”
“哈?”
“蕭兄,你才應該是南院大王吶。”
撲通,蕭峰嚇得又跪下了。沒法不害怕,契丹雖然在改革,耶律宗全肯定不會把自己的權力改沒了。奴隸制仍然存在,得罪上位者的後果,照舊是全族團滅。
秦行之只是順口吐槽一句而已。
既然段譽沒有泡妞本命神通,那麼這個蕭峰自然也不是自己想的那個人。
讓戰戰兢兢的蕭峰站起,小道士奇怪的問:“上次薅八根說,契丹人的姓氏和大齊不是一回事,他很難解釋清楚。今天你又說你姓蕭,這是爲什麼?”
蕭峰臉上露出鄙夷之色:“薅八根是嫌丟人不好意思說而已。契丹只有兩個姓氏,皇族的耶律,還有後族的蕭姓,除此之外,其他人並無資格擁有姓氏。”
“原來如此。”秦行之不無擔憂,“皇族、後族……這麼說皇帝只能娶姓蕭的皇后嘍?可這麼玩兒,最後豈不是成了近親結婚?這不利於優生優育啊。”
蕭峰不懂什麼叫優生優育,但秦行之的意思他還是聽懂了,搖頭道:“大王有所不知,所謂後族,並非單指一個部族,而是當初幫皇族打天下的所有部族。況且後族是可以娶其他部族女子爲妻的,因此,大王擔心的事並不會發生。”
秦行之這才完全理解。
薅八根沒姓,卻能做到契丹都林牙,這說明所謂後族,也不見得就一定比其他部族混得好。可能在被皇帝信任方面,後族有更多的優勢。
小道士左右看看,問蕭峰:“蕭兄,方便的話,不妨給貧道說說,陛下都是如何改革的。”
包括孫蒙,所有人頓時豎起耳朵。
孫蒙純粹是好奇,文良純等人則急需瞭解契丹的變化。雖然密諜一直在傳遞消息,可畢竟不是第一手資料,再者說通過蕭峰的講述互相驗證也是好的。
契丹要改革的事,秦行之並沒有隱瞞朝廷。
秦行之給契丹造字,又建議耶律宗全分南北而治,後來耶律宗全從恨天宮離開就決心改革,不誇張的說,這一切都和小道士有關。
對此,大臣們基本分爲兩派。
以文良純爲代表的大臣認爲,契丹往文明人進化,對大齊是有利的。遊牧民族不事生產,以搶劫爲生,破壞大於建設,就跟毒瘤一樣。若是能改得和大齊差不多,以後有矛盾大家可以靠講道理解決,豈不是很美?
郭常爲首的另一派則堅決譴責小道士,認爲契丹本來武力強於大齊,若是在文化方面追上大齊,以後大齊還怎麼混?小道士把漢人精華傳給契丹,這是對大齊的背叛。
但無論哪一派都明白,契丹的改革,必然對周邊國家,特別是大齊,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這時秦行之主動問蕭峰,大臣們不由得暗中點頭。
很明顯,他是替大家問的。
連郭常都不得不承認,小道士雖然貪財無節操,在大是大非上卻不含糊。看來也不能把秦行之的行爲簡單歸結爲背叛,也許他根本不清楚契丹改革的嚴重性,只是習慣性裝逼顯擺吧。
問題是,蕭峰會回答麼?
或者說,小道士的這個南院大王,到底是耶律宗全敷衍他封的一個虛職,還是確實如蕭峰描述的那樣,真正擁有大權。而蕭峰這些親衛,是監督小道士,還是真心誠意效忠於他。
蕭峰躬身道:“大王問,屬下自然知無不言。”
真要說了!
文良純等人十分驚訝,也就是說,小道士的南院大王並非虛職。憑良心說,這可真的把大齊給比下去了。奇哉怪也,小道士除了能鬧騰些,也沒什麼真本事,耶律宗全未免太大方了吧?
蕭峰確實忠於南院大王。
除了阿朵兒,耶律宗全很少和人溝通,因爲他不信任別人。所以,即使耶律宗全有什麼想法,他也不會告訴蕭峰。五千親衛實實在在效忠於秦行之。
但這並非蕭峰肯回答的主要原因。
和耶律乞買一樣,蕭峰也是有心機的人,正常情況下,這種契丹國事即使大王問,他也會單獨回稟,而不是當着這麼多大齊官員說。
然而契丹實行改革的目的是什麼?讓耶律宗全下定決心改革的,不是小道士的建議,而是對高人的渴求。
他需要讓天下人知道,契丹和從前不一樣了,不再是文明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凶地,而是歡迎僧道高人前來傳教弘法的樂土。
所以,即使秦行之不問,蕭峰也會主動宣揚。
“自陛下從恨天宮歸來……”
蕭峰娓娓道來。
真正的僧道高人幾乎都是漢人,因此耶律宗全的第一步改革,就是提高漢人的地位。簡單說,就是漢人享有和契丹人平等的權利。
這項改革的阻力不大,原先就已經宣佈過漢人不是奴隸,只要別把其他奴隸一起廢除,貴族們能接受。漢人普遍體弱,幹活本來也沒什麼優勢。
第二項改革,則是推廣漢字。
不是小道士用簡化字冒充的所謂“契丹字”,而是正兒八經的漢字,大齊和周邊許多國家都在使用的漢字。
這是爲今後契丹人學習道法做準備。
耶律宗全也明白,成年契丹人很難學會文字,這項改革只針對未成年人。老牌權貴一聽不需要自己學寫字,也就沒什麼話可說了。
推廣漢字,勢必重用契丹境內的漢人,相應的也提高了漢人的地位。耶律宗全私下裡經常佩服自己,這一環套一環的一般人真想不到,朕果然睿智吶。
第三項改革,就是分南北而治了。
所謂南北,指的不是地域,而是南人(漢人)和北人(契丹人)。
漢人善於耕種和建設,而契丹是馬上民族,耶律宗全不認爲大家全部下馬種地是個好主意。改革固然重要,民族特色也不能輕易丟棄啊。
分南北而治就十分重要了。契丹人繼續騎馬放牧,專門給漢人劃分出一片疆域,用來開荒耕種。這聽起來和先前似乎差不多,但先前只是個臨時性措施,現在卻是國策,意義完全不同。
最直接的變化,就是漢人可以自由行動。
既然漢人和契丹人地位相同,當然不能再限制漢人的活動範圍,更不能規定漢人只准耕種。若是有漢人偏偏喜歡放牧,他也有權那麼做。
相應的,有喜歡種地建房子的契丹人,更應該給予鼓勵——這正是耶律宗全改革的根本目的!
只有出現漢化的契丹人,以後纔有可能跟隨道士學本事。如果只是分南北而治,契丹人還像現在一樣,全體以放牧和搶劫爲生,即便忽悠來高人,估計人家也不肯收野蠻人兼強盜爲徒。
至於設立南北大王,學大齊搞爵位制,這都是附帶的。
聽完蕭峰的講述,大臣們陷入沉思。
孫蒙對思考國家大事沒興趣,他在意的是不能被別人比下去,即使對方是契丹皇帝也不成。
“小道士,朕決定了!”孫蒙忽然叫道,“這些大內侍衛,朕要賜給你做護衛。”
秦行之糊塗了:“這話說的,他們本來就打算投靠貧道,用得着你賜給我?”
“不一樣,朕的意思是,他們仍然算大內侍衛,屬宮廷編制,由朝廷發餉,朕特旨賞賜他們負責護衛恨天伯。咱這可都是武林高手,人數少點,可隨便一個對付十個八個契丹人很輕鬆,長臉吶!”
“這不合適吧?”秦行之看向文良純。
皇帝的大內侍衛,賜給臣子做護衛,即使小道士懂得不多,也知道與禮法不合,恐怕大臣們不會同意。
誰知文良純卻捻鬚點頭:“陛下睿智。”
大臣們從沉思中驚醒,紛紛表示贊同。
這件事得分從什麼角度看。它固然不合規矩,但說有悖禮法就誇張了。皇帝派侍衛保護大臣,特殊情況下歷史上也不是沒發生過,道理上說得過去。
最重要的是,由皇家發餉的侍衛必然忠於皇帝。
這就像大齊兵馬,發餉時首先必須強調餉銀來自皇帝陛下,長官只是過把手的執行者。如此士兵感激的只能是皇帝,誰想帶他們造反,根本不可能。
這羣大內高手投靠小道士,大家還要擔心小道士依靠他們作亂呢——雖然這基本不會發生。
皇帝賜大內高手給小道士,就完全避免了這個可能。
於是秦行之得意了。
契丹南院大王,大齊恨天伯,雙料爵爺史上絕無僅有。更是一下子擁有了七十多名親衛,有大內高手,有契丹勇士,這要是拉出去溜,絕對拉風到冒煙。
第十四卷 吞吐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