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秋後算賬

本書由公衆號整理製作。關注VX【書友大本營】,看書領現金紅包!

有劉承祐盯着,官府積極作爲,安撫人心,永濟城迅速從歸戰爭的陰影中擺脫出來。手中有糧,府廩中有李守貞留下的豐厚底子,足可使各項善後工作順利展開。

經過簡單的清理,創傷雖然還在,整個城池卻也煥然一新,控制戒嚴有序放鬆,以天子詔,城中戶民照常準備着過中秋,氣氛漸漸和諧。

當然,仍駐於城外的數萬馬步大軍,以及那些尚未拆除的鉤心鬥角連營,時刻提醒着方過去不久的那場短暫卻足夠血腥的戰爭。故城裡城外,秩序井然,沒有什麼牛鬼蛇神敢跳出來作亂。

堂間,劉承祐手裡拿着一封冊文閱覽着,同時聽着扈彥珂關於軍隊這幾日的情況,至於劉承祐看的,則是由白文珂與李洪建彙總各軍提上的立功人員。

輕輕地將冊文往案上一甩,從名冊上便可知,他那個舅舅,這私心竟是一點也不收斂。

“記一下,名冊發與樞密院,班師之後,由樞密院對諸軍將士之功進行覈定,再行軍職調整遷補之事!”劉承祐開口道。

“是!”有親事郎官應道。

“軍心如何?”劉承祐問彙報完的扈彥珂。

扈彥珂立刻答道:“陛下賞賜已經分發各軍,將士喜悅,意氣高昂,心心以念陛下之恩德。”

劉承祐點着頭,張了張嘴,眼神一斜,又止住了。他降下的賞賜,基本是分撥至諸軍爲止,而後由各軍長官在以功分賞。此次他派些些監軍督察此事,但即便如此,仍舊有不少截留以肥私的將校,從上到下,數量很多。

原本劉承祐是想問此事的,但思慮過後,也就罷了。情況他已經瞭解得差不多了,軍心安定,士氣旺盛,說明還沒有出大問題,或者是底層的官兵們,已經習慣了這種風氣。

不過,經此一番,劉承祐的小本本上,又添上了不少姓名。同時,也下定了決心,這賞駁大權,還得往上收,日後一應賞賜,不說分發到個人,也得到營、都一級,哪怕麻煩一些,也是值得的。

“楊業,你那邊呢?”擡眼看向楊業。

聞問,楊業立刻稟道:“所拔軍士兩千九百四十六人,已經編制完畢,分三軍六營,陛下隨時可御臨檢閱!”

“不錯。”劉承祐直接吩咐着:“詔令諸州鎮,將這部分將士的家小,徙至東京,朝廷這邊也要做好護持安置工作,詔沿途州縣支持。”

“是!”

卻是在遣返關右諸州官兵返回州鎮之時,劉承祐下令,讓楊業自其中選拔精悍魁壯之士,充爲禁軍。這就是對方鎮進行“收其精兵”的一次嘗試,進展很順利。此番西來,劉承祐總歸要在西面節度身上,褥點東西......

而楊業,已然定了,將卸下潼安軍的差事,隨劉承祐還東京統兵。此次平叛,他立功不小,破城之後,又將“河中第一勇將”王繼勳給砍了,連投降的機會都沒給他,必將再度受到擢拔。接下來在禁軍中,劉承祐將有大動作,正需可靠可用之人。

至於潼關,則以前陝州監押、行營壕寨使王玉繼之,當然,隨着李守貞被平,駐軍兵力也將被削減至一千。

“陛下,河中府下各縣的秋收工作,已然展開。據察,各縣、鎮將吏,都勤懇其事......”談完軍事,轉到民事,馮道適時地稟告。

這便是天子所在的威懾了,以如今的情況,河中府下那些官員,對朝廷的詔令,自會盡心竭力而爲。

“朕還是那句話,無糧不穩,朝廷治政,首在農桑。此事,州府要做好督勸工作!”劉承祐吩咐着:“另外,傳詔東京,由中樞發制天下,秋收之事,着諸道州府,勉力爲之!”

“是!”

......

方過正午,劉承祐小憩之後,召李白趙王等十餘名軍使及隨軍的高級將校軍議。只有一個嚴肅的議題,如何處置此戰過程中違法違紀的將士。

這些軍士中,主要分爲兩類。一類爲前番小底軍攻城,怯戰畏敵,臨陣而逃,導致小底軍敗損的軍校,以那何徽、樊愛能二人爲首,另有十餘名中低級軍官,尚在羈押之中。

另外一部分,則破城之後,違令亂紀之人。禁軍之中,龍蛇混雜,良莠不齊,軍紀方面,經過不斷的整治,比起國初之時,已經好多了,但此番作戰,還是暴露出了那些已然根植於骨子裡的毛病。

此前,趁着破城之際,有不少軍官士卒,按照以往打仗的作風,燒殺搶掠,侵害百姓。軍官士卒,有上百人,被韓通與李崇矩當作典型給逮了起來。

對於如何處置這些人,以李洪建爲首的一些將帥,建議從輕發落,貶官降職也就是了,畢竟此戰大勝,叛賊已被平滅,也沒有引起什麼嚴重的後果,懲罰過重容易引得其他將士寒心云云。

另外一派,則以扈彥珂、王晏等人爲首,力主嚴懲,以肅軍政,以正軍法。在他們看來,何、樊二者所犯,乃不赦之罪,三軍士卒見之,得而誅殺的那種,根本沒有寬宥的餘地。至於破城犯法的那些官兵,在天子前有明令的情況下,仍舊大膽觸犯,這不止是違反軍紀,還是無視天子的威嚴,亦無寬免的道理。

還有一些人,莫不作聲,持中立態度。剩下了,則更簡單了,以天子的態度爲主。

而劉承祐這邊,別看他召諸將帥軍使商議此事,不過是做做樣子,討論得再熱鬧,也是無用,他心中早就有所計議。讓他稍感欣慰的是,將帥之中,還是有不少明理的人......

在彼輩爭得面紅耳赤之時,劉承祐起身發話了:“自古強軍,必練如山軍法,苟軍法不立,縱有熊羆之士,百萬之衆,朕安得而用之?何、樊之輩,乃軍中大害,法不可廢,必以嚴刑峻法處置。詔斬之!”

“是!”

可謂,一錘定音。劉承祐發話,李洪建等人,也不敢再出開脫之言。

就趁着日頭正高,劉承祐下詔,收何徽、樊愛能等將校士卒上百人,於轅門斬首。前方施雨露之恩,這番又降雷霆之威,劉承祐這恩威齊施的手段,用得也是越發熟練了。

在整治禁軍的同時,劉承祐又下詔,收押的河中叛軍,所有將校,甄其良莠,辨其忠奸,凡有罪之盡誅之。

此前,劉承祐允諾過,只誅首惡兇頑,餘者不論。故劉承祐悉免其叛亂之罪,但此番所問,卻是追究其作奸犯科之舉。

說到底,劉承祐還是對叛軍進行秋後算賬,只是換了個說法罷了。基層的普通士卒可以放過,那些有軍職的將校,還得用以儆示天下。

第97章 再臨六合第457章 鄭州第203章 勝利的意義第414章 到此爲止第193章 乾祐五年秋舉第418章 洗禮第401章 老郭威第322章 再啓西進第59章 不知死第459章 擺爛的李國舅第1760章 無聊的雍王第1690章 拼圖第148章 養殘的顧慮第354章 貴妃母子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變遷第404章 清清白白李國舅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第351章 林邑國第28章 封疆大吏第69章 夫妻密談第1808章 老來喪女第1675章 血戰第322章 土司制與遼使第76章 視察第1708章 格局仁宗篇1 正統時代第369章 功臣宿將第2056章 太宗篇3 皇帝的遺產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141章 崇政殿聽政3第82章 四件大事第339章 那一腳第46章 不滿與警惕第138章 破寨第235章 難以樂觀第233章 漢騎出絕域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494章 輕輕放下第2201章 仁宗篇18 三年政亂第96章 劉皇帝就是定海神針第142章 着郭威鞫問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468章 信教不留頭留頭不信教第276章 君心難測第126章 再度南征第323章 黨侯的智慧第93章 班師第145章 中秋第344章 王師已過大江來第3章 姐夫的彙報第94章 汝公出山半島史話·奇葩第423章 安東國的權貴們第51章 以鎰稱銖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71章 兵臨壽春第82章 不手軟第153章 楊業戍代第64章 邊事不寧第515章 最後的旅途14第11章 大敗蜀軍第74章 契丹高麗之事第45章 移鎮之議第99章 兩個人才第14章 外戚第54章 臨陣指揮,盡委諸君第463章 當朝也有棄用的人才第64章 郭威支持穩第364章 皇子戍邊第60章 “暴斃”第1693章 安西王第218章 進兵第67章 來自河陽的消息第419章 劉皇帝請客第205章 遼國新君第126章 問罪第121章 最難啃的骨頭,最輕鬆地啃下了第334章 下詔平南第89章 安南冬歸人第359章 上元之夜第303章 趙普北上第276章 陰山南麓的戰事第125章 冬至宴第71章 叛軍勢蹙第1703章 如釋重負第222章 鑾駕臨幽州第35章 東歸第431章 花蕊夫人之殤第128章 二使攜禮來第115章 罪狀十五條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433章 聖訓第57章 七月大朝第444章 揣測者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39章 長沙
第97章 再臨六合第457章 鄭州第203章 勝利的意義第414章 到此爲止第193章 乾祐五年秋舉第418章 洗禮第401章 老郭威第322章 再啓西進第59章 不知死第459章 擺爛的李國舅第1760章 無聊的雍王第1690章 拼圖第148章 養殘的顧慮第354章 貴妃母子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變遷第404章 清清白白李國舅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第351章 林邑國第28章 封疆大吏第69章 夫妻密談第1808章 老來喪女第1675章 血戰第322章 土司制與遼使第76章 視察第1708章 格局仁宗篇1 正統時代第369章 功臣宿將第2056章 太宗篇3 皇帝的遺產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141章 崇政殿聽政3第82章 四件大事第339章 那一腳第46章 不滿與警惕第138章 破寨第235章 難以樂觀第233章 漢騎出絕域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494章 輕輕放下第2201章 仁宗篇18 三年政亂第96章 劉皇帝就是定海神針第142章 着郭威鞫問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468章 信教不留頭留頭不信教第276章 君心難測第126章 再度南征第323章 黨侯的智慧第93章 班師第145章 中秋第344章 王師已過大江來第3章 姐夫的彙報第94章 汝公出山半島史話·奇葩第423章 安東國的權貴們第51章 以鎰稱銖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71章 兵臨壽春第82章 不手軟第153章 楊業戍代第64章 邊事不寧第515章 最後的旅途14第11章 大敗蜀軍第74章 契丹高麗之事第45章 移鎮之議第99章 兩個人才第14章 外戚第54章 臨陣指揮,盡委諸君第463章 當朝也有棄用的人才第64章 郭威支持穩第364章 皇子戍邊第60章 “暴斃”第1693章 安西王第218章 進兵第67章 來自河陽的消息第419章 劉皇帝請客第205章 遼國新君第126章 問罪第121章 最難啃的骨頭,最輕鬆地啃下了第334章 下詔平南第89章 安南冬歸人第359章 上元之夜第303章 趙普北上第276章 陰山南麓的戰事第125章 冬至宴第71章 叛軍勢蹙第1703章 如釋重負第222章 鑾駕臨幽州第35章 東歸第431章 花蕊夫人之殤第128章 二使攜禮來第115章 罪狀十五條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433章 聖訓第57章 七月大朝第444章 揣測者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39章 長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