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捐資

bookmark

郭榮離開崇政殿後,並沒有直接回樞密院,而是循出宮之路,追上常思。

常思這老兒,面聖之後,得免其過,如釋重負,腰直了,腳步也輕快了。見到追上來的郭榮,當即笑道:“郭郎,天子寬仁啊,果然未罪於老夫。”

說着,表情上流露出少許的可惜之情,道:“只是,我以潞民積欠之券進獻,天子何以焚之?那可是足足七萬緡吶!”

聽常思之言,郭榮麪皮不由抽搐了一下,對於常思這老兒的無知短淺、貪鄙習性,可算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王景崇何以盯上常思,還不是因爲他在鎮守潞州的這些年中,斂聚過甚,以致政廢民貧。天子對此,是心知肚明,前些年聽聞類似的情況,只是下詔警示,時機不到,未加整治。

而今放出王景崇,明顯就是刻意針對,常思既然感到危機,進京活動求救,自身卻不知反省。郭榮勸他獻上家產,竟然拿出那一疊借據、債券,簡直是自曝其短,自承其惡。

那一疊券,如何來的,潞民怎麼會欠他那麼多錢?獻給皇帝,讓皇帝派人拿着券紙去潞州收款?以天子的性情,直接燒了,沒拿着當證據問罪,已經是剋制了。

可笑常思這老兒,渾然不覺,危機未解,還在這邊可惜那“七萬緡”。

心中愈加鄙薄,但郭榮仍耐着性子,只是表情肅重,說道:“常公以爲此事,到此爲止了?”

“郭郎何意?”常思一愣,不解道。

“開封城建,大缺錢糧,三司、開封府,皆在籌措,公上任之前,認捐錢糧!”郭榮直接說道。

眉頭一凝,常思說:“我已經進獻七萬緡了啊!”

對此,郭榮已經不想再多說什麼了,微一擺袖,對着常思,語氣有些嚴厲:“常公若還欲安享晚年,保一家富貴福廕,就不要捨不得!否則,縱今朝得免,翌日必取其禍,悔之莫及!”

察覺到郭榮轉變的態度,常思面色不悅,但考慮了下,道:“你覺得,我該捐獻出多少?”

“公自潞州,聚斂有多少,就捐多少!”郭榮直視常思的眼睛,說道。

郭榮的話已經有些不客氣了,聞言,常思老臉上也不由露出一抹不悅之色。但見其狀,郭榮微微一嘆,壓抑着心中的輕蔑:“我言盡於此,如何抉擇,還請常公,認真考慮。我還有公務處置,先回司衙了!”

說完,郭榮拂袖而去。在後邊,常思蒼老的面容間,增添了許多不愉,輕哼一聲,不滿地嘀咕道:“郭家子,如此傲慢,殿中未替我發一言,還教育起我來了!郭文仲都不敢如此怠慢我......”

對於常思那轉變的小心思,郭榮顧及不上,不過縱然知道了,也只會哂笑一應。郭榮性情嚴重剛正,對於常思的爲人爲官,十分不屑,若不是礙於郭威的情面,他絕不會幫他。

在郭榮看來,對常思,他郭家已是仁至義盡。郭榮也知道,皇帝絕對不希望他插手此事,方纔殿中劉承祐的態度,郭榮也感受到了,平淡之中,略帶不滿。

當日,郭榮便命人攜家書一封南下,交給郭威,將常思之事以及他的處置與態度,告知其父。

......

開封府衙,中門大開,今日未有獄案過審,堂前,在一名府衙職吏的指揮下,擺弄着席位,一共四排,共有二三十座,再依次擺上茶杯。

如此動靜,明顯是要招待什麼人,並且人數不少,又不似聚會,就簡單地準備着一座一茶杯。

秋晨很冷,府衙之中,尤其是堂前,權威之下,則更添幾分涼意。一直到深秋之陽高升,氣溫稍微回暖了些,客人們終於現身了。

開封府衙前,幾十駕車,陸續趕來,一名名衣着華麗,穿金戴銀的人,老實地投上請帖,恭順地走入衙中,在衙吏的引導下入座。

這些人,都是東京城內,叫得上名號的商賈,無不是豪富之家,用家財萬貫,都不足以形容之,操持着各行“賤業”,掌握大量資源。但是,開封府一封請帖,都得老老實實,規規矩矩地,親上府衙。

本就心存疑惑,見到這等場面,巨賈齊至,更讓人增添添幾分焦慮,開封府尹慕容彥超可不是個善人,搞出這等動靜,只怕不是什麼好事。

有相熟者,或生意往來者,都低聲交談,相互通報商量着情況。嗡嗡的議論之聲,對府衙的肅靜有所影響,但在旁的職吏衙差,都沒有制止,只是安守自己崗位。

何福殷,東京城內的大商,早年背靠燕王趙匡贊,這些年在東京下血本結交權貴,靠山硬了,再加爲人精明,生意是越做越大。

到如今,他手中產業,覆蓋有陶瓷、糧面、藥材、絲綢、酒樓、妓院,攤子倒也不小。雖有商人之奸,但這個很聰明,除了攀附權貴,對朝廷很恭順,關注朝廷政策。

徵淮之前,朝廷籌措藥材、鞋服等軍需用品,他將自己手中所屯,盡數上賣;東京缺糧之時,花錢自各地購買輸入,平價賣之;近來朝廷準備伐蜀,又將手中的商隊,往關中派......

基本上,就是跟着朝廷的腳步走,在朝廷身上,不打算賺取太多錢,對何福殷而言,薄利即可。他想要的,是一份穩當。

在衆人討論間,何福殷主動走上前,悄悄地掏出幾塊銀窠子,往負責的職吏手裡遞。

小吏兩眼一亮,異常麻利地手下,丟入袖中,面無異色。何福殷趁機道:“敢問上吏,不知慕容府君召我等而來,所謂何事,能否透個風,讓我等有所準備!”

小吏掃了這些商人幾眼,陪着笑:“好事!”

就吐露兩個字,沒有多言的意思。見狀,何福殷手又往袖子伸,職吏見了,兩眼愈亮,輕咳了一聲,輕聲道:“府君有何打算,非我這小吏所能知。不過,近來府君,專注於東京城池擴建之事......”

話點到即止,何福殷卻也回到座位,暗自琢磨着,情況與他的猜測差不多。

“府君到!”隨着一聲唱告,在座的商賈們立刻嚴肅噤聲。

人未現,慕容彥超洪亮的笑聲卻先傳了出來,待其露面,一干人等,趕忙起身,齊聲道:“拜見府君!”

【看書領紅包】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書抽最高888現金紅包!

“諸位免禮!”慕容彥超大馬金刀地當中坐下。

命人倒茶,慕容彥超黑臉上帶着少有的“慈祥”,說:“先喝茶!這些茶葉,可是江南貢品,天子賞賜本府的,本府平日裡都捨不得喝,今日,拿出來招待各位!”

“多謝府君盛情款待!”

雖然只一杯薄茶,但與天子掛鉤,沾上了龍氣,一干人卻不得不做出受寵若驚的反應。

見所有人都喝了他的茶後,慕容彥超黑臉上再度露出笑容,環視一圈,說道:“本府是個粗人,說話不喜歡繞彎,現在且直言!我召諸位來,是有要事相商,需要你們出力的地方,還望積極配合!”

“敢問府君,所謂何事?”一人問道。

“開封東城外的情況,諸位耳聰目明,想來也都知道了!”慕容彥超說:“天子命本府,負責東京城的擴建修築事宜,自敢責任重大,不敢懈怠。但如今,朝廷開銷甚大,國庫撥不出太多款項,本府苦於錢糧不足......”

話說到這個份兒上,基本都明白慕容彥超的意思,不過都未吭聲,等他說完。

“擴城乃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你們都是東京的豪商大富,城建之後,對於你們的貨值生意,也有好處。召你們來,就是希望能夠集資,以紓官府之困。你們應邀而來,又喝了我的茶,應該會給我面子,不至於讓我失望吧!”

“當然,本府也不白承你們的情,天子說過一個詞,叫合作共贏。所有捐獻的人,都可得到‘乾祐義商’的名號,這是天子允許的。另新城擴建結束後,你們可各自內城之中挑選府邸,新市之中也有鋪面補償,並且接下來一年半載,可有稅收減免。當然,這些就要看爾等捐資如何了。

另外,你們中有不少人,都參與了城建輔料的生意吧,此後,本府可做主,將石料、磚瓦、木料等建城所需,都從爾等手中才買......”

“本府話就說這麼多,給你們一炷香的時間考慮!”慕容彥超語氣中透着強勢,手一揮:“準備好認捐簿!”

邊上,衙中文吏立刻攤開一本簿子,備好筆墨。而在場的商賈們,都認真地考慮起來,神色難以從容,這貢茶,似乎不怎麼香啊......

第1676章 慘重第190章 榮寵無過於高氏第160章 三個青年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255章 雍王犒軍第357章 宮廷與宗室第85章 浮雕第441章 劉皇帝的財產第1748章 應急機制第122章 睡仙第132章 做媒第117章 新洛陽城,邙山隱者第316章 皇后的寬慰第34章 史卿,朕還有重任相托第464章 甘州楊氏第491章 區區九品,亦敢通天第13章 楊業述職第1814章 老九又犯事了第347章 嶺南戰況第309章 衡釀第1749章 調教契丹第14章 大論第363章 安西緩封第123章 諮之以邊事第349章 邊情第2137章 世宗篇12 中亞風雲(上)第413章 態度與宣言第117章 潑冷水第415章 皇孫歸來第260章 論婿第274章 打女真、室韋還是沒問題的第29章 請纓第2106章 太宗篇53 遲暮第16章 態度迥異第323章 鬥法第320章 改革干將第28章 下獄第337章 特權第82章 遼營之中的暗流第145章 策勳御宴第57章 既得潞,復據澤第82章 矛盾第149章 西拓南並第145章 糜爛的同化政策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第119章 難審第425章 安東國的太子第196章 楊邠案(4)第476章 內外黨同第337章 特權第46章 糧與錢第66章 商業互吹第294章 剎車,碎葉河畔戰鼓鳴第193章 盧多遜治河西第254章 應州大軍第38章 湖南無戰事第171章 我能說,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嗎第237章 南口大戰6第324章 交代第1786章 面目可憎第1714章 百姓苦第137章 整編事第200章 誰能繼位?第152章 失意政客第413章 分食第2120章 康宗篇11 共治時代第2058章 太宗篇5 雍熙第2049章 最後的旅途20第92章 萬歲殿宴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萬家第271章 將威脅消滅於萌芽第109章 大相國寺第11章 局勢變化於未測之際第158章 洞房花燭夜第405章 即將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385 禮賓館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86章 駕臨渦口第152章 壓抑的成都第188章 党項人的現狀第168章 忠奸難辨第390章 減丁政策,翻過那座山第57章 七月大朝第56章 彌月之喜第70章 同州之戰第194章 減稅難第149章 鄴都城下第437章 二十年難遇的大水第289章 趙普使蜀3第361章 “龍宮”第38章 河西局勢由此轉變第1734章 首級=賞錢第36章 盡伏東北第258章 火燒威武城第167章彈冠相慶第248章 劉皇帝的小本本第362章 權宜之計第78章 南北併發第86章 發落南臣
第1676章 慘重第190章 榮寵無過於高氏第160章 三個青年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255章 雍王犒軍第357章 宮廷與宗室第85章 浮雕第441章 劉皇帝的財產第1748章 應急機制第122章 睡仙第132章 做媒第117章 新洛陽城,邙山隱者第316章 皇后的寬慰第34章 史卿,朕還有重任相托第464章 甘州楊氏第491章 區區九品,亦敢通天第13章 楊業述職第1814章 老九又犯事了第347章 嶺南戰況第309章 衡釀第1749章 調教契丹第14章 大論第363章 安西緩封第123章 諮之以邊事第349章 邊情第2137章 世宗篇12 中亞風雲(上)第413章 態度與宣言第117章 潑冷水第415章 皇孫歸來第260章 論婿第274章 打女真、室韋還是沒問題的第29章 請纓第2106章 太宗篇53 遲暮第16章 態度迥異第323章 鬥法第320章 改革干將第28章 下獄第337章 特權第82章 遼營之中的暗流第145章 策勳御宴第57章 既得潞,復據澤第82章 矛盾第149章 西拓南並第145章 糜爛的同化政策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第119章 難審第425章 安東國的太子第196章 楊邠案(4)第476章 內外黨同第337章 特權第46章 糧與錢第66章 商業互吹第294章 剎車,碎葉河畔戰鼓鳴第193章 盧多遜治河西第254章 應州大軍第38章 湖南無戰事第171章 我能說,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嗎第237章 南口大戰6第324章 交代第1786章 面目可憎第1714章 百姓苦第137章 整編事第200章 誰能繼位?第152章 失意政客第413章 分食第2120章 康宗篇11 共治時代第2058章 太宗篇5 雍熙第2049章 最後的旅途20第92章 萬歲殿宴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萬家第271章 將威脅消滅於萌芽第109章 大相國寺第11章 局勢變化於未測之際第158章 洞房花燭夜第405章 即將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385 禮賓館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86章 駕臨渦口第152章 壓抑的成都第188章 党項人的現狀第168章 忠奸難辨第390章 減丁政策,翻過那座山第57章 七月大朝第56章 彌月之喜第70章 同州之戰第194章 減稅難第149章 鄴都城下第437章 二十年難遇的大水第289章 趙普使蜀3第361章 “龍宮”第38章 河西局勢由此轉變第1734章 首級=賞錢第36章 盡伏東北第258章 火燒威武城第167章彈冠相慶第248章 劉皇帝的小本本第362章 權宜之計第78章 南北併發第86章 發落南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