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372章 封王

bookmark

開寶九年,夏六月朔,這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劉皇帝要給他的兒子們封王了。這可是轟動朝野的大事,也今年上半年朝廷又一次盛會。

封王的消息,實則早就傳出來了,並且在皇室、朝廷內部流傳甚廣,這也是順理成章的事。即便依照成例,作爲皇帝的兒子,封王賜爵,也是理所當然,沒有人會有異議。

而劉皇帝呢,也是早有這個想法。只不過,受限於他“無功不授名爵”的理念,一直表現得有些剋制,即便這個理念,用在皇室內部成員身上,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並不能站住腳,但劉皇帝也難免有些又當又立的心理。

時至開寶九年,大漢宗室之中,得王爵者只有三個人,雍王劉承勳以及徐王劉承贇以及承繼魏王一脈的劉旻。即便算上早年劉皇帝所授周王以及被剝奪名爵的太原王劉崇一脈,那也只有寥寥五人。

當初劉崇被髮配洛陽養老,爵位是得到保留,不過,在他猝然而逝後,子孫被幽禁,而爵位也是連降三等,由劉承均承襲。

而除了陸續得封公爵的幾個兒子,其餘宗室,有爵者可以說是鳳毛麟角。不只是宗室血脈單薄的原因,更重要的,還在於劉皇帝那隱約的打壓。

可以說,在劉皇帝當朝,大漢的宗室們,並沒有享受到他們該有的權力與地位。一方面,劉皇帝要堅持賜爵以功,另一方面,劉皇帝又吝嗇信任,沒有給宗室子弟以奮進的機會。

久而久之,大漢的宗室子弟們,怎能沒有怨氣,劉皇帝也不相信他們沒有怨憤。這也是前番,劉皇帝一朝解禁,大漢宗室盡開顏,甚至有喜極而泣的情況發生。

如今,對宗室的管理與任用,朝廷有了新的政策與制度,對於自己的兒子,這些大漢宗室的核心成員,劉皇帝自然也該有進一步的安排。

封王,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並且,沒風聲傳出之前,就有很多人想到了,北伐戰爭中,除太子意外,劉煦、劉晞、劉昉這幾兄弟,都立下殊榮,朝廷議功,卻沒有足夠份量的犒賞,這其中的曲折,自然引人思考。

而恰如很多人所猜測的那般,之所以一直按捺着,劉皇帝還真是在等着劉昉兄弟的歸來。即便回京了,仍舊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來籌備。

對於封王大典,劉皇帝也表現出了極高的重視,場面也異常浩大。冊封典禮舉行在乾元大殿,由內閣大學士、虞國公魏仁溥擔任司儀,與會者包括宗親、外戚、公卿、六品以上百官悉數在列,並專門延請在京的諸族各國使節觀禮。

如此盛大隆重的典禮,也足以看出劉皇帝對於此事的重視。而準備封王的皇子,也只有三人,劉煦、劉晞、劉昉,因而在典禮之上,他們也頭一次成爲了劉皇帝腳下最耀眼奪目的配角,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乾元殿上,貴族雲集,大漢的統治階層們,俱衣冠楚楚,風度翩翩,以極其飽滿的熱情立於大漢規格最高的殿堂,而能夠立身於此,對他們而言,本身就是權力與地位的體現。

“開始吧!”劉皇帝一身正式的冕服,高坐龍牀,一張臉上盡是威嚴肅穆,古井無波,讓人看不出任何情緒。

受命之後,魏仁溥便按照儀制,正式開始冊封典禮。過去,對於這些顯得繁冗複雜的禮制流程,是極其不屑的,甚至抱有一種蔑視的態度,恨不得所有事務都能乾脆利落、直達要害地解決。

但是,隨着年紀的增長,隨着以他爲首構建的一整套的制度與社會管理體系的完善,對於這些繁瑣,卻是有了更深的體會,甚至甘之如飴,他早已意識到了,這些規矩與禮制,就是權威的體現,是維繫統治階層的一種方式,而作爲站在統治階層最高峰的皇帝,又怎會再厭惡。

劉皇帝的“成熟”是全方位的,他的被同化,也是全方位的,思想精神早已融入到這個時代,融入到這個由他所主導的時代,當然,時代也在吞噬並同化他。

坐在最高的地方,視野也就更開闊,看得更遠更全,當然,乾元殿太大了,人也太多了,雖然整齊有序,但那烏壓壓一片,仍舊難以盡收眼底。

不過,這並不妨礙劉皇帝觀察他的臣子們,體會他們的情緒。當然,重點只放在兩個人身上,一皇后,二太子。

今日這場盛大的冊封儀式,毫無疑問,對於朝廷上下都會產生重要影響,說得嚴重點,甚至對帝國的未來都有深遠意義。

就眼下,最可能因之產生想法的,在劉皇帝看來,就是他的皇后與太子了。大符不會反對封王,但場面搞得如此盛大,如此隆重,就難免讓人揣測其用心。太子呢,哪怕有多次同劉皇帝促膝長談,也難免被諸王如此恩遇影響。

不過,讓劉皇帝比較滿意的是,皇后仍舊一副雍容大度的表現,端坐鳳牀,盡顯母儀之姿。劉暘呢,平靜如常,一臉和煦,嘴角掛着笑意,似乎在爲兄弟們高興。

整個典禮按照流程進行得十分順利,沒有絲毫波瀾,也沒有任何人敢在這種場合生出事端。這就是一場戲,所有人都是身臨其中的演員,哪怕只扮演一個微不足道的龍套,也以十二分的熱忱,鄭重其事地表現,融入其中。

當然,在這一幕中,只有三位主角。封號都不需另作考慮的,劉皇帝顯然早在多年以前,就做好鋪墊了,當初改孟昶趙國公封號,轉賜劉昉就是證明。

劉煦封秦王,劉晞封晉王,劉昉封趙王,這沒有一點出人意料的東西。只是,冊封詔書有些冗長,由魏仁溥親自擬寫,劉皇帝在其中的作用,只有蓋上璽印,但這也最具功能的一項。

雖然只是封王,並且劉皇帝還沒有賦予封建意義,諸王也沒有實際的封邑,沒有行政與軍事權力,甚至連採邑的權力都沒定論,但對當下的大漢,諸王的封立,絕對是件轟動的大事,至少以這幾位率先封王的皇子來說,是這樣的。

大漢的爵位體系,早已完善,卻始終存在一塊短板,如今,算是給補全了。在這個權力與地位的金字塔中,劉皇帝與太子以下,也終於誕生了一批最頂級的權貴。劉皇帝初衷,也在於維護天家,鞏固皇權。

魏王劉旻在遠征漠北中,也積讚了功勳,但以他的地位,已是封無可封,人家從出生後,就已經站在人生的頂峰了,並且還不怕功高蓋主。

無封,但是有賞,並且比他的哥哥們所受賞賜更重。劉皇帝從東西兩京,各賜一座皇莊,另有御器、名馬、寶甲、金銀等一系列的賞賜,名器無法再提升,就在物質上進行補償,同時劉皇帝還給魏王府加增一百人的衛隊,從宿衛中調撥。

可見,劉皇帝對劉旻的喜愛,當然其中未嘗沒有皇后大符的影響,愛屋及烏。

除新封三王之外,對於其他到年紀的兒子,劉皇帝趁着這個時機,也一併賜予爵位了。五皇子齊國公劉昀還是原地踏步,此子有些沒心沒肺的,沒有一點失望與不甘,笑嘻嘻的。

七皇子劉暉封吳公,八皇子劉曖封魯公,九皇子劉曙封楚公,十皇子劉昭封燕公,十一皇子劉曉封樑公,十二子劉晗封越公。

這些都是十歲以上的皇子,也是劉皇帝的一次爵位大派送,對於自己的兒子,劉皇帝最終還是顯示出他大方的一面。

禮畢之後,自然是滿堂喝彩,道賀之聲不絕,喜悅的氣氛也攀升至高潮。一場御宴,是免不了的,而劉皇帝則專門將得爵的兒子們叫到偏殿勉勵訓導一番。

第299章 遼國的情況第152章 壓抑的成都第182章 邢州有變第368章 宰相們的異見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賢紳,手段頻出第438章 抗洪救災年第126章 第一個被殺的宰相第36章 虒亭第2128章 世宗篇3 氣質不同第182章 邢州有變第73章 趙大已在軍中第412章 結局早已註定第139章 衆臣拾柴第313章 日常第253章 其他戰場第26章 新政與人事第162章 兵事第251章 壽國公第430章 安東王薨第158章 劉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161章 蜀人填湘第72章 頤指氣使VS意氣風發第329章 遊市第334章 下詔平南第221章 全線出擊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第47章 應對第145章 非常之事第342章 殺肥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誕生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遲暮第90章 安全脫身第10章 如此處置第404章 冬夜第177章 同榻臥談第174章 冬季北巡第397章 鹽事暫定第65章 開封府尹的問題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121章 父子異見第447章 天子尤善反省第182章 徵唐之議第136章 迎奉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289章 趙普使蜀3第250章 大軍會於威武城第24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374章 太室山上第124章 海外擴張第174章 冬季北巡第177章 耶律妃第58章 七皇子,安南問題第194章 蕭護思眼中的強漢無題第1810章 軍隊得求穩第40章 入長沙,定湖南第105章 河北局勢第416章 尾聲第1685章 一穩到底第9章 鳳翔戰況第209章 各執己見第1744章 此路不通第408章 蠢兒子第31章 功成第418章 洗禮第28章 封疆大吏第256章 遼帝的決斷第176章 雍王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144章 東宮家事,接連凋零第92章 金陵冬寒第342章 敏感的劉皇帝第150章 聽政第70章 未來宰相的安排第425章 開寶十年第2068章 太宗篇15 熱鬧的夜第7章 小張探花第171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2第399章 劉皇帝的矛盾心理第100章 城戰第260章 論婿第100章 城戰第248章 兩戰破寨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半島史話·安平公主第160章 三個青年第2章 王、鄭二公第401章 老郭威第357章 中秋御宴第80章 進攻第168章 陶谷眼中的僞唐第382章 朕知道你們不滿第409章 兩千貫也能扯出天大的干係?第67章 又去一老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協的,裝傻的,跑偏的第1723章 秦王的請求第67章 滿廷反對亦無效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第252章 後蜀君臣第1675章 血戰
第299章 遼國的情況第152章 壓抑的成都第182章 邢州有變第368章 宰相們的異見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賢紳,手段頻出第438章 抗洪救災年第126章 第一個被殺的宰相第36章 虒亭第2128章 世宗篇3 氣質不同第182章 邢州有變第73章 趙大已在軍中第412章 結局早已註定第139章 衆臣拾柴第313章 日常第253章 其他戰場第26章 新政與人事第162章 兵事第251章 壽國公第430章 安東王薨第158章 劉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161章 蜀人填湘第72章 頤指氣使VS意氣風發第329章 遊市第334章 下詔平南第221章 全線出擊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第47章 應對第145章 非常之事第342章 殺肥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誕生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遲暮第90章 安全脫身第10章 如此處置第404章 冬夜第177章 同榻臥談第174章 冬季北巡第397章 鹽事暫定第65章 開封府尹的問題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121章 父子異見第447章 天子尤善反省第182章 徵唐之議第136章 迎奉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289章 趙普使蜀3第250章 大軍會於威武城第24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374章 太室山上第124章 海外擴張第174章 冬季北巡第177章 耶律妃第58章 七皇子,安南問題第194章 蕭護思眼中的強漢無題第1810章 軍隊得求穩第40章 入長沙,定湖南第105章 河北局勢第416章 尾聲第1685章 一穩到底第9章 鳳翔戰況第209章 各執己見第1744章 此路不通第408章 蠢兒子第31章 功成第418章 洗禮第28章 封疆大吏第256章 遼帝的決斷第176章 雍王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144章 東宮家事,接連凋零第92章 金陵冬寒第342章 敏感的劉皇帝第150章 聽政第70章 未來宰相的安排第425章 開寶十年第2068章 太宗篇15 熱鬧的夜第7章 小張探花第171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2第399章 劉皇帝的矛盾心理第100章 城戰第260章 論婿第100章 城戰第248章 兩戰破寨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半島史話·安平公主第160章 三個青年第2章 王、鄭二公第401章 老郭威第357章 中秋御宴第80章 進攻第168章 陶谷眼中的僞唐第382章 朕知道你們不滿第409章 兩千貫也能扯出天大的干係?第67章 又去一老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協的,裝傻的,跑偏的第1723章 秦王的請求第67章 滿廷反對亦無效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第252章 後蜀君臣第1675章 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