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2章 香料之路 魏王奏章

bookmark

第1692章 香料之路 魏王奏章

崇政殿內安靜極了,精緻的宮燈佈置在各處,釋放着柔和的光芒,空氣中也瀰漫着少許沁人的薰香,主要原料來自於南洋,由宮中制香大師精心調製。

大漢的香文化歷史源遠流長,到當代已然進入成熟期,體現着禮儀之邦的內涵,市場相當繁榮。

大漢的香料,除了麝香產自本土之外,基本都來源於域外,過去,主要通過西域的絲路商道輸入,在漢黑和平的十年期間,大量香料涌入,對經營此道的人來言,那是一段黃金時期。

而香料,也是少數需要大漢從外部獲取的貨物之一,由於稀缺性,其中的利益自然可觀。而有香料製成的香品,是宮廷、貴族、官僚、宗教、祭祀的必需品,也一直屬於奢侈品。

同時,有些香料還具備醫用及食用價值,這與大漢的飲食文化,也是相輔相成的。用途廣泛了,這市場自然就大了,一度是供不應求,價格也相當高昂。

而大漢香料市場的大繁榮,其中最顯著的標誌,便是對南洋的開拓,大量南洋地區出產各色各異的香料,被南下的拓殖商民發掘,然後輸入國內。

這極大地豐富了大漢的香料種類與數量,市場也得以迎來一個大爆發。當年,陶谷編纂了一本《清異錄》,這是一本大漢百科全書,在後續的增補中,添加了各種香料五十六種,而到開寶二十一年,已達七十二種。

丁香、肉豆蔻、胡椒等南洋特產,也開始融入大漢的香料及飲食文化,一些稀有香料更是受到上層主流社會的追捧。

而隨着大量南洋香料的輸入,大漢過去對香料需求的飢渴也得到了緩解,但同時也徹底激發了整個市場,刺激了大漢士民對香料的消費。後續的發展,使得需求與供給呈現一種螺旋上升的狀態。

前些年,甚至出現香料價格降反升的情況,各種香製品,開始進入大漢的千家萬戶,使其使用範圍不再僅限於貴族官僚、鉅商豪富,即便是一個平民百姓,緊緊荷包,也能用上達官貴人們享受的東西,哪怕則品質上有所差距。

在繁榮的海外貿易中,香料是最主要的商品之一,說南洋航線是香料之路也沒有太大問題,海風都吹不散飄揚在大洋上的香氣。

每年都有上百艘往來於大漢與南洋的香料船,但即便如此,大漢每年對香料的需求量仍在增長。

使用香料的羣體,大部分都在城鎮之中,而過去的三十年,大漢的城鎮化進步是極快了,要完全填補這個市場,顯然還需要時間。

而圍繞着香料,也形成了一整條的產業鏈,並逐步擴大,大量參與到香料貿易商民商戶,以及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的香料作坊,在近十年內,各地甚至涌現出了一批技術高超的制香大師,聲名遠揚者直抵京師,受到上流社會的追捧。

宮廷向來是香料的消費大戶,並且在規格與質量上要求頗高,每年宮廷開支中,就有一大筆是用在此項事務上。

由於劉皇帝好清淡,因此宮廷制香,也都是趨於劉皇帝的喜好,也由此引發了一股小清新的潮流。

此時,縈繞在鼻間的香味,便突出一個清新淡雅,讓人心曠神怡,同時具備提神醒腦的效果。

殿內,劉皇帝安坐御案,手裡拿着一道奏章,埋頭閱覽,已有片刻,太子劉暘則如尋常時候一般,畢恭畢敬地侍立在下。

又過了一會兒,劉皇帝放下奏章,擡頭,面上若有所思,道:“對於劉旻此奏,你有什麼看法?”

西域戰事,隨着楊延昭挺進疏勒,輕鬆攻佔領後,便基本進入休戰期,劉旻主動叫停了西征的步伐,壓下了繼續進攻的聲音。

至此,已然快三個月時間了,雖然中間發生了一些黑汗人南下襲擾的情況,但都無關痛癢,在劉旻的佈防下,黑汗的襲擾都被阻擋回去。

再加上,被大戰侵襲過後,龜茲以東的地區,一片凋敝,黑汗人就是襲擾,也沒有太多有價值的攻擊目標,而倘若深入,那就可能落得過有來無回的結果。

而在這段時間中,劉旻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安撫軍心、民心與組織恢復生產上。興建堡壘,修繕城池,開墾田畝,劃分牧場,那些回鶻、末蠻部落人口,都被強制納入漢軍的統治秩序之下,在有限的民力基礎上,劉旻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不過,幾個月後,也到了一個瓶頸,地盤太大,人口太少,生產資料不足,組織能力也不足,尤其是官吏不足。

關於西征的持久戰略,劉旻此前就已經上奏過了,經過朝堂的討論,批覆同意,緩一緩也好,尤其對一些並不認同討伐黑汗國的大臣來說,如果能就此結束戰爭,讓黑汗承認當下的行駛與結果,那便更好了。

而劉旻能主動考慮到國家的消耗,朝廷的困難,就更得認同了,不少大臣都在誇讚,魏王心懷國家,顧全大局。

至於劉旻此番來奏,除了系統詳細地闡明西域的情況以及他的固疆策略之外,目的很簡單,向朝廷求援。

不過,不再是大軍軍需了。此前數月的全力供饋轉運與戰場繳獲,加上楊延昭從於闐國敲詐了一筆糧食,西征大軍的儲備,已經足夠他們過完整年了。

僅從糧食這一基本需求來看,目前的西征行營,壓力並不大。但是,放到整個安西,要完成那些經營儲備,就不免困難了,而新墾殖開拓的地區,也需要時間迎來收穫。

劉旻此番向朝廷討要的東西,主要有三:一是各種生產資料,以農具、鐵器、種子爲主,牲畜什麼的,倒是次要,西域什麼都缺,畜力還是發達的。

二是基層官吏,隨附而來的,有一份劉旻對新佔土地的建置區劃,需要不少官吏填充進去,以完善朝廷對當地的統治體系。

三則是人口,這是西域最爲緊缺的,自伊州至疏勒數千裡土地,人口不足百萬,即便有大量的荒漠流沙,但精華地區,仍舊是地廣人稀,劉旻急需人口填充,這是消化吸收這些土地最有效的辦法。

對於劉旻的這些請求,劉皇帝此時態度不明,而是詢問起劉暘。劉暘呢,顯然早有準備,聞問,幾乎不假思索道來:

“兒以爲,六弟所擬策略,雖是以征伐黑汗爲目標,然堪爲長治久安之道,若是不能行鞏固之事,即便拓地千里,那也有如空中樓閣,稍有風波,便有可能坍塌,得而復失。

六弟能夠冷靜地看待漢黑戰事,爲減輕朝廷負擔,爲保土固疆,這都是值得認同的。因此,兒以爲,六弟此奏,可以批覆,並予以支持!”

聽劉暘持如此態度,劉皇帝臉上露出了點笑容,道:“我兒確實是歷練出來了!”

這話既在誇劉旻,也在誇劉暘。對於劉旻提出的西域治策,劉皇帝當然還是認可的,或許在他看來,劉旻能夠結合西域與朝廷的實際情況,冷靜地做出判斷決策,並付諸於行動,這比他拓地兩千裡更令人欣喜。

事實上,冷靜下來的,又何止是劉旻,經過這麼長時間,劉皇帝那發熱的腦袋終於清醒了一些,理性再度佔據了決策高地。

以當下的條件,在數千裡之外,去掀起一場滅國之戰,怎麼看都不像是理智的行爲。更何況,如今的西域,畢竟不是千年之前那種小國並立的離散狀態,打這一個收復故土的口號,說服力終究不那麼高。

對於絕大多數的大漢士民來說,他們根本不關心西域,而西征以來的進展,龜茲城下的血流成河,都讓劉皇帝不得不改弦易轍。

從目前的結果來看,西征顯然是虧本的,並且虧得很大,及時止損也是一個可以接受的結果。

只不過,當初話說得太滿,表現得太堅決,讓他自食其言,顏面上過不去,因而,一直沒有下達收兵的詔令。

因此,在劉旻於西域開始放緩戰爭節奏時,劉皇帝並沒有隔着數千裡搞微操,去一道催促戰令什麼的。

甚至於,對於一些朝臣提出的,到此爲止的提議,劉皇帝也是不置可否。劉旻這一道關於西域的政治軍事策略傳來後,實則已經符合劉皇帝的意願。

至少,這場西征,拓地兩千裡,天山以南,盡歸大漢,顏面上夠好看,也可以滿足了。

“一邊打仗,一邊建設,似無不可”劉皇帝這麼道。

第202章 百草口之戰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1766章 噩耗連連,皇后病危第269章 愛將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240章 南口大戰9第306章 北面事務第386章 以發展的眼光看待第338章 爭執第122章 睡仙第48章 接納迴歸第407章 麻煩第120章 北伐進行時世宗篇終 駕崩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370章 劉鋹第101章 大整軍第459章 擺爛的李國舅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第83章 抉擇第120章 征服者劉承祐第373章 開寶九年已過半第346章 底層第177章 同榻臥談第319章 大將早逝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464章 難產的封禪第12章 如此安慰第1796章 劉皇帝的支持第169章 遼國政壇的暗流第2194章 仁宗篇11 大上海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第393章 錢去哪兒了第191章 “從諫如流”第280章 慮難備戰於前第62章 緊鑼密鼓第140章 崇政殿聽政2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291章 和議達成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第43章 事畢第105章 河北局勢第98章 灰溜溜地滾回去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136章 收一將,納一妃第51章 以鎰稱銖第1677章 軍議與戰爭利器第7章 風波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172章 政事堂的宰相們第146章 驕將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頓第212章 慕容皇叔問事第6章 相形見絀第392章 封禪之議,軍官學院第139章 王昭遠:此乃戰機第33章 真正目的第1699章 整飭西北第352章 十萬漢師圍金陵第40章 潞州三傑第2141章 世宗篇16 中亞風雲終第463章 當朝也有棄用的人才第3章 新皇詔制第169章 兩面三刀第125章 由土地問題引申第18章 輕取江陵2第59章 病榻陳情第190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153章 亂事終不可免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第357章 宮廷與宗室第283章 降將第112章 兄弟第376章 降臣紛來第34章 苦難第383章 扶持完顏部?第93章 來自地方的聲音第27章 郭威病了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86章 駕臨渦口第87章 秋後算賬第1732章 劉皇帝的反應第460章 類父惠妃求爵第77章 吏職變動第6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116章 掙扎無力第88章 天子金令第162章 晉公南遊見聞第209章 劉皇帝腦子還是清醒的第203章 勝利的意義第228章 檀州大捷第487章 “驚喜”第1676章 慘重第284章 虛了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233章 漢騎出絕域淺談兩點第57章 七月大朝
第202章 百草口之戰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1766章 噩耗連連,皇后病危第269章 愛將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240章 南口大戰9第306章 北面事務第386章 以發展的眼光看待第338章 爭執第122章 睡仙第48章 接納迴歸第407章 麻煩第120章 北伐進行時世宗篇終 駕崩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370章 劉鋹第101章 大整軍第459章 擺爛的李國舅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第83章 抉擇第120章 征服者劉承祐第373章 開寶九年已過半第346章 底層第177章 同榻臥談第319章 大將早逝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464章 難產的封禪第12章 如此安慰第1796章 劉皇帝的支持第169章 遼國政壇的暗流第2194章 仁宗篇11 大上海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第393章 錢去哪兒了第191章 “從諫如流”第280章 慮難備戰於前第62章 緊鑼密鼓第140章 崇政殿聽政2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291章 和議達成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第43章 事畢第105章 河北局勢第98章 灰溜溜地滾回去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136章 收一將,納一妃第51章 以鎰稱銖第1677章 軍議與戰爭利器第7章 風波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172章 政事堂的宰相們第146章 驕將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頓第212章 慕容皇叔問事第6章 相形見絀第392章 封禪之議,軍官學院第139章 王昭遠:此乃戰機第33章 真正目的第1699章 整飭西北第352章 十萬漢師圍金陵第40章 潞州三傑第2141章 世宗篇16 中亞風雲終第463章 當朝也有棄用的人才第3章 新皇詔制第169章 兩面三刀第125章 由土地問題引申第18章 輕取江陵2第59章 病榻陳情第190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153章 亂事終不可免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第357章 宮廷與宗室第283章 降將第112章 兄弟第376章 降臣紛來第34章 苦難第383章 扶持完顏部?第93章 來自地方的聲音第27章 郭威病了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86章 駕臨渦口第87章 秋後算賬第1732章 劉皇帝的反應第460章 類父惠妃求爵第77章 吏職變動第6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116章 掙扎無力第88章 天子金令第162章 晉公南遊見聞第209章 劉皇帝腦子還是清醒的第203章 勝利的意義第228章 檀州大捷第487章 “驚喜”第1676章 慘重第284章 虛了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233章 漢騎出絕域淺談兩點第57章 七月大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