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郭榮奏事

bookmark

樞密院內,軍機房內,郭榮埋頭於公案,審閱着公文,聚精會神,表情並不輕鬆。湖南戰事方休,陷入忙碌的,不只是準備接受州政,構建統治秩序的政事堂。

並且,就目前而言,樞密院的任務要更加繁重些,畢竟如今控制着湖南,在那邊維護着朝廷統治秩序的,是大漢的軍隊。

隨着荊湖道的正式設立,樞密院這邊,也緊跟着成立南面房,主掌南面道州軍政令務,並且迅速地調配的人員。

攤開手中的冊頁,在上落筆籤批,放下筆,端起茶杯抿了口,又揉了揉發酸的眼睛,這才舒出一口氣。公案堆疊的公文,總算暫時解決了。

收拾了下幾份提前準備好的機要之務,郭榮起身,準備去崇政殿。關於荊湖後續的軍事安排,他還需親自向皇帝做個彙報與交流。

“樞相!”動身之前,樞密院承旨李處耘急匆匆地走了進來,手裡拿着一封加急的軍報:“湖南軍情!”

“何事?”郭榮問。

“郴州駐軍,與僞朝軍隊發生衝突!”

眉稍凝,帶有少許疑惑,郭榮說:“具體情況?”

李處耘道:“根據長沙報,僞軍越過桂陽山,悍然入境,以其猖狂,行軍使者曹彬自平陽南下抵敵,雙方戰於桂陽山口,我軍勝之。斬首四百,俘虜過千,僞朝軍隊,實力低下,不堪一擊!長沙請示,發兵攻打僞朝,盡取嶺南!”

接過軍報,仔細瀏覽了一遍,表情逐漸恢復了淡定,郭榮看着李處耘:“你有什麼看法?”

李處耘沉聲說道:“此事,只怕是南面的將帥們,有意用武,故而試探朝廷的心意!”

微微頷首,對李處耘的判斷表示認可,收起軍報,郭榮說了句:“我先去覲見陛下!此事,還需請陛下定論!”

......

“......嶽州之戰後,慕容延釗調荊南兵馬入湘彈壓治安,韓通則以東路兵馬,暫駐巴陵。曹彬鎮守道、郴,潘美駐全、永,清剿盜賊,維護治安,道、郴良好,全、永有五州蠻人進犯侵擾,爲潘美所鎮壓。李筠自辰州南下,暫駐於漵州,剿撫諸蠻。

目前,禁軍、南面州軍、荊南軍加上湖南降軍,荊湖境內,各路兵馬計有及8萬餘人,以江陵、巴陵、武陵、長沙、平陽、零陵爲主要駐兵之所......”崇政殿內,郭榮向劉承祐彙報着湖南的情況。

“這麼多軍隊,負擔很重啊!”聞之,劉承祐直接發問:“樞密院打算如何調整?”

“荊湖雖則廣大,確實不需這般多兵馬,臣與南面房諸僚,已然初擬整兵條陳,請陛下御覽!”郭榮顯然早有準備呈上一封冊章。

閱覽的同時,郭榮則從容地講述着概要:“此役動用北兵頗多,深入南土,雖早有提防,但終究難敵氣候。到目前爲止,南征禁軍,已病了1478人。臣議,可逐步將禁軍與州軍召還,同時在荊湖,重新編練軍隊,將都指揮司搭建起來!”

“局勢未寧,召還不利彈壓啊!”劉承祐說。

郭榮說:“禁軍以護聖軍一廂兩尉,分駐長沙、江陵,再以一部鐵騎留駐,從徵之襄、安、郢、復等州兵,選拔三千卒,暫署都司。

同時,整飭縮編原荊南軍,軍額五千,南調動鎮守湖南,收降之楚軍,揀其精銳三千留用,餘者盡數遣退爲民,還其與耕......”

“以荊鎮湘,多方制衡!”劉承祐嘀咕了句,對於樞密院的善後安置,看起來還是滿意的。

“如此,除禁軍之後,荊湖都司之下,將轄諸軍一萬一千人。此善後整編,預計以三月爲期,也足以配合布政司施政!”郭榮說。

“看來,郭卿已經考慮得很全面了!”劉承祐淺淺一笑,說:“不過,此足以戍之,卻難進取,不習南土的禁軍,終究是要北調的!”

皇帝的言外之意,郭榮也是聽明白的,應道:“荊湖初下,此番調整隻是基礎,以恢復治安爲先,此後,治癒安,所需兵馬卻不加多!”

“樞密院當爲今後取嶺南,調用兵馬,做準備了!”劉承祐直接道。

聽其言,郭榮臉上沒有什麼訝異,而是問道:“不知陛下有何指示?”

“今後伐嶺南,朕不欲動用北方兵馬,僅以荊湖之士,何如?”劉承祐問。

“勞中原之士遠征,確實事倍功半,若整合湖南兵備,可以爲大用!”郭榮想了想,說:“湖南不乏精兵,只是內亂多年,元氣大喪,短時間內,難以恢復。他日南進,仍需兵力增持!”

“臣建議,徵召湘西五州苗瑤蠻兵作戰!”郭榮說。

聞之,劉承祐笑了:“英雄所見略同啊!郭卿與朕是想到一塊兒去了,昨日朕接見那瑤酋秦再雄,覺得此人是個不錯的人才,對朝廷也恭順。

澧陽不是俘虜了一批蠻兵嗎,朕有意以之爲基礎,再以重資徵召五州苗、瑤精壯,成立一支山地叢林作戰的軍隊,就以秦再雄爲軍使。

今後,必有大用!”

郭榮點了點頭,問:“不知陛下以爲,多少兵額合適?”

“三千吧!”劉承祐直接道。

“陛下,提及嶺南,臣來謁之前,正好收到了南方的軍報!”郭榮說。

劉承祐來了興趣,郭榮當即將雙方在桂陽山的“衝突”給講了一遍,並將軍報呈上。

閱完,劉承祐也是提出疑問:“僞朝的兵馬,膽敢主動犯境?”

“其若有意北犯,斷不至於等朝廷收取嶺北之後,再行進兵!”郭榮搖搖頭,將他與李處耘的猜測稟道。

“前方將帥,戰意未消啊!”劉承祐微微一嘆,稍作考慮,對吩咐着:“制命南面行營,讓慕容延釗約束諸軍,未得詔令,不得輕啓戰端!”

本書由公衆號整理製作。關注VX【書友大本營】,看書領現金紅包!

“陛下,桂陽山口一戰,僞朝損兵頗多,其未必會善罷甘休!”郭榮提醒道。

“那便稍作更改,不得主動尋釁滋事,以湖湘治安之穩定爲先!”劉承祐也改口。

事實上,當盡取湖南之後,和前方及將帥一樣,劉承祐的目光也放到了嶺南。從他本心來講,是真想順勢南下,乾脆滅了南漢,畢竟天下豈能有兩漢並立的道理。

但理智告訴他,不能急,打南漢,軍事攻伐不是最難的,難的是後勤,難的是一支適應南方氣候的軍隊。

“一月半,而定荊湖,朕真想下令,趁勢南進,將盤踞嶺南的僞朝給滅了!”對着郭榮,劉承祐吐露心思。

郭榮平靜地搖搖頭:“臣知陛下志向,但不得不說,眼下並非良機,還請陛下暫抑吞吐天下之心!”

“說起來,桂陽山一役,也是開國以來,大漢與僞朝第一次接觸了,雖然不怎麼和諧。”劉承祐嘀咕了句,衝郭榮吩咐說:“軍情司,當加強對僞朝的刺探了!”

“是!”

第303章 趙普北上第263章 高麗想伸手了第260章 慕容郡王第355章 韓熙載準備好了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492章 事發第146章 黃羊平第415章 皇孫歸來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338章 棋手與棋子第171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2第257章 黃花谷之戰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1772章 處置第417章 輕狂第137章 終於埋了第91章 王峻驕狂第210章 問題來了,誰做主帥第204章 事態擴大第292章 北伐的尾聲1第368章 宰相們的異見第6章 告一段落第454章 朝廷要下重手了第321章 駕幸樞密院第73章 解決第305章 太子在遼東的最後時間第392章 封禪之議,軍官學院第329章 西域風雲第358章 兩江平定第23章 夜宴第19章 輕取江陵3第24章 巡遊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51章 該當有所“表示”第77章 劉知遠終於動了第107章 深思熟慮第1791章 將來事將來做第279章 當年三傑第1776章 東平王府內第272章 徵發之苦第239章 耀州之戰第76章 大才蒙塵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第1773章 質問第514章 最後的旅途13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鯁在喉第357章 中秋御宴第247章 視察第144章 兩月滅蜀?第193章 乾祐五年秋舉第54章 主動出擊的回鶻人第418章 洗禮第207章 還京第111章 棉稻,後疾第378章 東水門外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188章 邊將離京,再獲一子第30章 “寬刑簡政”第383章 扶持完顏部?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第125章 冬至宴第1742章 漠北來人第61章 晉陽來人第66章 陷河陽第24章 人事調整第1770章 總要殺些人第119章 壽春終於破了第2章 分食第54章 繼續忽悠第140章 惱火的趙匡胤第413章 態度與宣言第178章 會獵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88章 皇長孫出世第61章 北使南歸第55章 山上山下第39章 濮州案(2)第35章 室韋覆滅第83章 東京反應,王峻密奏第44章 殷勤的女真人第101章 這就是開寶盛世?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第406章 調任第172章 政事堂的宰相們第256章 遼帝的決斷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144章 鄴都戰事(求首訂)第1720章 靜默第86章 鬚髮花白第158章 善後第339章 走向“詞帝”之路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萬家第183章 王景崇有話說第1786章 面目可憎第121章 父子異見第378章 父子交心第82章 不手軟第1758章 關係經營
第303章 趙普北上第263章 高麗想伸手了第260章 慕容郡王第355章 韓熙載準備好了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492章 事發第146章 黃羊平第415章 皇孫歸來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338章 棋手與棋子第171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2第257章 黃花谷之戰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1772章 處置第417章 輕狂第137章 終於埋了第91章 王峻驕狂第210章 問題來了,誰做主帥第204章 事態擴大第292章 北伐的尾聲1第368章 宰相們的異見第6章 告一段落第454章 朝廷要下重手了第321章 駕幸樞密院第73章 解決第305章 太子在遼東的最後時間第392章 封禪之議,軍官學院第329章 西域風雲第358章 兩江平定第23章 夜宴第19章 輕取江陵3第24章 巡遊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51章 該當有所“表示”第77章 劉知遠終於動了第107章 深思熟慮第1791章 將來事將來做第279章 當年三傑第1776章 東平王府內第272章 徵發之苦第239章 耀州之戰第76章 大才蒙塵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第1773章 質問第514章 最後的旅途13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鯁在喉第357章 中秋御宴第247章 視察第144章 兩月滅蜀?第193章 乾祐五年秋舉第54章 主動出擊的回鶻人第418章 洗禮第207章 還京第111章 棉稻,後疾第378章 東水門外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188章 邊將離京,再獲一子第30章 “寬刑簡政”第383章 扶持完顏部?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第125章 冬至宴第1742章 漠北來人第61章 晉陽來人第66章 陷河陽第24章 人事調整第1770章 總要殺些人第119章 壽春終於破了第2章 分食第54章 繼續忽悠第140章 惱火的趙匡胤第413章 態度與宣言第178章 會獵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88章 皇長孫出世第61章 北使南歸第55章 山上山下第39章 濮州案(2)第35章 室韋覆滅第83章 東京反應,王峻密奏第44章 殷勤的女真人第101章 這就是開寶盛世?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第406章 調任第172章 政事堂的宰相們第256章 遼帝的決斷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144章 鄴都戰事(求首訂)第1720章 靜默第86章 鬚髮花白第158章 善後第339章 走向“詞帝”之路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萬家第183章 王景崇有話說第1786章 面目可憎第121章 父子異見第378章 父子交心第82章 不手軟第1758章 關係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