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賞功

bookmark

向訓自請其罪,天子詔命三法司共推之,消息蓋一傳出,滿朝譁然,引起了軒然大波。很多人都難以想明白,這是在鬧哪出,前者還是帥師滅國,立下赫赫戰功的統帥,受天子紆尊降貴,萬般尊崇。這纔多少日,朝廷的正式封賞還未下達,怎麼就出首自告,淪爲罪人了?並且,條列罪狀,都不是小罪。

這段時間,平蜀的將士行爲或有不矩,引人非議不滿,言官爭相上表彈劾,嚴肅軍紀,處置跋扈軍士,但終究只中下層那些粗鄙庸賤、見識短淺的丘八。王全斌與王仁贍兩人的衝突鬧得很大,但表面看來,更像是私人恩怨。

對於凱旋的將士,哪怕再耿直的人,都沒有想過把火燒到向訓身上。然而,向訓的動作,無異於引火燒身,自添燃料......

事情發生後,上下羣議洶涌,猜疑諸端,但是,真正身處高位,深明情由的人,都顯得很淡定,根本不發表意見,連一點態度也不表露,只坐觀事情的發展。

而因爲此事,影響最大的一批人,就是回京之後,受到天子隆重接待的平蜀將士了。連向都帥都到大理寺去認罪了,而況於他們了,那種浮躁的驕狂氣焰立消,不敢再以功臣託大自居。

緊接着,就是惶恐擔憂,算上被拘禁起來的王全斌與王仁贍,足有三名平蜀將帥被拿,這會不會只是個開始,會不會禍及己身?

凡事就怕琢磨,京師的變故,再加一直有流傳的朝廷欲以引發蜀亂的罪名問罪將士。一時間,有功之臣們開始慌了,尤其是那些在川蜀撈取了不少錢財的將領們。

察覺到了危險,自然要設法化解,若是早個十年,都不用想太多,打着“朝廷不公,不恤將士,薄待功臣”的旗號,就能發起一場兵亂。

然而,時移世易,天子聲望日隆,朝廷權威益強,如今早已不是先反了再說的時代了。哪怕再無知的驕兵悍將,也不敢輕生叛亂之心。

講一個最基本的現實,開封及其周邊重兵屯戍,凱旋入京的軍隊人數雖然不少,但成分複雜,並不統一,且互有爭端,哪裡能成事。如果有人敢宣揚叛亂,只怕不用朝廷發力,內部就能有人執其首級,向朝廷戴罪立功。

叛不可取,就只有一個選擇了,那就是向皇帝求情,請求朝廷寬恕。於是,不管是北路還是東路的將校,都開始聯絡想辦法。

最終求到了兩個人身上,一個是高懷德,作爲大軍都監,既能代表將士陳情,又是皇親國戚,有這層關係在,好進言。

另一人就是祭父返回開封的趙匡胤了,趙都帥乃皇帝股肱將帥,素來信任倚重,在軍中聲望漸高,平蜀勞苦功高,在蜀中也無劣跡,是可以同皇帝說上話的人。

對於諸將的請求,高懷德與趙匡胤做了差不多的事情,就是安撫,並交待他們,或回府,或歸營,安分守己。

爾後,似乎心有靈犀一般,高、趙二人先後向皇帝上表請罪,請罪名義倒不像向訓那麼詳細,就兩條,治軍無方,致生蜀亂。

這麼一來,平蜀的五名主要將帥都戴罪在身了。而有力高懷德與趙匡胤做表率,下面的將領們也都學聰明瞭一般,只要有資格的,都爭相上奏。

被拘禁的王全斌與王仁贍冷靜下來,也反應過來了,于禁室上表請罪。兩個人都列得十分詳細,除了爭功鬥毆,毀壞民財,敗壞軍威之外,還把自己在川蜀的惡劣行爲都寫得很清楚,包括掊斂錢財,強佔宮女之類的事也都交待了,認罪態度十分端正。

除了二王,張永德也跟着上表,就像湊熱鬧一般。要知道,東路軍進展順利,蜀降之後,一直坐鎮渝州,在他的鎮守下,渝州及其以東地區,一直很安定,哪怕蜀亂最劇烈的時候,也未生出大的變故。

大概實在想不出有什麼重罪,張永德以他在佔據渝州時部下焚燒城樓、砍伐桑梓而未能制之爲理由,自請降罰。這樣做也只有一個初衷,那便是與平蜀將士們保持一致,不管如何,在蜚語廣傳之際,平蜀將士的利益是一致的。

一時間,皇帝的御案上,擺滿了將領們的請罪表,此前的大受表彰的功臣們,剎那間彷彿成爲了一個個罪人。對於這些奏表,劉承祐都接受了,但並不表態,甚至於,很多奏表他看都沒看。

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聲勢雖然大,事況似乎很嚴重,但實際僅是在打旱雷,只消皇帝一張赦書,即可平息。

一直到三月既望,劉承祐覺得差不多了,可以平息了,於是召集軍政大臣,進行一場御前會議,就“功將請罪”一事,進行討論。

除了幾名宰臣外,樞密及兩司的將帥重臣也在,作爲殿前都指揮使的韓通,面對這樣的會議,感覺有些奇妙,那是一種過來人看後來者的心態。

“諸位,近者,平蜀將帥相繼上表稱罪,請朝廷治之,可謂甚囂塵上,對此,朕頗爲驚疑,當如何處置,還請衆卿教我!”坐在御座後,劉承祐悠悠然說來,語氣表情沒有一點驚疑的樣子。

聞問,一干文武重臣都安然在座,穩如泰山的樣子。互相看了看,一時並沒有人說話,都把目光放在皇帝身上,似乎就等着他發話,僅此而已......

大臣們如此“不配合”,劉承祐稍顯鬱悶,直接問範質:“範卿,向星民所請罪八條,當如何判處?”

見皮球踢來,範質也未加思考,應道:“如供述屬實,按照《刑統》,當判死!”

這話,說得就聰明瞭,劉承祐當即接話,問道:“那根據三法司的調查,是否屬實啊?”

範質一時有些不知怎麼接話了,如果不屬實,那向訓大大方方地去大理寺,是鬧着玩,蔑視國家法律?如果屬實,難道還真殺了向訓,用屁股想都不可能。

這個時候,樞密院學士承旨李處耘站了出來,拱手應道:“陛下,臣以爲,且不論平蜀將士們的不世功績,兵者事關生死,大軍過處,平掃一切,有些權變之事,也是可以諒解的。

向公清正,坦蕩功過,不避對錯,乃胸襟廣大之表現。向以公之譽德而罪功臣,那豈不令人痛惜,爲朝廷平添過失?

再者,諸將爭相請罪,自曝過失。臣以爲,大漢軍紀軍法之森嚴,縱有個別不正之徒,然豈有所有將帥皆觸法的道理,箇中必有內情,不可因些許輿論,而寒將士之心!”

聽李處耘之言,劉承祐笑了笑,沒做表態。

這個時候,韓通難得地發聲了,說:“陛下,臣以爲,將士們爲國浴血作戰,死命效之,縱使真的有所過錯,也都上表請罪,顯然知錯了。如欲作處置,臣以爲小懲大誡即可,不可從重!”

“魏卿,你覺得呢?”劉承祐看向魏仁溥。

魏仁溥沒有回答,而是從懷中掏出了一份奏疏,應道:“陛下,平蜀將士,營將以上將帥軍官的賞賜策勳,臣已率僚佐覈定完畢,請陛下御覽!”

魏仁溥的意思也很明顯了,不必討論如何處罰了,還是把精力放在賞功上吧......

劉承祐示意內侍孫延希收下,手指瞧了瞧桌案,琢磨了一會兒,對範質道:“中樞擬詔,平蜀將士,所犯過錯,一概赦免!”

“是!”範質淡定地應下。

“另外,赦過不代表過錯不存在,將此事通報內外諸軍,讓將士們都警醒些。江表尚未平定,任意妄爲,實不足取!”劉承祐語氣很嚴厲。

“遵命!”

隨着皇帝一封赦書,平蜀將士皆安,隨後,便是賞賜了。過錯歸過錯,功勞還是要肯定的。因爲蜀中的問題,此番封賞,以勳位爲主,錢糧爲輔,朝廷準備的酬資也主要用在撫卹傷亡將士上。

幾個主要的將帥,向訓晉爵殷國公,高懷德晉爵濮國公,趙匡胤晉爵亳國公。

第372章 正常說話!第218章 皇帝未至,廝殺已烈第67章 遺表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第494章 輕輕放下第508章 最後的旅途7第48章 耿崇美世宗篇26 北廷國相第364章 漢宮之內第2066章 太宗篇13 不那麼簡單第323章 盛世之下的隱患第279章 中路軍之失第90章 交趾收復第34章 亡國之族第221章 名將團隊第170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第2062章 太宗篇9 延康大街上的插曲第71章 叛軍勢蹙第137章 趙普的黑材料第109章 制舉收尾第3章 新皇詔制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71章 安東大開發2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25章 擬一份名單第158章 劉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97章 再臨六合第212章 開寶北伐第284章 虛了第11章 局勢變化於未測之際第182章 尚敢北顧?第177章 耶律妃第27章 父子座談第2141章 世宗篇16 中亞風雲終第263章 縱論天下第118章 棉第7章 小人物議大事第217章 幽州行營第79章 大獲全勝第314章 還京第148章 教誨第83章 太子的作用第93章 噩耗連連第282章 宋琪的治策第257章 上京叛亂第365章 邊事結論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第94章 汝公出山第137章 後宮那點事第74章 萬歲呼聲第51章 耿淑妃薨第246章 目標八寨第270章 立場半島史話·百年基調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變遷第88章 童謠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第1773章 質問第357章 宮廷與宗室第364章 漢宮之內第1713章 機遇第223章 滑州河防第16章 先安排着第121章 大朝第76章 王峻用兵第51章 該當有所“表示”第189章 燕王南來第7章 小人物議大事第316章 不裝了第1725章 見微知著第14章 外戚第93章 噩耗連連第1690章 拼圖第341章 向錢看第348章 潘帥喜迎敵援第82章 殺俘第348章 潘帥喜迎敵援第1688章 南洋之重第1章 揚州的風波第82章 矛盾第42章 西州局勢岌岌可危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獵天子第246章 目標八寨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343章 宦官少府第265章 楊無敵第62章 二代勳貴第2103章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第13章 考校第247章 視察第17章 武德司第181章 父子夜談第73章 西北隱患第140章 崇政殿聽政2第8章 宰臣間的齟齬第84章 劉承祐的決定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轉移陣地第1703章 如釋重負第55章 拉開序幕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
第372章 正常說話!第218章 皇帝未至,廝殺已烈第67章 遺表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第494章 輕輕放下第508章 最後的旅途7第48章 耿崇美世宗篇26 北廷國相第364章 漢宮之內第2066章 太宗篇13 不那麼簡單第323章 盛世之下的隱患第279章 中路軍之失第90章 交趾收復第34章 亡國之族第221章 名將團隊第170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第2062章 太宗篇9 延康大街上的插曲第71章 叛軍勢蹙第137章 趙普的黑材料第109章 制舉收尾第3章 新皇詔制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71章 安東大開發2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25章 擬一份名單第158章 劉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97章 再臨六合第212章 開寶北伐第284章 虛了第11章 局勢變化於未測之際第182章 尚敢北顧?第177章 耶律妃第27章 父子座談第2141章 世宗篇16 中亞風雲終第263章 縱論天下第118章 棉第7章 小人物議大事第217章 幽州行營第79章 大獲全勝第314章 還京第148章 教誨第83章 太子的作用第93章 噩耗連連第282章 宋琪的治策第257章 上京叛亂第365章 邊事結論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第94章 汝公出山第137章 後宮那點事第74章 萬歲呼聲第51章 耿淑妃薨第246章 目標八寨第270章 立場半島史話·百年基調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變遷第88章 童謠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第1773章 質問第357章 宮廷與宗室第364章 漢宮之內第1713章 機遇第223章 滑州河防第16章 先安排着第121章 大朝第76章 王峻用兵第51章 該當有所“表示”第189章 燕王南來第7章 小人物議大事第316章 不裝了第1725章 見微知著第14章 外戚第93章 噩耗連連第1690章 拼圖第341章 向錢看第348章 潘帥喜迎敵援第82章 殺俘第348章 潘帥喜迎敵援第1688章 南洋之重第1章 揚州的風波第82章 矛盾第42章 西州局勢岌岌可危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獵天子第246章 目標八寨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343章 宦官少府第265章 楊無敵第62章 二代勳貴第2103章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第13章 考校第247章 視察第17章 武德司第181章 父子夜談第73章 西北隱患第140章 崇政殿聽政2第8章 宰臣間的齟齬第84章 劉承祐的決定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轉移陣地第1703章 如釋重負第55章 拉開序幕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