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嘴銜蜜糖

bookmark

身爲皇帝,御宴主人,劉承祐是殿中唯一的主角,一舉一動都牽扯衆人的注意力,當他站到藥元福面前時,所有人都下意識地停下了手中的動作,將目光投向這邊。

獻舞的宮姬,停下舞姿,婀娜而動,依序退至兩側候着,助興的樂師也都停下的彈奏,殿中一下子安靜了下來。

皇帝手中的酒杯,只朝前示意了下,見狀,藥元福也起身,雙手拿杯以應,動作麻利。

二人對飲一杯背後,看着藥元福,劉承祐說:“藥公年歲已高,然筋骨不衰,氣貌益壯,風貌不減當年,素有當代廉頗之名,但朕看來,猶有過之啊!”

藥元福此人,就是不服老,平日裡,旁人贊他體健氣壯,皆大喜。此時,聽皇帝這麼誇他,臉上也毫不掩飾喜悅,衝劉承祐道:“陛下盛讚,臣愧不敢當!”

“不過藥公畢竟已七十高齡,這些年,仍繁於徵伐。此番東河村一戰,披甲上陣,身先士卒,躍馬廝殺,蹈死而生。朕聞之,既感其忠純,又嘆其驍勇,然細思之,心實愧之。卿本爲長者,爲上下所敬,朕實不忍你以此高齡,猶涉險冒死啊!”

聽皇帝這番“動情”的表白,藥元福拱手道:“陛下體恤之心,臣感懷心中,唯一言以高,臣雖年高歲長,但有陛下用得着的地方,絕不避禍害!”

“藥卿老當益壯啊!”劉承祐笑了笑。

示意藥元福坐下,換了杯酒,劉承祐扭身走到史匡懿面前,舉杯邀之,對飲而盡。

面容之間,仍是一片溫和樣態,劉承祐說:“自中唐以來,河西之地,逐漸淪喪,中原衰退,使大漢河山,淪於蕃夷雜虜之手,至如今,中國之廣大,竟以涇原爲邊陲。

史卿鎮守涇原十餘載,矢志不渝,安民撫夷,制暴平亂,抵禦外侮敵寇,保一域之安寧,於國於民,乃有大功,朕萬分感激!”

自涇原西眺,千里河山,淪落胡虜之手,十數年的守望下來,稍有些志願,對於皇帝的話,也便有些感觸。

面對劉承祐的讚譽,史匡懿不禁動容,應道:“臣只盡其職分,爲國家社稷,保一份平安。然多年以來,雜虜叛服不定,小我中國威嚴,而不能制,臣心甚愧!”

“史卿言重了!”目光落到史匡懿臉上,面容之間,帶着一點異樣的蒼白,劉承祐關懷地問:“史卿前番大病一場,而今身體如何?”

“有勞陛下關心,積年老疾,一朝爆發,有藥石延治,稍緩其症!”史匡懿說着,還不禁咳嗽了幾聲。

見狀,劉承祐不由嘆道:“讓史卿帶病操勞國事,典署軍務,朕之過也!”

說完,接過張德鈞遞上的有一杯酒,劉承祐走到趙輝面前,還是一樣的節奏。

“遙想當年,契丹入寇,中原沉淪,天下生民,皆受其苦。先帝雖據河東,然前途不定,趙卿於陝州殺胡舉兵,首倡大義,而後河東軍出,半載之內,驅逐契丹,定鼎中原,再造河山。大漢之所興,公有力焉。”只多喝了這三杯酒,劉承祐冷麪也被酒意所染,談興愈濃,意態之間,盡是感慨:“至今思之,仿是昨日之事!”

趙暉也附和着,露出一抹追憶:“老臣當初,只是感高祖之威德,不願受契丹奴役,故略盡綿薄之力,不足爲道!”

“何爲虛懷若谷,不矜不伐,趙公便是!”劉承祐指着趙暉,朝在場的節度軍使們誇獎道。

趙暉自然是做出一副,愧不敢當的謙虛表現。

“朕當年親征河中,平李守貞時,見趙卿,還是容光煥發,精神矍鑠!”望着趙暉,劉承祐微微一嘆:“經年再見,卻已滿鬢霜白。這些年,鎮守鳳翔,定邊禦侮,治政安民,未嘗懈怠,這增添的每一縷華髮,都是爲國操勞的證明。朕這心中,感佩異常啊!”

皇帝話說得這麼好聽,這般體貼,趙暉卻沒有過於喜悅,面上有所動容,心中卻保持着謹慎,表情舉動之變化,皆配合着劉承祐的言辭。

接下來,便是安審琦、劉重進、王景、張彥威,一人一杯,劉承祐是盡述其功勞,大加溢美之詞。有點不尋常的是,對於折德扆、李萬超以及楊業,劉承祐並沒有特意去敬酒,不知是忘記了,抑或酒力不繼。

放下酒杯,劉承祐已是紅光滿面,環視一圈,醉眼有神,朗聲道:“在坐諸公,都是大漢棟樑,朝廷柱石,鎮定地方,戍守邊防,累有功勳。這些年,櫛風沐雨,任勞任怨,方有大漢之清平。然,使諸公長久負累於王事,勞形於案牘,非朕之本意,欲解其辛勞。姑念諸公多年功勳,雖然高官厚祿,亦難表謝意......”

一副醉態,劉承祐說出了今夜,最重要也是最直白的一句話,眨眼之間,也悄然觀察着衆人的表情,神色各異。

收回目光,劉承祐再讓張德鈞斟滿一杯酒,左右示意,笑道:“難得東京,諸公齊聚,朕今日十分高興,故而話多了些,諸公勿怪。來,諸與朕,再共飲此杯,以盡君臣之誼,請!”

再飲完一杯酒,劉承祐身形已經有些搖晃了,在攙扶下,回到御案,示意了下,殿中再奏曲樂,起歌舞......

其後,劉承祐以不勝酒力,先行離席而去,並吩咐,讓諸節度,盡情盡愉,同時,也是給他們一個聯絡感情的機會。

踏出萬歲殿的那一刻,劉承祐身體慢慢地站直,面上仍帶醉意,但無醉態,兩眼清明,腦中卻浮現着方纔諸人的表現。

緩緩行走在廊道之間,劉承祐突然問張德鈞:“藥元福此公,以慷慨大度聞名,雖性情豁達,卻無跋扈之名,方纔何以在宴上,那般放肆無禮?”

突聞此問,張德鈞想了想,答道:“彼外州節度,擁兵一方,權重一鎮,平日也不習朝廷禮制。或許是酒醉之故,忘了規矩吧!”

劉承祐又問:“你覺得,朕醉了嗎?”

“官家身醉,心不醉!”張德鈞應道。

“張德鈞,你又聰明瞭!”劉承祐淡淡地說了句。

臉上頓露惶恐,趕忙道:“小的妄言,請官家恕罪!”

劉承祐笑意更甚,看着他:“你慌什麼,朕向來喜歡,和聰明人對話!”

“今夜去坤明殿!”劉承祐吩咐了句,加快腳步而去。

又被皇帝嚇了一次,張德鈞不由擦了擦額頭細汗,顧不得許多,趕忙加快腳步跟上。

事實上,藥元福的放肆,在劉承祐眼中,有些刻意了,更像是一種試探,試探他這個皇帝的胸懷。劉承祐自認,表演得不錯。

今夜御宴,他話已然說得比較直白了,如無意外,接下來三兩日內,該收到反饋了。

萬歲殿這邊,皇帝走後,沒有兩刻鐘,諸節度陸續散去。折家父子,還是一道回府,路上,折德扆忍不住對老父道:“果如父親之言,天子其意,竟爲解權啊!”

折從阮顯得很平靜:“意料之中,就是不知,這些人,最終會作何選擇。不過,不管如何,都難以再回舊任了!”

“父親,我還能回府州嗎?”折德扆有點遲疑地問。

【看書領紅包】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書抽最高888現金紅包!

“你知道方纔在殿中,天子敬酒敘功之時,爲何將你、李萬超以及楊業遺漏?”折從阮說:“在東京多待一陣子吧,至少等賢妃分娩過後,那時,保德府的情況,也差不多穩定下來了......”

聽老父這麼說,折德扆有所領會,也安心不少。他還不滿四十歲,正值壯年,可不想這個年紀就告老。

“你知道,天子是如何評價你的嗎?”折從阮突然說。

折德扆頓時來了興趣,也想聽聽,皇帝是怎麼誇自己的。迎着其期待的目光,折從阮說:“天子說你,知兵略,有勇謀,可鎮一方!”

“所以,還是會用我!”折德扆面露出一抹喜色。

折從阮琢磨了一會兒,說:“等你回北邊之後,你弟德願,當調離!”

第172章 太子妃第68章 湖南亂第340章 定論第319章 稅制的考量,二治山陽第109章 再破陳軍第179章 榆林楊重貴第168章 忠奸難辨第1786章 面目可憎第308章 新貴第498章 六十年來第一遭第386章 蕭卿,起來吧第15章 馬楚內亂第206章 趙思綰落網第28章 劉承祐的想法第200章 誰能繼位?第136章 進退不得第124章 海外擴張第126章 再度南征第191章 趙思綰的背反第1771章 襄陽王第48章 接納迴歸第119章 幸西京第458章 再臨東京第298章 王著罷相第29章 將卸甲,帥卸職第1795章 父子夜談第22章 荊南既定第441章 登聞鼓又響了第404章 清清白白李國舅第168章 執迷不悟第64章 和約是拿來撕毀的第1757章 勳貴子弟第209章 各執己見第66章 兄弟之國第118章 商賈第166章 一座莊園第15章 名單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黃河口岸仁宗篇2 正統六年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獵敵第131章 幹強枝弱第389章 分封與否第296章 三處餘音第93章 升遷第368章 宰相們的異見第194章 中秋宴上起風波第185章 賜宴第130章 西北剿匪第147章 孟昶的覺悟第158章 善後第167章 重建的雲中第36章 奉宸營第291章 淮東大案第164章 壽陽郡公的憂患意識第52章 聯姻第154章 河東風雲(1)第2章 王、鄭二公第2133章 世宗篇8 走進新時代第1686章 雍王回京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19章 用兵籌劃,自此而始第309章 衡釀第325章 裁判下場第1743章 臣服尚有門檻第109章 在長安第48章 處處矛盾第75章 西北邊報第1794章 魏王回來了第98章 山道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13章 戰爭的腳步正在迫近第165章 安排,又去一宿將第157章 提親第160章 平定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199章 出宮第413章 態度與宣言第361章 安東國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國第98章 追捕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503章 最後的旅途3第259章 遼東初定第421章 樑孝王第66章 商業互吹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無題第376章 對策第223章 安撫人心第354章 貴妃母子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219章 蒲川罪民第103章 賊首狠決,官軍待發第1757章 勳貴子弟世宗篇45 漢金衝突第8章 宰臣間的齟齬第2081章 太宗篇28 劍南“玩”脫了世宗篇終 駕崩
第172章 太子妃第68章 湖南亂第340章 定論第319章 稅制的考量,二治山陽第109章 再破陳軍第179章 榆林楊重貴第168章 忠奸難辨第1786章 面目可憎第308章 新貴第498章 六十年來第一遭第386章 蕭卿,起來吧第15章 馬楚內亂第206章 趙思綰落網第28章 劉承祐的想法第200章 誰能繼位?第136章 進退不得第124章 海外擴張第126章 再度南征第191章 趙思綰的背反第1771章 襄陽王第48章 接納迴歸第119章 幸西京第458章 再臨東京第298章 王著罷相第29章 將卸甲,帥卸職第1795章 父子夜談第22章 荊南既定第441章 登聞鼓又響了第404章 清清白白李國舅第168章 執迷不悟第64章 和約是拿來撕毀的第1757章 勳貴子弟第209章 各執己見第66章 兄弟之國第118章 商賈第166章 一座莊園第15章 名單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黃河口岸仁宗篇2 正統六年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獵敵第131章 幹強枝弱第389章 分封與否第296章 三處餘音第93章 升遷第368章 宰相們的異見第194章 中秋宴上起風波第185章 賜宴第130章 西北剿匪第147章 孟昶的覺悟第158章 善後第167章 重建的雲中第36章 奉宸營第291章 淮東大案第164章 壽陽郡公的憂患意識第52章 聯姻第154章 河東風雲(1)第2章 王、鄭二公第2133章 世宗篇8 走進新時代第1686章 雍王回京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19章 用兵籌劃,自此而始第309章 衡釀第325章 裁判下場第1743章 臣服尚有門檻第109章 在長安第48章 處處矛盾第75章 西北邊報第1794章 魏王回來了第98章 山道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13章 戰爭的腳步正在迫近第165章 安排,又去一宿將第157章 提親第160章 平定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199章 出宮第413章 態度與宣言第361章 安東國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國第98章 追捕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503章 最後的旅途3第259章 遼東初定第421章 樑孝王第66章 商業互吹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無題第376章 對策第223章 安撫人心第354章 貴妃母子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219章 蒲川罪民第103章 賊首狠決,官軍待發第1757章 勳貴子弟世宗篇45 漢金衝突第8章 宰臣間的齟齬第2081章 太宗篇28 劍南“玩”脫了世宗篇終 駕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