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找上門來

bookmark

.,最快更新最新章節!

楊業不上奏的原因,劉皇帝能猜得出來,這是個聽從號令行事的人,只要情況不是特別嚴重、影響不是特別惡劣,他是不會像那些人一般咋咋呼呼,貿然進言,對劉皇帝政策指手畫腳。

但趙普就不一樣了,這隻老狐狸是什麼考慮,劉皇帝如今是完全摸不準。事實上,自趙普二度拜相之後,劉皇帝就一直摸不準趙普的心思,或許過去所謂的明察秋毫、洞察人心只是自己的主觀臆測。

但如今,劉皇帝有些把握不住了,趙普這老東西完全以一種有別於過去的姿態重立於朝堂,說他無欲則剛吧,千里迢迢拖着年邁的身軀回京接受相位,本身就意味着對權力名位的繼續追求,若說他有其他想法吧,主持改革的這段時間,也確實兢兢業業,腳踏實地幹了許多事,得罪了不少人,尤其那些把他罷黜差事的勳貴及內外官僚。

劉皇帝眼中的趙普,身上也彷彿籠罩着一層迷霧,讓人捉摸不透。按他的預料,趙普就是上表,明確反對分封,極力勸阻,,他都能接受,這種事情老趙當初又不是沒做過。但他偏偏,一言不發,趙老相公幾句話,是頂得上那御桉上一堆奏章。

思慮着,劉皇帝又不由瞥向御桉,那些在他眼中陰陽怪氣的進言,實在有如蚊吟犬吠,惹人心煩。劉皇帝並不否認,上奏的人中不乏一心爲公、爲國爲君憂慮的良臣賢士,但這樣的人能有多少的。

更多的,還是一些居心不良、暗懷叵測、推波助瀾的小人,當然這只是劉皇帝從自我出發的猜疑揣測,覺得這些人是在和他作對,是在忤逆他的意志。在這羣情洶涌中,他再度感受到了皇權遭遇的挑戰,或許有人在欺他年老……

當劉皇帝的思維往皇權、臣權的衝突角力上偏移時,海外分封這件事本身就不是此事的唯一核心了,事情也就有些變味了……

又沉吟了好一會兒,在殿中氣氛幾乎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之時,劉皇帝再度開口了,衝宋準吩咐道:“你去找趙普,替朕問兩句話。第一,上元休沐,本該食飢息勞,修身養性,奈何羣情洶涌,聽取一些流言蜚語,便捕風捉影,妄議國政,更有甚者,播弄是非,蠱惑人心,朝廷內部如此浮躁,他這個宰相是怎麼當的,就是這樣和協羣僚的?

其二,聽聞他趙家也有親舊扈從在海外淘金開礦,不知這些年,收益幾何?”

聽取着劉皇帝的吩咐,宋準有些道心動搖,不禁拱手向劉皇帝確認道:“陛下,如此質詢?”

餘光掃了宋準一言,劉皇帝背過雙手,澹澹道:“也不需你重新措辭,朕怎麼說的,你就怎麼問!”

“是!”宋準趕緊應命,不敢再多問,他也看出來了,陛下對趙老相公似乎也有所不滿。

大小二趙相公,官僚與勳貴兩大集團的代言人,同時受到老皇帝猜疑……這大漢上層的水,實在有些深,形勢之變幻也實在難測,讓人膽戰心驚,至少於宋準而言,很是長了些見識,也更加小心翼翼。

“啓稟官家,惠妃娘娘殿外求見!”宋準離開後,殿中內侍前來稟報。

“她來做什麼?”劉皇帝眉頭下意識地皺起,眼神閃了一下,道:“不見!讓她回去!”

劉皇帝回到御桉上,蹙着眉,還是忍不住繼續翻閱起剩下的奏疏,不過這一回,他不再關注這些進言的大臣們說了什麼,而是費盡心機猜測他們上奏的目的以及字裡列間暗含的機心…….

還沒有看完一道本章,內侍又來了,戰戰兢兢地稟報,惠妃不肯離去,堅持面聖。對此,劉皇帝又那麼剎那的惱怒,但想了想,還是板着臉道了句:“宣!”

沒過多久,符惠妃走了進來,歲月是把刀,終究無情地在小符臉上留下了諸多痕跡,畢竟也是五十又六的歲數了,幾絲白髮,幾道皺紋,鬆弛的肌膚,下垂的胸脯……不過,那雍容華貴的姿態,一度讓劉皇帝看到了符皇后的影子,心中的少許惱怒也由此散去了。

惠妃近前,看了劉皇帝一言,矮身一禮,緩緩跪下,然後掏出絲帕,也不說話,就在那裡哭……

這副表現,可把劉皇帝看愣了,但很快便反應過來,表情也再度陰了些。不過,劉皇帝一時間也同樣沒有作話,只是默默地盯着她,看着她表演。

女人的哭泣,有時候殺傷力是很足的,至少劉皇帝原本的“心如止水”,被她搞得有些心浮氣躁了。終究還是劉皇帝忍不住斥道:“跑到這殿上來哭哭啼啼,成何體統?朕還沒死呢!等什麼時候朕死了,你再來哭喪!”

面對劉皇帝的“惡”語相向,符惠妃表情微滯,但稍作停頓之後,哭得更大聲了,還是一字不出。

見狀,劉皇帝一時間拿她也沒辦法了,想了想,語氣還是緩和了幾分,沉聲問道:“你究竟想要如何?”

聞問,惠妃這才停下淚水攻擊,仰頭望着劉皇帝,悽悽涼地問道:“官家何故如此心狠,竟要我們母子遠別,骨肉分離?官家已然奪去我一個兒子了,還要奪走另一個?”

顯然,符惠妃此來,還是爲分封之事,並且是爲了十五皇子劉晅。符惠妃一共生有兩子一女,長女劉葭早就嫁給李繼隆了,這些年一直夫唱婦隨,李繼隆到安西任職,也跟着去了,這常年見不到一面的。

老九劉曙雖然常在京中,但自開府之後,也過着自己的日子。而最近二十年,真正陪伴着她,也最受她疼愛的,自然是小兒子劉晅了。

從符惠妃的角度出發,她當然不會理解劉皇帝的一番“良苦用心以及“宏圖大志”,只聽說要封國,還是封到海外那些環境惡劣、蠻夷扎堆的島嶼上,她便迅速炸毛了。

這到底是分封,還是流放?劉皇帝何以如此心狠,劉晅尚未及冠,又不像他的哥哥們那般經過事,受過歷練,如何能在那蠻荒之所開闢出一片天地來?

危險、苦楚、分離,當這些元素在符惠妃腦子裡盤旋,她自然不可能坐視不理的,直接找到劉皇帝這個“罪魁禍首”,前來之前,還做足了功課,至少找到了劉晅“新韓國”在地圖上的哪個犄角旮旯,結果更讓她驚怒憂恐不已,這已經不是被流放了,簡直是被打下十八層地獄,哪有這麼狠心的父親……

垂拱殿內,惠妃的哭訴仍在繼續,劉皇帝卻有些頭大了,見全然一副婦人姿態,說這婦人的淺陋見識,劉皇帝很是心煩,更心煩的是,他連“婦人之見”都有些訓斥不出口。

“好了!”劉皇帝再度打斷符惠妃,眉頭緊鎖,低着腦袋沉吟良久,問道:“抱怨了這麼多,你究竟想怎麼樣?”

聞問,惠妃來了精神,也不再哭泣拭淚了,仰頭道:“官家要封國,妾不反對,但劉晅要留在京中地!”

“呵呵!”劉皇帝聞言,當即冷笑兩聲:“又要封國,又不肯去打拼,自古而今,可有坐等得到的江山基業?他在京中待着、看着、等着,讓別人給他賣命創業,天下還有這樣的好事?”

第4章 中原易主第264章 強硬的道理第324章 交代第304章 楚州第211章 惶恐的李崇矩第86章 活下來,就是名將第159章 還朝第69章 虞國公也走了第366章 安東不一樣!第64章 郭威支持穩第404章 冬夜第251章 此冬二三事第305章 太子在遼東的最後時間第132章 盧南與袁恪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67章 遺表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半島史話·安平公主第327章 通達饋運、泉州內亂第326章 劉皇帝的態度第32章 天子上門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420章 老年喪子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獵天子第96章 第四次出巡第127章 皇城司第48章 不安寧的四、五月第1779章 四王畢第460章 類父惠妃求爵第112章 整風第84章 夏州降第441章 劉皇帝的財產第118章 蒲陰第1754章 雄才難制第77章 嚇人第216章 馬政第1737章 生民百遺一第396章 天花板第45章 心情不佳劉皇帝第397章 鹽事暫定第157章 劉老四第350章 隱退陳情第126章 再度南征第290章 定要讓漢旗揚於上京第375章 少林寺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292章 北伐的尾聲1第157章 河東風雲(4)第119章 賭博式北伐第443章 板子來得毫無徵兆第241章 至此戰罷第198章 秋獵第231章 全國大水第362章 權宜之計第64章 邊事不寧第240章 城塌了第188章 後續第293章 北伐的尾聲2第46章 糧與錢第157章 劉老四第168章 陶谷眼中的僞唐第301章 從清丈土地開始第122章 睡仙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167章 請辭第486章 李煜之死第320章 蠻瑤歸服第269章 愛將第7章 不如意的二審結果第70章 安東大開發1第161章 折氏進宮第304章 過去的三年第254章 難得嘮叨的劉皇帝第117章 一圖一冊第54章 病虎獠牙第1709章 心猿意馬第331章 劉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濃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結論第283章 降將第36章 激戰三江口第48章 耿崇美第310章 海路主將第124章 目標大理第2137章 世宗篇12 中亞風雲(上)第336章 橐相第300章 他們在金山世宗篇49 皇帝遲暮,太子早薨第173章 闊別多年的東京第37章 朝堂上的紛爭這纔是感言第1736章 試炮第72章 雷王之爭,西北現狀第204章 事態擴大第105章 逐一接見第298章 事泄了第344章 王師已過大江來第76章 太子還京第49章 安東都督府
第4章 中原易主第264章 強硬的道理第324章 交代第304章 楚州第211章 惶恐的李崇矩第86章 活下來,就是名將第159章 還朝第69章 虞國公也走了第366章 安東不一樣!第64章 郭威支持穩第404章 冬夜第251章 此冬二三事第305章 太子在遼東的最後時間第132章 盧南與袁恪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67章 遺表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半島史話·安平公主第327章 通達饋運、泉州內亂第326章 劉皇帝的態度第32章 天子上門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420章 老年喪子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獵天子第96章 第四次出巡第127章 皇城司第48章 不安寧的四、五月第1779章 四王畢第460章 類父惠妃求爵第112章 整風第84章 夏州降第441章 劉皇帝的財產第118章 蒲陰第1754章 雄才難制第77章 嚇人第216章 馬政第1737章 生民百遺一第396章 天花板第45章 心情不佳劉皇帝第397章 鹽事暫定第157章 劉老四第350章 隱退陳情第126章 再度南征第290章 定要讓漢旗揚於上京第375章 少林寺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292章 北伐的尾聲1第157章 河東風雲(4)第119章 賭博式北伐第443章 板子來得毫無徵兆第241章 至此戰罷第198章 秋獵第231章 全國大水第362章 權宜之計第64章 邊事不寧第240章 城塌了第188章 後續第293章 北伐的尾聲2第46章 糧與錢第157章 劉老四第168章 陶谷眼中的僞唐第301章 從清丈土地開始第122章 睡仙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167章 請辭第486章 李煜之死第320章 蠻瑤歸服第269章 愛將第7章 不如意的二審結果第70章 安東大開發1第161章 折氏進宮第304章 過去的三年第254章 難得嘮叨的劉皇帝第117章 一圖一冊第54章 病虎獠牙第1709章 心猿意馬第331章 劉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濃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結論第283章 降將第36章 激戰三江口第48章 耿崇美第310章 海路主將第124章 目標大理第2137章 世宗篇12 中亞風雲(上)第336章 橐相第300章 他們在金山世宗篇49 皇帝遲暮,太子早薨第173章 闊別多年的東京第37章 朝堂上的紛爭這纔是感言第1736章 試炮第72章 雷王之爭,西北現狀第204章 事態擴大第105章 逐一接見第298章 事泄了第344章 王師已過大江來第76章 太子還京第49章 安東都督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