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三章 寧搜錯 不錯過

矮腳安算是廣州城最神秘的人,神秘到軍帥府中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存在,朝廷那邊知道的則更少。現下太平軍中論資排輩時,很多人習慣性的會漏掉張安,不將他當一回事。但實際上張安卻是和葛義趙四海蔣和他們一樣都是大樵山老弟兄出身,眼下雖沒有領兵在外,不像葛義他們一樣風光,可卻掌握着太平軍的最要害部門——軍情司。

軍情司是直屬軍帥府,由周士相直接掌控的一個機構,連軍部都沒有管轄權,設在內閣旁邊的那個大明兵部更是聽都沒聽說過這個機構的存在。軍情司,顧名思義,便是負責軍事情報收集的一個機構。隨着太平軍在兩廣湖廣接連取得的幾次大勝,軍情司的活動範圍也隨之越來越廣,能夠吸引招募到的情報員也更多,在清佔區的活動也得到了很多當地士紳暗中支持,不像起初到處碰壁,不少情報員被當地士紳出賣犧牲。

眼下軍情司的情報員已經密佈大江南北,北京也佈下了線,甚至在解往關外寧古塔的犯官中也有軍情司的人。安南那邊,鄭氏,阮氏莫氏三家都有軍情司的人在活動,而各地清軍營中軍情司的人也時常出沒,至於友軍如忠貞營延平藩下鄭軍,軍情司也悄悄伸出了觸手。

情報工作開展順利的同時,軍情司卻像一個吞金獸般吞食着廣東不多的財力,但即便財政再困難再緊張,周士相給主管廣東財政的宋襄公指示都是優先撥給軍情司所需。在周士相的大力支持下,各地常出現拿着銀票,甚至直接提着金銀袋子往清軍將領或官員府上跑的人。當然,這些人對外的統一面目都是商人,或者是有求上進的士子。

對於情報的重視,令得周士相能夠不出廣州便知天下事。軍情司的壯大和成熟,張安出力甚衆。很難說當年周士相是慧眼識人,因爲當初組建軍情司時,實在是沒有適合人選,能說會道又識字的張安才被周士相趕鴨子上架,結果卻是讓人刮目相看的。

現在,除了收集軍事情報收買清軍將領和官員這一任務外,周士相又給張安佈置了一個任務,這任務卻是有些大逆不道,乃是監視內閣六部乃至監國行宮。如從前一樣,張安一聲不吭的領了任務,又無聲無息的暗中佈置,一切如沒有發生,一切又是確切存在着。

張安在軍帥府管事向榮的引領下參見了周士相,看着比從前稍胖了些,頗是富態。正陪周士相吃飯的林婉兒見狀,乖巧的起身退出。

周士相沖張安點了點頭,向榮也識趣的退下。周士相指了指牆上的巨幅地圖,對張安說了三個字“做得好。”

這是幅囊括了長江以南八省的地圖,繪製的極其細緻,官道水道水陸要卡山陵地勢無不標註清楚。爲了繪製這幅地圖,軍部派出了不下百人的參謀跟隨軍情司的人前往清佔區,爲了保障這些測繪人員的安全,軍情司可是出了大力,爲此犧牲了數十人。

“這都是屬下當做的。”

張安仍如從前一樣在周士相面前有些拘束,周士相讓他坐,他不肯坐,只願站着。

“大帥,張孝起他們沒理會潘公公的話,這會奔郭閣老府上去了,看架勢,怕是要把這事鬧大,”說到這,張安猶豫了下,“是不是派人把他們抓起來?”

“抓他們幹什麼?”

周士相笑了笑,揮手道:“再給他們一次警告,本帥耐心有限,不要真以爲本帥是沒牙的老虎。”

張安小心翼翼問道:“大帥要屬下做什麼?”

周士相想了想,隨口道:“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嘛。”

郭之奇的家人大半死於清軍之手,餘下的也在永曆八年那場海難中遇難,如今首輔大人是凋零一身,所以他推了周士相給安排的大宅,執意在離內閣所在只裡許的地方找了間看着還不錯的院子。不過地方首輔可以隨意選擇,該有的待遇他卻是不能再推。

按規制,廣州府給首輔大人府上配了十幾個使喚下人,另外還抽調了50名兵丁作爲首輔大人的護衛加儀仗。郭之奇潮州老家的鄉親聽說他當了首輔,近來有不少人前來投靠,念在鄉親份上,首輔大人收了幾人,餘下給了些銀兩盤纏讓他們歸家去了。

張孝起他們從都察院出來後便直奔郭之奇府上,路上卻有一隊軍士衝了過來,嚇得張孝起他們吃了一驚,以爲周士相抓人來了。但見那些太平軍的軍士只是叫他們站住,卻沒有上來動手捆人,不由有些奇怪。奇怪之餘倒是放下心來,不管怎麼說,在場的都是朝廷命官,均是四品以上的大員,只要這些士兵不是周士相派來抓他們,那他們還真不怕,就算真是周士相派來抓人的,他們也不畏懼。

這就是體制的好處,只要周士相一日是大明的粵國公,只要他手下的虎狼之師一日是大明的官軍,那這些同爲唐王政權的大明官員們就不擔心自己會死於非命。便是那周士相真惱他們,起碼,面子上總要跟唐王殿下交待,這麼多官員可不是他想抓就抓,想殺就殺的。

張孝起把臉一扳,怒聲喝問那隊兵士道:“你們要幹什麼,未見我等乃朝廷官員嗎!”

“朝廷官員怎麼了?”

領隊的太平軍百戶笑咪咪的上前,嘴角一咧便把手一揮,大喝一聲:“搜!”頓時手下們如狼似虎的就撲向這幫官員們。

“混帳,本官是朝廷命官,你們敢…”

張孝起話還沒說完,就被兵丁們圍了起來。一同來的郭天敘見狀不好,看到郭府前有守衛的兵丁,便張口呼救,不想那些值守的衛兵充耳不聞,反而幸災樂禍的看着他們。路上一隊過來的廣州府差役見了,也是遠遠躲開,不敢來趟這混水。官兵差役都不敢管,尋常百姓又哪個敢過來,一個個都是跑得老遠。

一幫書生如何是五大三粗的士兵對手,三四個對一個,很快就把他們控制了。不過那些太平軍士兵卻也沒有讓張孝起他們吃苦頭,只挨個在他們身上搜來搜去,搜了一會什麼都沒有,那領隊的百隊才點頭走到張孝起面前,對他們作了一輯,賠笑道:“幾位大人,多有得罪…”頓了一頓,做了個請的動作,“幾位大人,請吧!”

“你們目無王法,竟敢當衆羞辱朝廷命官!”

張孝起的眼中滿是怒火,剛纔發生的事情比潘應龍那個閹寺敢幹政都要令他震驚,他萬沒想到太平軍的人竟然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敢在這內閣首輔家門口如此羞辱自己。其餘諸官也是義憤填膺,對着這太平軍百戶和他的手下怒目相向。

那百戶煞有介事道:“大人莫要如此說,只是最近城中有韃子奸細潛入,據說朝中有人和清狗私通,所以卑職便奉命搜查。大人想必也知道,我家大帥馬上就要北伐,若真是朝中有人和清狗私通,泄露我方軍情,那可是天大的禍事。所以爲防萬一,卑職本着寧搜錯一千,不錯過一人的念頭行事,若是有所冒犯,還請幾位大人見諒!”

“寧搜錯一千,不錯過一人”這句話可讓張孝起他們愣住了。人人腦中只一個念頭:這太平軍太跋扈,太霸道了!

那百戶躬身又施了一禮,揮手帶人大搖大擺而去。張孝起怔了足足半刻後,方漲紅着臉對衆人道:“此辱大夥可記住了,日後定會周士相算帳!

帶着一肚子怒氣到了郭府後,張孝起向門房說了來意之後,不一會,門房就過來說:“閣老請幾位大人進去。”

嗯?

張孝起一怔:這麼順利?

但肯見總是好的,當下忙拉着王萬達馬安民他們進了郭府。到了客廳後,便見郭之奇正端坐在那品着清茶。

見郭之奇這個樣子,張孝起氣不打一處來,暗罵一聲,急步上前說道:“閣老,國家養士,即爲伸張義理!周士相要翻今上欽定鐵案,今後即便不爲清亡,義理亡了和亡國又有什麼區別?”

郭之奇嘆口氣,他早就知道周士相授意丁之相爲紹武平反之事,也知張孝起他們起來鬧是連城壁背後指使,但他真不願摻和其中,因爲眼下朝廷要忙着的大事是北伐,而不是就一死人尊號爭吵不休。再說了,紹武畢竟是唐王的親兄,這做弟弟的不給兄長平反,似乎也說不過去,有違人倫啊。

“既然唐王殿下監國,有隆武先例在,追封也未嘗不可。”

郭之奇起身,勸說張孝起他們以大局爲重,不要再鬧這事了。不想,張孝起等人根本不聽勸,反而說什麼如今朝廷就是周士相一手把控,不但軍令是從周士相的軍帥府出,就是內閣六部大小衙門的俸祿也要從他軍帥府領,兩廣大小府縣也都是唯軍帥府之命是從,朝廷之設如同兒戲,六部自創辦以來竟無任何公事可爲,大小官員每日只是往堂上點個卯,這成什麼體統。這朝廷到底是聽他周士相的,還是聽唐王殿下的!

張孝起在話中使了激將法,想以此激怒郭之奇出面,不想郭之奇聽後,卻是無動於衷,只輕笑一聲,示意張孝起他們坐下說話,爾後才緩緩道:“老夫年邁,雖不惜一身報國,但倘若粵國公不聽,公等將殿下於何地呢?”

張孝起一聽這話,急了,郭之奇這擺明是袖手旁觀,不受自己的激,情緒激動之下,忍不住起身怒道:“閣老身爲大明首輔,身爲百官之首,卻眼看朝廷大權落於他周士相一人,又眼睜睜的看着周士相要翻欽定逆案,逆案一翻,天子與唐王再無關係,兩廣與大明再無關係,屆時那周士相真要學了孫可望,一切皆是公之過錯!”

張孝起這話說得太過傷人,郭之奇再和氣,也不能不動怒。霍的起身,盯着張孝起怒道:“你眼中何曾有過內閣,何曾有我這首輔,又何曾把我大明安危掛在心上,世上之事,但分輕爭緩重,你不竭力報效以圖北伐,恢復江山,卻在這斤斤計較,串連百官,肆意妄爲,你安的什麼心!若因你所爲而置百官於險地,老夫不倒,尚能挽回;老夫若倒,則朝廷上下還有何人能救你們!”

滿口仁義道德的忠良們,你們完了!亂世者,必我也!————《權臣攻略》

...

第三百一十章 砍人不砍馬永曆番外言 可不訂第二百三十五章 決戰 五第八百九十八章 馬鷂子衝營第一千八十三章 請晉王襄助一二第九百八十二章 潼關第二百六十五章 前山寨第九百四十九章 擁清伐明 下第一千九十章 納蘭第六百七十四章 明人欺我百年第一千六十五章 錢 女人 佩刀第四百七十三章 挾天子第一百六十四章 攻守 3第六百二十四章 老夫人什麼意思開單章 求訂閱第三百六十章 陷井第一百八十一章 爭奪第八百零九章 此幕何等熟悉第九百四十八章 擁清伐明 上第七百零二章 黃袍加身第二百一十二章 廣州第一百一十章 俘虜第二百七十章 讀書人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明兵進城了!第四百二十二章 天子者,兵強馬壯者爲之第七百二十四章 老宗伯,可還認得在下!第三百五十二章 黃泉路上做個伴第七百二十六章 這世道,爲官不易第四百二十二章 天子者,兵強馬壯者爲之第七百五十五章 金陵 三第七百四十六章 死亡之路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復仇之戰的號角第三百五十七章 驅趕第八百九十八章 馬鷂子衝營第八百三十章 以大欺小第四百五十二章 分崩離析開單章 求訂閱第289章 秀才的擔心第六百七十一章 安南第五百二十二章 火焚昆明第五百九十六章 安南之變第八百九十八章 馬鷂子衝營第四百五十四章 取捨第七百五十七章 金陵 五第五百零一章 昆明告急 肇慶軍議第二百七十三章 糧食第一千八十七章 目無王法第二百零六章 娘,您吃飽第八百一十八章 先入城?先謁陵?第九百八十二章 潼關第八百二十一章 三勸登基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復仇之戰的號角第七百零八章 贛州才值錢第六百八十四章 留得狡兔,走狗自存第六百六十九章 唐王監國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不跟我走,就跟福臨走第286章 滿洲大兵第三十章 丁口第二百七十四章 生產第二百四十一章 決戰 十一第一百一十八章 授旗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君主,爲天下公僕第637章 遊射 僵持 全軍第八百二十八章 共飲長江水第九百七十章 平了德翠樓第五百六十六章 人死了不打緊第626章 恭請唐王監國!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明兵進城了!第四百一十一章 我見見耿精忠他娘第九百四十八章 擁清伐明 上第五百二十四章 矯詔封王第五百四十二章 我們去湖南開單章 求訂閱第三百九十八章 全軍進攻第634章 賊秀才不過第2個李定國第三百一十三章 活活鋸了你第二百六十七章 米行第三百二十七章 新附兵的麻煩第一千五十九章 滿紙荒唐言第六百五十七章 大帥做天子!第四百六十五章 人口 遣散 備戰第一百九十七章 拋棄第六百章 爲了糧食開戰第五百六十章 首級換肥豬第五百四十九章 良官 新漢人第三百三十六章 兩位大學士第一千六十九章 大寇雲集第五百五十章 靖寇策第一千一十九章 夔東有文督師在第四百二十七章 延平拒兵第八百八十四章 賊秀才兵臨城下第九百四十八章 擁清伐明 上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中朝一家第一千九十三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九百八十章 真正的脊樑第二百一十章 清妖第六百七十四章 明人欺我百年第二百二十三章 處置?第三十八章 大義第六百七十三章 保家衛國
第三百一十章 砍人不砍馬永曆番外言 可不訂第二百三十五章 決戰 五第八百九十八章 馬鷂子衝營第一千八十三章 請晉王襄助一二第九百八十二章 潼關第二百六十五章 前山寨第九百四十九章 擁清伐明 下第一千九十章 納蘭第六百七十四章 明人欺我百年第一千六十五章 錢 女人 佩刀第四百七十三章 挾天子第一百六十四章 攻守 3第六百二十四章 老夫人什麼意思開單章 求訂閱第三百六十章 陷井第一百八十一章 爭奪第八百零九章 此幕何等熟悉第九百四十八章 擁清伐明 上第七百零二章 黃袍加身第二百一十二章 廣州第一百一十章 俘虜第二百七十章 讀書人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明兵進城了!第四百二十二章 天子者,兵強馬壯者爲之第七百二十四章 老宗伯,可還認得在下!第三百五十二章 黃泉路上做個伴第七百二十六章 這世道,爲官不易第四百二十二章 天子者,兵強馬壯者爲之第七百五十五章 金陵 三第七百四十六章 死亡之路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復仇之戰的號角第三百五十七章 驅趕第八百九十八章 馬鷂子衝營第八百三十章 以大欺小第四百五十二章 分崩離析開單章 求訂閱第289章 秀才的擔心第六百七十一章 安南第五百二十二章 火焚昆明第五百九十六章 安南之變第八百九十八章 馬鷂子衝營第四百五十四章 取捨第七百五十七章 金陵 五第五百零一章 昆明告急 肇慶軍議第二百七十三章 糧食第一千八十七章 目無王法第二百零六章 娘,您吃飽第八百一十八章 先入城?先謁陵?第九百八十二章 潼關第八百二十一章 三勸登基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復仇之戰的號角第七百零八章 贛州才值錢第六百八十四章 留得狡兔,走狗自存第六百六十九章 唐王監國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不跟我走,就跟福臨走第286章 滿洲大兵第三十章 丁口第二百七十四章 生產第二百四十一章 決戰 十一第一百一十八章 授旗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君主,爲天下公僕第637章 遊射 僵持 全軍第八百二十八章 共飲長江水第九百七十章 平了德翠樓第五百六十六章 人死了不打緊第626章 恭請唐王監國!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明兵進城了!第四百一十一章 我見見耿精忠他娘第九百四十八章 擁清伐明 上第五百二十四章 矯詔封王第五百四十二章 我們去湖南開單章 求訂閱第三百九十八章 全軍進攻第634章 賊秀才不過第2個李定國第三百一十三章 活活鋸了你第二百六十七章 米行第三百二十七章 新附兵的麻煩第一千五十九章 滿紙荒唐言第六百五十七章 大帥做天子!第四百六十五章 人口 遣散 備戰第一百九十七章 拋棄第六百章 爲了糧食開戰第五百六十章 首級換肥豬第五百四十九章 良官 新漢人第三百三十六章 兩位大學士第一千六十九章 大寇雲集第五百五十章 靖寇策第一千一十九章 夔東有文督師在第四百二十七章 延平拒兵第八百八十四章 賊秀才兵臨城下第九百四十八章 擁清伐明 上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中朝一家第一千九十三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九百八十章 真正的脊樑第二百一十章 清妖第六百七十四章 明人欺我百年第二百二十三章 處置?第三十八章 大義第六百七十三章 保家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