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五章 御駕親征

清朝入關以後,議政王大臣會議除了親王郡王貝勒以外,貝子及國公一級也能參加議政。另外除了滿州八旗的固山額真和大臣,蒙八旗的固山額真及六部的滿蒙尚書也可列爲議政大臣。順治十四年,爲了增強自己對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掌控,順治又命內大臣一等侍衛以及各親王貝勒府的長史也可爲議政者。而漢官這邊,除了漢軍八旗的寧完我范文程等寥寥可數幾人,其餘漢官都沒資格參加議政會議。說白了,這議政王大臣會議實則就是滿蒙王公大臣會議,與漢人沒有多大關係,換言之這大清和漢人也沒多少關係。若順治知道幾百年後漢人會將他的大清視爲漢人的政權,將他視爲漢人的皇帝,不斷編排他與漢家女子的纏綿愛情故事,恐怕會氣得從東陵裡爬出來大罵那幫不要臉的漢人。

簡親王濟度死後,順治設內閣再無人反對,於是他在內廷設議政處,作爲議政王大臣的辦公處所。凡軍國重務,不由內閣票擬者,皆交議政王大臣會議。若不是怕惹來滿州共怒,順治恨不得連這會議都裁撤掉,自己直接乾坤獨斷了。

議政王大臣會議自清朝入關以後便一直在乾清門前的廣場舉行,今兒參加會議的滿蒙王公大臣人數比從前多了一倍也不止,不少旗下貼職閒散也都來了。這些旗下貼職閒散雖沒實權,但個個都有爵位,都是紅帶子黃帶子的宗室覺羅,不少還是隨太祖太宗征戰的老人,資歷很足,若是他們也齊致反對皇帝親征,順治這熱乎勁頭怕還真能被澆滅。

從東暖閣過來時,順治就覺得今兒議政氣氛不對,眼面前可是瞅着不少生人。索尼和鰲拜等一衆奴才神情也都是嚴肅,看到自己過來,站在那大氣都不敢出一口的樣子。

這幫奴才搞什麼鬼?

順治帶着些許困惑來到御座坐下。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都起來吧。”

一衆大臣三呼萬歲後,順治擡手示意衆臣工免禮起身,居高臨下看去,卻越發覺得氣氛不對。索性也不去想這幫人有什麼不對,直接起身說道:“廣東太平寇下了廣西,又佔了湖廣,地方督撫喪城失地,無能的很,以致多尼大軍的糧道都被賊寇給斷了...朕聞西南戰報,是越發的憎恨那周逆。若非周逆,天下早平,何致仍就生靈塗炭,百姓不能安生,大軍在外久久不能班師...故朕意已決,效仿太祖太宗,御駕親征周逆,以求畢功於一役,解天下生靈疾苦,安宇內疆宇。爾等聽着,京師禁旅及地方綠營隨駕從徵,宗室及滿州子弟不得懈怠!”

說完,順治直覺胸中一股鬱氣泄出,人也精神許多。前些日子滿州王公大臣們還擔心滿州子弟越發不能成軍,徵召漢兵漢將恐損大清根基,爲此范文程給進了個主意,說是要大規模給漢軍綠營擡旗,以此充實滿州丁口數量,另外還能讓那些擡旗的漢人對大清忠心不二。當時順治差點就準了這個摺子,好在清醒得快,知道這法子能解一時之困,卻會爲將來埋下禍根,會讓滿州一族徹底亡族。可不採范文程的法子,朝廷又調不出滿州兵將來,到頭來還得重用那幫漢軍和綠營,這長此下去,主弱枝強,也不是好事。然現在這個困擾他心頭的難題不復存在了,順治認爲他的御駕親征將徹底解決這些問題。御駕親征是一個極其英明的決定,一個一石三鳥的決定。

身爲大清之君,身爲滿蒙之主,順治一舉一動關乎天下,他也知道自己不能輕易離開京師,要不然下面的人肯定會惶恐不安,但他身上流的是太祖太宗的血液,是愛新覺羅家的血,上天註定他將繼承父祖們敢戰的勇氣和本領,帶領滿蒙軍民再創輝煌。順治相信自己御駕親征後,軍民士氣必然大振,並且他對自己用兵也很有信心,或者比不上太祖太宗,甚至比多爾袞也差上那麼一些,但是肯定要比那朱由榔強,也比那李定國周秀才強。

文成武治,聖明之君,臣子們如此說,奴才們也這麼說,太后也這麼說,瑪法也這樣說,慈恩寺的玉林師父也這麼說,愛妃董鄂也這麼說,順治自己也這麼認爲,於是他堅信自己出馬,所有的麻煩都會消失。正如太宗皇帝親征大淩河錦州一樣,他的親征也將徹底葬送苟延殘喘的朱明。他很期待陣斬周秀才生擒李定國活捉朱由榔後大清臣民對他無比敬仰和佩服的目光。那是勝利者的榮耀,那是天子的榮耀,而那是他應該得到的!

然而讓順治可氣的是,兩黃旗那幫奴才沒有在他御音落下之後一擁而上支持主子親征。廣場上靜悄悄一片,那幫兩黃旗的奴才都跟啞了一樣,站在那沒動!

冷場了!

順治心情大壞,臉色不由陰沉下去,直颼颼的盯着索尼和蘇克薩哈他們看。

被主子這麼盯着,索尼和蘇克薩哈等人也是覺得陰風四起,雖然頭頂上陽光曬得暖和,可這背上卻是涼嗖嗖的。遏必隆倒是沉着的多,但瞅着主子陰冷的眼神,心下不由也有些忐忑:這是支持主子親征好呢,還是反對好呢?要是主子一意堅持,自己是不是得考慮一下這事的可行性?

吳良輔和邊上的御前太監趙德全察言觀色,知道主子這是窩着一肚子火呢。

“皇上,國朝入關定鼎以來,還未有過天子親征事,再者御駕親征茲事體大,關係方方面面,牽涉極廣,非短時間內可以安排妥當,故臣以爲皇上親征之事可暫緩一緩,待臣工們將事情準備好後再議此事。”

打破沉寂的是奉恩輔國公噶布喇,此人是太祖九子巴布泰之子,生於明萬曆三十八年,順治八年晉的輔國公爵位,今年已是50歲的人了,算起在太祖子孫中也是長壽的了。噶布喇說話還是很有技巧的,知道皇帝年輕,熱血,做事易衝動,御駕親征這個念頭既然出來了,那強硬的說這事不行肯定是不行的,得變着法子說。比如先拖上一拖,等皇帝的熱乎勁過了後,這事自然不了了之。又或南方戰事有了新進展,多尼他們從雲貴突出來,又或嶽樂打通了湖廣,那到時自然也不需要皇帝親征。這做皇帝的,難道還能跟下面的臣工搶功不成。

不想,聽了這位堂兄的話,順治卻是氣不打一處來,脫口便道:“怎的就不行了?當年多爾袞不是去打過大同嗎!”

這話說完,順治就知道失言了,噶布喇是說本朝入關以來沒有天子親征事,他卻搬出多爾袞打大同那件事來,這不是變相承認多爾袞是天子了麼。

自知失言的順治猛的瞪了眼老哥哥噶布喇,噶布喇也沒想到皇帝弟弟會失言,想到皇帝親政後對多爾袞和兩白旗的報復,心下不由有些不安,有些後悔自己不應該被鰲拜說動來趟這混水。

羣臣和衆奴才們知道皇帝這是失言,也在氣頭上,誰也不敢多說一句。可他們不說話,順治卻想他們說,且不是要他們反對,而是要支持,可偏偏下面的臣子沒人遂他的意。

正僵持着,漢人老臣范文程哆嗦着柱着柺杖往前走了兩步,爾後開口說道:“皇上,眼下我大清已有三位王爺在南方主持戰事,親王兩個,郡王一個,各司其責,且戰事並未有明顯失利,何至於要皇上御駕親征。”

范文程是老臣,太宗皇帝身邊最親信的漢人,論對大清的功勞還在寧完我鮑承先等人之上。朝堂之上一衆漢官也是以他爲首,所以他的意見便是漢官們的意見,顯然,曾隨太宗皇帝御駕親征數次的范文程不認可順治御駕親征的念頭。

范文程的態度讓順治臉上陰晴變化,結合剛纔索尼鰲拜那幫奴才的模樣,順治隱隱想到這幫奴才爲何會這樣了。看着索尼他們的目光越發不善,嚇得索尼把頭埋得低低,怎麼也不敢和主子對視。鰲拜說是巴圖魯勇士,屍山血海過來的,可這會也是感到害怕。蘇克薩哈和遏必隆對視一眼,深感這事恐怕難辦了,真要再堅持反對,恐怕主子那裡有他們的好。

那邊,康親王傑書想到索尼他們的囑託,又見范文程都開口反對了,也不再猶豫,出列奏道:“皇上,朱由榔已經棄國出逃,他這一逃,朱明便失了大統,國內那些朱明兵馬用不了多久便會自相崩潰,皇上心繫宇內早定,想着天下早安,百姓早日安生,臣等亦是如此想。但眼下局面,朱明不日便要自行瓦解,皇上再御駕親征,不免有些往他們臉上貼金了。”

“廣東周逆雖領軍下了廣西和湖廣,但其軍戰線也拉的過長,我軍隨時可從貴州廣西進擊,幾十萬大軍挾滅國之勢不是他太平寇能擋住的。故臣以爲西南不日必會奏捷,皇上御架親征大可不必。”敏郡王勒都也出列道。

康親王和敏郡王這麼一說,滿州宗室們立時就有了底氣,大夥上前你一句我一句的紛紛勸諫起來,歸結起來就一句話——皇上不能親征。順治的幾個兄弟葉布舒他們也是苦口婆心規勸兄弟,天子者不可輕動,更不可列於危牆之下,御駕親征不比其他,實在是國朝第一大事,能避免就避免。

羣臣一塊反對天子親征,順治卻是一點也聽不下去,只覺自己臉上好像被扇了耳光般,做皇帝的一點威望也沒有,這局面恍如當年濟度在時那般。他是聽的越來越惱,指望着索尼他們這幫奴才出面,可這幫傢伙就是不動,氣得牙“咯咯”響,終於爆發出來,怒聲道:“大清的江山是打出來的,太祖太宗當年都是親臨陣前,如此纔有我大清今日!現在朕要效仿太祖太宗,愛新覺羅家的子孫不是生於安樂窩中,長於婦人之手,而是應勇於戰陣之上的!朕屢次對你們說,滿州根本不可廢,不可忘,朕御駕親征不是遊山玩水去的,而是要領着滿州子弟卻見識,去搏殺,去叫漢人們知道我滿州子弟的本領沒有荒廢!是叫漢人們知道我滿州子弟依舊是無敵的存在!

....你們倒好,一個個都來勸阻朕,找出那麼多的理由來,你們不要以爲朕不知道,朕知道!朕知道你們這是不想上戰場,不想去搏殺,你們只想呆在京師享福,可你們不要忘了,你們享受的一切都是太祖太宗領着無數滿州子弟搏殺回來的!想要保住這份家業,你們就得和你們的父輩一樣去上戰場,去流血流汗,要不然,天大的家業你們都保不住!”

見弟弟發了火,臣工們嚇得都不敢吱聲,葉布舒硬着頭皮道:“皇上,太祖太宗那會...”

順治卻連話都不讓他說,直接喝斥道:“怎麼,四哥是想說朕沒沒有親征這個本事嗎!想說朕差得太祖太宗遠了嗎!”

“臣不敢!”

葉布舒嚇得連忙跪倒在地,衆臣子也都嚇得跪倒在地,笑話,誰有這個膽子敢說皇帝沒本事?

“不敢?”順治怒極反笑,“不敢你們羅嗦什麼!朕不是問你們同不同意朕親征,朕親征的主意已經拿定,親征的旨意今日就要發佈!有誰還反對朕的,站出來說,朕聽着!”

哪個敢站出來?

鰲拜見機的快,一頭拜倒,高聲喊道:“奴才遵旨!”

“奴才遵旨!”

其他兩黃旗的奴才見勢不對也跟着上,索尼有些鬱悶,嚷嚷着主子不能親征的是鰲拜,喊着要拉人反對的也是鰲拜,這會他倒也先變了臉,把他們給拉下,真是一點義氣也沒有。

兩黃旗的人改爲支持主子親征,其餘各旗也沒人願觸順治的黴頭,於是在一片三呼聲中,順治親征的事情終是通過了議政王大臣會議。

...

第五百五十一章 不顧一切搶糧食第七百零三章 誓師北伐第九百八十三章 魏蜀吳第四百八十七章 欲加之病第七百四十一章 空城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渡河第六百六十五章 內閣之爭第三百六十四章 雄關漫道真如血第281章 攻打增城第五百章 你曾說過,忠臣無後第四百一十二章 不許欺負我額娘第四百一十七章 碉堡和崗樓第四百二十九章 堅壁清野第九百三十章 該抓就抓 該殺就殺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復仇之戰的號角第九百三十章 該抓就抓 該殺就殺第二百二十四章 僞帝之女第二十七章 吏員第五百一十三章 擒賊先擒王 上第四百一十三章 孤不惜數莖頭毛第一百七十九章 收兵第三百三十六章 兩位大學士第七百八十三章 控扼江防第六十章 礦工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大明不要仁義之人第三百四十八章 帝國主義第四百五十三章 頭不戴清天,腳不踏清地第一百四十二章 地獄第二百二十六章 靖海將軍第六百八十三章 血路 滿江紅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制度 繼承者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五軍都督第一百三十八章 戰死第三百三十六章 兩位大學士第八百三十三章 砍馬腳第四百五十一章 困局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布木布泰留給瞎子第三百一十八章 南明出不了諸葛亮第六百九十三章 寧搜錯 不錯過第八百六十八章 奇怪的東西第七百四十一章 空城第七百八十八章 小明王故事第五百二十三章 敕命之寶第九百一十八章 江淮經略使第六百零二章 以他族之血養我族之兵第五百一十四章 擒賊先擒王 下第七百三十八章 尚書大人乃餌也!第一千五十三章 韃子餓了會做什麼?第一百六十四章 攻守 3第八百九十八章 馬鷂子衝營第一百二十九章 屠殺第三百零七章 見好就收第632章 羅託當可全殲第八百七十章 鰲拜很欣慰第四百八十二章 錢不夠用了第五十一章 明軍第一千二十四章 全朕首領可也?第一千六十章 大禍已釀成第八百五十八章 滿韃無人第三百八十章 就是這個車輪第一百一十四章 勸糧第七百零三章 誓師北伐第一千零六章 輔政大臣第一千九十五章 江南平亂第一千六十六章 可願扶保大清?第三百五十九章 絕地第三百六十九章 大事不妙第七百九十章 明之勳臣 清之雄鎮第四十三章 太平第六百九十六章 孔曰成仁 孟曰取義第五百六十七章 爲了活下去第八百一十五章 殺豬傳統第九百六十八章 額駙第三百二十六章 人心真難逆?第三十六章 裹挾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太子人選第二百三十三章 決戰 三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放下武器,送爾歸國第七百九十八章 強渡永曆番外言 可不訂第三百三十九章 恃功要挾朝廷第二百一十一章 解圍?第五百六十七章 爲了活下去第八百六十六章 不死不休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帥父!第三百七十章 公子快走第二百一十六章 三入長江 上第一千一十章攻心爲上 攻城爲下第三百五十八章 沒有退路第一百五十四章 矛盾第七百九十章 明之勳臣 清之雄鎮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趙良棟也反了第七百七十章 江南無戰事第一千六十二章 順治要死了,康熙要來了第三百二十章 屠殺是爲百姓好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大帥的牆角第七百七十八章 滿漢好兄弟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田川歸國第八百五十七章 小爺,你不要命了!
第五百五十一章 不顧一切搶糧食第七百零三章 誓師北伐第九百八十三章 魏蜀吳第四百八十七章 欲加之病第七百四十一章 空城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渡河第六百六十五章 內閣之爭第三百六十四章 雄關漫道真如血第281章 攻打增城第五百章 你曾說過,忠臣無後第四百一十二章 不許欺負我額娘第四百一十七章 碉堡和崗樓第四百二十九章 堅壁清野第九百三十章 該抓就抓 該殺就殺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復仇之戰的號角第九百三十章 該抓就抓 該殺就殺第二百二十四章 僞帝之女第二十七章 吏員第五百一十三章 擒賊先擒王 上第四百一十三章 孤不惜數莖頭毛第一百七十九章 收兵第三百三十六章 兩位大學士第七百八十三章 控扼江防第六十章 礦工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大明不要仁義之人第三百四十八章 帝國主義第四百五十三章 頭不戴清天,腳不踏清地第一百四十二章 地獄第二百二十六章 靖海將軍第六百八十三章 血路 滿江紅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制度 繼承者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五軍都督第一百三十八章 戰死第三百三十六章 兩位大學士第八百三十三章 砍馬腳第四百五十一章 困局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布木布泰留給瞎子第三百一十八章 南明出不了諸葛亮第六百九十三章 寧搜錯 不錯過第八百六十八章 奇怪的東西第七百四十一章 空城第七百八十八章 小明王故事第五百二十三章 敕命之寶第九百一十八章 江淮經略使第六百零二章 以他族之血養我族之兵第五百一十四章 擒賊先擒王 下第七百三十八章 尚書大人乃餌也!第一千五十三章 韃子餓了會做什麼?第一百六十四章 攻守 3第八百九十八章 馬鷂子衝營第一百二十九章 屠殺第三百零七章 見好就收第632章 羅託當可全殲第八百七十章 鰲拜很欣慰第四百八十二章 錢不夠用了第五十一章 明軍第一千二十四章 全朕首領可也?第一千六十章 大禍已釀成第八百五十八章 滿韃無人第三百八十章 就是這個車輪第一百一十四章 勸糧第七百零三章 誓師北伐第一千零六章 輔政大臣第一千九十五章 江南平亂第一千六十六章 可願扶保大清?第三百五十九章 絕地第三百六十九章 大事不妙第七百九十章 明之勳臣 清之雄鎮第四十三章 太平第六百九十六章 孔曰成仁 孟曰取義第五百六十七章 爲了活下去第八百一十五章 殺豬傳統第九百六十八章 額駙第三百二十六章 人心真難逆?第三十六章 裹挾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太子人選第二百三十三章 決戰 三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放下武器,送爾歸國第七百九十八章 強渡永曆番外言 可不訂第三百三十九章 恃功要挾朝廷第二百一十一章 解圍?第五百六十七章 爲了活下去第八百六十六章 不死不休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帥父!第三百七十章 公子快走第二百一十六章 三入長江 上第一千一十章攻心爲上 攻城爲下第三百五十八章 沒有退路第一百五十四章 矛盾第七百九十章 明之勳臣 清之雄鎮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趙良棟也反了第七百七十章 江南無戰事第一千六十二章 順治要死了,康熙要來了第三百二十章 屠殺是爲百姓好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大帥的牆角第七百七十八章 滿漢好兄弟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田川歸國第八百五十七章 小爺,你不要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