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等着南京大亂嗎?

書評區就不要再爭吵了。▽□番△茄小說網▽

w`w`

元清非中國正統王朝沒有什麼可討論的,不是就不是。看待一個王朝是否是中國正統王朝,主要是看這個王朝的主體民族是否受到壓迫,受到奴役,如果是,那這個王朝顯然不是正統王朝。

無論一些人是否認同,一個事實不可反駁,中國歷史的正統王朝是由漢族建立,中國的文明也是由漢族建立並傳承。

我們現在所說的正統王朝本身就是漢族思維,所以讓漢族去承認被壓迫、被奴役的時期是他們的正統王朝,這顯然強人所難了。或許有些人可以做到,自豪的引以爲榮,我反正是做不到的。

我的觀點是,我們不需要往臉上貼金,我們承認元清是漢族被異族征服的半殖民地時期。就如教科書所說,鴉片戰爭後的中國就是列強的半殖民地一樣。因爲那就是事實,既然事實如此,爲什麼不能大方承認,反而要去竊取人家祖宗的“光輝”,這種做法,徒留笑話而矣。

明確歷史,我們才能沒有包袱向前。

否認元清非中國,和中國現有領土沒有一毛錢關係,因爲中國現有領土都是人民軍隊打下來的,而非繼承誰的。要說繼承,我們也是繼承漢唐,而非僞元僞清。

шшш•ttkan•¢Ο 不多說了,有關這些我也不寫了,好好寫我的小說。畢竟,這是本小說,小說還是以故事爲主線。那些東西寫多了,大家看着頭疼,影響閱讀。我寫着也不順手,編故事給讀者看,和講道理給讀者聽,是兩碼事。至少,前者,我可以隨手胡寫。後者,卻絕不能胡寫。

《元史》,是要重修的,不是篡改什麼,而是從正統王朝史中剔除出去,正本清源。

本書300萬字了,我爲我的堅持贊一個,大家要是覺得骨頭的精神值得表揚,那也贊一個吧。

咳咳,我已將破碗端出,並且一臉笑容的看着各位。

我也不會別的,蓮花落多年不唱了,有些生疏,各位要喜歡聽,我就唱一個:“手裡捧着窩窩頭,菜裡沒有一滴油....”

.......

南都。

首輔郭之奇尚未回京,眼下朝堂形勢不明,黃宗羲有意出城去牛首山拜訪顧炎武,但想來想去還是沒去。

南都這幾日倒是安靜了許多,局勢不再是先前那般劍拔弩張,親軍不再大舉抓人,但卻是將原先各衙門的衛兵都給換了。

黃宗羲琢磨着這或許是鎮江那邊的意思,想來那位齊王殿下也有緩和的意思。但這事,終究還是要等郭之奇回來才能確定,眼下,也只能按下心思等待。

萬斯同奉師命去翰林院找了冒襄,希望後者能夠將他老師所作的《原君》轉交給錢謙益,以換得這位江南文壇領袖能夠支持他老師所提出的公僕說。

如果能夠得到錢謙益的支持,黃宗羲有很大的把握鼓動起士林,使士子們都能接受他的新觀點。這樣,一來能夠徹底壓過顧炎武的虛君說,二來也能獲得周士相的好感,三來則是能爲越來越被冷落的江南士紳換取一塊進門磚,從而保住士紳傳承。

冒襄剛從宮裡給長公主講課回來,夫人董小宛正在給他沏茶。聽了萬斯同所說,冒襄答應明天親自去一趟蘇州。萬斯同自是高興,和他多聊了幾句,冒襄無意中說起今日王太后來找過長公主。

王太后就是原先永曆帝的王皇后,如今永曆帝身死,她被定武帝接入宮中,尊爲太后。但按實際輩份算的話,這位王皇后卻是定武帝的侄媳,所以尊爲太后並不符禮制倫法。不過因爲當初尊奉永曆爲太上皇是定武帝和齊王周士相一致同意的,故而現在也只能將錯就錯。

甲申以來,宗室禮法這一塊,早已是蕩然無存。

王太后找長公主是爲了她松江的孃家。雖然離家二十年,王太后的父母也早已去世,但不管怎麼說,王太后總歸是松江王家出來的,因此得知孃家因爲捲入暴亂而被滿門抓入大牢,她心中自是難安。

焦慮之下,王太后也不便去找定武帝,便想請長公主出面幫他和齊王說情,畢竟,長公主當初是由她丈夫下旨許配給周士相的。

長公主安慰了王太后,答應這件事她會修書一封給周士相。

松江王家的事,萬斯同也聽說過了,不過並不認爲長公主出面就能保全王家,畢竟王家犯的是叛國罪。

冒襄也是這個看法,倒是他的夫人董小宛卻說松江王家能逃過此劫。

冒襄不解,詢問夫人爲何有此看法。

董小宛笑了笑,言道:“不看佛面看僧面,齊王殿下再如何無情,總不能連未過門的妻子面子都不給吧。”

冒襄不這麼看,他告訴董小宛和萬斯同,陛下好像有悔婚之意。萬斯同嘆了口氣,說這件事他也聽說了,那位齊王殿下這兩年的做所做爲有些過份了,也難怪陛下會生出這般想法。結合最近局面,三人都有些默然,沒有再就這個事說下去。

萬斯同起身告辭,回到府上,老師黃宗羲卻讓他陪着到城中走一走。

萬斯同知道恩師這幾天心事重重,所以很是高興的陪同恩師在城中游走。二人皆是穿的便衣,兩個萬斯同府上的家人陪着他們。

南京城和二十年前比,肯定是大大不如的,但畢竟是留都,現在更是天子駐蹕所在,因此城中人口這兩年陸續增加不少,市井買賣也恢復了不少。

只是秦淮河兩岸的花酒生意卻有些蕭條,不知內情的只道那些**都從了良,知道內情的則是明白,那是因爲齊王殿下對青樓收重稅並且嚴打的緣故。

據說齊王殿下對青樓收重稅,嚴打逼良爲娼,是因爲有家不開眼的青樓得罪了齊王手下的大將,所以才惹來這大禍。但這消息是否屬實,也沒人敢探究到底。有一點卻很明確,那就是從前被各家青樓養着的大批打手,如今都被抓去做了修路的苦力。

在城中游走了一個時辰後,黃宗羲和萬斯同來到了江南貢院外面,此地和文廟、孔廟相連,從前是一處很是熱鬧所在。只不過,現在貢院這一帶卻是冷清,孔廟和文廟那也沒什麼士子進出。

之所以如此,卻是現在風聞朝廷要罷經史,增五學六科,導致原先那些熟悉八股的讀書人措手不及,現在都不知如何是好。

再加上江南清欠和鎮反,被抓被殺的九cd是士紳,這就更加讓讀書人心慌。這般境地了,文廟和孔廟哪還有人有心思去拜,弄得不好,別又跟蘇州一樣,出個“哭廟案”。貢院這裡也只鄉試時人山人海,現在不是考試季節,自然也沒什麼人。

看着這般冷清所在,黃宗羲心生感慨,搖了搖頭,示意萬斯同隨他到東城逛逛。

東城那裡住的都是平民百姓,商業很是繁榮。街上人來人往,比之貢院那裡要熱鬧得多。黃宗羲在集市上看到不少新鮮物,都是從前沒有看過的,甚至還看到從嶺南各地運來的貨物。有幾家商鋪更是專門出售海外物品,問了之後,說是從安南運來的。

黃宗羲很是驚訝,不由和掌櫃打探起來。

“這位老爺有所不知,安南如今被我大明佔着,其地物產頗豐,尤其稻米頗香,現在兩廣那邊吃的大多都是安南的稻米。我這家鋪子主營的也是安南稻米,不過價格卻是比本地貴了許多,主要是運輸代價太大。”

聽了掌櫃所說,黃宗羲點了點頭,這家鋪子一看就是專門面對南都有錢人家的,不是一般米鋪。

有關太平軍佔據安南之事,黃宗羲也有所耳聞,但知道太平軍不是佔據安南全境,只是佔了安南沿海兩處港口。但就這兩處港口,就能將大量的安量物產運到中國,若是多佔幾處地方,豈不運來的東西更多?

想到這裡,黃宗羲卻又暗自搖頭,因爲當初大明可是佔過安南的,但最終卻丟了那裡,可見安南不好佔,否則太平軍也不可能只佔了安南兩處港口。

再不知兵,黃宗羲也知道大明水師比安南要強,太平軍能佔安南兩處港口和水師過於強大有關。若真和永樂年間一樣全面佔領安南,只怕也是勞師無果的下場。

掌櫃的見黃宗羲等人不像買東西的,也不爲意,笑道:“不過過幾年恐怕這安南稻米就便宜得多了,海路一通,這路上的耗費就比現在要小得多。”

“怎麼,現在海路未通?那你們這貨是怎麼運來的?”萬斯同有些奇怪。

掌櫃的解釋說海路通是通了,不過卻有風險,海上盜寇頗多,有本國的,還有西洋的,更有倭人,在水師未能全面肅清海上盜寇前,他們這些商人也不敢大規模從海上運貨。眼下江南的貨物只少數是走海路過來的,大半還是走的陸路,而且這陸路很多地方都荒廢了,十分難走,這樣一來,把貨物千里迢迢從廣東運到南都來,代價自然大了。

聽了掌櫃這番話,師生二人便都明白了。從這家鋪子出來後,看着不時來去的人羣,黃宗羲沒有說話。

萬斯同見狀,猜測道:“恩師來此,莫不是爲了察訪民情,瞭解民心?”

黃宗羲看了眼自己最得意的弟子,搖頭道:“這裡你或許能看到民情,但你是瞭解不到民心的。”

“爲何?”萬斯同不解,“這裡人員如此集中,不正是瞭解民心最好的地方嗎?”

黃宗羲道:“人多,不意味着就能知民心。”

“弟子不知,還請恩師道明。”萬斯同有些糊塗。

“市井之中,百姓都忙於爭利謀生,其心思都用到一個利字上面去,你如何知道他們心中如何想?”

“老師莫不成是想知道百姓對國事如何看?”萬斯同恍然大悟,明白恩師爲何要出來了。

黃宗羲沒有回答弟子,而是指着不遠處一條小巷,說道:“我們去那裡轉轉。”

“好!”

萬斯同當下隨着黃宗羲往小巷裡鑽。吩咐隨行的兩個家人留在這裡等侯。

這是條僅容一輛馬車能過的小巷,巷裡空空蕩蕩的,沒有人活動,因此非常寧靜。一走進小巷,萬斯同就覺有一種與外面熱鬧截然不同的安寧之感,彷彿自己的靈魂也找到了一個休息的地方一般。

師生二人就在這巷中慢慢走着,過了片刻就走到巷中,前面卻有一輛馬車過來,頓時,師生二人站在那裡不知所措,因爲他們與馬車無法同時過去。

見趕車的是一位老人,車上滿載着日用雜物,黃宗羲便示意萬斯同往回走。

二人剛走了一會,車上的人卻喊住他們道:“二位若是要過去,何必回頭。”

聞言,萬斯同停下腳步,轉身對那趕車人道:“這裡只有那麼寬,我們不回頭,難道要你回頭麼?”

黃宗羲笑而不語。

車伕聽後,在車上笑道:“我自然不好回頭,不過俗話說與人方便自己方便,你們從我車上過去,不就都過去了麼?”

這個法子倒是不錯,萬斯同剛想答應,卻想到老師年紀大了,如何能爬上那馬車,正要回絕,卻見老師上前問那車伕,問他爲何搬家。

車伕從馬車上跳下,也不避諱什麼,直言道:“不搬家,等着這南京大亂嗎?”

第五十八章 存亡第四百二十章 我說他是他便是第九百一十八章 江淮經略使第626章 恭請唐王監國!第一千八十四章 遼東軍團第九百二十三章 漢奸無後第一千七十二章 大塊吃肉 大碗喝酒第三百五十六章 敵襲第一千六十章 大禍已釀成第八百零七章 河東君第三百六十九章 大事不妙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滿江紅 大結局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渡河第619章 總督大喜!第六百二十二章 唐王做的,韓王也可做的第九百九十一章 賈老賊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鰲拜在外 三水在內第五百九十九章 太歲頭上動土第640章 小爺不比馬鷂子差第一千一十章攻心爲上 攻城爲下第八百四十三章 吳克善在哪!第四百九十章 獅子大開口的宗室第四百零六章 廣東怎麼辦第五百五十二章 滿州衣冠滿州帽第五百八十三章 打埋伏第一千零九章 漢人不殺漢人第八十八章 轉進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要明白,如何去復仇!第二百七十章 讀書人第一千四十五章 國不可一日無君第九百八十七章 倒黴的祖澤清第二百三十七章 決戰 七第一千六十八章 師漢長技以制漢第五百零五章 隨俺馬鷂子殺敵第九百六十五章 媽媽走不得第一千零一章 人力錢糧盡控在手第五百九十二章 亂第一千九十四章 不謀財 不佔地第一百零七章 黑衣第一千八十二章 邊外李晉王第九百八十一章 勸降李國英第七百三十六章 大清萬萬年第611章 夷虜所畏中國者,火器也第七百四十九章 萬勝第七百一十一章 盼公速至第六百章 爲了糧食開戰第九百二十七章 哪個皇上第二百二十八章 堅定第一千五十二章 大勢已去第八百八十三章 費揚古,我們回老家吧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五軍都督第五百七十章 天時 地利 人和第九百五十九章 親軍辦案第七百八十四章 達素遣使第四百九十三章 忠臣有用嗎!第六百四十五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三百一十二章 和我比跑得快?第六百四十一章 韃子說我是韃子第一千六十八章 師漢長技以制漢第二百一十二章 廣州第九百二十七章 哪個皇上第九百六十三章 人髒俱全第一千一十三章 天子安危事大第二百四十二章 決戰 十二第五百二十一章 駙馬爲何不來救我們第629章 大軍何日北上第五百七十七章 死便死吧第一千零八章 賊秀才先動手第二百二十二章 安軍使第227章 孤不堪天下重任第六十一章 反詩第二百章 水師第九百八十九章 誅盡方絕後患第二百四十二章 決戰 十二第八百七十八章 大營救不得了第三百一十八章 南明出不了諸葛亮第一千三十二章 保天下還是保國第四百零八章 太平軍四鎮第四百四十六章 俺瞎子要露臉了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世用重典第九百九十八章 因爲晉王,所以我們在!第三十九章 夫子第三百二十八章 殺人解決問題第五百一十章 梧州城破 中第三百一十九章 雞犬不留第五百零二章 曲靖慘案第九百三十章 結硬寨 打呆仗第九百二十三章 漢奸無後第四百二十八章 經略衙門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與虎謀皮第八百六十章 狗大帥,逼死咱了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法西斯書社第287章 揚眉吐氣第三百三十九章 恃功要挾朝廷第四百八十二章 錢不夠用了第三百四十一章 火德尚紅第九百九十五章 上帝與你同在第五百一十四章 擒賊先擒王 下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吳三桂不過一個阿哈第三百八十八章 一封家信
第五十八章 存亡第四百二十章 我說他是他便是第九百一十八章 江淮經略使第626章 恭請唐王監國!第一千八十四章 遼東軍團第九百二十三章 漢奸無後第一千七十二章 大塊吃肉 大碗喝酒第三百五十六章 敵襲第一千六十章 大禍已釀成第八百零七章 河東君第三百六十九章 大事不妙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滿江紅 大結局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渡河第619章 總督大喜!第六百二十二章 唐王做的,韓王也可做的第九百九十一章 賈老賊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鰲拜在外 三水在內第五百九十九章 太歲頭上動土第640章 小爺不比馬鷂子差第一千一十章攻心爲上 攻城爲下第八百四十三章 吳克善在哪!第四百九十章 獅子大開口的宗室第四百零六章 廣東怎麼辦第五百五十二章 滿州衣冠滿州帽第五百八十三章 打埋伏第一千零九章 漢人不殺漢人第八十八章 轉進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要明白,如何去復仇!第二百七十章 讀書人第一千四十五章 國不可一日無君第九百八十七章 倒黴的祖澤清第二百三十七章 決戰 七第一千六十八章 師漢長技以制漢第五百零五章 隨俺馬鷂子殺敵第九百六十五章 媽媽走不得第一千零一章 人力錢糧盡控在手第五百九十二章 亂第一千九十四章 不謀財 不佔地第一百零七章 黑衣第一千八十二章 邊外李晉王第九百八十一章 勸降李國英第七百三十六章 大清萬萬年第611章 夷虜所畏中國者,火器也第七百四十九章 萬勝第七百一十一章 盼公速至第六百章 爲了糧食開戰第九百二十七章 哪個皇上第二百二十八章 堅定第一千五十二章 大勢已去第八百八十三章 費揚古,我們回老家吧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五軍都督第五百七十章 天時 地利 人和第九百五十九章 親軍辦案第七百八十四章 達素遣使第四百九十三章 忠臣有用嗎!第六百四十五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三百一十二章 和我比跑得快?第六百四十一章 韃子說我是韃子第一千六十八章 師漢長技以制漢第二百一十二章 廣州第九百二十七章 哪個皇上第九百六十三章 人髒俱全第一千一十三章 天子安危事大第二百四十二章 決戰 十二第五百二十一章 駙馬爲何不來救我們第629章 大軍何日北上第五百七十七章 死便死吧第一千零八章 賊秀才先動手第二百二十二章 安軍使第227章 孤不堪天下重任第六十一章 反詩第二百章 水師第九百八十九章 誅盡方絕後患第二百四十二章 決戰 十二第八百七十八章 大營救不得了第三百一十八章 南明出不了諸葛亮第一千三十二章 保天下還是保國第四百零八章 太平軍四鎮第四百四十六章 俺瞎子要露臉了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世用重典第九百九十八章 因爲晉王,所以我們在!第三十九章 夫子第三百二十八章 殺人解決問題第五百一十章 梧州城破 中第三百一十九章 雞犬不留第五百零二章 曲靖慘案第九百三十章 結硬寨 打呆仗第九百二十三章 漢奸無後第四百二十八章 經略衙門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與虎謀皮第八百六十章 狗大帥,逼死咱了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法西斯書社第287章 揚眉吐氣第三百三十九章 恃功要挾朝廷第四百八十二章 錢不夠用了第三百四十一章 火德尚紅第九百九十五章 上帝與你同在第五百一十四章 擒賊先擒王 下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吳三桂不過一個阿哈第三百八十八章 一封家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