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百戰精兵

本章爲防盜章節,20分鐘後替換正文。請手機客戶端訂閱書友稍後打開,可重新下載本章替換。

周士相自金廈北返,先在福州呆了三天,聽取署理福州佈政、福州知府桂永智的敘職報告。爾後於三月初三啓程,自福寧州入浙。行至福寧州內壽寧縣時,當地有二三鄉人突然攔路告狀,聲稱官府不認他們爲“盜戶”,請齊王殿下爲他們做主。

周士相十分驚訝,因爲“盜戶”二字,單聽名字就知其意,斷不是什麼好稱呼。若普通人家被人稱爲“盜戶”,那便跟罵人是絕戶一般的難聽。按理,鄉人對於“盜戶”二字那是當離得遠遠,唯恐沾惹半分,卻不知這些鄉人何以反其道行之,要自己堂堂齊王殿下爲他們做主,恢復他們的“盜戶”身份。

自願被人稱做“盜戶”,不但自身,子孫也是如此,這人到底是有多失心瘋了,纔會做出如此荒唐,愚蠢透頂的事?

難不成,這世上還有人甘願背上“盜戶”之名的?甘願自己和兒孫被人當成賊一樣看待?

事出反常必有妖!

周士相覺得這件事情不簡單,背後肯定有什麼不可告人之事,加上又是自己第一次碰上這種“攔道叫冤”之事,於是很重視,特意叫軍情司到壽寧縣境查探,務必將“盜戶”之事查個水落石清。

軍情司奉命徹查後,很快就將事情緣由報了上來。

果不其然,這“盜戶”背後的水真的很深,深的讓周士相既是愕然,又是可笑。

原來隆武二年清軍入閩後,福建社會治安大亂。壽寧縣境的百姓十家有七家爲盜,清廷任命的官吏不敢抓他們,但又不能任由他們爲盜作亂地方。於是時任知縣花了重金招撫這些爲盜百姓,將他們另稱爲“盜戶”。爲了這些“盜戶”能夠安生在鄉,不再到處流竄爲亂,影響地方的政績,這知縣和手下的吏員們刻意拉攏這些“盜戶”,或給他們免賦,或逢年過節給他們發放錢糧,以此來讓盜戶“老實”。

每年壽寧縣衙都要給盜戶發放一定數量的錢糧,其他農具和種子方面也都有補貼。每年正旦前夕,盜戶都會額外領到一筆數額不算多的豬肉補貼。縣裡大小官吏也不定期會探訪盜戶,對他們提出的要求,基本是有求必應。甚至於盜戶家的子弟考童生、考秀才,該縣的學官也都會給予特殊照顧。如當年該縣核考錄中童生二十人,那之中必有一半爲盜戶子弟。除此之外,縣裡六房的吏員和閒差幫辦等職的新進人員,也向盜戶大開方便之門。種種措施,只爲能讓這些盜戶不再爲盜,亦或說當地官府百般討好盜戶,只是求他們不要鬧事,影響官吏的晉升之途。

在壽寧官吏看來,盜戶們只要得了官府的好處,定然感恩戴德,以後會重新做個好人。這樣用不了多長時間,壽寧便再也無盜戶,取而代之的皆是良民。哪曾想,事與願違,壽寧的官吏殊不知自己給盜戶好處的同時,卻給壽寧縣境內那些良善百姓埋下了一樁禍根,也是官府埋下了一顆永遠釘不下去的釘子。

壽寧的這些盜戶可沒有半點悔過之心,他們利用官府害怕他們再次爲盜的心理,變着法子鬧事,聚集,只爲能從官府那裡得到更多的好處。

一開始,只有少數盜戶中的無賴分子敢這麼幹,後來發現這些無賴分子幹成功了,官府並沒有拿他們怎麼樣後,所有的盜戶都這麼幹了,沒有一個如壽寧官吏所希望的那般成了良民。壽寧的盜戶之禍,是越演是越烈,嚐到了甜頭的盜戶們也一個個越發變得貪婪。

不但在錢糧賦稅、子弟讀書考科舉上壽寧官府對盜戶有照顧,其他方面更是有。

壽寧境內但有“盜戶”與良家百姓爭執,官府爲了息事寧人,防止“盜戶”作亂,必然刻意袒護“盜戶”。時日一久,縣裡的百姓個個都知道身爲“盜戶”的好處,於是打官司的人動不動就冒稱自己爲盜戶,而對方則竭力證明他不是盜戶。

還有很多原本不是盜戶的良善百姓被盜戶欺壓,結果官府不幫他們,反而逼着他們賠錢賠地,甚至明明是苦主的他們反被抓進大牢,而欺負他們的盜戶卻在外面逍遙法外。

不患寡而患不均。

當奉公守法得不到官府支持,胡作非爲卻能被官府撐腰後,壽寧縣境的風氣大壞。僅以訴訟而言,只要壽寧縣衙大堂審案,先審的肯定不是案情的曲折是非,而是堂下兩方人先爭論對方是不是“盜戶”,而縣衙爲了弄清楚誰是不是盜戶,還真的去查檔案。因爲只要有一方是盜戶,那麼必然是不是盜戶的那一方吃虧。兩方都是盜戶,那麼必然是縣衙拿出從良善百姓手中收來的真金白銀去買他們“滿意”。

壽寧的“盜戶”問題真的很嚴重,嚴重到那些被否認是盜戶的百姓爲了爭取自己的“合法權益”,竟然攔住了大明齊王殿下的車馬,向他老人家來鳴冤了。

厚厚的一疊案卷就擺在周士相面前,裡面是這十多年來壽寧縣衙的大小斷案宗,還有歷年給盜戶發放的錢糧戶冊。

“寧可死後叫人當作賊,不可生前不做賊。”

壽寧流傳的這句話,讓周士相哭笑不得的同時,不得不思考這個問題背後所折射的法制缺失及人爲造成不平等的原因所在。

盜戶之所以在壽寧猖獗,之所以不爲人恥,反而人人爭做,歸根結底不是人性的自私和惡,而是官吏的不做爲。

因爲怕事,官員們將賊人當成祖宗一樣供着,那麼這些賊就永遠成了官府和奉公守法百姓的祖宗了。

盜戶有多嚴重?

軍情司打聽來的一個笑話很能說明這個問題。說是順治十二年壽寧知縣任某的女兒被一個狐狸精迷惑,於是任知縣去請一個茅山道士將這狐狸精捉入瓶中,要用火來烤。結果那狐狸卻在瓶裡大聲呼喊:“莫燒,我乃盜戶!”那茅山道士聽了這話,如何理會,仍要作法去燒。可那任知縣卻好像叫人抽了筋骨般,嚇得趕緊叫人將狐狸放出來,說是盜戶燒不得,惹不得。燒了這個盜戶,那會引來一幫盜戶,他這小小知縣如何能安生得了。

周士相自金廈北返,先在福州呆了三天,聽取署理福州佈政、福州知府桂永智的敘職報告。爾後於三月初三啓程,自福寧州入浙。行至福寧州內壽寧縣時,當地有二三鄉人突然攔路告狀,聲稱官府不認他們爲“盜戶”,請齊王殿下爲他們做主。

周士相十分驚訝,因爲“盜戶”二字,單聽名字就知其意,斷不是什麼好稱呼。若普通人家被人稱爲“盜戶”,那便跟罵人是絕戶一般的難聽。按理,鄉人對於“盜戶”二字那是當離得遠遠,唯恐沾惹半分,卻不知這些鄉人何以反其道行之,要自己堂堂齊王殿下爲他們做主,恢復他們的“盜戶”身份。

自願被人稱做“盜戶”,不但自身,子孫也是如此,這人到底是有多失心瘋了,纔會做出如此荒唐,愚蠢透頂的事?

難不成,這世上還有人甘願背上“盜戶”之名的?甘願自己和兒孫被人當成賊一樣看待?

事出反常必有妖!

周士相覺得這件事情不簡單,背後肯定有什麼不可告人之事,加上又是自己第一次碰上這種“攔道叫冤”之事,於是很重視,特意叫軍情司到壽寧縣境查探,務必將“盜戶”之事查個水落石清。

軍情司奉命徹查後,很快就將事情緣由報了上來。

果不其然,這“盜戶”背後的水真的很深,深的讓周士相既是愕然,又是可笑。

原來隆武二年清軍入閩後,福建社會治安大亂。壽寧縣境的百姓十家有七家爲盜,清廷任命的官吏不敢抓他們,但又不能任由他們爲盜作亂地方。於是時任知縣花了重金招撫這些爲盜百姓,將他們另稱爲“盜戶”。爲了這些“盜戶”能夠安生在鄉,不再到處流竄爲亂,影響地方的政績,這知縣和手下的吏員們刻意拉攏這些“盜戶”,或給他們免賦,或逢年過節給他們發放錢糧,以此來讓盜戶“老實”。

每年壽寧縣衙都要給盜戶發放一定數量的錢糧,其他農具和種子方面也都有補貼。每年正旦前夕,盜戶都會額外領到一筆數額不算多的豬肉補貼。縣裡大小官吏也不定期會探訪盜戶,對他們提出的要求,基本是有求必應。甚至於盜戶家的子弟考童生、考秀才,該縣的學官也都會給予特殊照顧。如當年該縣核考錄中童生二十人,那之中必有一半爲盜戶子弟。除此之外,縣裡六房的吏員和閒差幫辦等職的新進人員,也向盜戶大開方便之門。種種措施,只爲能讓這些盜戶不再爲盜,亦或說當地官府百般討好盜戶,只是求他們不要鬧事,影響官吏的晉升之途。

在壽寧官吏看來,盜戶們只要得了官府的好處,定然感恩戴德,以後會重新做個好人。這樣用不了多長時間,壽寧便再也無盜戶,取而代之的皆是良民。哪曾想,事與願違,壽寧的官吏殊不知自己給盜戶好處的同時,卻給壽寧縣境內那些良善百姓埋下了一樁禍根,也是官府埋下了一顆永遠釘不下去的釘子。

壽寧的這些盜戶可沒有半點悔過之心,他們利用官府害怕他們再次爲盜的心理,變着法子鬧事,聚集,只爲能從官府那裡得到更多的好處。

一開始,只有少數盜戶中的無賴分子敢這麼幹,後來發現這些無賴分子幹成功了,官府並沒有拿他們怎麼樣後,所有的盜戶都這麼幹了,沒有一個如壽寧官吏所希望的那般成了良民。壽寧的盜戶之禍,是越演是越烈,嚐到了甜頭的盜戶們也一個個越發變得貪婪。

不但在錢糧賦稅、子弟讀書考科舉上壽寧官府對盜戶有照顧,其他方面更是有。

壽寧境內但有“盜戶”與良家百姓爭執,官府爲了息事寧人,防止“盜戶”作亂,必然刻意袒護“盜戶”。時日一久,縣裡的百姓個個都知道身爲“盜戶”的好處,於是打官司的人動不動就冒稱自己爲盜戶,而對方則竭力證明他不是盜戶。

還有很多原本不是盜戶的良善百姓被盜戶欺壓,結果官府不幫他們,反而逼着他們賠錢賠地,甚至明明是苦主的他們反被抓進大牢,而欺負他們的盜戶卻在外面逍遙法外。

不患寡而患不均。

當奉公守法得不到官府支持,胡作非爲卻能被官府撐腰後,壽寧縣境的風氣大壞。僅以訴訟而言,只要壽寧縣衙大堂審案,先審的肯定不是案情的曲折是非,而是堂下兩方人先爭論對方是不是“盜戶”,而縣衙爲了弄清楚誰是不是盜戶,還真的去查檔案。因爲只要有一方是盜戶,那麼必然是不是盜戶的那一方吃虧。兩方都是盜戶,那麼必然是縣衙拿出從良善百姓手中收來的真金白銀去買他們“滿意”。

壽寧的“盜戶”問題真的很嚴重,嚴重到那些被否認是盜戶的百姓爲了爭取自己的“合法權益”,竟然攔住了大明齊王殿下的車馬,向他老人家來鳴冤了。

厚厚的一疊案卷就擺在周士相面前,裡面是這十多年來壽寧縣衙的大小斷案宗,還有歷年給盜戶發放的錢糧戶冊。

“寧可死後叫人當作賊,不可生前不做賊。”

壽寧流傳的這句話,讓周士相哭笑不得的同時,不得不思考這個問題背後所折射的法制缺失及人爲造成不平等的原因所在。

盜戶之所以在壽寧猖獗,之所以不爲人恥,反而人人爭做,歸根結底不是人性的自私和惡,而是官吏的不做爲。

因爲怕事,官員們將賊人當成祖宗一樣供着,那麼這些賊就永遠成了官府和奉公守法百姓的祖宗了。

盜戶有多嚴重?

破防盜章節,請用搜索引擎各種小說任你觀看

第七十九章 首級第九百三十五章 大清得變法了第一千七十三章 天下本來是咱闖營的!第三十五章 民心第一千七十八章 先平朝鮮可否?第五百一十二章 趕着投胎啊!第九百三十八章 賊秀才要與朕議和?第四百四十二章 血戰玄武山第四百七十七章 封不了王便做女婿?第九百一十章 福臨就在那!第八百三十章 以大欺小第三百一十八章 南明出不了諸葛亮第七百三十九章 陰兵過道第一千八十九章 鐵匠 竹竿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雲南整編 夔東請鎮第三百一十八章 南明出不了諸葛亮第一百六十一章 局面第八百五十九章 不能讓南蠻子走!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此人留不得第六百五十六章 諸王之中,唯傑書可用第289章 秀才的擔心第八百三十一章 刀要見血第一千九十七章孤膽英雄第五百七十六章 你們還能不能幹第九百三十七章 兩虎相爭 大清得利第四百九十二章 順我者忠 逆我者奸第一千一十四章 賊秀才定會要朕的命第六百八十一章 平西王派人來了!第一千一十三章 天子安危事大第五百七十三章 酷令 北線 時間第六百六十七章 兩省巡撫第六百五十四章 滿州宗室第四百三十六章 陸豐城第八百三十五章 血紅血紅第615章 滿州鐵騎第四百六十九章 濟度怎麼死的第四百九十八章 馬鷂子的委屈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趙良棟也反了第四百一十七章 碉堡和崗樓第四百七十八章 廣東又來報捷了!第九百八十三章 魏蜀吳第三百零二章 投名狀第九百六十九章 你能出宮?第八百七十九章 三灣大火第六百章 爲了糧食開戰第六百五十三章 擡旗 拜師 行癡 親征第五百五十六章 線國安大軍突進第一千九十七章孤膽英雄第九十二章 保安第三百五十七章 驅趕第九百九十八章 因爲晉王,所以我們在!第九百八十三章 魏蜀吳第八百三十五章 血紅血紅第二十八章 銀子第三百九十八章 全軍進攻第七百八十九章 事實勝於雄辯第七十五章 爆破第三十一章 捨命第四百五十四章 取捨第七百二十八章 嶽樂乾的好事第四百五十五章 時間第六百四十六章 活捉線國安第七十六章 遊擊第一千五十三章 韃子餓了會做什麼?第五百一十七章 晉王最怕什麼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公主出嫁第三百二十三章 督撫文報第二十五章 大人第281章 攻打增城第八百八十二章 吳三桂反了!第二百一十八章 同袍第三百九十六章 別想拉老子墊背第三百二十三章 督撫文報第五百六十八章 瘋狂 崩潰第八零八章 將軍何忍!第五十二章 賞格第一百九十二章 坐守第九百二十三章 漢奸無後第二百三十章 動搖第五百四十七章 天無絕人之處第八百章 江蘇巡撫仍是你來做第一百零八章 投降第三百二十九章 還有個唐王沒死第九百五十七章 牢房卻是許多第六百六十七章 兩省巡撫第一千五十三章 韃子餓了會做什麼?第一千八十五章 賊祖宗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全軍集合 大帥來了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大帥,您也無後第十六章 洗城第八百三十六章 死清妖,頂你個肺!第六百六十六章 親軍 湖南 湖北第二百五十四章 廣西第一千零九章 漢人不殺漢人第四百零六章 廣東怎麼辦第六百五十九章 天降祥瑞 添啥亂第六百六十一章 天下軍民聽誰的第二百五十一章 俘虜第一章 祭拜第291章 賊秀才不是李定國
第七十九章 首級第九百三十五章 大清得變法了第一千七十三章 天下本來是咱闖營的!第三十五章 民心第一千七十八章 先平朝鮮可否?第五百一十二章 趕着投胎啊!第九百三十八章 賊秀才要與朕議和?第四百四十二章 血戰玄武山第四百七十七章 封不了王便做女婿?第九百一十章 福臨就在那!第八百三十章 以大欺小第三百一十八章 南明出不了諸葛亮第七百三十九章 陰兵過道第一千八十九章 鐵匠 竹竿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雲南整編 夔東請鎮第三百一十八章 南明出不了諸葛亮第一百六十一章 局面第八百五十九章 不能讓南蠻子走!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此人留不得第六百五十六章 諸王之中,唯傑書可用第289章 秀才的擔心第八百三十一章 刀要見血第一千九十七章孤膽英雄第五百七十六章 你們還能不能幹第九百三十七章 兩虎相爭 大清得利第四百九十二章 順我者忠 逆我者奸第一千一十四章 賊秀才定會要朕的命第六百八十一章 平西王派人來了!第一千一十三章 天子安危事大第五百七十三章 酷令 北線 時間第六百六十七章 兩省巡撫第六百五十四章 滿州宗室第四百三十六章 陸豐城第八百三十五章 血紅血紅第615章 滿州鐵騎第四百六十九章 濟度怎麼死的第四百九十八章 馬鷂子的委屈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趙良棟也反了第四百一十七章 碉堡和崗樓第四百七十八章 廣東又來報捷了!第九百八十三章 魏蜀吳第三百零二章 投名狀第九百六十九章 你能出宮?第八百七十九章 三灣大火第六百章 爲了糧食開戰第六百五十三章 擡旗 拜師 行癡 親征第五百五十六章 線國安大軍突進第一千九十七章孤膽英雄第九十二章 保安第三百五十七章 驅趕第九百九十八章 因爲晉王,所以我們在!第九百八十三章 魏蜀吳第八百三十五章 血紅血紅第二十八章 銀子第三百九十八章 全軍進攻第七百八十九章 事實勝於雄辯第七十五章 爆破第三十一章 捨命第四百五十四章 取捨第七百二十八章 嶽樂乾的好事第四百五十五章 時間第六百四十六章 活捉線國安第七十六章 遊擊第一千五十三章 韃子餓了會做什麼?第五百一十七章 晉王最怕什麼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公主出嫁第三百二十三章 督撫文報第二十五章 大人第281章 攻打增城第八百八十二章 吳三桂反了!第二百一十八章 同袍第三百九十六章 別想拉老子墊背第三百二十三章 督撫文報第五百六十八章 瘋狂 崩潰第八零八章 將軍何忍!第五十二章 賞格第一百九十二章 坐守第九百二十三章 漢奸無後第二百三十章 動搖第五百四十七章 天無絕人之處第八百章 江蘇巡撫仍是你來做第一百零八章 投降第三百二十九章 還有個唐王沒死第九百五十七章 牢房卻是許多第六百六十七章 兩省巡撫第一千五十三章 韃子餓了會做什麼?第一千八十五章 賊祖宗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全軍集合 大帥來了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大帥,您也無後第十六章 洗城第八百三十六章 死清妖,頂你個肺!第六百六十六章 親軍 湖南 湖北第二百五十四章 廣西第一千零九章 漢人不殺漢人第四百零六章 廣東怎麼辦第六百五十九章 天降祥瑞 添啥亂第六百六十一章 天下軍民聽誰的第二百五十一章 俘虜第一章 祭拜第291章 賊秀才不是李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