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九章 事實勝於雄辯

監國卻仍是不聽,直說自己身爲臣子,竊居監國之位代行天子之權已是偕越,若天子未歸國則罷,如今已然歸國,豈還能戀棧不去。如此,叫天下人如何看他?

監國心意已決,他不管這事是真是假,他都要表明態度,不使天下人誤他有竊居帝位之心。

郭之奇暗歎,監國人雖仁義,卻過於迂腐。當年監國手書金廈延平,要他改奉永曆爲尊,此爲識大體,顧大局。然今日之舉,卻是渾然不顧大局了。

不管怎麼說,天子歸國這事只是洪承疇書信所言,未有旁證,且不知天子此時到底在何處。而現在南都卻急需監國親至安定人心,振發三軍士氣和韃酋決戰。此戰若勝,大明才真正復國有望,要不然,最好的結局也不過是明清劃江而治,北方中原江山仍淪於滿韃之手。若敗的話,則大好局面一夜崩潰,華夏神州再淪腥羶。

因此,郭之奇認爲監國眼下當馬上去南都,而不是固執的因爲一個並不曾得到證實的消息而不擔監國之責。哪怕天子真的歸國,監國也大可在穩定了江南局面,待粵國公擊退清廷大軍後再行奉迎天子。那時,總好過現在。現在這樣子,讓人真是失望的很。

監國是君,郭之奇是臣,明知監國此舉讓人失望,會誤大事,郭之奇卻只能以臣子身份苦勸,甚至都不敢稍有強硬。

監國似有猶豫,但最終還是未有鬆口。

連城壁又言洪承疇居心未必就是叵測,其子洪士銘現爲大明禮部侍郎,南都又已收復,正是大明覆國聲勢高漲之時,洪承疇很可能後悔降清,這才以告知天子下落示好大明,爲日後反正做準備。他以此說堅定監國之心,暗示雲貴兩省或許馬上就會反正。到時監國不去位也得去位,與其那時被動,不如現在主動,還能讓天子那邊有好感。

袁廓宇聞言譏笑道:“我那老師若有此心,能顧親人,當年便不會在關外降了滿韃。他今日所爲,不過是使我添亂而矣。他若真有反正之心,爲何不與吳三桂扯旗反正,堂堂正正遣使告之,反使這鬼崇之舉?”

袁廓宇乃是洪承疇的門生,其能爲清廷的偏沅巡撫就是洪承疇一力保舉,所以要說了解洪承疇,在場閣臣沒一個能比得過他。其說言又爲事實,至少,目前爲止,廣州還沒有收到吳三桂舉旗反正的消息,故而連城壁一時啞口,無從反駁。

大學士洪育鰲這一次沒有支持連城壁,反而堅請監國即刻奔赴南都。他雖是永曆委派的湖廣督師,可眼下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大明之能有今日局面,全賴周士相之功,全賴十數萬太平軍將士浴血廝殺,而不是靠什麼大義人心。

洪育鰲上次反對監國去南都,是從安全角度考慮,而不是因爲什麼天子歸國。這和連城壁想奉迎永曆,本質上是不同的。洪育鰲在夔東浴血堅持,和老農一般自耕自作,只爲能讓士兵們多一口飯吃;連城壁身爲廣東總督,卻一直躲在欽州,聽聞清軍進犯,只知燒香拜佛,渾無一策。二人膽色見識也是不能相提的,在知道洪承疇家書內容那刻,洪育鰲第一個念頭便是這是清方的陰謀,只爲讓復明力量內訌而已,因此他力勸監國馬上去南都,哪怕路上有刀山火海,也得去。早祭孝陵,早登大寶,早定人心,不使清廷陰謀得逞。

連城壁得不到洪育鰲的支持,若不是監國自己過於固執,恐車駕便能啓程了。正相持時,司禮太監潘應龍匆匆闖入,言稱親軍入了行宮,請監國即刻上車駕北上。

聞言,郭之奇和連城壁都是大吃一驚,雙方不約而同看向宋襄公,直道是他命親軍入行宮。因爲除了宋襄公,在場閣臣包括郭之奇這個首輔都是調動不了親軍。

宋襄公也是驚訝,因爲他絕無下令親軍入宮,困惑之下看向丁之相和袁廓宇,二人也是搖頭,顯是不知此事。

監國已經怒遏不止,喝道:“親軍要做什麼?他們要逼孤嗎?”

說話時,親軍指揮周保國已帶着數百親軍直入大殿。親軍乃久戰之兵,身上自有虎狼殺氣,一入大殿,頓讓人覺得壓抑。一些宮女太監更是嚇得遠遠躲開。

“臣等恭請殿下即刻啓程奔赴南都!”

一衆親軍入殿之後,便黑壓壓的跪了下來。周保國身後除了一衆錦衣軍官,又有徐應元、郭紹等人。

望着跪拜了一地的親軍將士,監國渾身發顫,指着周保國等人怒道:“孤去不去南都由孤自己決定,是誰讓你們入孤行宮來!你們這是要逼宮嗎!”

周保國沒有吱聲,只冷冷看着監國。邊上徐應元見宋襄公、丁之相等人正在怒看自己,也不心虛,反將脖子一昂,揚聲道:“臣聞殿下聽聞天子歸國便要還政於天子,臣以爲此是理所應當。然現在天子歸國一事真假未知,若殿下只因漢奸洪承疇一封家書就斷定天子已經回國,不去南都,導致南都因此事得而復失,臣問殿下,太祖高皇帝和天下復明百姓會如何看殿下!”

徐應元的語氣竟是質問,監國一怔,旋即氣得臉色通紅。郭之奇、宋襄公他們也是愣住,丁之相和袁廓宇卻是大喜,總算有人敢出來質問這迂腐固執的監國殿下了。連城壁則是氣得臉色鐵青,親軍所爲是犯上,是目無君上!

“就算天子歸國一事爲真,那洪承疇是僞朝五省經略,吳三桂乃僞朝平西王,天子回國他二人不反正,卻將天子置於控制之中,這不就是天子失陷於韃虜!如果天子失陷於韃虜之手,殿下還不行監國之責,殿下對得起祖宗江山社稷?對得起天下盼望復明,眼裡哭出血來的父老百姓嗎?對得起這十六年來爲了大明江山戰死的無數文臣武將、仁人志士嗎!”

“孤!”

監國想怒斥徐應元,卻不知如何開口。

“殿下仁義,不戀權位,臣等敬佩!可殿下此舉卻是置江山社稷不顧,想國公率將士正與韃兵苦戰,苦盼殿下速至。殿下可知,你若不去南都,江南士紳百姓又有多少人真心認爲我大明能夠中興?他們只以爲殿下會如天子一般,是個臨事膽怯的無能之君!韃酋親領大軍至江北,殿下卻在後方不敢去,便是臣等不說,天下人也會說殿下是怕了韃酋!”

徐應元當真是膽大包天,不但直言天子爲無能之君,更稱監國亦是膽小之人,聽得殿中一衆閣臣都是心驚。

監國亦是氣得發抖:“孤絕非膽怯之人,更不曾怕他韃酋,你休得胡言!”

徐應元面無懼色,只道:“那殿下爲何不肯去南都!”

監國急道:“孤不去南都是因爲天子歸國!”

“此消息可有證實?”

“這”

“事實勝於雄辯,殿下實是不敢去!”徐應元斬釘截鐵。

“你”

監國又氣又急,當真是百口莫辯,若他仍執意不去南都,恐怕用不了多久,廣州城,全天下人都知道他是因爲害怕了韃酋而不敢去南都,這讓他斷難容忍。氣急之下,猛一跺腳:“好,好,好,孤這就去南都,看你們還敢說孤怕他韃酋!”

聞言,徐應元起身揮手,衆親軍立時退到兩邊。

“車駕已備!殿下請!”

監國一臉怒容,從數百親軍之中穿過。郭之奇、宋襄公等人雖惱徐應元帶親軍來逼宮,可見監國終是自願去了南都,也只能先放下懲治徐應元等人的心思,回頭再與他們算帳。

連城壁雙臉發白,他很清楚,唐王一旦去了南都,周士相肯定會讓他祭拜孝陵,黃袍加身,到時比永曆帝這個皇帝要大義百倍。永曆縱是歸國,此生恐怕亦不能再爲皇帝了。

上得車駕後,監國卻是對郭之奇、連城壁、宋襄公等人哭着說了一句:“孤此去南都是爲了太祖高皇帝的社稷和天下兆民,天子如果回來,聿鍔甘受死罪!”

再說明一次,本書時局着演於真實合理推演,有覺不爽的可以不看。我不是傻子,滿韃未滅,先搞死朱明子孫,稱個帝過把癮,來場內戰先把不服的幹掉,讓滿韃在那高興。

親者痛、仇者快的事,南明歷史上發生多次了。歷史事實擺在那,爲何你們還要秀才再演這教訓?(未完待續。)

第六百章 爲了糧食開戰第一千八十二章 邊外李晉王第五百六十七章 爲了活下去第九百一十五章 我大清還未亡呢第三十六章 裹挾第九十八章 代表第十章 官員第九百一十九章 長公主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藩第八百九十一章 福臨以爲我死了麼?第五百一十一章 梧州城破 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和尚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雲南整編 夔東請鎮第十六章 洗城第七百零五章 打滿州易,打唐三水難第九百六十五章 媽媽走不得第九百九十二章 吳三桂破潼關第九百零七章 探花郎執騎第五十一章 明軍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錦衣衛上門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元清非中國第一百一十二章 火銃第五百六十二章 石頭要過刀,茅草要過火,土人要換種第一千八十章 封土關外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太平寇來了第六百七十章 有違祖制第一千五十章 不若去投齊王第二十一章 逃命第五百三十六章 廣西狼兵第二百五十三章 勤王?第三百八十三章 我要做親王第八百八十七章 一切沒有結束第二百五十一章 俘虜第四百一十一章 我見見耿精忠他娘第五百五十九章 平郡王第二百零九章 回去第七十五章 爆破第二百二十四章 會場第一千七十三章 天下本來是咱闖營的!第五十六章 瞑目第四百三十一章 蓬洲千戶所第一百二十九章 屠殺第三十七章 麻煩第一百三十八章 戰死第一百二十九章 屠殺第二百六十七章 米行第十六章 洗城第一百五十四章 矛盾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你我父子戰個痛快第629章 大軍何日北上第九百八十四章 班超再世第三百三十三章 長樂郡主第六百五十七章 大帥做天子!第一千四十三章 皇帝沒了,怎麼辦?第二百二十六章 靖海將軍第二百二十四章 會場第三百七十一章 愛新覺羅家的女人第一百三十三章 絕望第九百一十六章 洪承疇病逝第七百七十五章 八大皇商 殺雞取卵第一百四十三章 懷疑第六百零八章 野戰軍團第二百三十九章 決戰 九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若能活下去,照顧我爹孃第七百八十八章 小明王故事第一百零一章 旗兵第四百二十五章 明朝忠臣何其多第九百七十七章 佈政大人第八十二章 天窗第一百七十二章 攻守 十一第一千七十七章 目標遼東第四十六章 侍女第二百七十三章 糧食第二百六十一章 議政王大臣會議 上第四百八十四章 六官 科舉第一千一十四章 賊秀才定會要朕的命第八百五十八章 滿韃無人第二百二十五章 誓言第一百四十五章 城牆第八十七章 香山第五百二十二章 火焚昆明第二百一十三章 虛實第六百二十三章 好日子過夠了不成第三十五章 民心第三百七十一章 愛新覺羅家的女人第三十九章 夫子第七百三十五章 下武昌,奪安慶,功可封侯第一百五十一章 立足第二百四十七章 入城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鄭芝龍必須死第三百零五章 漢人得勤快第六百二十三章 好日子過夠了不成第一百七十八章 攻守 十七第一千四十九章 擲杯爲號第三百六十五章 大帥錯了第五百二十四章 矯詔封王第七十八章 司禮監第六百零一章 糧食意味一切第一千二十八章 大明朝不缺錢,只缺糧第一百六十四章 攻守 3
第六百章 爲了糧食開戰第一千八十二章 邊外李晉王第五百六十七章 爲了活下去第九百一十五章 我大清還未亡呢第三十六章 裹挾第九十八章 代表第十章 官員第九百一十九章 長公主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藩第八百九十一章 福臨以爲我死了麼?第五百一十一章 梧州城破 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和尚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雲南整編 夔東請鎮第十六章 洗城第七百零五章 打滿州易,打唐三水難第九百六十五章 媽媽走不得第九百九十二章 吳三桂破潼關第九百零七章 探花郎執騎第五十一章 明軍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錦衣衛上門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元清非中國第一百一十二章 火銃第五百六十二章 石頭要過刀,茅草要過火,土人要換種第一千八十章 封土關外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太平寇來了第六百七十章 有違祖制第一千五十章 不若去投齊王第二十一章 逃命第五百三十六章 廣西狼兵第二百五十三章 勤王?第三百八十三章 我要做親王第八百八十七章 一切沒有結束第二百五十一章 俘虜第四百一十一章 我見見耿精忠他娘第五百五十九章 平郡王第二百零九章 回去第七十五章 爆破第二百二十四章 會場第一千七十三章 天下本來是咱闖營的!第五十六章 瞑目第四百三十一章 蓬洲千戶所第一百二十九章 屠殺第三十七章 麻煩第一百三十八章 戰死第一百二十九章 屠殺第二百六十七章 米行第十六章 洗城第一百五十四章 矛盾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你我父子戰個痛快第629章 大軍何日北上第九百八十四章 班超再世第三百三十三章 長樂郡主第六百五十七章 大帥做天子!第一千四十三章 皇帝沒了,怎麼辦?第二百二十六章 靖海將軍第二百二十四章 會場第三百七十一章 愛新覺羅家的女人第一百三十三章 絕望第九百一十六章 洪承疇病逝第七百七十五章 八大皇商 殺雞取卵第一百四十三章 懷疑第六百零八章 野戰軍團第二百三十九章 決戰 九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若能活下去,照顧我爹孃第七百八十八章 小明王故事第一百零一章 旗兵第四百二十五章 明朝忠臣何其多第九百七十七章 佈政大人第八十二章 天窗第一百七十二章 攻守 十一第一千七十七章 目標遼東第四十六章 侍女第二百七十三章 糧食第二百六十一章 議政王大臣會議 上第四百八十四章 六官 科舉第一千一十四章 賊秀才定會要朕的命第八百五十八章 滿韃無人第二百二十五章 誓言第一百四十五章 城牆第八十七章 香山第五百二十二章 火焚昆明第二百一十三章 虛實第六百二十三章 好日子過夠了不成第三十五章 民心第三百七十一章 愛新覺羅家的女人第三十九章 夫子第七百三十五章 下武昌,奪安慶,功可封侯第一百五十一章 立足第二百四十七章 入城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鄭芝龍必須死第三百零五章 漢人得勤快第六百二十三章 好日子過夠了不成第一百七十八章 攻守 十七第一千四十九章 擲杯爲號第三百六十五章 大帥錯了第五百二十四章 矯詔封王第七十八章 司禮監第六百零一章 糧食意味一切第一千二十八章 大明朝不缺錢,只缺糧第一百六十四章 攻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