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七章 尋策

趙匡義聽得一時冷汗頓岀,臉顯惶恐。

“大師他們行瞞天之術,成事在天已非可期,爲娘當謀成事在人……”

“經高平大戰時何、樊二人臨陣逃脫事後,皇上用人已爲先重其忠後視其能。對於由書院弟子與通寶閣箭衛組成的神虎營衛,自是大爲倚重,但凡要戰重戰皆是讓神虎營衛參與。”

“能夠統領神虎營的將領,自當是皇上的親信心腹才能勝任……若非尚佑南下刺殺遼使身亡,卻是由不得你二哥統領神虎營。”

“而營中的箭衛與書院學子一樣,也是不爭權利,對於誰是統領皆無意見,只要統領之人是忠心於皇上,但若出現如何徵、樊愛能之輩……行臨陣逃脫之舉,嘿嘿,那時卻是會被這些營衛破成肉醬。”

趙杜氏言語一頓,望着趙匡義,“然能使這些箭衛如此團結一心,效力於皇上,實是因洛閣主所致……而你二哥雖爲神虎營統領,若說對這些營衛的影響力,猶不如通寶閣的一位長老。”

“爲娘讓你打探通寶閣總閣所在,使智苦大師對洛閣主、諸長老出手,目的就是要讓你二哥日後可以真正駕馭神虎營……所謂人心易變,倘使這些箭衛失去主心骨,自是可以容易將他們分化,乃致於收買爲我所用。”

“書院學子非比那些久經江湖的箭衛,他們貴在赤子之心,”趙杜氏言語一頓,盯着趙匡義,緩緩言道:“但也因他們的赤子之心,才更容易爲我所用……只要在他們面前樹以家國大義形象,自然可使他們一心相隨。”

“你與嚴秋、宮少文一同投身於藥王谷學醫,也是爲師兄弟,當可利用此點,多多結交奉職在神虎營中的學子,細查他們的品行,記在心中,必要時投其所好,日後圖事之時,或爲大用。”

“孃親囑付,孩兒記下了。”

“此下雖然洛閣主受傷,諸長老失了大半,但仍有七八位長老隱在別院,來日依會隨行軍營,影響神虎營中的箭衛……待有時機,當讓大師他們出手,一舉滅之方行。”

“當日大師要爲娘尋出衣冠冢所在,但猜皇上必使行事穩重的心腹之人去辦,爲娘心中除了馮太師之外,也是有想過江大人……但爲娘未讓你二哥打探那時江大人的行蹤,廷宜你可知爲何?”

“記得孃親當日曾對孩兒與二哥言過,江先生心懷天下百姓安寧,是爲大局爲重之人,非如一家一姓爲主的愚識之輩……來日所謀若生變數,江先生是可穩定局面的人物。”

杜杜氏點了點頭,微微一笑,端起茶碗茗了一口香茶,緩聲又道:“當日不想動江先生,此下是爲不能動……若想你二哥他日大權在握,須得靠江先生在皇上身邊行事。”

趙匡義聞言一時疑惑,望着趙杜氏,卻是欲言又止,未敢相問。

趙杜氏但顯臉色凝重,“倘使江大人有所閃失,皇上必定不會善罷甘休,屆時書院長輩、甚至連不願現身插手朝堂之事的楚先生,都會隨護皇上身邊,駐留大內之中。”

“而倘若如此,大內禁軍將領定會大有調換,你二哥想是會因此失去統領神虎營的職位。一但失去大內禁軍統領之務,即使是爲皇帝器重……最多隻會受遣領兵一方,從而失去進入朝堂核心的機會。”

趙匡義略一遲疑,言道:“孩兒曾在郡主府中遇見過武先生、洛先生等人……還有江大人,每提及二哥,皆是大爲稱讚,何以母親會認爲一旦江大人有失,二哥也會失去神虎營統領職務。”

“唉。”趙杜氏嘆了一聲,搖了搖頭,“你這憨兒,若使江大人有失,楚先生、武先生他們隨侍皇上身側,你說洛公子會不會也參與大內之中?”

“洛逍遙?”趙匡義一時驚疑。

“洛閣主受傷,洛公子自然是會查其父親受傷的原因,但想他已知道了兇手是爲智苦大師。”

“倘若江大人有失,以楚先生之智,定會查到是大師他們所爲,你說在尋不到大師他們的行蹤,洛公子會不會留在大內守候?而以他的身份,你說神虎營統領之職會不會爲他所取?”

趙匡義一時驚疑,“但如母親所言,那楚先生他們是知道護道人、冢陣之事?那何以方纔母親會對大師言說……楚先生應爲不知護道人之事。”

“平常聽你出入郡主府所見所聞,皆是說楚先生與他夫人歸隱山野,爲娘也因此以爲他是爲不知,但方纔聽智苦大師言說……楚先生突然現身去查孟校尉屍身,方是敢想他知道護道人、冢陣之事。”

“啊?!”趙匡義心頭一驚,“但若楚先生知道,插手此事,那當如何是好……”

“是故爲娘說此下不能動江大人,也不能去查冢陣之事。”

“那……”趙匡義一愣,“那不尋出護道人,卻是如何可以謀成大事?”

“方纔爲娘不是講過,你二哥只是十數個殿前指揮使中的一員。手無大權,憑什麼此下可以讓三軍將士擁戴於他?”趙杜氏眼神一瞪,“廷宜我兒……怎生鼠目寸光之念?”

趙匡義心頭一凜,“孩兒知錯,望母親息怒。”

但見趙杜氏臉色緩和,趙匡義略有遲疑片刻,又道:“倘使智苦大師他們自身去查,那當如何是好?”

趙杜氏聞言一笑,“爲娘雖未諳武學,但也知曉一些事情,智苦大師所謂智光功法見障……爲娘敢猜他去尋洛閣主之時有所受傷,是故纔會去天竺修習年餘。”

“而江先生身手不凡,但猜智苦大師想讀取他的記憶也是不易,故而纔會讓爲娘去查……然此下四處拆除寺廟,爲娘也恐大師他們受了刺激自身去動江大人,便是先將事情應承下來,但目的是爲拖延時間。”

“趁這時間之內,佈置一些事宜,以使你二哥的勢力得已壯大。”趙杜氏言語一頓,略一沉吟,又道:“此下禁軍殿前司是爲都點檢張永德所統,親軍侍衛司是爲都指揮使李重進所領。”

“若想成事,必定要圖這兩處職權,但此二人是爲皇親國戚,皇帝又是英明之主,絕難使離間之計取得代之……即使以顯赫戰功也是無法做到。”

“但眼下兵徵南唐,是爲分化了侍衛司李重進的兵權……爲娘但想驍勇善戰的李重進,必爲皇上開疆拓土的先驅,定會讓他統率各處節鎮徵集而來的兵馬,混合南唐降兵去征戰殺場,那時留在他身邊的侍衛司兵衆應是不多了。”

“那侍衛司都指揮使之位……二哥可以謀取?”

趙杜氏搖了搖頭,“以皇上對李重進的器重,即使他領兵陣前,這侍衛司都指揮使之職依然也會是他。但他卻會因此無法左右侍衛司馬步軍各將領的升遷……”

“而你二哥眼下雖只統領殿前司神虎營人馬作戰,但亦有侍衛司兵馬從旁協助,可讓他將軍功讓與這些侍衛司領兵將領,卻是可以從此在侍衛司樹立威望。”

“更可創造機會把軍中所結交的將領,推薦到侍衛司中擔職,屆時侍衛司之中多爲感恩戴德之人……這侍衛司都指揮使之職也就無須去圖。”

“張永德作戰雖也驍勇,但其人不如李重進坦蕩,心恐皇上猜忌,不敢重用或舉薦殿前司軍中的良將。但想哪個將領出生入死不是圖取功名利祿,張永德所爲自會使諸多將領生了懷才不遇之心,屆時也可行同樣手段,使這些將領爲我所用。”

趙匡義聞言眼睛一亮,“但若殿前司、侍衛司的將領多有與二哥結交……就是查探冢陣、護道人之時?”

“不錯。”趙杜氏點了點頭,“爲娘方纔聽你言及……再過兩日一衆神虎營的書院學子要去陣前?”

“正是,昨日那翁長老帶來了一些人馬,說是要加入神虎營,早上剛剛回京的江先生已是將他們編入營中,並安排後天與衆學子一同前去陣前。”

“哦?!翁長老帶來了一些人馬?是什麼來歷……有多少人?”

“孩兒聽珂雪師妹說……像是通寶閣的箭衛,有二十餘人。”

趙杜氏微微點了點頭,沉吟片刻,問道:“那可有聽說別院長老會一同前往?”

“這倒未聽珂雪提及,母親的意思?”

“江大人此次回京定然是查夷門山糧倉失火一事,定是會疑到智苦大師身上,即然如此……就讓智苦大師出手將這些長老一併殺了。”

“啊?!”趙匡義悚然一驚。

“珂雪、嚴秋他們可是也一同前往?”

回過神來的趙匡義點了點頭,“是。嚴師兄他們要押送金創藥到軍中,本也是要孩兒一同前去。孩兒回來之時話未講完……便是隨母親去了佛堂,未爲與母親稟明。”

“如此甚好,你是爲時候去軍旅中歷練了。”趙杜氏笑了一笑,神情一凜,“但可留在軍中,與書院學子共事……關於如何與他們相處,不用爲娘再吩咐了吧?”

趙匡義點頭道:“母親的教誨,孩兒謹記在心。”

“至於別院中的長老,此次會不會隨神虎營前去,你切記莫要再行打聽,爲娘自會讓智苦大師查探。倘使那些長老是有追隨,大師就會出手,屆時你莫要心亂。但以他們的身手,打鬥起來,也非是你們可以近身……該留該退,只管隨嚴秋他們一樣。”

趙匡義望着趙杜氏平靜的臉色,略有遲疑片刻,便是點頭應道:“孩兒遞命。”

“青青郡主所煉的丹藥如何了?”

“聽珂雪所言,前個月煉成一粒,前三日又煉成兩粒,逍遙師兄已是送去與洛閣主服用,可惜珂雪也不知他們送去何處……”

“廷宜,萬萬不可去打聽洛閣主的落腳之處。”趙杜氏聲音一沉,“聽智苦所言他此下已爲失憶,即使活着也是不會對謀事有影響,勿要節外生枝。”

“或許洛閣主此下會是與楚先生一起,但你也莫去動念頭打聽,包括楚先生落腳的地方,但需記住,對書院之人,非萬不得已……不容生絲毫相害之心。”

趙匡義神色一凜,“孩兒記下了。”

“你此刻就去尋嚴秋他們,可如尋常一般,可宿在營中,與他們一起備藥裝車……不用再回府中告辭了。”

****

清涼寺,方丈室,楚南風向文益講述了,當初洛寒水護送朱玄周受傷的事由,以及冢陣的存在,卻是將文益聽得一臉凝重。

“智苦奪去寶典之事,有關洛家通寶閣秘事,當日晚輩未敢告與大師。冢陣的存在,晚輩也是後來方爲得知,但恐擾了大師清修,只待機變相應再言……實無相欺大師之心,還望大師見諒。”

“阿彌陀佛,事及天機,當爲隨機應變,楚居士此舉實乃穩重,老衲豈敢誤會楚居士苦心。”

“此下夷門山袍冢有失,晚輩未知以智苦‘漏盡通’神通是否可以尋及另三處所在,故來請教大師。”

“雖說‘漏盡通’神通無缺不補、無漏不窺,天下少有其不能窺探之氣,但‘平龍認’亦是無氣不望、無氣不遮的大成功法。”

“若論二者強弱,當是誰佔了先機……誰就立於上風。此下最爲關鍵是安放衣冠冢之人,倘若這些人不爲智苦所知……老衲但想他是難以尋找。”

楚南風心下一嘆,“安葬另三處冠冢之人,一人是爲晚輩師侄,一人是爲晩輩師弟,二人皆已遇難身亡。此下天下間能知道這三處葬冢大致所在……除了大周皇帝與晚輩的江師弟之外,就是晚輩與內子二人。”

楚南風行事穩重,雖然告知武、華二人以及穆道承葬冢的存在,卻是未爲將地點言出。

“善哉,善哉。”文益微微一笑,“當日武、華兩位居士找老衲見詢……以智苦‘宿命通’神通是否可以讀取大周皇帝的記憶,原來是爲如此……”

楚南風歉然一笑,“寒水兄受難之後,晚輩心恐智苦會去尋皇帝,是故想使人護皇帝身側。幸得內子提醒,方是請兩位師父前來打擾大師,始知皇帝此下得有天護……也讓晚輩不用做日日防賊之舉。”

文益停下手中的念珠轉動,略一沉吟,“智苦何以能尋到夷門山袍冢所在……楚先生可是令人尋查原因。”

“當日大周皇帝深知葬冢事關重大,夷門山之處本欲親自暗中去爲安放,怎奈地點是在糧倉之內,有諸多守兵出入,一時不便之下,便是讓馮太師着人去辦。”

“此事密陷,恐是智苦勾連大周朝堂之人方讓他尋出……晚輩前來拜訪大師之時,已是讓江師弟回京秘查此事。”

“令師弟江先生是爲……?”

“江師弟隨護皇帝身邊,是爲大周光祿大夫。”

“哦?!”文益略有驚訝,“這麼說……令師弟江大人能知道葬冢之事非是楚居士言告?”

楚南風想是知道文益擔心所在,點了點頭,“江師弟知道葬冢之事猶早於晚輩,另三處安葬之事就是爲江師弟的安排……自夷門山事陷,晚輩心恐智苦尋他,着信讓江師弟回京調查之時,亦讓明無大師同行,暗中隨護於他。”

楚南風本欲讓明無留在陣前軍營,與華千行等人配合,待別院長老前去之時,設計引出射殺趙印山等人的兇手將其擒獲。但知夷門山袍冢被破,又想智苦非是衝傷害郭榮而去,卻是讓明無暗中護在江秋白身邊。

“善哉,善哉,楚居士行事周全,倒是讓老衲多慮了。”文益點了點頭,略一遲疑接着又道:“夷門山事陷,以楚居士所料……是爲智苦勾連大周朝堂之人所爲?”

“晚輩是爲如此作想,雖說智苦有‘宿命通’神通可以讀取他人記憶,但想他猜到有人布了葬冢阻他行事,在皇帝不能窺探的情況下,必是尋皇帝身側心腹下手。”

“他非是朝堂之人,自難斷出皇帝會使何人去爲葬冢之事,宮中近侍、太監、朝上官員皆有可能,想他是不會一一用神通去尋。”

言語一頓,又將智苦知道靈秀村所在,以及諸長老及趙印山陣前被射殺一一講出。

“是故晚輩猜斷智苦勾連了大周朝中之人,方會能尋出是馮太師遣人去夷門山葬冢,而其人會不留餘力相助智苦,晚輩但想應與龍脈氣運有關,是爲想謀奪皇位。”

文益點了點頭,“自四年前智苦擄去燕王之事,老衲便也猜疑智苦是想改變龍脈運數,以圖使佛劫不復重生,那時但猜不透他是如何行事。”

“方纔聽楚居士言他奪了‘易氣金訣’、‘地脈回朔經’,此下以洛居士再次受難、諸長老失事,以及夷門山袍冢被破來看,智苦他是想使人替代應劫帝王。”

楚南風嘆道:“想來這智苦這偷天換日之術,出自於被他奪走的兩本寶典……”

文益點了點頭,按言道:“當是如此,而朱先生行事步步爲營,也恐南下之時會生出不測,便留下這冢陣,以防智苦改變龍脈運數……”

“那大師可是知道智苦是以何方法改變龍脈運數,使人替代應劫帝王?”

文益緩緩搖了搖頭,沉吟良久方道:“倘使要知道智苦如何改變應劫運數,在護道人、應劫帝王雙雙身亡,而又能使佛劫不復重生,除非尋到龍脈所在,進入其中……方能看出他是如何佈局。”

楚南風此來本想求解冢陣的真正作用所在,此下心中已是瞭然,但想龍脈已被智苦用‘漏盡通’神通先行遮護,即使朱玄周重生也未必能夠尋到,聞言心頭苦笑,“晚輩心中尚有所惑,望大師指點……”

“楚居士請講,老衲知無不言。”

“朱先生所佈的冢陣除了護住龍脈運數不爲智苦改變……可有護住小徒身上護道氣象的用處?”

“護道人的修爲未入抱丹境之前,其身上護道之氣有先天隱匿之能,若非生死關頭,和應劫帝王登基,是爲不會顯現。當日老衲無意間迫出小居士護道之氣,便是用功法將它隱下。”

“後來應劫帝王登基……小居士另得福緣,也是隱住的身上護道氣象,但不管如何,只要是小居士被人扣住脈門相迫、或其性命危急,其護道氣象也是會顯現。”

楚南風與馬希蘭心下一震,互視一眼,沉言片刻,言道:“那大師可知夷門山的袍冢的作用何在?”

“那朱先生有言夷門山葬冢三個月內不失便可……三個月內?”文益沉吟之中,突是言道:“大周太祖皇帝是爲仁德君主,其駕崩之後,必有祥氣迴歸龍脈。若老衲所料不差,這夷門山葬冢所在……是爲阻止祥氣迴歸。”

“阻止祥氣迴歸?”楚南風大爲不解。

“應爲如此。”文益點了點頭,又是問道:“楚居士可知夷門山袍冢葬於何時?”

楚南風略一思索,“確切時日晚輩當是不知,不過應是在馮太師受命置寢陵之時,那時太祖皇帝駕崩未及半個月……”

文益點了點頭,“大周太祖皇帝仁澤天下,其祥氣從諸方地脈迴歸龍脈,其迴歸雖對龍脈國運年祚有增,於智苦圖謀改變數百年龍脈氣運無有影響,智苦當不會耗損修爲氣機,去做無用之功阻止祥氣迴歸。”

“朱先生學究天人,定當知曉此理,夷門山葬冢目的……唯是阻止祥氣迴歸。”

“那阻止祥氣迴歸其作用何在?”

“但凡有九九歸一之說,三個月之數應是爲此原因,使四方迴歸的祥氣聚集一處,其用處是爲護住龍脈中的劫道,不爲智苦所用。”

“龍脈中的劫道?”

“楚居士想是記得老衲當日在莫忘島所言……”

楚南風略一思索,似有所覺,“大師當日是曾言應劫帝王的氣運寄附在護道人身上,應劫帝王要消去怨氣攢得功德,才能獲得氣運,這龍脈中的劫道……”

第八十七章 念情劍法第七十二章 江湖情苦男兒蒼第一一七章 清風驛刺殺(二)第五十七章 沈連城第一零六章 氣運之分第十六章 燕仲長第一一五章 履約(下)第七十章 身陷韶州第一零三章 高平之戰(五)第一百章 高平之戰(二)第一五五章 夷門山糧倉第二十三 護衛府第一二三章 書房密談(下)第九十八章 劫傷(下)第一六一章 護冢之戰(二)第七章 刺殺第一一八章 清風驛刺殺(三)第一三二章 誅殺卓青蓮(一)第五十二章 仙女湖第十三章 太白書院第二十五章 龍脈第一三五章 誅殺卓青蓮(四)第七十六 白髮哀情出第七十七章 心靜悔遺害第七十六 白髮哀情出第七十二章 江湖情苦男兒蒼第一五零章 紫金山之戰(二)第六十八章 追殺第一三七章 誅殺卓青蓮(六)第五十二章 仙女湖第十九章 十二春秋消無形第一八一 章     困局第一八一 章     困局第一七八章   報仇雪恨(四)第一七三章    決戰青龍峰(上)第一六九章 一世錢第一三三章 誅殺卓青蓮(二)第六十五章 惡訊第一三七章 誅殺卓青蓮(六)第六十章 元嬰境〈下〉第四十一章 拂水龍吟鳳梧揚第六十九章 卓青蓮第四十六 言親第八十五章 譚道人第一五七章 尋策第一二五章 殺豬刀法(二)第七十七章 心靜悔遺害第一三三章 誅殺卓青蓮(二)第十四 千機散〈上〉第八十二章 向素素第六十四章 隱門第七十九章 言謊第十九章 十二春秋消無形第六十四章 隱門第二十三 護衛府第一一六章 清風驛刺殺(一)第二十三 護衛府第五十五章 天眼通第八十八章 以彼之道反施其身第一七二章   出海(下)第一二零章 龍氣易脈(上)第七章 刺殺第一七二章   出海(下)第一六一章 護冢之戰(二)第七十七章 心靜悔遺害第六十三章 根枝相連第四十三章 龍衛營第十三章 太白書院第七十八章 策馬論俠義楔子第七十四章 龍從雲第一八八章      立誓第五十一章 法無我第一二三章 書房密談(下)第一六二章 護冢之戰(三)第三十八章 劉繼業第一六九章 一世錢第六十三章 根枝相連第一五二章 紫金山之戰(四)第一八五章   兵變(下)第九十八章 劫傷(下)第六十五章 惡訊第八十六章 破境第一三七章 誅殺卓青蓮(六)第一三二章 誅殺卓青蓮(一)第七十章 身陷韶州第一六一章 護冢之戰(二)第一八五章   兵變(下)第五十七章 沈連城第九十一章 錦囊第一零九章 趙杜氏第一七九章   海難第一六三章 護冢之戰(四)第一四二章 解惑第八章 飛鴿傳書第二十八章 洛明珠第一八九章    玉碎向君恩第一零三章 高平之戰(五)第三十二章 臥龍島第七十六 白髮哀情出
第八十七章 念情劍法第七十二章 江湖情苦男兒蒼第一一七章 清風驛刺殺(二)第五十七章 沈連城第一零六章 氣運之分第十六章 燕仲長第一一五章 履約(下)第七十章 身陷韶州第一零三章 高平之戰(五)第一百章 高平之戰(二)第一五五章 夷門山糧倉第二十三 護衛府第一二三章 書房密談(下)第九十八章 劫傷(下)第一六一章 護冢之戰(二)第七章 刺殺第一一八章 清風驛刺殺(三)第一三二章 誅殺卓青蓮(一)第五十二章 仙女湖第十三章 太白書院第二十五章 龍脈第一三五章 誅殺卓青蓮(四)第七十六 白髮哀情出第七十七章 心靜悔遺害第七十六 白髮哀情出第七十二章 江湖情苦男兒蒼第一五零章 紫金山之戰(二)第六十八章 追殺第一三七章 誅殺卓青蓮(六)第五十二章 仙女湖第十九章 十二春秋消無形第一八一 章     困局第一八一 章     困局第一七八章   報仇雪恨(四)第一七三章    決戰青龍峰(上)第一六九章 一世錢第一三三章 誅殺卓青蓮(二)第六十五章 惡訊第一三七章 誅殺卓青蓮(六)第六十章 元嬰境〈下〉第四十一章 拂水龍吟鳳梧揚第六十九章 卓青蓮第四十六 言親第八十五章 譚道人第一五七章 尋策第一二五章 殺豬刀法(二)第七十七章 心靜悔遺害第一三三章 誅殺卓青蓮(二)第十四 千機散〈上〉第八十二章 向素素第六十四章 隱門第七十九章 言謊第十九章 十二春秋消無形第六十四章 隱門第二十三 護衛府第一一六章 清風驛刺殺(一)第二十三 護衛府第五十五章 天眼通第八十八章 以彼之道反施其身第一七二章   出海(下)第一二零章 龍氣易脈(上)第七章 刺殺第一七二章   出海(下)第一六一章 護冢之戰(二)第七十七章 心靜悔遺害第六十三章 根枝相連第四十三章 龍衛營第十三章 太白書院第七十八章 策馬論俠義楔子第七十四章 龍從雲第一八八章      立誓第五十一章 法無我第一二三章 書房密談(下)第一六二章 護冢之戰(三)第三十八章 劉繼業第一六九章 一世錢第六十三章 根枝相連第一五二章 紫金山之戰(四)第一八五章   兵變(下)第九十八章 劫傷(下)第六十五章 惡訊第八十六章 破境第一三七章 誅殺卓青蓮(六)第一三二章 誅殺卓青蓮(一)第七十章 身陷韶州第一六一章 護冢之戰(二)第一八五章   兵變(下)第五十七章 沈連城第九十一章 錦囊第一零九章 趙杜氏第一七九章   海難第一六三章 護冢之戰(四)第一四二章 解惑第八章 飛鴿傳書第二十八章 洛明珠第一八九章    玉碎向君恩第一零三章 高平之戰(五)第三十二章 臥龍島第七十六 白髮哀情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