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張漢卿還有比這更愁的時候,那就是被蔡鍔約出來看戲。
蔡鍔看戲是沒辦法,誰讓他是老袁的重點關照對象呢?張漢卿有時也是沒法,自從自己翹了韓麟春等人的牆角,高紀毅便告知他,自己進出的周邊比以往多出了些陌生人物。
肯定是老袁動了疑心。自己想縮頭讀書避避風頭吧,偏這煩人的蔡世叔偏要屢屢“拜訪”他,讓他想低調也不成。怎不能叔侄兩人成天在一起研究書本吧?那也太假了!沒辦法,只好三天兩頭出去逛戲園子。
老北京有句俗語:“人不辭路,虎不辭山,唱戲的不離百順、韓家潭。”八大胡同“風月場”雛形的形成,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乾隆時期徽班進京下榻於八大衚衕中的韓家潭、百順衚衕一帶,此後四喜、春臺等戲班相繼來京,分別下榻於八大衚衕之百順衚衕、陝西巷和李鐵柺斜街,說的就是八大胡同與戲劇特別是京劇的形成發展的歷程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對京劇,張漢卿並不排斥,現代京劇一些著名段子也是耳聞目染,像《沙家浜》、像《智取威虎山》。不過要談到享受,還真高看了他。被蔡鍔作爲幌子強拉着看了幾次戲之後,才真正理解了魯迅在《社戲》裡所說的“咦咦啊啊不知唱些什麼”的無奈。蔡將軍一肚心事,無人可說,可以說是孤單寂寞得緊了。現在終於有這個小“同志”在,當然呼以爲朋,引以爲友,這樣纔好打發無聊的日子嘛。梁園雖好,奈何身體不是鐵打的啊;還是梨園好,既能看戲消耗時間,還能吃梨----秋天是吃梨的季節嘛。
在京中無大事,就等着袁大總統好戲開鑼了。只有他開鑼,自己這雙推動奉系乘隙而登臺的手才能在歷史的大潮中張牙舞爪,噢不,是乘風戲浪。
當然,閒來無事,他也細細研究了下民國這幾年來的新聞與京中諸要人的流派與淵源。未來的直系人物、皖系人物,他們的發家史,他們的背後力量。他有心網羅一批人才爲未來的奉系所用,無論政治的、軍事的、經濟的、文化的、科技的。只要有用,都可以努力爭取。自己多挖走一個,京中就少一分力量,未來奉系的發展就少一點阻力。
有道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自己有近百年的歷史知識在,卻仍不然如別的穿越人士般王霸之氣一外露即引得八方膜拜、賢才紛至踏來、金手指五光十色、軍隊有如神助大殺四方。來此半年之居,除了提早認識了個韓麟外,好像一無所成。張作霖的奉系還是按照原有的節拍在順着歷史的走向前進。
財政上還是那麼精窮、軍隊還是那支二十七師、日本人還盤在那裡、自己在東北還是沒有什麼話語權。他開始思量怎麼運用其見識“過人”的優勢,去加速奉系與自己的權力。
自己在奉天軍界聲名不彰,是時候親自抓軍隊了。毛偉人不是說過“槍桿子裡面出政權”嘛,沒有人和槍,軍閥便不成其爲軍閥。自己年輕,奉軍那些老兵油子肯定不會乖乖聽自己的,老爸剛有一師之力,肯定也不會願意這麼早就退休,所以最好的結果是自成一軍。二十七師上下充斥着腐朽的味道,花大氣整頓是要做的,但他寧願有機會重開爐竈建設一支新軍。
經濟上是目前最有必要,而且最有機會展現成果的。奉天以至整個東北礦產資源本就豐富,是上天賜給自己的禮物,經營重工業是再好不過的了。而且東北土地肥沃,在農業上也大有搞頭。最主要的是,自己在經濟上的任何動作,都不至於真正觸及奉系人物的禁臠,沒有多大的反彈;即使日本人也不好有什麼講法----你佔你的,我發展我的,現階段大家互不干擾好不?
當然還有更大的優勢,自己的思想是在改革開放的環境中成長的,對於發展經濟不敢說有十足的把握,那些經過近百年才成型的經濟學理論術語,自己可是有很直觀的認識。特別是現階段中國的發展,與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改革開放有異曲同工之妙。
政治上也要嶄露頭角,不然真成爲軍閥了。中國這麼大,未來要想控制下來,單靠自己一個人是萬萬不行的。自己需要一大撥志同道合的人,就是同志,就是黨。二十世紀及其以後將是政黨政治的趨勢,不未雨綢繆不行呢。參考後世中國共產黨的建黨辦法和執政經驗,這點都不是問題。未來中國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休整及復甦時期,若像蘇聯建國初那樣招惹到列強幹涉未免不美。所以共產黨的叫法,不妥。
執政黨呢,太直白了而且有點狂妄,碰到了個二世祖還真的不信邪把推翻你作爲畢業功業。就像給孩子起名一樣,X霸天、X天霸,都是要被小朋友鄙視的。
國民黨呢,我呸!後來名聲狼藉,自己接受教育時間長了,這個詞一向與反動派連在一起說。在形勢大好下竟然一敗塗地,不出四十年,那些不成氣的敗家子們呆在孤島上丟了最後一塊陣地:丟了政權,分裂了自己,總統撇下了雞肋的黨主席職務,新的黨主席又沒有擔當,瀕死了還玩“立柱拆柱”,真不是玩意。
(朝鮮的)勞動黨或(英國的)工黨呢?太辛苦或太侷限了。(美國的)皿煮黨和共和黨呢?扯蛋,我建黨又不是爲了讓大家選舉着玩----中國有兩千年的皇朝傳統,大歸一的思想在中國還是根深蒂固的,再說一黨纔能有效控制國家和軍隊呢。(新加坡的)人民行動黨呢,好名字,體現了人民當家作主,一定會引起大家仰望,而且行動嘛,表明了效率和節奏。只是名字是不是有點長了?黨管軍隊那不就成了中國人民行動軍?不好聽。
還是人民黨吧,中庸,而且將來稱呼人民軍也比較好聽些。這不,空想家張漢卿在北京城內的一處不起眼的四合院裡在心理上已經建了黨,而且同時在思想上已經入了黨。後世的黨史學家一直在爭議,到底成型的建黨思想是產生在南湖的一條船上還是哪裡,作爲黨的元老的張漢卿始終沒好意思說,是產生在那個四合院的牀上。
可惜自己位輕言卑,乃父名聲也不彰,除了韓麟春幾位“熱血中年”最終談妥了將在歲末入奉外,其餘鮮有建樹,尤其目前奉天發展經濟必須的資金與人才,尚無進展,這讓他有些挫敗感。
當然感覺最挫敗的,還是被老蔡“逼”着看戲。蔡鍔是爽了,張漢卿自己一直沒覺得啊。以至於當蔡鍔再一次“邀請”這位世侄去看戲時,張漢卿抵死不從。
“漢卿,風和日麗,秋高氣爽,正是散心的好日子----我們一起看戲吧。”
“世叔,學良昨夜偶有心得,欲從書中求證----還是算了吧。”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漢卿,光悶在家裡看書不行啊,別辜負了大好時光。”
“世叔,來京日久,一晃書本都擱下了,叫我如何向家父交待?”
“也罷,今天有梅先生的新戲,我只好一人去看了。”
“梅先生?哪個梅先生?”
“梅蘭芳啊!”
“啊,梅蘭芳?世叔如此孤單,學良如何心安?也罷,這就陪世叔走走。”
“哎,不必,好讀書不好(讀“號”)讀書,好(讀“號”)讀書不好讀書。正是年輕時候,多讀讀書明明志是好的。”
“讀書不在這一時。有道是‘行千里路’勝過讀萬卷書。世叔盛情邀請,學良如何讀得下去?”
能把張漢卿心情成功地吊起來,那是因爲有次看戲時張漢卿說過想見識下梅蘭芳。在蔡鍔看來這很正常,作爲京劇票友,誰不知道梅先生?他可不知道張漢卿純粹是想見識下老梅年輕時的風采,純屬惡趣味。
要知道張漢卿對男扮女裝可是很感興趣的,也曾專程看過泰國人妖並花錢與之合影。在穿越前的一次聯歡晚會上,一曲《新貴妃醉酒》爆紅了個李玉剛時,那美侖美奐的美型扮相連他那個非初哥都沒看出來。後來有網友評價說梅老闆的女妝相纔是極品,這才百度了許多梅老闆照片欣賞之。來到梅蘭芳生活的時代後,也就是聽戲時纔想到的----現在正是梅蘭芳風華正茂的時候呢。
當然梅蘭芳也值得他在“百忙”之中思念一下:民國二年梅蘭芳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臺演出了《綵樓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戲,初來上海就風靡了整個江南。當時里巷間有句俗話:“討老婆要像梅蘭芳,生兒子要像周信芳”。這種傳聞讓張漢卿有了一種“平生不見陳近南,便稱英雄也枉然”的衝動。
這時空的1915年10月31日,梅蘭芳會在北京吉祥園首演創編古裝新戲《嫦娥奔月》。之所以這個日子被鄭重記載,因爲是第一次在京劇舞臺上使用追光,梅蘭芳則把燈光的作用向前推進了一步,在京劇發展史上有着濃墨重彩的一筆。蔡鍔知道張漢卿的心願,便用這個消息把打算拿捏的這位世侄成功地釣了出來。
當然,張漢卿看書是假,聽戲也是假,過過瞻仰名人的癮纔是真。至於蔡鍔,每天在一羣特務的注目中流連於戲院妓家,他都不知道看戲是爲了麻痹特務,還是麻痹特務爲了看戲。
正如一句俗話:不知是你玩弄了生活,還是生活玩弄了你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