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片刻,張漢卿說:“東北聯省自治政|府絕沒有損害貴方利益的行爲和打算。對中國政|府來講,無論誰上臺,都不可能敢將山東劃出中國,吉田先生應該瞭解目前的民意。家父兵出山海關,也無非是藉此機會入主北京,於貴方利益並無任何衝突之處。學良願請雙方保持互信,維持目前難得的安穩局面。至於奉軍入主北京後,可以保證,貴方在華的一切現有狀態均保持不變。”
這一舉動也是事前經過深思熟慮的。歷史上日本對五四運動也並未作直接干涉,對親日的段祺瑞政|府的最終倒臺也並未作過多直接支持,原因就是很大一部分日本人,視張作霖爲段祺瑞後最大的代理人。老張沒倒,日本也就沒有興趣理會段祺瑞的死活----反正直皖大戰後張作霖的地盤也擴大了。
既然現階段大家還是按照原定的歷史在走,那麼只要把住不直接、不嚴重刺激日本的對華政策,至少可以暫時在國內不改變歷史的走向。
只要化解了將來直奉戰爭的威脅,按照東北的模式治理北洋政|府控制下的華北與西北,實力越大,將來避免中日全面戰爭的概率越大,當實力大到一定程度,最終和平統一中國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張氏父子在盡曉日本底牌時,敢於顯出強硬一面,又一定程度上給日本吃了顆定心丸,使得日本在其後的發展中,並未對局勢做過多的干涉。
14日,吳佩孚率兵突襲邊防司令部所在地松林店,皖系部分高級將領被迫投降。接着,直軍佔領涿州並向長辛店追擊。奉軍也大軍壓境,作爲直軍的後盾,最近處抵達北京邊境的密雲。
這次戰爭歷時僅五日,戰中皖軍東、西兩路全線潰敗,段祺瑞已如喪家之犬。
如此結局,讓交戰幾方都覺得不可思議。
邊防軍算起來裝備在諸方中最好,甚至比有經濟大發展依託的奉軍還好,竟然撐不了幾個回合。這種不堪一擊之勢不應該是訓練有素、裝備齊全的西北邊防軍的真實水平。
其實倒不是他們戰鬥力不強,而是皖系近幾年的所作所爲太不得人心,因此戰鬥意願就低。
而且皖系本來強力對陣直系,奉系突然發難,嚴重干擾了其陣位判斷也是一方面。皖系諸將在直奉兩系的合力下意識到久戰必敗,也最終沒能凝成一股繩,各自怯戰,最終將無戰心,兵無戰意,不敗纔有鬼了。
不過這也是中國之福,皖系乾脆利索地落敗,倒也沒讓中華民族元氣大傷。
不少人都勸說段祺瑞罷戰爲上,段也在猶豫,害怕戰爭責任的追究。因爲奉系大有不依不饒之勢,吳佩孚也發聲說:“除皖系十大禍首徐樹錚、曾毓雋、段芝貴等餘不計。”特別是徐樹錚,當年曾槍殺直系要人陸建章,這筆帳不能不算。因此,吳佩孚表示:“賞十萬元取徐項上人頭。”
對此,《奉天時報》及時發聲,認爲“如能減少內耗而少奪將士之命,即於國家於民族爲大功一件,當既往不咎。”張作霖也派人和段祺瑞聯繫,表示只要皖系軍隊向奉系投降,將確保相關人員的安全,張作霖將努力爲之緩頰,這堅定了他停戰的意願。
段祺瑞曾經三落三起,對於自己上臺下臺之處境倒沒有多少擔心,反而對其手下大將徐樹錚的處境非常掛念。張作霖當即大打包票,表示只要其本人未落入直系手中,他都將盡可能予以轉圓。
能夠讓這位民國新晉梟雄如此禮遇,徐樹錚真算是異數。不過他還真不怕自己的安然,知道大勢已去及段祺瑞的想法後,懷着對吳佩孚等的憤怒,他即命令已在奉系圍困中的邊防軍就近向奉系投降。既然左右是個輸,怎麼也不能盡把好處都給了仇人。在他想來,直系根深蒂固,吳佩孚手下的兵都是能打仗的,不扶持一把奉系,將來誰可匹敵之?如何再乘亂東山再起?
到7月18日,靳雲鵬向段祺瑞進最後忠告說:“戰爭已完全失敗,邊防軍戰鬥力已失,若不從速設法,恐三數日內,京中糧食問題將令全軍不戰自潰,至兵臨城下,爲時已晚,追悔莫及矣。”已安頓完畢的段祺瑞當即表示同意,便向徐世昌請求下令停戰。
當天,徐世昌頒佈停戰令,責成各路將領迅飭前方各守防線,停止進攻,聽候命令解決。次日,段祺瑞發表通電,自請罷免官職,解除定國軍名義。
皖系四大金剛兵敗如山倒:兩面派的靳雲鵬因爲曾給張作霖通風報信,所以他不怕;吳光新、傅良佐都丟下軍隊離開了;而徐樹錚作爲吳佩孚點名要處置的角兒,不得不自謀後路。他開始中變換行蹤準備逃跑,先是衝進家門,然後又去銀行取款,籌措風緊扯乎的路費。接着卻衝進了書店,歸還之前買書欠老闆的書錢。
書店老闆驚詫地說:“都到這節骨眼上了,你不快點逃命,還來還錢幹什麼?”
徐樹錚笑說:“現在不還,怕以後沒機會了。”
然後他從容前往六國飯店躲避,以謀東山再起。這種心機似海的軍閥策士,也成爲誠信待人、欠債還錢的模範顧客。他到了日本使領館後還不忘風騷一把,賦詩一首來噁心吳佩孚,內雲:“購我頭顱十萬金,真能忌我亦知音。”
趁着這股熱勁,直奉兩系不約而同地大撈好處:西北軍、邊防軍被勒令就地停戰,原先的對手,各自派人要求皖軍向自己投降;直系主力雲集洛陽和保定、奉系主力屯兵秦皇島和承德,雙方前鋒都已經分駐南苑北苑兵營。只要一聲令下,北京城將成爲齏粉。
戰後,第一要務是組閣問題。徐世昌想用自己的老朋友周樹模組閣,曹錕看中了直系元老王士珍,張作霖念念不忘的仍然是他的兒女親家靳雲鵬。
陸軍總長靳雲鵬本來是段祺瑞手下的兩大幹將之一,另一位就是參戰處參謀長徐樹錚。但這兩位是針尖對麥芒,形同水火。徐樹錚是安福系的後臺老闆,同徐世昌矛盾很大。而靳雲鵬不屬於安福系,同徐樹錚又仇恨甚深。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爲此,徐世昌看好靳雲鵬。
靳雲鵬和張作霖是兒女親家,和曹錕還是拜把兄弟,又和直系的王佔元、吳佩孚都是山東同鄉。由於具有這些政治資本,靳雲鵬在和諸元老的競爭中,自然佔了上風。他認爲時機已到,該他出山了,便於7月23日親到奉天,同張作霖商討善後問題,取得張作霖的支持。
幾天後,張作霖和靳雲鵬同到天津,並電邀曹錕來津開會。又過了兩天,曹錕馬不停蹄地從保定到達天津。此時,各地軍閥的代表也到會了。在這個會議上,就決定了讓靳雲鵬復職組閣。
同一日,總統徐世昌準督辦邊防事務兼管理將軍府事務段祺瑞免職,撤銷督辦邊防事務處,撤消西北邊防軍名義。作爲對張作霖的獎賞,他還頒佈命令,撤銷之前對張作霖的處分決定,恢復其“東三省巡閱使與蒙疆經略使、兼節制熱河、察哈爾、興安三省都統”的職務,儘管無論其恢復與否,張作霖都是當之無愧的東北王和西北主宰。
“護法運動”的最大障礙段祺瑞下臺了,該進行南北和談讓國家統一了吧?孫逸仙、唐紹儀、伍廷芳、唐繼堯等人卻不合時宜地發表二次宣言,要求“北方應先廢止中日軍事協議及二十一條,南北雙方預計於上海的和議方可繼續”。
憑心而論,這是把難題留給北京政|府了。袁世凱在世時,攜團結的北洋和遠勝於今的實力尚對二十一條心有餘悸無可奈何,現在一個分裂的中|央政|府哪來的膽氣與日本叫板?何況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讓日本人退出吞下去的肉,明知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這種不合時宜的言論,也虧得他們想得出來。
果然,曹錕、張作霖、靳雲鵬等在天津會議後,決定解散安福系國會,請靳雲鵬組閣。對於南方軍政|府的迴應是:取消上海和會。
取消和會,意味着新生的民國政|府將繼續和以孫逸仙爲首的南方政|府處於戰爭狀態。於是,民國政壇的風向由七省聯合南方共同反皖的局面演變成直奉聯合針對南方,中國大陸仍處於分裂狀態。
7月29日,徐世昌明令通緝徐樹錚、曾毓雋、段芝貴、丁士源(京漢鐵路局長)、朱深、王郅隆(安福俱樂部財務股長)、梁鴻志(參議院秘書長)、姚震、李思浩、姚國楨(交通次長)等“安福十兇”,他是在幾位大佬授意下發出的這份總統令的。人肯定是抓不到的,因爲諸人均已避匿日本使館,這只是做做姿態。
因爲大佬們的心思已經放在如何在掃尾中佔得好處,皖繫留下的攤子中,既有內閣的人員組成爭奪,又有軍隊的歸屬之爭。安福系作爲一個歷史名詞,已經被掃進馬桶裡,這個時候,已經沒人來追究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