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長嘯(十)

潼關失守!

當楊玉環看到這四個方正的字眼時,一時軟倒了在了御牀上,面容霎時慘白。

李隆基嗤笑了兩聲道:“朕沒想到十八萬大軍竟然連區區一個潼關城都守不住!這些酒囊飯袋,朕養他們何用,養他們何用!”

李隆基粉盒的捶打着牀被,滿面的無奈傾頹。

“陛下,陛下勿要動怒,或許或許事情還有轉機?”楊玉環不忍見李隆基這般傾頹,爬將了過來低聲安慰着。

“轉機?玉環你說還有轉機?”李隆基搖了搖頭,點着奏報道:“哥舒翰和帶着十八萬大軍出關和叛軍再靈寶西原決戰,卻中了敵軍伏兵,大敗而歸入關士卒不足八千餘人,緊接着潼關便被叛軍攻破,你說還有轉機?那崔乾佑不過領了區區兩萬人,算上後續跟進也不過三萬餘人,竟然把朕十八萬的大軍擊的潰不成師,呵呵,呵呵!”

稍頓了頓,李隆基接道:“更重要的是,潼關一破長安將無險可守。雖然安祿山那賊子在東都忙着登位享受,並未傾派全力西犯,但只要讓他站穩了腳跟,遲早會向潼關進軍。到時朕可該如何是好啊!”

楊玉環此時終於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連聲道:“陛下,那可得早些和朝臣們商議啊。安祿山那廝野心勃勃,臣妾以爲他定然不會滿足於割據稱帝!”

這話極爲不恭,也就是從楊玉環口中說出來,若是換做旁人怕早就被李隆基下令推出去砍了。

“如此,看來也只能這般了。”李隆基搖了搖頭,滿面無奈

大明宮含元殿內,大唐天子李隆基峨冠博帶一身冕服端坐在殿上,俯瞰着殿下文武百官。

儘管他刻意將腰桿挺得很直,卻仍不可避免的感受到一陣無力感。他老了,不管自己承認與否,他確實老了!若是放到從前,在朝堂上端坐一日他都不會有一絲一毫的疲憊感覺,可如今才坐了不到半個時辰,他便感覺到力不從心了。

“陛下臣楊國忠有本啓奏!”楊國忠瞥了一眼太子李亨,手持朝笏班然出列。

“臣以爲潼關一破,安賊必定會全力向西京進兵。雖然長安周遭還有三萬左右的兵力,但大多皆是禁軍。他們的戰力尚且不說,但他們是護衛您及皇室安全的軍隊,不到萬不得已不得投入戰鬥。更重要的是,潼關失守後河東、華朝、鳳翔、上洛防禦使皆棄郡而走,守兵皆是潰散。如此之勢,實是危矣!”

楊國忠說完後得意的剜了太子李亨一眼,等着皇帝陛下發話。

李隆基卻是出奇的冷靜,點了點頭道:“那麼依楊愛卿之見,朕如今該如何是好?”

楊國忠聞言深施了一禮道:“以臣之見,不如陛下攜文武王公巡幸西蜀,暫避叛軍之鋒!”

此言一出,立刻在朝中引起了渲染大波。

“這,不可不可啊。”

“嗯,張大人說的是,楊相國此舉有些冒進了。”

“是啊,此舉有些冒進了。”

“”

一衆朝臣皆在竊竊私語,卻沒有一個人肯站出來。

就當李隆基有些慍怒準備喝止衆朝臣的竊語時,監察御史韋琛出列高呼道:“不可,萬萬不可啊。長安乃我大唐之基也。陛下乃真命天子自當與百姓江山同在,陛下若在長安,必定會激勵各地軍兵勤王,擊潰叛軍指日可待。但若是陛下巡幸西蜀,將長安城拱手送給安祿山,叛軍必定會士氣大振,反之西京陷落,整個京畿道的府軍軍心必定潰散,雙方不戰則高下立判矣!”

大理寺卿裴迪也道:“臣附議!長安乃我大唐國祚龍脈之地,此處若失守則叛軍必定士氣大盛,到時數支入境勤王的軍隊勢必會望風而散!請陛下以大局爲重,鎮守長安,與百姓軍民同在!”

李隆基微微不愉。事情到了如今這個地步,他們還希望自己留下來激勵軍心!他又何嘗不知道留在長安對大局有利呢?只是如今潼關失守,沒有人知道安祿山什麼時候會派出大軍攻過來。若是等叛軍兵臨城下再想走,可就走不了啊。

“太子,你怎麼看?”李隆基朝李亨點了點,朗聲吩咐道。

“回稟父皇,以兒臣愚見,應留在長安以激勵軍心!”李亨沒有在意李隆基已經陰沉青紫的面容,兀自說着:“今潼關雖然陷落,卻遠沒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前些時日安賊所佔河北郡縣紛紛起兵反對叛軍,顏真卿、顏杲卿、賀蘭進明等人率鄉勇府兵連奪數城,勢頭正盛。朔方節度使郭子儀、李光弼等將更是率軍出井涇,連敗叛軍。嘉山之役郭、李二人更是大敗胡將史思明、蔡希德、尹子奇等人,斬首敵軍四萬,生擒五千人,獲馬匹五千匹。史思明甚至露發跌足星夜奔向博陵。一時河北道十餘郡皆斬賊首,以迎接朝廷王師。若是父皇繼續重用郭子儀、李光弼等將,范陽指日可破矣。”

太子李亨的一席話說得慷慨激昂,句句在理,立時重新燃起了滿朝文武的信心。是啊,如今安賊北路已絕,老巢范陽又有告破的危險,其所擁之地不過汴、鄭數州,朝廷諸軍四合之時必是叛軍潰敗之日。

李隆基卻不這麼看。河北道的戰事進展的再順利又有何用?郭子儀、李光弼等將攻佔了再多的郡縣又有何用?正所謂遠水解不了近渴,如今潼關告破,長安危在旦夕。若是叛軍被逼的急了放棄范陽權利西進攻克長安,他這個大唐天子該如何自處?

“咳咳,諸位卿家稍安勿躁。朕以爲楊卿所言有理,如今叛軍威逼長安,氣勢正盛,若朕強行留駐長安非但不會起到好的效果,反而有可能亂了軍心。不如遵從楊卿之建議,暫且去往蜀中巡幸。”

李隆基滿懷期待的朝殿下望去,可過了良久他想象中羣臣跪地三呼萬歲的情景並沒有出現,反倒是一些不開眼的小魚小蝦跳了出來兀自爭辯着。

李隆基早朝前已經召集過了楊國忠,楊國忠所說之話也是自己授意的。所以說,所謂的早朝議事不過是走個過場,他根本沒有想過徵求這些官員的意思。

“朕意已決,無需多言!退朝!”李隆基擺了擺手,竟是拂袖而去。

“恭送陛下!”羣臣一時皆是慼慼然,紛紛跪倒在地目送皇帝陛下離去

東宮嘉德殿內,李亨正自叩打着額頭,閉着雙目修神。

“殿下,您可得早作打算啊!”李輔國見李亨時至今日仍這般猶豫,一時憂心忡忡。

李亨一回到東宮,他和魚朝恩二人便聞訊趕來,本想着和太子殿下商議謀劃下具體細節,誰知他們的殿下還這般猶豫不決!這可真是急煞人了啊!

魚朝恩也道:“殿下,今日朝會時的情景您也不是沒有看到。陛下如今寵幸楊國忠一人,您的話是分分毫都聽不進去啊。如今在長安還好些,楊國忠那廝即便再跋扈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謀害於您。可要是任由那廝慫恿陛下逃亡蜀中一切可都不一定了啊。您不要忘了楊國忠那廝起家便是在蜀中,前幾年還兼領着劍南道節度使。他在蜀中經營了多年,遠非殿下可比啊。奴才聽說近些時日他和永王走的很近,怕是已經起了不臣之心了!”

ps:大家猜猜李亨會怎麼做哈,遁走碼字。

第33章 股肱(一)第20章 烽火(六)第64章 背水(四)第29章 斬蛟(五)第78章 血袍(三)第43章 擊築(四)第60章 覓渡(二)第30章 送魂(八)第80章 血袍(五)第20章 擊鼓(三)第60章 覓渡(二)第42章 擊築(三)第4章 出塞(四)第40章 擊築(一)第25章 連角(五)第43章 天方(六)第4章 盛世(四)第55章 天問(七)第5章 江左(五)第21章 佛蠱(九)第41章 無言(三)第7章 金闕(一)第45章 恩怨(一)第58章 捭闔(四)第50章 長嘯(十)第19章 笙歌(五)第9章 鹽道(三)第99章 天涯(二)第57章 山海(十)第43章 天方(六)第35章 忘機(二)第57章 取捨(九)第70章 天威(八)第9章 盛世(九)第23章 送魂(一)第17章 佛蠱(五)第12章 朝歌(二)第20章 朔風(十)第84章 望天(二)第36章 始亂(二)第46章 袍澤(七)第57章 破曉(一)第28章 斬蛟(四)第23章 浮沉(一)第14章 鼓刀(四)第42章 無言(四)第77章 萬里(五)第48章 長嘯(八)第5章 城南(五)第78章 血袍(三)第58章 取捨(十)第24章 鬩牆(四)第32章 斬蛟(八)第17章 鼓刀(七)第16章 笙歌(二)第71章 起死(三)第72章 社稷(四)第6章 出塞(六)第7章 杜宇(二)第66章 天威(四)第39章 天方(二)第28章 邊戎(三)第36章 流年(三)第55章 捭闔(一)第56章 天問(八)第27章 斬蛟(三)第45章 長嘯(五)第47章 揚旌(四)第15章 早春(四)第37章 駝鈴(四)第75章 社稷(七)第39章 荒野(四)第33章 國子(七)第44章 飛沙(一)第3章 槐香(三)第7章 城南(七)第42章 天方(五)第41章 擊築(二)第50章 天問(二)第20章 佛蠱(八)第9章 盛世(九)第14章 佛蠱(二)第12章 鼓刀(二)第63章 覓渡(五)第8章 金闕(二)第57章 破曉(一)第64章 攫骨(四)第12章 鹽道(六)第42章 滄浪(一)第6章 盛世(六)第46章 滄浪(五)第100章 天涯(三)第56章 取捨(八)第58章 天問(十)第21章 佛蠱(九)第7章 憑欄(一)第50章 長嘯(十)第59章 胡笳(二)第45章 滄浪(四)第69章 起死(一)
第33章 股肱(一)第20章 烽火(六)第64章 背水(四)第29章 斬蛟(五)第78章 血袍(三)第43章 擊築(四)第60章 覓渡(二)第30章 送魂(八)第80章 血袍(五)第20章 擊鼓(三)第60章 覓渡(二)第42章 擊築(三)第4章 出塞(四)第40章 擊築(一)第25章 連角(五)第43章 天方(六)第4章 盛世(四)第55章 天問(七)第5章 江左(五)第21章 佛蠱(九)第41章 無言(三)第7章 金闕(一)第45章 恩怨(一)第58章 捭闔(四)第50章 長嘯(十)第19章 笙歌(五)第9章 鹽道(三)第99章 天涯(二)第57章 山海(十)第43章 天方(六)第35章 忘機(二)第57章 取捨(九)第70章 天威(八)第9章 盛世(九)第23章 送魂(一)第17章 佛蠱(五)第12章 朝歌(二)第20章 朔風(十)第84章 望天(二)第36章 始亂(二)第46章 袍澤(七)第57章 破曉(一)第28章 斬蛟(四)第23章 浮沉(一)第14章 鼓刀(四)第42章 無言(四)第77章 萬里(五)第48章 長嘯(八)第5章 城南(五)第78章 血袍(三)第58章 取捨(十)第24章 鬩牆(四)第32章 斬蛟(八)第17章 鼓刀(七)第16章 笙歌(二)第71章 起死(三)第72章 社稷(四)第6章 出塞(六)第7章 杜宇(二)第66章 天威(四)第39章 天方(二)第28章 邊戎(三)第36章 流年(三)第55章 捭闔(一)第56章 天問(八)第27章 斬蛟(三)第45章 長嘯(五)第47章 揚旌(四)第15章 早春(四)第37章 駝鈴(四)第75章 社稷(七)第39章 荒野(四)第33章 國子(七)第44章 飛沙(一)第3章 槐香(三)第7章 城南(七)第42章 天方(五)第41章 擊築(二)第50章 天問(二)第20章 佛蠱(八)第9章 盛世(九)第14章 佛蠱(二)第12章 鼓刀(二)第63章 覓渡(五)第8章 金闕(二)第57章 破曉(一)第64章 攫骨(四)第12章 鹽道(六)第42章 滄浪(一)第6章 盛世(六)第46章 滄浪(五)第100章 天涯(三)第56章 取捨(八)第58章 天問(十)第21章 佛蠱(九)第7章 憑欄(一)第50章 長嘯(十)第59章 胡笳(二)第45章 滄浪(四)第69章 起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