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佛蠱(八)

燭火曳曳,蕩而不滅。

揚州城團練使府內,李括面容冷肅的端坐在上首,聽着張延基的奏報。

“城郊吳氏莊園發生大型暴-亂,據吳府家主吳惟賢親訴,僱傭家丁、僕人在下房中進食堂食時不知爲何皆變得心神不清,突然開始互相攻擊。”微頓了頓,張延基接道:“吳惟賢說,身亡的家丁皆是被同伴咬破了喉嚨,失血過多而亡,死狀甚爲可怖,初步估計是被一種藥物迷惑了心智,遭人利用。”

李括面沉如水,聽到此處只擺了擺手道:“接着往下說。”

“嗯!”張延基點了點頭,接道:“昨夜城南綢緞鋪突遭大火,連同綢緞鋪店主劉潤耳在內的凡總一十七口全部葬身火海,無一倖存。”

“可有什麼線索?”李括輕叩打着手指,疑聲道。這大火來的太過離奇,偏偏在深夜中燃起。最詭異的是,綢緞鋪一共十七口人竟然無一倖存,即便是睡得再沉憨的人也不會對火光毫無察覺吧?

“據江都府衙門前往現場驗屍的仵作說,死者喉嚨口皆有一道利痕,是致命傷。”微頓了頓,張延基接道:“也就是說這場火是後燃起的,他們真正的死傷是失血過多。兇手放這把火不過是爲了欲蓋彌彰,讓衙門的人走上歧途。”

“更有甚者,據江都城臨近各縣的縣令奏報,昨夜縣衙中的捕頭捕快紛紛因不明原因死亡,死時赤身裸體,身上有明顯的抓痕。”

張延基嘆了口氣,將一疊奏報放到了烏木案几上。

一日內接連發生這麼多離奇的事情,定然不只是巧合這麼簡單。那麼這個幕後的佈局者糾集是誰,他的目的又是什麼?

“嘶,如此兇殘的手段,該是何人所爲?”

李括憤恨的捶打了一記案几,胸口燃滿了怒火。

雖然他來江淮之地沒有多長時間,對這些百姓的感情比不上安西治地的鄉親。但看着他們被人荼毒而死於非命,他還是憤慨不已。

而且,他已經隱約猜到了這件事幕後的推手。吐蕃佛僧,一定是他們,他們殺死死者的手法與在長安終南山拗口時驚人的相似。

只是他不能理解的是,爲何在這個節骨眼上吐蕃佛僧大舉侵入揚州城?即便按照那洛書訣中所說,他們也應該將精力放在蠱惑關隴、河西之地百姓上,爲何會來到這無關緊要的江淮道?

該死!若不是他們清晨跟丟了那些佛僧,此事現下或許就有了大的進展。

“洛書現世、中原劫;佛尊開齋,兩京陷。五斗米入香巴拉,烽燃瓜涼山河變!五斗米入香巴拉,烽燃瓜涼山河變......”

李括緊緊的攥起了拳頭,蹙起了眉頭。這句讖語究竟是什麼意思,難道是暗示大唐將瓜涼之地將起大的動亂嗎?

“延基,隨我速去一趟刺史府。”似突然想起了什麼,李括猛然站起闊步朝屋外走去。

“到時候李團練使問起來,該你們說的話就說,不該說的話最好死死的悶在心底,懂了嗎?”

刺史府後堂內,揚州長史徐潤達正揹負着雙手給一衆仵作訓話。他們多參與了城南綢緞鋪死者的屍檢工作,或多或少的接觸了不該接觸的隱秘。

若是外行人面對一堆燒成焦乾的屍體,定是看不出什麼紕漏,但他們可是成天和死人屍首打交道的仵作,不可能不知曉這些人真正的死因。

如今,這個李括身爲團練使卻插手江淮鹽案,看樣子是打算站到東宮那邊,如此一來自己更是不能露出任何破綻,讓他有機可乘。

“回長使大人的話,您的話我們都記下了。”

這些仵作皆是在名利場打滾多年的老油條,當然知道徐潤達此刻心中忌憚的是什麼。對自己來說,若想這些上位者真的安心,最好的方法便是三緘其口,裝聾作啞。

在強者面前表現的越謙卑越容易活下去,卑躬屈膝,這是每個官場中人信奉的準則。

“嗯。”徐潤達滿意的點了點頭,清了嗓子道:“那便來吧。”

“你說死者喉嚨口皆有利刃劃過的血痕?”李括緊緊盯着一名仵作的眼睛,寒聲問道。

“是,呃,不,不。許是那人死後被墜下的樑緣劃傷所致,是死後所傷!”

被李括盤問許久,這仵作早已是滿頭大汗。此番又露出這麼個明顯的漏洞,該如何掩飾的過去?

果不其然,李括揪住此點不放,揚了揚聲調:“你之前明明說傷口是致命傷,現在爲何又改口?”

“這,這......”仵作提起衣袖擦了擦額角的汗水,吃力的吞了一抹口水。

“哎,李將軍,你又何必在這種細枝末節上糾纏?依下官看,這分明便是店家疏忽,起夜時將爐火中的炭薪踢出了爐子,這才引得一場慘劇。”

徐潤達見仵作支持不住就要露出馬腳,連忙迎出身來解圍。

依李括的才智,若由着他這麼追問下去,事情遲早要敗露。倒不是他徐潤達膽子小,實在現在是多事之秋,這種麻煩自是能避就避。

李括大怒道:“徐長史,你這是什麼意思。這仵作言行前後不一,其中必有蹊蹺。你一直阻撓本將軍問詢,可是心中有所畏懼?”

徐潤達見他如是說,燦燦的笑了笑道:“看您說的,我不過是好心提點一番,省得您誤入歧途。若是您不在意,當然可以隨意問詢。”

“那便好!”李括夾了他一眼,便復轉向那仵作。經過他一番敲打,徐潤達定是不敢再在一旁挑唆。這仵作顯然是受到了某種威脅,這才改了口,只要自己給他一定的壓力,不愁他不講出實情。

“本將軍再來問你,這死者身上可有明顯的抓傷痕跡?”

“這,這......”仵作面色慘白的衝李括拱了拱手道:“死者屍首皆已被燒焦,早已辨認不得,又怎麼可能分辨出是否有抓傷痕跡?”

ps:大家猜猜這徐潤達是如何佈局的。

第22章 鬩牆(二)第34章 起戈(三)第66章 采薇(三)第18章 佛蠱(六)第27章 國子(一)第3章 出塞(三)第60章 覓渡(二)第10章 憑欄(四)第56章 山海(九)第13章 論道(三)第44章 天方(七)第1章 武陵(一)第52章 流火(二)第23章 浮沉(一)第13章 執守(三)第72章 石堡(一)第21章 臥冰(三)第3章 出塞(三)第79章 血袍(四)第4章 盛世(四)第58章 取捨(十)第33章 股肱(一)第30章 斬蛟(六)第19章 佛蠱(七)第62章 攫骨(二)第37章 起戈(六)第63章 覓渡(五)第49章 山海(二)第32章 起戈(一)第64章 背水(四)第11章 憑欄(五)第28章 浮沉(六)第54章 暮夜(一)第68章 碑界(二)第99章 天涯(二)第11章 鹽道(五)第2章 江左(二)第87章 逐日(二)第12章 朝歌(二)第78章 大賊(三)第11章 論道(一)第73章 萬里(一)第53章 風起(六)第51章 流火(一)第62章 背水(二)第75章 石堡(四)第42章 擊築(三)第49章 天問(一)第43章 滄浪(二)第20章 烽火(六)第8章 城南(八)第9章 城南(九)第95章 涅槃(二)第62章 覓渡(四)第70章 碑界(四)第71章 碑界(五)第58章 洛書(二)第30章 斬蛟(六)第25章 浮沉(三)第17章 妙筆(一)第23章 妙筆(七)第58章 尚農(二)第39章 流年(六)第25章 龍吟(三)第22章 鬩牆(二)第12章 早春(一)第47章 袍澤(八)第7章 盛世(七)第79章 萬里(七)第32章 浮沉(十)第47章 揚旌(四)第36章 始亂(二)第29章 行者(四)第45章 滄浪(四)第17章 早春(六)第20章 烽火(六)第1章 亂世(一)第3章 武陵(三)第68章 采薇(五)第55章 傾杯(五)第63章 破鋒(二)第3章 城南(三)第15章 佛蠱(三)第7章 金闕(一)第35章 霓裳(二)第8章 金闕(二)第22章 佛蠱(十)第22章 青讖(四)第8章 亂世(八)第72章 社稷(四)第45章 恩怨(一)第10章 鹽道(四)第45章 滄浪(四)第50章 長嘯(十)第64章 攫骨(四)第28章 國子(二)第8章 憑欄(二)第9章 金闕(三)第57章 洛書(一)第47章 滄浪(六)
第22章 鬩牆(二)第34章 起戈(三)第66章 采薇(三)第18章 佛蠱(六)第27章 國子(一)第3章 出塞(三)第60章 覓渡(二)第10章 憑欄(四)第56章 山海(九)第13章 論道(三)第44章 天方(七)第1章 武陵(一)第52章 流火(二)第23章 浮沉(一)第13章 執守(三)第72章 石堡(一)第21章 臥冰(三)第3章 出塞(三)第79章 血袍(四)第4章 盛世(四)第58章 取捨(十)第33章 股肱(一)第30章 斬蛟(六)第19章 佛蠱(七)第62章 攫骨(二)第37章 起戈(六)第63章 覓渡(五)第49章 山海(二)第32章 起戈(一)第64章 背水(四)第11章 憑欄(五)第28章 浮沉(六)第54章 暮夜(一)第68章 碑界(二)第99章 天涯(二)第11章 鹽道(五)第2章 江左(二)第87章 逐日(二)第12章 朝歌(二)第78章 大賊(三)第11章 論道(一)第73章 萬里(一)第53章 風起(六)第51章 流火(一)第62章 背水(二)第75章 石堡(四)第42章 擊築(三)第49章 天問(一)第43章 滄浪(二)第20章 烽火(六)第8章 城南(八)第9章 城南(九)第95章 涅槃(二)第62章 覓渡(四)第70章 碑界(四)第71章 碑界(五)第58章 洛書(二)第30章 斬蛟(六)第25章 浮沉(三)第17章 妙筆(一)第23章 妙筆(七)第58章 尚農(二)第39章 流年(六)第25章 龍吟(三)第22章 鬩牆(二)第12章 早春(一)第47章 袍澤(八)第7章 盛世(七)第79章 萬里(七)第32章 浮沉(十)第47章 揚旌(四)第36章 始亂(二)第29章 行者(四)第45章 滄浪(四)第17章 早春(六)第20章 烽火(六)第1章 亂世(一)第3章 武陵(三)第68章 采薇(五)第55章 傾杯(五)第63章 破鋒(二)第3章 城南(三)第15章 佛蠱(三)第7章 金闕(一)第35章 霓裳(二)第8章 金闕(二)第22章 佛蠱(十)第22章 青讖(四)第8章 亂世(八)第72章 社稷(四)第45章 恩怨(一)第10章 鹽道(四)第45章 滄浪(四)第50章 長嘯(十)第64章 攫骨(四)第28章 國子(二)第8章 憑欄(二)第9章 金闕(三)第57章 洛書(一)第47章 滄浪(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