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四方雲動

。風和日麗。海風輕拂,大海船在海面上披荊斬棘;幟“鏡面一般的海切割成無數的碎片,浪花滾滾蕩滋開來,皇太子號被數艘戰船護衛在當中,鼓足了風帆,賣力的朝着北方駛去。

船樓頂部,夏麒手中把玩着那神器,丈天尺,這把丈天尺雖然僅僅是一把低級神器,不過卻是十分罕見的輔助神器,儘管大夏已經統一了國內的度量衡,並制定了系列的標準,但是這個標準並不精準,但有了這把神器就不同了,這把丈天尺可大可完全就是天下間最爲標準的尺子,而度量衡越精準,大夏工匠在製造器物的時候才能做到更加的精密。比如打造投石車,使用更精準的度量衡,完全可以增加其耐久,使用時限以及部分威力。

得到這把丈天尺,大夏就湊足了九大神器,而九大神器聚齊之後,大夏就已經具備了晉升帝國的資格,此刻的大夏,無論是文治武功。還是治下經濟,科技發展都已經領先各大諸侯。晉升帝國只差這最後的九神器而已。

“殿下,我們已經進入到了七星海軍府的轄區,在過半日,就將到達七星羣島!”

皇太子號的出現很快就被巡戈在海面上的海軍巡邏船發現,經過旗語的一番聯繫,巡邏船隊中派出一艘船隻併入了這支船隊,作爲領航在前方領路,日後偏西。船隊來到了海軍府天譏要塞。

天飢要塞,七星海軍府大本營,也是大渤海上最大的海軍要塞港,如今的七星羣島是大渤海航運的十字中心,幾乎南來北往,東西貿易的船隻都會經過這裡進行中途補給小而七星羣島上迷人的海上風光同樣也是吸引大批大夏富人前來避暑的聖地。

天譏要塞碼頭,江天華率領着海軍府一干將領站在碼頭之上默默等候,直到遠處的天邊出現了幾艘巨大的船影,從碼頭上陸續駛出十數艘戰船,在海面上排列成行,猶如一個個巨大的騎士,侍立兩側,迎接皇太子號的到來。

“太子殿下!”皇太子麒走下戰船,江天華帶着衆將上前行大禮,皇太子麒揮了揮手,道:“都起來吧。”江天華站起身,走在皇太子的身後側,道:“太子殿下一路勞累,我等已經準備好了宴席和房間以供殿下休息。”

“恩!”皇太子麒登上碼頭上早已經準備好的一輛馬車,並將江天華也拉了上來,馬匹發出一聲長嘶,車身緩緩的移動了起來。

望着馬車窗外迷幻的夕陽色彩,良久,太子麒這才扭過頭,問道:“皇都可有什麼消息傳來!”

“回殿下,樞密省中樞已經發出詔令,命令各地軍指揮使以上的四品以上的武將入京,行政內閣也對地方官員發佈了同樣的詔令,要求我們在九月中必須趕回皇城!”江天華作爲一府鎮守使,消息自然十分暢通,皇城內已經開始籌備登帝大典的事情早就用飛鴿傳書的方式傳了過來。

夏麒聽言,卻是恩了一聲,點了下頭,如今已經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上次父皇登基爲皇的時候,還在十年之前,轉眼間十年過去了,而十年的發展,大夏已經升級爲帝國,而對於他這個帝國未來的接班人。心裡無疑也是很興奮的。

“江鎮守打算何時北上!”夏麒詢問的道。

“回殿下,臣這裡的事情早已經整理完畢,而且七星羣島位於大渤海中部。我這海軍府除了日常巡邏,支援山東外也沒有其他事務

所以隨時都可以出發!”

“呵呵,那就一同北上吧!”夏麒笑了一聲說道,作爲皇太子。夏麒知道這一次的登基帝位大典非同尋常,這個非同尋常的意思,除了是指此番從皇國晉升帝國意義非凡,同樣這一次大典之後,大夏也將面臨一次巨大的權利變更,各級官員肯定都會升官進爵,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同樣也是分權,集權的一次宴會。

自從外封制的確立,並第一次提出大夏八十一府行政劃分的時候,大夏的國策就已經開始發生了改變,只不過還缺乏一個契機而已,而這一次無疑就是這最佳的時機,而這次權利變更最大的一點就是兵權上的再分配。

大夏八大陸軍鎮守府,四大海軍鎮守府加上一支內河水軍鎮守府,這十三鎮守府與禁軍構成了大夏軍事的基礎。然而數次戰爭爆發以來,這些鎮守府的兵權日益威重,而爲了平衡這種局面,父皇不得不幾次增加禁軍編制。以讓內外達到均衡,而且這個時候,大夏的國策是對外擴張。所以地方鎮守府雖然兵權日隆,但卻也是不得已的事情。

有父皇在,這些鎮守府自然不敢怎樣,而父皇的身體足以繼續統治大夏二十年。甚至更久,而這個時候他正值壯年。而二十年的時間足以讓他建立起足夠的威信,這些鎮守府同樣不會有什麼問題,但是鎮守府擁有重兵,對未來卻不是好事,如果遇到雄主,英明之君,那自然注意掌控局面,但是誰敢保證自己的子孫後代一代代都是英武之君,所以削弱地方鎮守之權,收攏兵權無疑是最佳的選擇,而這一次登帝大典無疑是最好的一個時機,否則一旦地方穩定,在想將兵權收回,可就不那麼容易了。

在七星海軍府停留一日,第三日晨,太子麒和七星海軍府鎮守使江天華在十數艘大船的簇擁下。繼續北上。

就在太子麒攜帶着最後的神器北上,大夏皇城上下卻已經忙忙碌碌了起來。三省七部,甚至是中樞三部,大夏軍政十部全都動了起來。而天府二十四衙同樣開始對整座皇城開始進行大清掃,並對沿街進行裝飾。因爲在幾日前,內閣正式公佈了大夏晉升帝國的時間,十二月十二日。

眼下已經八月初,準備時間不足四個月。不過在大量人力,大批金錢的揮霍下,時間完全不是問題。從皇城內每日都有無數的傳令兵從四門出發,攜帶着上旨傳達地方。

齧咕齧,馬蹄聲在曠野之中小田…巋上,甚系是青石路面之上發出那強勁也有力的聲響“聯”;開!”一支傳令的騎兵衝入城門之內,只是稍微降低了馬速,一路飛馳來到城內的地方衙門,爲首的傳令兵掏出令牌,徑直邁入衙門,沒兩刻鐘的時間,一隊衙役就從衙門內簇擁而出,朝着衙門前方的小廣場一側的巨大告示牌上,張貼上了全新的黃紙金告。

晉升帝國的消息隨着這一張張的告示引起了軒然大波,就好似一咋。地震一般,快速的波及着周邊,從衙門前,蔓延到市井,從來往的商人口中又傳到四周的鄉鎮,又從鄉鎮傳遞到每一處村落。整個皇國的百姓全都陷入了巨大的喜悅之中。無疑晉升帝國的消息讓身爲國民的百姓們更加的自豪。

消息隨着傳令兵快速的向着大夏各府州郡縣傳遞着,而更遠一點的地方則以飛鴿傳遞,而由兩大輔都內的官員進行傳播,消息就如同長了翅膀一樣,快速的傳遞到了大夏的每一個角落。

北方的鮮卑大草原,段氏家主接到了大夏晉升帝國的消息,在這幾年因爲與大夏私下合作,走海上貿易大賺特賺的段氏此刻的心境早已經變了許多,正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簡難。自從段嫣成爲大夏皇妃,段氏鮮卑雖然與大夏還處於敵視狀態,但實際上,雙方的私下貿易已經開啓,段氏從海上貿易賺取大量的金銀,轉手就買入大夏出產的各種貨物。而這種貿易的獲取,無疑比起戰爭的獲得還要容易的多,至於當初的約定,也隨着大夏晉升帝國的消息,也被淡忘,段氏的實力雖然獲得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想要一統大鮮卑,卻還是有些困難,而大夏已經晉升帝國,卻是將鮮卑越拋越遠小如今就算是聯合三家之力,也很難取得對大夏的勝利,何況段氏藉助大夏已經成爲鮮卑三主中實力最雄厚的。拓跋家也不得不讓步,在這個時候,對抗顯然不是正道,所以段家家主決定,親自帶領族人,以及大量的財物南下大夏,祝賀這個鄰居的晉升,同時也改變一下現在的敵我關係。

段氏打算南下,鮮卑拓跋和北方慕容同樣也懷了一樣的心思,不過兩大鮮卑部族南下卻也有點被逼的苦楚,因爲段氏這個叛徒,私下裡與大夏貿易,實力越來越強,已經隱隱有獨領鮮卑的架勢,他們不想被段氏吞掉,那就不得不與南方的大夏修好,畢竟隔着大興安嶺,拓跋氏的地盤與大夏北方鬆嫩府也是僻壤的,完全可以避過南方段氏與大夏貿易。至於怎麼獲得與大夏的貿易權,就是兩族此番南下的重點了。

大鮮卑三主紛紛決定南下,而北方的其他部落部族,稍微有一些頭面的,能上得了臺的也紛紛由族長率領南下,不過他們這些在夾縫中生存的部族想的卻是更多,有的希望可以依附,有的希望可以獲得庇護,有的則希望可以獲得交易,總之不一而足。

大夏東方,朝鮮半島上,李氏朝鮮,北高麗,耽羅國,甚至是新百濟。中高句麗等朝鮮諸侯得到消息後,在得到消息後,不分快慢的都已經整理行裝,準備北上,不過有些國家在得到消息的時候,雖然時間已經不剩下一兩個月,但卻依舊先派出使臣,至於賀禮則在後面慢慢的走。

大夏西方,大蒙古的忽必烈得到大夏晉升帝國的消息,也是略顯詫異。不過對於身邊出現這麼一個強大敵人卻是暗中警惕,但是在警懼的同時,忽必烈卻也準備了一支使團隊伍,而自己也混入其中,忽必烈想要看看這個幾次三番讓自己敗北的敵人的實力。

中原,大夏的盟友,兄弟大唐也最先得到了大夏派來的使臣提交的國書,此刻的大唐也距離晉升帝國只差一步。在奪取了清國的神器後。才湊足八件,最後一件還沒有下落,被大夏搶了一個先,雖然有點小小的失落,但是作爲盟友,李世民還是派出了以太子爲首的使團。代表他前往大夏祝賀,畢竟大夏和大唐還是兒女親家。

已經沒落的大宋趙家兄弟趙匡義也代表其兄前往大夏,東南崛起的諸侯軒轅也派出了祝賀的使團,而山東西部已經於大夏短兵相接的大魏皇國,在得到大夏晉升帝國之後。也退避三舍,不得不重新估量與北方大夏征戰的後果,雙方短暫停戰,而以大魏皇國平等王江衍爲首的使團也快速的組建,準備前往北方大夏。

巾原如今的龐然大物,大漢皇國在兩漢合流之後,已經具備了九神器,然而黃巾內亂卻導致大漢皇國內部不靖。而且到如今還沒有完全清剿。所以雖然聚集了九大神器。但依舊無法晉升帝國之階,此番聽到遙遠的大夏晉升帝國的消息,大漢皇國還是派出了一支使團。

而位於漢中長安的大秦,這個中華第一個帝國,秦始皇帝贏政在沉吟了兩日後,也派出一支還算高規格的使團順着黃河而下。

已經分裂的大隋如今面臨着大魏皇國在北方的威壓,不約而同的三個皇子都派出了使團,因爲大魏皇國在山東已經與大夏交鋒,很可能會成爲他們的盟友,消息傳遞到江南已經是十月末,這還是有飛鴿傳書,沿途不斷傳遞的結果。有範蠢牽線的大楚皇國項羽派出了叔父項梁。雲夢澤的吳王國派出了周瑜,南宋王國派出了千古第一奸臣秦栓,大明皇國派出了皇子朱豬,而除了這些有名有姓的諸侯外,儒家的孔子也打點起行囊,帶着弟子準備前往大夏。因爲從自己的弟子顏淵那裡傳來的書信,讓他對大夏這個帝國更加的重視。

大夏晉升帝國的大典,比起當初那個要押着網投降的燕王和幽王以及幾個歸順的草原首領的登皇大典影響力要大多少倍,而這一次大夏皇國不在是被忽略的一點,而是最爲耀眼的那一點。因爲大夏的存在已經不容任何一個勢力忽視。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第254章 樞密省第29章 鐵胎弓第607章 魔兵再現—真魔兵.風第575章 破蒙元第701章 僱傭軍第274章 聯姻大隋第551章 神秘熱氣球第316章 多戶籍政策第572章 天可汗國—蒙元帝國第571章 狼煙烽火第88章 金礦第98章 多爾袞第79章 半路殺出的程咬金第417章 鹽之國度—白金國第221章 掘水破堡第86章 月夜攔截第404章 道士的聖地第710章 炮轟墨門第459章 帶有冰凍遲緩屬性的冰鐵第459章 帶有冰凍遲緩屬性的冰鐵第174章 艨艟戰艦第65章 幸福的暈了過去第589章 猛將張頜第454章 來自黃海的海盜第485章 槍挑八方震敵胡(上)第753章 日月城第371章 奪佔山海關(一)第677章 盡人事第427章 自掘墳墓第613章 重創關羽—必殺之火雲第603章 藍銅礦脈第638章 靈樓七衛之暗衛第388章 暴雨傾城—大自然的考驗第699章 大夏西北危機第581章 欲求十萬軍第294章 輕取野狐嶺第507章 鐵僵頭目第545章 田忌與火牛陣第220章 白蓮蹤現第442章 山東略第182章 遍地開花第532章 掘根之計—政策第604章 孔子廟第455章 李舜臣第582章 星辰塔的占星預測第550章 墨門防線第669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493章 三宮六院七十二閣第63章 水淹綠林第149章 謝家寶樹第238章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第146章 蝗蟲軍第201章 沮授田豐第196章 名刀的搖籃—精工坊第462章 堪比李元霸—熊孩鐵塔第135章 伏擊鳳凰山第144章 勢如破竹第116章 凌家漁村攻防戰第463章 御駕親征第277章 大玉兒第313章 經濟入侵第215章 祭天—麒麟降福第615章 小霸王李元霸第432章 神箭哲別第152章 官學第735章 偷襲糧道第72章 主動被動第664章 五路黃巾聚天興第446章 企圖瞞天過海的八旗騎兵第311章 血色安洛城(四)第388章 暴雨傾城—大自然的考驗第493章 三宮六院七十二閣第605章 鮮卑人南下第151章 簡化版三省六部制第487章 火攻第588章 你敢打我臉第522章 殺豬將之剃頭一刀第529章 魯門第286章 訓鷹術第156章 伏擊雞鳴嶺第622章 天書三卷第653章 狂熱的信仰之力第141章 山蠻長老蘇里曼第360章 夏遼大戰序幕第190章 邪惡的夏羽第347章 吳三桂第475章 樂毅的圖謀第249章 靈夏銀行第135章 伏擊鳳凰山第368章 連環防禦陣第267章 損招疊出第110章 巔峰力量對決第484章 雞肋的火炮第506章 帶有翅膀的殭屍第377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652章 平關夜第373章 奪佔山海關(三)第11章 義和拳第62章 趁火打劫
第254章 樞密省第29章 鐵胎弓第607章 魔兵再現—真魔兵.風第575章 破蒙元第701章 僱傭軍第274章 聯姻大隋第551章 神秘熱氣球第316章 多戶籍政策第572章 天可汗國—蒙元帝國第571章 狼煙烽火第88章 金礦第98章 多爾袞第79章 半路殺出的程咬金第417章 鹽之國度—白金國第221章 掘水破堡第86章 月夜攔截第404章 道士的聖地第710章 炮轟墨門第459章 帶有冰凍遲緩屬性的冰鐵第459章 帶有冰凍遲緩屬性的冰鐵第174章 艨艟戰艦第65章 幸福的暈了過去第589章 猛將張頜第454章 來自黃海的海盜第485章 槍挑八方震敵胡(上)第753章 日月城第371章 奪佔山海關(一)第677章 盡人事第427章 自掘墳墓第613章 重創關羽—必殺之火雲第603章 藍銅礦脈第638章 靈樓七衛之暗衛第388章 暴雨傾城—大自然的考驗第699章 大夏西北危機第581章 欲求十萬軍第294章 輕取野狐嶺第507章 鐵僵頭目第545章 田忌與火牛陣第220章 白蓮蹤現第442章 山東略第182章 遍地開花第532章 掘根之計—政策第604章 孔子廟第455章 李舜臣第582章 星辰塔的占星預測第550章 墨門防線第669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493章 三宮六院七十二閣第63章 水淹綠林第149章 謝家寶樹第238章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第146章 蝗蟲軍第201章 沮授田豐第196章 名刀的搖籃—精工坊第462章 堪比李元霸—熊孩鐵塔第135章 伏擊鳳凰山第144章 勢如破竹第116章 凌家漁村攻防戰第463章 御駕親征第277章 大玉兒第313章 經濟入侵第215章 祭天—麒麟降福第615章 小霸王李元霸第432章 神箭哲別第152章 官學第735章 偷襲糧道第72章 主動被動第664章 五路黃巾聚天興第446章 企圖瞞天過海的八旗騎兵第311章 血色安洛城(四)第388章 暴雨傾城—大自然的考驗第493章 三宮六院七十二閣第605章 鮮卑人南下第151章 簡化版三省六部制第487章 火攻第588章 你敢打我臉第522章 殺豬將之剃頭一刀第529章 魯門第286章 訓鷹術第156章 伏擊雞鳴嶺第622章 天書三卷第653章 狂熱的信仰之力第141章 山蠻長老蘇里曼第360章 夏遼大戰序幕第190章 邪惡的夏羽第347章 吳三桂第475章 樂毅的圖謀第249章 靈夏銀行第135章 伏擊鳳凰山第368章 連環防禦陣第267章 損招疊出第110章 巔峰力量對決第484章 雞肋的火炮第506章 帶有翅膀的殭屍第377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652章 平關夜第373章 奪佔山海關(三)第11章 義和拳第62章 趁火打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