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墨門防線

芒屏山血戰。墨門唯一的騎兵。墨羽。全軍盡墨。領軍。一代傑出弟子南宮皓羽下落不明。這個消息傳出已經足以讓半個山東都震動幾下,然而在衆人還沒有消化掉這個消息,緊接着又傳出兩個。更加震撼的消息來。

同日夜,黃子國西南屏障,壽山之鎖的昌運城破,黃子國韻長公主黃綺韻被生俘,墨門三傑不知所蹤,河中主城在兩側堡壘被攻下之後,守將在看到被俘的長公主,無奈的放下了武器,自此昌運城被大夏佔領。昌運城內四萬精銳除着混亂中死傷數千之外,盡降。

昌運城的陷落,無疑讓在墨門眼皮子底下的大夏兵馬得以找到一條出路,想要盡滅大夏數萬兵馬與壽山附近的打算徹底化爲泡影,黃子國的腹地暴露在大夏的兵鋒之下,而這個打擊並不是最大的,黃子國韻公主被俘這纔是震動的根源,儘管黃綺韻只是一個公主,但在軍中,宮內可擁有着很大的影響力,尤其是在軍中,數年領軍在外,戰無不勝攻無不取,掄起智謀,兵略,武藝幾乎少有人敵,大半黃子國的將領都對其俯首帖耳,而黃綺韻被俘虜,幾乎讓黃子國內舉國譁然,在震撼的同時,也驚歎夏國的實力,連長公主都被抓了俘虜,那夏國的將軍也太厲害了吧。

不過這兩個消息雖然震撼,但遠遠不比另一個消息震撼,烽火十年四月,山東東部一百零八部諸侯會盟。聯兵以抗夏,然而這些諸侯畢竟是一盤散沙,沒有一個統一指揮,更沒有一個可以服衆的統帥,於是被大夏四路進兵,連滅三十餘路小諸侯,山東東部大片土地被大夏盤踞,聯軍的形勢發炭可危起來。

五月,墨門派出墨家上百弟子,其中墨姓弟子一十七人,這些都是墨門中的佼佼者,在山東東部節節敗退的諸侯聯軍,開始還有些抵制,但隨着大夏的不斷進軍,大扛敗仗不斷,迫於壓力,各路諸侯終於同意聯軍由墨門將領組織。

經過一同時間的整頓,墨門利用諸侯兵,臨時組成了十七方,每一路由一墨姓將領統軍,每一路兵馬下轄五萬兵馬,在山東東部區域佈下東西兩條戰線,採取防守反擊的策略,開始進行佈防。

以風城,蓮城,銅角山,黎城。運城,白城等數個大中城池爲防禦重點,佈下了墨門防線,墨門善守。這一點是齊魯大地上公認的。有墨家弟子守城,想要攻破是千難萬難。不付出足夠的代價,想都不要想,然而就是這樣一道防線,卻在旬月之間被大夏撕了個支離破碎。怎能不讓人震驚。

銅角山,位於山東東北,三大諸侯領地的中間位置,從山頂之上俯瞅着一條繞山而過的道路,作爲一個戰略要點,墨門在此連設三道聯營。就擺在道路正中,採山中巨木建造了堡寨,並分出一部兵馬於銅角山上,可以說銅角山是整個墨門防禦線上的重要防禦點。

在銅角山周邊區域,佈置了三方兵馬,分別由墨柳,墨河,墨鷹三人帶領,墨柳的兵馬駐紮在銅角山東北的沈國縣城,以及附近的兩處重鎮。三處城鎮成犄角椒作爲銅角山的第一道防線,墨河的兵馬則連下三大營,相距三五里,與銅角山下道路正中擺下聯營,並派出五千兵馬在銅角山上紮下營盤,俯視周邊。而在兩路兵馬後方不到三十里,墨鷹率領的五萬兵馬紮營在青河河畔,以及青山國主城青城,三道防線。連綿一百二十里,兵馬之間相距不過兩個時辰,而且各處都加緊對城池的修緣,並打造大量的城防設施,不說是銅牆鐵壁,也差不了多少。

大夏部署在山東東部的兵馬遠超過北部和南部,北部區域幾乎是徐榮的北府兵馬以及神賜軍,南部則是陳慶之的東府騎兵和左龍武衛,而在東部則聚集着由薛仁貴統軍的西府五軍,由程咬金統兵的東南鎮守府五軍,右麒麟衛,左右玄武衛三大禁軍。另外還有整編的三支降軍。燕大營,先登大營,遊牧大營。

三大營乃是臨時編制,大夏兵不血刃的取得了幽,燕兩國,兩國的國主帶着家眷入住天之城,受封燕國公。幽國公,徹底的與兩國內部斷了聯繫,而兩國之中擁有數十萬精銳的老兵,這部分兵馬,夏羽自然是不希望全部就地解散的,大夏正是四處征伐,擴充疆域的時候,這數十萬老兵可是十分寶貴的財富,所以大部分兩國精銳在長達一年多的時間內分拆,士兵打散按照一定比例編入各鎮守府,禁軍,將領則送到皇家學院學習,然後派往各軍擔任低層將領,用這樣的手段,陸陸續續的將近三十萬燕幽兩國兵馬給吞了,不過仍然有很大一部分精銳不願意接受這樣的安排,想要退伍,就連燕幽兩國的大將,樂毅,鞠義等出類拔萃的將領也紛紛退隱。

夏羽可是一個愛才的君主,恩,至少他是這麼認爲的,尤其是樂毅。鞠義這種名將,如果不收服的話。怎麼顯示他是一個明君呢,樂毅。鞠義等將領雖然退隱,不過也都被遷往了天之城,夏羽自然沒有讓他們閒着,雖然不在領兵,但身上也都被夏羽封了些兼差,比如樂毅就被派去當了天之城禁軍大營副留守(看守大營,負責禁軍後勤的官),鞠義被派去擔任新兵練營副官。兩人都是副職,沒有多大權力。卻每日在軍中,看着大夏兵馬的操練,可以說夏羽搞這些歪歪心腸可謂是得心應手,兩人都是軍中宿將,天生就是爲沙場而生的武將,哪裡耐得住這麼勾引,夏羽是步步爲營,先後給兩人調派了幾個位置,也不在象當初那般的推辭不受。

這般潛移默化一番之後,在山東戰事爆發之後,夏羽命人秘密的將燕。幽兩國大部分兩人麾下兵馬組建了燕大營,先登大營,大營這個編制在大夏

止匕工業三一次整編軍制之後。就將大營改爲了府不過夏羽此番卻發甘火營這個編制翻了出來,燕大營兵馬五萬,先登大營兩萬,其中多是樂毅,鞠義舊部,不過低級將校都安插成了大夏皇家學院的畢業生,並摻入了部分大夏兵馬,但主體部分還是燕幽舊部。

當然這些都是兩人不知道的。這個時候的兩人都在大夏的其他軍營裡接受“再教育”這種教育方式也確實頗有成效,兩人每日面對着士兵練,數萬兵馬操練,大夏的練方法對於兩人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誘惑,但兩人又扯不下臉去詢問。只能暗暗的記着,心裡盤算這麼練兵是否有效果,這麼一盤算,難免心裡有些癢癢,那滋味就好比牀上有一個絕世傾城的嬌豔女子,還是一絲不掛的,做着各種姿勢誘惑着你,但就讓你看,卻又不讓你碰。那滋味比挨刀子也好不了多少。

讓兩人憋了七八個月,突然有一天,夏羽帶着兩人來到一處大營,並在閱兵臺上,觀看了下面數萬兵馬操練。然後突然對兩人說:“這是聯爲你們安排的,兩位將軍看看可滿意!”就這麼當場甩給兩人一支兵馬。雖然比起以往指揮千軍萬馬要少的多,但數萬人也不少了,而最讓兩人激動的是,那些上前聽命的將領幾乎都是舊部,看着那些熟悉的兵將。兩人嘴上不說,心裡卻是流出激動的淚花來。

夏羽當場任命兩人爲兩大營主將,這數個月來,兩人對夏羽的安排也已經“逆來順受”了,根本就沒有當初剛降的時候,對夏羽的封賞任命概不理會,而且眼前的誘惑實在是讓兩人無法拒絕,也根本不想拒絕。所以兩人對望一眼後,單膝跪到學着大夏軍禮給夏羽行了一個軍中大禮,就這麼大夏又多出一帥才一將才。而這之後,在大夏現有的禁軍。鎮守府的軍制之上,多出了兩個大營的獨立編制,但也算是大夏一線編制。

燕,先登兩大營兵馬算是定製編制。也就是說日後兩大營也不會被拆撤,而遊牧大營就不同了,遊牧大營擁有二十個騎兵萬人編制,從納入大夏的蒙古五部,契丹兩部以及其他各部落內抽調的精銳騎兵組成。遊牧大營內不設主帥,各軍單獨行動,接受薛仁貴,程咬金的轄制。

兩府三禁軍:大營組成了攻略山東東部的主力,四路兵馬中,兩府兵馬各一路,三大禁軍一路,燕。先登大營一路,而遊牧大營的二十個。萬人,薛仁貴,程咬金一人統帥八個,並刮給樂毅這一路四個,歸樂毅節制,也這也組成了大夏的四路兵馬,而其中攻打銅角山的則是西府的薛仁貴這一路。

沈國小北莊,沈國兩城五鎮中。小北莊爲東北部的重鎮,有戶一千八百餘。人口四千多,駐兵有一千餘人,不過這座山東人眼中的重鎮。在大夏騎兵的眼中卻不過是一個破敗的人口衆多的大一點的鎮子而已,薛明達的一萬開路先鋒騎兵纔到。小北莊內的一千守軍就逃了一半,薛仁貴的西府麒麟旗,和那大大的薛字旗號已經有了讓這些諸侯兵聞風喪膽的力量,薛仁貴的西府兵馬自從登陸山東,一路上幾乎無人可敵,一杆方天畫戟,在聯軍陣前,連斬十餘將,竟無人是他三合之敵。一箭之威,射暴了一個想要逃跑的武將,薛仁貴的兇名已經傳揚了開來,而夏軍這一路,也委實殺的太狠了一點,但凡敢反抗的,只要握有兵器,就一個不留盡數殺死小北莊巴掌大的地方,一千連鎧甲都配不齊的諸侯兵敢跟那一萬精銳鐵騎碰,那不是找死,幾乎是城頭這邊纔看到馬蹄揚起的灰塵,這邊就大開鎮門,狼狽而逃。

薛仁貴的中軍直接將大營紮在了小北莊,薛仁貴這一路主力兵馬並不多,算上輔兵也不過十五萬兵馬而已,不過跟隨在薛仁貴身後的騾馬車隊,鏢師,商人的數量卻多達上萬。甚至聯軍大營之中單獨闢出一塊地方,用來這些商人做交易,戰爭財是致富的最佳捷徑,這一點無論是對軍隊,對士兵,又或者是對商人,鏢師來說都是如此。

夏羽一張聖旨,三光政策就註定成了山東百姓頭上的枷鎖,山東之地。無論人口,牛羊,財物,只要是值錢的物件都在搜舌之列,而按照大夏軍中的規矩,戰利品分成,是八二開,以什爲單位,也就是十人劫掠而來的戰利品,在報備之後,直接留下兩成作爲士兵所得,八成歸入軍隊,而這八成財物中,按照三七開,三成歸入三省戶部,作爲戰爭回補。七成歸入所在的軍隊,這部分錢財中又要分出相當大的比例給後勤部。用於採購糧草,軍械物資,以及後勤部運作費用,餘下的用於戰爭撫卹,如果還有剩餘則投入軍中基金,或者再以福利的形式下發軍中,可以說在軍中。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利益分配。

,萬

而在衆多環節中,商人也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就是將戰利品變成白花花的現金,商人們直接從軍中收購人口以及各種戰利品,運回大夏,進行買賣,以賺取利潤,大夏國內第一代富商幾乎有一多半是靠着奴隸貿易,戰利品買賣等發家的,而最著名的一個無疑就是奴隸大亭王晨曦,此番劫掠山東,人口作爲重點,夏羽給各軍留了一成比例的分配額,也就是這一成人口可以用於交易,作爲奴隸賣出,換取財物,以補貼戰爭消耗,而大夏財政除了預算之外,是不會多拿出一分錢,而樞密院在戰爭中是否能收支平衡就看下面各軍的繳獲了。

薛仁貴的帳中,七八個謀士整理着下面斥候不斷傳回的消息,銅角山防線擋在了大夏前進的道路之上,而從其他各軍傳回的消息來看,各處都遇到了這種情況,而從蝶樓傳回的消息,墨門已經插入了這次戰爭之中,此番領軍的將領盡數都

“大帥,臨時的沙盤已經做好了!”

薛仁貴聞言站起身,來到沙盤前方,眼前的沙盤並不大,而且顯的十分粗糙,不過一些大致的山川河流。城鎮大致的位置等等都有標註。一眼就能看出此番牛角山上的各個佈置:“大帥,這些都是斥候探查過的地形和大致的情況,並加入了蝶樓傳回的情報,沈國兩城五鎮中。沈城,末鎮,祖鎮三地佈置了重兵,陵城居於沈城西北,城池已經被放棄了,兵馬被抽調回了沈城。沈城聚集了一城三鎮的八千兵馬後,加上五萬聯軍,總計是五萬八千兵馬。沈城駐紮了兩萬八千兵馬,餘下兩鎮駐紮了八千兵馬,餘下還有一萬餘兵馬則紮營在三地正中的林莊附近,三地之間最遠距離不過五十里。快馬不出一個時辰就能一個來回。這是銅角山東北的第一道防線。在銅角山左近,還有五萬聯軍在我們必經之路上設下三座聯營,並在山上安了一個營盤,互爲犄角,這一道是第二道防線,而從蝶樓傳回的消息。在這道防線後,還有五萬兵馬駐紮在青河和青城,組成了第三道防線,不過我們的斥候最多隻能探到銅角山一線

“可知道負責守城的人的情報!”薛仁貴砸巴了砸巴嘴,一個牛角山就佈置了十六萬餘兵馬,不過從這佈防上看,卻是層層遞進,想要拿下這三道屏蔽可不那麼容易,看來墨門的人善守確實不是浪得虛名。

“整理了一些,負責沈城防線的主將爲墨門一代弟子中的佼佼者,墨柳,原名柳忠,年紀三十一歲。善用兵器爲鞭,手中擁有一條玉級的紫金尋龍鞭,胯下戰馬爲名馬青錐,此人成名之戰乃是魏國伐齊大戰的左城守禦戰,當時柳忠剛剛下山,進入齊國擔任一員小校,依靠一座鎮子和三千之青壯擋住了魏國兩萬兵馬六日圍攻,並殺死魏國領軍將領王忠義,後來在那場持續了一年多的戰爭中,此人先後歷經大小十三戰。守城十一次,讓魏國大軍碰的頭破血流,自此成名,後官拜齊國左將軍,三齊內戰中,也有出色的表現。劉齊戰敗之後,柳忠回了墨山,繼續同墨子學藝,鑽研兵法。數年未出。此番墨門出動一代二代傑出弟子。柳忠也在其列,併成爲一方聯軍主將,而柳忠的數個副手也是墨門二代弟子的優秀者,在外出遊歷中,都各有建樹,而其中駐紮在末鎮的是莊鶯兒,駐紮在祖鎮的是劉東昇,除了墨門的這三人外,沈國大將賈不凡也在沈城之中

“賈不凡!可是那個蝶樓送來情報中的那個雙鋼無敵,賈不凡!”薛仁貴突然想起一個名字來,能在山東開闢出一方天地的諸侯自然都不會是弱者,這些日子薛仁貴徵戰之中。殺死的武將沒有五十,也有四十。而且各個實力不弱,都有二三流的水準。山東出將才,這話倒是一點不假,相比起來,大夏的二三流將才的數量卻要少的多,戰力也要差上不少。

“正是”。這賈不凡能被薛仁貴記得。自然是因爲這個賈不凡確實有不凡之處,賈不凡善使一雙熟銅寶塔雙錮,此人雖然沒有跟薛仁貴交過手,但卻是連砸了薛仁貴麾下兩員指揮使,而且是單槍匹馬的殺入人羣之中,奪取首級那種,這等猛將薛仁貴想不認識都不可能。

“倒是想領教領教他的雙鋼是否真的那般傳神!”薛仁貴臉上多出一絲憧憬之色:“人口,財物什麼時候能運送完!”薛仁貴扭過頭對着一個負責物資,戰利品統計的後勤官員問道。

“回大人小北莊內的六千餘人已經陸續運往後方,不過另外兩鎮的人口大多逃散,收攏起來還需要花費兩三日時間,而且前往陵城的兵馬也需要兩日時間,加上週邊的村落,收斂財物,統計數字,做好這些大約需要五天的時間。

“不行,這個速度太慢了,讓那些商人手腳都麻利點,我只給他們三天時間,三天後我軍拔營!另外讓後方擡重快一些,明天我要看到補給。”薛仁貴搖了搖腦袋,直接定了一個時間,那後勤官點了點頭。並沒有多話,而是默默記了下來。

薛仁貴坐下身,好似由突然想起什麼,對着那後勤官道:“這個月刨除後勤輻重採買費用,士兵撫卹,軍中還有多少結餘!”

那後勤官轉回身,也不翻賬本,直接道:“到目前爲止,十四天內。大人的麾下接連破了四座城池,十三座鎮子,四十六座村落,共掠奪人口十九萬兩千七百六十七人,買賣奴隸一萬九千二百七十人。其中壯勞力一萬四千餘人,女子五千餘,男子勞力目前價格在二十個銀幣上下,略有姿色的女子大約二十五個到五十個銀幣之間,這部分收入爲三十七萬八千六百四十三銀幣。另外繳獲財物,金銀兩,黃金三千七百餘兩,白銀四十餘萬兩,折算銀幣,四十二七千三百銀幣,其餘牛羊等財物,折算銀幣三萬八千餘,統計收入八十五萬餘兩,除去分給戶部的三成,加上來買糧草,將士撫卹,以及後勤分成,大約還有一十三萬餘銀圓結餘!”

薛仁貴聽了點了點頭,半個月還能剩下十三萬銀圓的結餘,倒讓他很是滿意,畢竟此番在山東作戰,各軍除了比戰績,同時還要比各軍在此戰後是虧,是賺,這也算是一個衡量各軍統帥的新指標,薛仁貴可不想被東南府的那個運氣大王程咬金比下去。不過想想程咬金兩次走狗屎運,爲大夏弄來總價值五千萬兩白銀的財物,薛仁貴說不羨慕纔怪,尤其是大夏軍中採取的這種軍制,懂的帶兵還不算,還要考量將領算賬的本事,否則非得虧死。()

,萬

第600章 周瑜第559章 走馬城破第747章 長崎劃地第103章 易貨交易第61章 白馬軍神第726章 死城第313章 經濟入侵第223章 禍不單行—兇獸降臨第244章 勢均力敵第98章 多爾袞第247章 縱觀全局第382章 推波助瀾第346章 毒士賈第448章 冬日裡跳動的火焰—烈火焚城第116章 凌家漁村攻防戰第516章 當了把柳下惠第183章 錘擊技山崩地裂第22章 借刀殺人第228章 順手牽羊第357章 海盜的崛起第440章 收縮防禦第370章 燎原之火第486章 槍挑八方震敵胡(下)第148章 堅壁清野第42章 吳用論勢第294章 輕取野狐嶺第289章 棋逢對手第386章 勢如破竹第694章 此樹是我栽第211章 薛仁貴一箭殺白鹿第737章 逆轉第52章 戰馬長嘶第383章 大廈將傾第135章 伏擊鳳凰山第343章 大局定第673章 朝鮮也來湊熱鬧第563章 納妃儀式梁山大聚首(下)第62章 趁火打劫第576章 多事之秋第582章 星辰塔的占星預測第327章 大軍壓境第613章 重創關羽—必殺之火雲第356章 私掠許可證第46章 不對稱的實力第25章 野蠻弓手營地第17章 埋伏第706章 釜山條約第694章 此樹是我栽第433章 步戰之王—鞠義第304章 傳說中的魔獸攻城第80章 豐盛的收穫第615章 小霸王李元霸第482章 哲別狼弓騎VS柔然飛羽第683章 讓人琢磨不透的黃巾第532章 掘根之計—政策第56章 水下大戰第30章 山蠻弓箭手第149章 謝家寶樹第718章 夏羽的另一面第532章 掘根之計—政策第189章 福金帝姬第320章 神器—神農藥鼎(下)第461章 東胡汗王大會第71章 解決之道第164章 急轉直下第647章 邪惡詛咒發動,殭屍軍團的滅亡(下)第289章 棋逢對手第729章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第584章 蘇軾與秦觀第60章 凌厲的反擊第468章 爆裂燃燒桶第249章 靈夏銀行第629章 考考包青天第168章 鐵浮屠第680章 一把神器引發的血案第643章 百萬殭屍圍白石第495章 水上堡壘之初想第20章 美人計第583章 李氏朝鮮和親團第548章 用生命造就軍魂第204章 出使後金第283章 十香軟骨散第58章 征戰大島的序幕第188章 奪取黃龍庭第319章 神器—神農藥鼎(上)第414章 以一人力而敵百人第523章 三十六計的創始人檀道濟第372章 奪佔山海關(二)第451章 斷臂而逃第583章 李氏朝鮮和親團第683章 讓人琢磨不透的黃巾第321章 國號“夏”第477章 桐城陷落—西南局亂第109章 鴛鴦陣第509章 山東七大諸侯國第231章 揮戈北上第672章 陷坑破火牛第40章 憂患第752章 墨門兩分
第600章 周瑜第559章 走馬城破第747章 長崎劃地第103章 易貨交易第61章 白馬軍神第726章 死城第313章 經濟入侵第223章 禍不單行—兇獸降臨第244章 勢均力敵第98章 多爾袞第247章 縱觀全局第382章 推波助瀾第346章 毒士賈第448章 冬日裡跳動的火焰—烈火焚城第116章 凌家漁村攻防戰第516章 當了把柳下惠第183章 錘擊技山崩地裂第22章 借刀殺人第228章 順手牽羊第357章 海盜的崛起第440章 收縮防禦第370章 燎原之火第486章 槍挑八方震敵胡(下)第148章 堅壁清野第42章 吳用論勢第294章 輕取野狐嶺第289章 棋逢對手第386章 勢如破竹第694章 此樹是我栽第211章 薛仁貴一箭殺白鹿第737章 逆轉第52章 戰馬長嘶第383章 大廈將傾第135章 伏擊鳳凰山第343章 大局定第673章 朝鮮也來湊熱鬧第563章 納妃儀式梁山大聚首(下)第62章 趁火打劫第576章 多事之秋第582章 星辰塔的占星預測第327章 大軍壓境第613章 重創關羽—必殺之火雲第356章 私掠許可證第46章 不對稱的實力第25章 野蠻弓手營地第17章 埋伏第706章 釜山條約第694章 此樹是我栽第433章 步戰之王—鞠義第304章 傳說中的魔獸攻城第80章 豐盛的收穫第615章 小霸王李元霸第482章 哲別狼弓騎VS柔然飛羽第683章 讓人琢磨不透的黃巾第532章 掘根之計—政策第56章 水下大戰第30章 山蠻弓箭手第149章 謝家寶樹第718章 夏羽的另一面第532章 掘根之計—政策第189章 福金帝姬第320章 神器—神農藥鼎(下)第461章 東胡汗王大會第71章 解決之道第164章 急轉直下第647章 邪惡詛咒發動,殭屍軍團的滅亡(下)第289章 棋逢對手第729章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第584章 蘇軾與秦觀第60章 凌厲的反擊第468章 爆裂燃燒桶第249章 靈夏銀行第629章 考考包青天第168章 鐵浮屠第680章 一把神器引發的血案第643章 百萬殭屍圍白石第495章 水上堡壘之初想第20章 美人計第583章 李氏朝鮮和親團第548章 用生命造就軍魂第204章 出使後金第283章 十香軟骨散第58章 征戰大島的序幕第188章 奪取黃龍庭第319章 神器—神農藥鼎(上)第414章 以一人力而敵百人第523章 三十六計的創始人檀道濟第372章 奪佔山海關(二)第451章 斷臂而逃第583章 李氏朝鮮和親團第683章 讓人琢磨不透的黃巾第321章 國號“夏”第477章 桐城陷落—西南局亂第109章 鴛鴦陣第509章 山東七大諸侯國第231章 揮戈北上第672章 陷坑破火牛第40章 憂患第752章 墨門兩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