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同治元年(續)

同治元年正旦,大清屬國共計二十餘國,朝鮮、琉球、越南、南掌、緬甸、浩罕、布魯特、薩克、安集延、瑪爾格朗、塔什干、阿富汗、不丹、錫金、廓爾喀等在太和殿隨同文武百官朝賀宗主國新帝登極,一元之始。獨蘇祿、暹羅不朝。

次日,慈禧太后在養心殿正殿接見了諸國使節,並寬言相慰,除諸多賞賜之外,更賜《咸豐字典》,以彰天朝文化,並賜宴紫光閣,恭親王親自作陪,第三日又令入圓明園遊玩觀景,衆使節嘖嘖稱奇之餘,更是平添了多少對天朝上國的嚮往,於是把恭親王並理藩院、鴻臚寺等一干官員圍的團團轉。

“緬甸受英國人欺壓已久,道光年間,英國人和緬甸發動戰爭兩次,緬甸均已戰敗,如今正是苟延殘喘的時候,三分之一的領土已經被洋人所佔,南掌自雍正九年入朝歸化,可如今也朝不保夕,日夜受法蘭西人欺凌,臣等已經詢問清楚,蘇祿全國已然被葡萄牙侵佔,國王被軟禁,算是滅國了。暹羅在咸豐五年和英國人的戰爭中戰敗,英國代表、香港總督鮑林強迫暹羅簽訂了《英暹通商條約》,也是自顧不暇,暹羅使節已然北上,可是被英國人扣住了。這兩國倒是身不由己,”雖然恭親王對着這些小邦屬國不甚興趣,可是皇太后垂詢,只好打聽好消息,“還有阿富汗、不丹、錫金均受英吉利之人欺凌久矣。浩罕、布魯特、薩克、安集延、瑪爾格朗也受俄羅斯人盤剝,怨聲載道,臣這些日子天天被那些時節弄得焦頭爛額。”

慈禧太后微微皺眉。這時候是和恭親王獨對,所以撤了屏風,慈禧太后安然坐在同治皇帝的御座後頭,“沒想到這些屬國也是風雨飄搖的樣子,哎,”

“是,更有浩罕者外忠內奸。借朝貢之名大肆侵佔新疆疆土,伊犁將軍已經上奏好幾次了。”

浩罕。古國名。十六世紀初,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的後人昔班尼從草原南下,佔領河中地區,在帖木兒帝國的廢墟上建立了烏茲別克汗國的昔班王朝。汗國其後逐漸分裂。十八世紀初。烏茲別克九十二個部族之一的明格部在費爾干納建立了浩罕汗國,定都浩罕城。實行貴族專政的封建統治,發展農牧經濟,和中國新疆喀什噶爾等地通商。十九世紀中葉中亞各汗國互相戰爭,浩罕征服了中亞重要商業和軍事中心塔什干。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國勢最爲強盛。

“取輿圖來,”楊慶喜和幾個小太監把輿圖在養心殿的地面上打開,太后站了起來,凝神朝着西北角望去,這時代的輿圖有些不太真實。唐努烏梁海和烏蘇雅裡臺的外蒙古地區大的嚇人,浩罕的位置在伊犁西北,沙俄帝國的東南角。版圖大約在現在的烏茲別克斯坦的西部國土境內,太后點點頭,“地方倒是緊要,東西要衝,勾連中俄,六爺你的意思是?如何應對?怎麼個法子?”

“如今長毛未平。國內空虛,奴才以爲。不如懷之以德,等以後騰出手來,再料理便是。”恭親王回道。

“懷之以德,恩,也只能如此了,”沒錢沒兵,幹任何事兒都不爽利,慈禧太后有些沮喪,卻也只能接受這個現實,“六爺你政務繁忙,這些事就交給理藩院吧,橫豎沒什麼重要的事兒,總理衙門的差事重要。”

“是。”

“英法美各國大使是否已到?”

“已然到了,俄羅斯大使卻是還在路上,”恭親王回道,“日本、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使節尚未到齊。”

“該國等要面見皇帝親自遞送國書?”

“是,奴才以爲皇上年幼,諸國洋人又奇形怪狀,故以皇上未親政,母后皇太后又不便見外臣予以回絕了,英吉利大使似有不悅之意。”

“這事兒且不忙,不如就說諸國大使未齊至,等到各國使節到齊了,再朝見不遲,”慈禧太后微笑,“皇帝的膽子如今可是大的很了。”

“是。”恭親王回道,“那蘇祿、暹羅等諸藩國如何處置?”

“這兩國且放在一邊,如今洋人勢大,不宜硬碰硬,再者暹羅雖然在陸地上,卻也是隔着雲貴山林地,難以爲繼,況如今我們並沒有海軍,從英法處購買到的軍艦還沒到,等到練好了新軍,就再說吧,”慈禧太后拍拍手,爲一藩屬得罪洋人,若是再引得戰火連天,怕是又有人議論紛紛,最近已經被一些科道官的摺子彈的滿頭大包了,說自己暫停山陵建設,把皇帝止於不孝的地位,這明明是節省國用的好想法,怎麼會扯到孝道上來,“等到葡萄牙公使來了,向法蘭西和葡萄牙使節發出照會,針對兩國對暹羅、蘇祿的行爲以示抗議。”

“是。”

“明個健銳營會操,七爺已經請旨去勞軍了,叫理藩院帶着各國使節去瞧瞧,特別是浩罕,叫七爺散漫作去,也要給他一個下馬威,以爲天朝無人,對付不了他那個小國!”

“是,”恭親王說道,又提出了自己的一個小建議,“藩屬之中尼泊爾侍奉最勤,先帝在時,還通過駐藏大臣上折,要入內地助剿洪楊亂賊,只不過被肅順婉拒了。且尼泊爾受英夷欺凌久矣,不如厚賞之,”清前期,拉達克、哲孟雄、不丹等喜馬拉雅山外諸國皆爲中國藩屬。後英印展開對這些國家的兼併和侵略,諸國紛紛向中國告急。但其文報中將英印稱爲“披楞”,昏聵閉塞的清王朝竟然不知道“披楞”就是英國,以爲是一個什麼遠方的小國,而沒有予以理會。拉達克、哲孟雄、不丹等喜馬拉雅山外諸國相繼淪英,英國進一步將侵略矛頭指向中國西藏和尼泊爾。“拉達克、哲孟雄、不丹相繼被英夷侵佔,尼泊爾乃是山南大國,若是尼泊爾再落入英夷之手,怕是西藏永無寧日了。”(未完待續)

三十三、北圻金鼓(三)二十六、戰爭爆發(二)十二、天京事變(三)十八、追封哀榮(四)五、白蓮教主(五)三十六、臨朝稱制(三)七、以退爲進(五)二十八、鏖戰江西(六)三十七、通州和談(五)十五、新桃舊符(三)十三、金明暗滅(一)二十九、顧此失彼(一)十三、金明暗滅(四)二十七、有意無意(一)十四、林沖夜奔(續)二十三、靜極思動(一)三十五、勤政親賢(二)五、北京條約(一)十六、協理六宮(一)十七、秀成玉成(上)三十一、歲在龍蛇(二)二十六、一元復始(五)三十八、奪宮之變(一)二十八、新幣銀行(四)加更來了三十一、意在沛公(一)三十八、唯一死矣(二)九十、閃電逞威(五)爲“舞鎖雲霄”加更!三十七、輕描淡寫(三)二十八、鏖戰江西(六)三十、同治立後(六)三十七、通州和談(十)四十五、節節敗退(一)四十、言笑晏晏(三)五、德意志國(三)七、含笑帷帳(三)三十三、雷霆雨露(七)二十六、同治元年(完)十、江南江北(三)三十二、共同撤軍(三)十七、所謂禮儀(三)三十八、唯一死矣(一)二十六、一元復始(一)六、英國大使(二)一、金鼓畫角(五)十、萬壽節誕(完)四十三、檢閱三軍(十一)三十八、奪宮之變(二)五十四、步步爲營(三)二十八、鏖戰江西(六)十八、君有意乎(二)七十一、擡棺出征(三)二十八、新幣銀行(二)三十八、峰迴路轉(五)二十七、大捷之後(七)十一、宮車晏駕(完)二十、兩廂比較(一)二十九、顧此失彼(四)二十、不請自來(八)三十六、獨佔剛果(三)十五、倡議垂簾(五)八十二、大勝之後(一)三十四、血濺漢城(一)四、東宮西宮(一)十五、新桃舊符(五)三十八、南軍勤王(四)三十八、玉女素心(二)七十六、東南蠶神(三)十七、昭陽節使(五)四十、秋獮熱河(上)二、遇見榮祿四、內外諸事(三)三十三、天津條約(一)三十八、唯一死矣(一)八十五、王城喋血(三)三、梨花滿地(三)十六、其樂融融(三)三、萬里風沙(九)三十一、磨刀霍霍(一)三十六、帝國榮耀(三)二十四、投名之狀(四)十六、其樂融融(四)十一、離間之計(四)十八、君有意乎(一)二十二、關鍵棋子(二)六十三、天崩地坼(二)三十六、粉墨登場(七)十四、偶現麟角(五)三十一、意在沛公(一)五、訪華儀注(二)六、金色大廳(三)二十七、大捷之後(四)三十、南國煙雲(六)二十三、步步生蓮(二)八、阿哥進學(上)三十九、百計迎敵(四)十三、意在筆外(一)三十七、同治立後(八)二十八、春水微皺(二)二十二、同治之意(下)二十九、聖壽慶典(六)
三十三、北圻金鼓(三)二十六、戰爭爆發(二)十二、天京事變(三)十八、追封哀榮(四)五、白蓮教主(五)三十六、臨朝稱制(三)七、以退爲進(五)二十八、鏖戰江西(六)三十七、通州和談(五)十五、新桃舊符(三)十三、金明暗滅(一)二十九、顧此失彼(一)十三、金明暗滅(四)二十七、有意無意(一)十四、林沖夜奔(續)二十三、靜極思動(一)三十五、勤政親賢(二)五、北京條約(一)十六、協理六宮(一)十七、秀成玉成(上)三十一、歲在龍蛇(二)二十六、一元復始(五)三十八、奪宮之變(一)二十八、新幣銀行(四)加更來了三十一、意在沛公(一)三十八、唯一死矣(二)九十、閃電逞威(五)爲“舞鎖雲霄”加更!三十七、輕描淡寫(三)二十八、鏖戰江西(六)三十、同治立後(六)三十七、通州和談(十)四十五、節節敗退(一)四十、言笑晏晏(三)五、德意志國(三)七、含笑帷帳(三)三十三、雷霆雨露(七)二十六、同治元年(完)十、江南江北(三)三十二、共同撤軍(三)十七、所謂禮儀(三)三十八、唯一死矣(一)二十六、一元復始(一)六、英國大使(二)一、金鼓畫角(五)十、萬壽節誕(完)四十三、檢閱三軍(十一)三十八、奪宮之變(二)五十四、步步爲營(三)二十八、鏖戰江西(六)十八、君有意乎(二)七十一、擡棺出征(三)二十八、新幣銀行(二)三十八、峰迴路轉(五)二十七、大捷之後(七)十一、宮車晏駕(完)二十、兩廂比較(一)二十九、顧此失彼(四)二十、不請自來(八)三十六、獨佔剛果(三)十五、倡議垂簾(五)八十二、大勝之後(一)三十四、血濺漢城(一)四、東宮西宮(一)十五、新桃舊符(五)三十八、南軍勤王(四)三十八、玉女素心(二)七十六、東南蠶神(三)十七、昭陽節使(五)四十、秋獮熱河(上)二、遇見榮祿四、內外諸事(三)三十三、天津條約(一)三十八、唯一死矣(一)八十五、王城喋血(三)三、梨花滿地(三)十六、其樂融融(三)三、萬里風沙(九)三十一、磨刀霍霍(一)三十六、帝國榮耀(三)二十四、投名之狀(四)十六、其樂融融(四)十一、離間之計(四)十八、君有意乎(一)二十二、關鍵棋子(二)六十三、天崩地坼(二)三十六、粉墨登場(七)十四、偶現麟角(五)三十一、意在沛公(一)五、訪華儀注(二)六、金色大廳(三)二十七、大捷之後(四)三十、南國煙雲(六)二十三、步步生蓮(二)八、阿哥進學(上)三十九、百計迎敵(四)十三、意在筆外(一)三十七、同治立後(八)二十八、春水微皺(二)二十二、同治之意(下)二十九、聖壽慶典(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