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梨花滿地(三)

賣官一事,據史料記載,在我國曆史上少說也有兩千年之久了。秦始皇時,就有納粟一千石,拜爵一級的記錄。漢襲秦制,繼續納粟拜爵。漢以後各代,關於賣官鬻爵的事情,同樣不絕於史書。清入關以後,雖然歷朝有停止捐納的上諭,然而一直持續到清朝滅亡,賣官一事事實上並未真正停止,實與清王朝存亡相始終。

晚清時期的幾個皇帝,個個叫窮不迭,將國家官爵明碼標價,大賣特賣。既然政府公開賣官,官職自然就成爲了商品,官場也就成了一種可以明碼標價的大市場。

從某種程度上講,金錢與官職交易,可以視爲一種特殊的交易,買賣雙方都具備了雙重身份:在這場交易中,買方也具有賣方的身份,賣方也具有買方的身份。買者用錢買了官,有了將本求利的基礎,就可能在此後的任職之內貪污*,一本萬利;賣方賣去了政府要求官員之能成爲爲國家服務的官員的標準,賣去了官員應該遵守的規矩,賣去了官員應該承擔的義務,同樣賣去了官員的從政良心和對國家的忠誠。既然千里做官只爲財,買方成交後,上任後儘管撈本賺足就是了,別的事情找政府,找皇帝去,本大老爺就管不了那麼多了。而政府作爲賣方,雖然暫時得到了金錢,換得了財政危機的暫時緩和,卻也因此形成了貪污成風、無可救藥的吏治,這是賣方與買方雙方的利益和性質所決定的。政府在出賣官職的同時,也把政府的尊嚴、官場的廉潔與官員應該遵守的責任與義務全都折價變賣了。這種情況,朝廷也心知肚明,可就是不願意停止下來。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道光皇帝在召見官員張集馨時就曾道出了他的擔心:“我最不放心的是捐班,他們素不讀書,將本求利,‘廉’之一字,誠有難言。”張集馨問捐班既然不好,何以還準開捐?道光皇帝拍手嘆息說:“無奈經費無所出,部臣既經奏準,伊等請訓時,何能叫他不去,豈不是騙人嗎?”

晚清時期,內憂外患,國勢日弱,國家財政確實十分困難。爲了開闢財源,以賣官鬻爵爲內容的捐例之風大開,這是政府道德與政治智慧的嚴重滑坡。賣官買官的結果,不僅造成國家的名器不尊,仕途擁塞,還導致清王朝官員素質的嚴重下降、吏治的日趨*、民心的逐漸喪失,所有這一切,都無疑大大加速了清政權衰亡的歷史進程。

“近十年來捐途多而吏治壞,吏治壞而事變益亟,事變亟而度支益蹙,度支蹙而捐途益多,是以招亂之道也。”慈禧太后說道,“這原本是飲鴆止渴的事兒,起初是爲了評定發逆捻賊,又有洋人爲患,不得不廣開納捐,如今與洋人交好,國內又是平定了回亂,斷不可再行此途,若是再如此下去,再多的京察大計都是空談!”

據清朝野史記載,浙江山陰縣人蔣淵如看到官場有利可圖,若買到知縣的官職,每年少則可撈得銀子幾千兩,多則可達10萬兩。但他一時又拿不出那麼多的本錢,於是便想出與其他4人集資捐買的辦法。蔣淵如出資最多得任縣令,其餘4人則分別擔任刑名師爺、錢糧師爺或辦事、守門的家丁,而所得贓款按集資多少分成。於是,5人通力合作,上下其手,貪贓枉法,年收入銀子竟高達20多萬兩。3年後,蔣淵如等人雖以貪污罷官,但5人皆如願以償,貪污中飽,滿載而歸。

“是,”高心夔也只是分析現實情況,沒想到太后如此激烈,應該是在軍機處受到了頗多掣肘,果然太后繼續憤憤說道,“軍機處的自然是掌櫃,知道柴米油鹽貴的很,這一個大出息不願意丟掉,可是畢竟這凡事不能都朝着錢看,若是這買官賣官成了入仕的主要途徑,那豈不是這日後就看誰有錢就能當道臺,當巡撫,當軍機了?”太后想到日後燈塔國的富翁號令白宮的樣子,覺得是前車之鑑,額,是後車之鑑,要提高警惕,當然如今還不到這個地步,“軍機處雖然勉強應了下來,可這怎麼辦,還是個問題,你的意思,我先問問。”

“太后的意思是?”

“軍機處要明發詔令,即可取消納捐,並追及咸豐元年以來納捐候補官員之身份,嘿嘿,”太后嘿嘿冷笑,“這是要拿我在火上烤啊。”(未完待續)

三十七、通州和談(十二)三十一、意在沛公(五)十 東南西北(四)三十二、內外皆困(六)十一、銓選部閣(二)三十五、一瀉千里(三)二十八、鏖戰江西(七)三十八、南軍勤王(五)二十九、聖壽慶典(四)二十九、東征蘇福(中)三十七、輕描淡寫(一)三十八、峰迴路轉(五)八十八、大戰前夕(十)十三、意在筆外(二)十九、一馬當先(一)四、公使來京(四)十六、兒女情長(四)二十八、新幣銀行(五)謝謝Chestwang的打賞!二十三、浙江新疆(九)八十三、兩處齊發(六)三十四、又見泉臺(四)十九、風起北疆(三)六、金色大廳(三)十七、秀成玉成(中)三、雲龍半現(一)二、萬里風沙(三)二十、欲加之罪(一)五十一、南北水火(三)九十七、英魂不遠(一)八十六、尷尬之人(四)二十七、大捷之後(三)八十四、風雲再變(八)三十四、條例風波(二)七十一、故弄玄虛(三)九、訓政意向(一)給書友“機會福利”加更!楔子、一、夢迴百年二十三、緩緩圖之(四)二十二、同治之意(中)三十三、天津條約(三)十一、宮車晏駕(三)推書。二十三、步步生蓮(八)二十三、步步生蓮(七)二十七、滿蒙八旗(三)三十三、朝日鮮鮮(八)二十六、驚鴻一瞥(三)三十、南國煙雲(二)二十二、上兵伐謀(一)二十八、日月分明(一)十四、營造法式(五)二十七、英烈長存(中)二十、福禍相倚(二)二十八、鏖戰江西(二)三十九、百計迎敵(二)三十四、科場弊案(十三)六、金色大廳(三)三十七、輕描淡寫(三)三十四、科場弊案(十八)五十五、山西戰事(四)一百零一、真正所圖(三)三十二、內外皆困(三)二十八、返京之前(三)三十九、禍水東引(一)二十四、圓明三園(四)四十九、一進一退(二)三十六、粉墨登場(三)二十九、兵臨廬州(十)二十一、佈局奧匈(一)三十、殷鑑不遠(一)三十二、公使北上(五)七十九、海防大戰(四)六、順而化之(三)六、順而化之(二)三、以勝求和(二)九十四、戰爭延續(七)九十九、先退後進(四)十二、英人來華(一)五十五、山西戰事(一)三十五、兒女心事(六)九十七、英魂不遠(四)二、明月孤雲(四)三十六、獨佔剛果(二)十五、大戰餘波(五)二十七、滿蒙八旗(四)五、德意志國(一)十四、武昌大戰(一)二十、神女無意(四)二十五、白雲蒼狗(九)十一、宮車晏駕(三)六十七、宣室訪逐(一)五十七、一觸即發(三)一、白馬過隙(一)三十四、科場弊案(八)二十一、佈局奧匈(二)九十三、力壓法人(一)六十二、無妄之災(三)九、寶鍔棣華(下)二十、神女無意(四)三十二、楊柳依依(完)十八、除夕大宴(一)
三十七、通州和談(十二)三十一、意在沛公(五)十 東南西北(四)三十二、內外皆困(六)十一、銓選部閣(二)三十五、一瀉千里(三)二十八、鏖戰江西(七)三十八、南軍勤王(五)二十九、聖壽慶典(四)二十九、東征蘇福(中)三十七、輕描淡寫(一)三十八、峰迴路轉(五)八十八、大戰前夕(十)十三、意在筆外(二)十九、一馬當先(一)四、公使來京(四)十六、兒女情長(四)二十八、新幣銀行(五)謝謝Chestwang的打賞!二十三、浙江新疆(九)八十三、兩處齊發(六)三十四、又見泉臺(四)十九、風起北疆(三)六、金色大廳(三)十七、秀成玉成(中)三、雲龍半現(一)二、萬里風沙(三)二十、欲加之罪(一)五十一、南北水火(三)九十七、英魂不遠(一)八十六、尷尬之人(四)二十七、大捷之後(三)八十四、風雲再變(八)三十四、條例風波(二)七十一、故弄玄虛(三)九、訓政意向(一)給書友“機會福利”加更!楔子、一、夢迴百年二十三、緩緩圖之(四)二十二、同治之意(中)三十三、天津條約(三)十一、宮車晏駕(三)推書。二十三、步步生蓮(八)二十三、步步生蓮(七)二十七、滿蒙八旗(三)三十三、朝日鮮鮮(八)二十六、驚鴻一瞥(三)三十、南國煙雲(二)二十二、上兵伐謀(一)二十八、日月分明(一)十四、營造法式(五)二十七、英烈長存(中)二十、福禍相倚(二)二十八、鏖戰江西(二)三十九、百計迎敵(二)三十四、科場弊案(十三)六、金色大廳(三)三十七、輕描淡寫(三)三十四、科場弊案(十八)五十五、山西戰事(四)一百零一、真正所圖(三)三十二、內外皆困(三)二十八、返京之前(三)三十九、禍水東引(一)二十四、圓明三園(四)四十九、一進一退(二)三十六、粉墨登場(三)二十九、兵臨廬州(十)二十一、佈局奧匈(一)三十、殷鑑不遠(一)三十二、公使北上(五)七十九、海防大戰(四)六、順而化之(三)六、順而化之(二)三、以勝求和(二)九十四、戰爭延續(七)九十九、先退後進(四)十二、英人來華(一)五十五、山西戰事(一)三十五、兒女心事(六)九十七、英魂不遠(四)二、明月孤雲(四)三十六、獨佔剛果(二)十五、大戰餘波(五)二十七、滿蒙八旗(四)五、德意志國(一)十四、武昌大戰(一)二十、神女無意(四)二十五、白雲蒼狗(九)十一、宮車晏駕(三)六十七、宣室訪逐(一)五十七、一觸即發(三)一、白馬過隙(一)三十四、科場弊案(八)二十一、佈局奧匈(二)九十三、力壓法人(一)六十二、無妄之災(三)九、寶鍔棣華(下)二十、神女無意(四)三十二、楊柳依依(完)十八、除夕大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