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不請自來(八)

柏林會議的第一天是非常無聊的程序性的內容,德國年輕的皇帝,顯然認爲他還需要處理更多更爲重要的事情,所以在致開幕詞後,一溜煙的走掉了,接下去把這個開始會議的議程留給了各國代表,當然不願意參與這樣十分聒噪繁瑣的會議,這不僅僅是德皇威廉二世的想法,甚至也是許多中國代表團成員的想法,各國依次發言,然後各自表述,繼續爭吵,沒人可以說服對方,靠着說話聲音大,是毫無作用的,曾繼澤第一次認爲,“這種會議我瞧不出任何的用處。”

這個時間點已經是柏林當地時間的晚上八點鐘了,威廉宮裡面的歡迎酒會纔剛剛開始,他和安瀾躲在了一個角落裡,拿着酒杯竊竊私語,“大傢伙除了吵來吵去,增加一些無謂的火氣之外,只怕是不會有任何進展,因爲誰也說服不了誰。”

安瀾點點頭,“是,大人,不過咱們接下去在這裡,倒也不是什麼法子學不到。”

“當然學得到東西,”曾繼澤笑道,“昔日陸放翁的詩,功夫在詩外,我之前還不太懂什麼意思,到了這裡可算是知道其中的三味了,在這些會議裡頭,桌面上如何談,不要緊,最要緊的私底下的接觸談判纔是最要緊的。”

曾繼澤臉上露出了玩味的微笑,他的話不是亂說的,纔不過是休會準備晚上參加歡迎酒會的一會子功夫,曾繼澤就接受到了不少國家暗地前來的邀請,邀請中國代表團“在合適的時候進行一次單獨的雙邊會談。”

這種會談的目的是什麼?大家很清楚,就是爲了尋找支持而已,葡萄牙有英國人的支持,法國有德國人的支持,比利時也有意大利和荷蘭的支持,這意味着就要拉幫結派的進行溝通協調了,比如說比利時最後獲取了與會的大部分國家支持,那麼就算是英國,大約也無能爲力。

“大人,您的意思是什麼?”安瀾說道,“您預備選哪一邊?”

曾繼澤想了想,搖了搖頭,“暫時咱們先按兵不動,瞧一瞧各國的意思再說,咱們來參加這個會議,朝中的意思,郭中堂的意思,對於非洲的事務,咱們不需要過度的插手,那麼咱們自然也無所謂過早表明立場,先看看各國的反應就是,”曾繼澤壓低了聲音,“咱們先瞧一瞧德國人開什麼條件。”

“下官以爲,德國人會拿出來他們的軍事設備來作爲交換,”安瀾說道,“我們也可以朝着這個方向努力試試看,畢竟如果就算是那邊的金礦分給我們,只怕我們也到不了那個地方拿金子。”

“你說的有道理,”曾繼澤點點頭,“我們接下去,先各方面瞭解一下,看看各國的意思,不過現在就已經三個國家宣稱,這就十分想要剛果河流域了,除了這三個國家之外,我估摸着其餘的國家,只怕也是各懷鬼胎的居多,就算要不到這個地方,別的地方若是能順便佔了過來,只怕也是摟草打兔子,兩不耽誤的好事兒。”

安瀾點了點頭,不用說,自然是各國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盤,說起來,好像還是就中國一個國家來柏林,完全只是爲了觀摩國際會議而已,並不存在什麼自己的主張和議題。

所以現在他們還是很閒適的,說說這個,說說那個,但是沒人會讓一個力量強大到在國際事務上舉足輕重的中國在這裡作壁上觀的,兩個人不過說笑了幾句,就有人過來騷擾了,打頭來的是一個紅頭髮帶着綬帶黑色禮服的中年男子,後面還跟着三五個的隨從,他朝着曾繼澤等人鞠躬,隨即伸出手,“鄙人比利時王國外交副大臣德爾馬林向大清國大臣曾,大使安問好。”

德爾瑪林的法語用濃重的口音,不過曾繼澤還是聽懂了,曾繼澤把右手的酒杯放到了左手,和德爾瑪林握了手,“謝謝您的關心,我也向您問好。”

“謝謝,”德爾瑪林笑道,“清國這麼遙遠的前來,實在是我們歐洲國家所有人的榮幸,作爲我個人來說,當年貴國的皇太后出使歐洲沒有來比利時訪問,實在是一件很遺憾的事情。”

“謝謝,”曾繼澤點點頭,“比利時一直是我們十分友好的國家,我們願意持續的和比利時王國繼續進行雙邊的貿易和外交往來。”

這話說的很一般,甚至曾繼澤有些言不由衷,中國現在的外交原則來說,對於歐洲國家是十分勢力的,對於小國家,根本就不屑一顧,也不會花大價錢投入外交,這當然是僅僅對於歐洲的小國家,對於身邊的亞洲藩屬國,中國人還是十分的和氣的。

現在的大清認爲歐洲的強國就那麼幾個,別的國家可以忽略不計,特別是北歐那幾個挪威丹麥瑞典的國家,中國就很少發動外交的活動,除了日常的外交的建交互設大使館之外,這其中的原因主要還是在國家的大小勢力懸殊差距過大而已,現在並非聯合國時代,聯合國時代一個國家一票,所以需要多拉攏不管國土大小國力強弱的國家,現在只需要抓住牛鼻子,把那幾個大國之間的關係處理好就行了,這一點慈禧太后最清楚,她早就對總理衙門有所訓示,歐洲國家裡面,英美德奧俄五國纔是總理衙門的重點。

德爾瑪林顯然也不會把曾繼澤的話當真,他微笑着點點頭,“我和大臣您的想法是一致的,”隨即扯了一大通廢話之後,德爾瑪林終於把今天來的目的說出來了,“請問大臣先生,對於這次會議的主題,就是剛果河流域的歸屬,您是怎麼看的?”

曾繼澤笑的風輕雲淡,“我的看法並不是十分重要的,正如法國總理巴蒂斯特閣下所說的那樣,大清在剛果河沒有話語權,雖然這一點很難接受,但是他說道沒錯。”(未完待續。)

一、眼前大敵(四)一、阪上之雲(六)十六、其樂融融(一)三十一、畫眉深淺(三)二十七、滿蒙八旗(五)五十六、風聲鶴唳(三)二十六、北海之水(五)十六、財源水患(三)三十五、長阪坡上(二)二十三、步步生蓮(三)十九、來而不往(二)九十六、接受停戰(二)二十六、一元復始(三)二十七、大捷之後(二)一、春風花草(四)十六、協理六宮(五)八、初會貞嬪(下)三十三、天津條約(三)一、春風花草(五)三十七、千古艱難(一)二十七、壓力動力(二)四十四、紙橋大捷(一)三十二、身世浮沉(一)十二、初露崢嶸(下)五十六、風聲鶴唳(一)二十六、一元復始(八)二十五、連鎖反應(四)二十一、翻雲覆雨(三)九、阻礙重重(二)四十三、桃代李僵(上)三十三、天津條約(十)三十二、楊柳依依(中)二十八、鏖戰江西(八)十八、君有意乎(二)八十七、越南新主(二)謝謝密碼君的打賞加更!四十、夜雨萌芽(二)八十一、千鈞一髮(四)三十七、另有所圖(三)二十四、開邊興兵(二)八十五、王城喋血(三)五十一、南北水火(五)二十四、玉座珠簾(下)八、撤簾風波(六)預祝青帝在東莞居住快樂!五、德意志國(七)三十七、通州和談(五)三十二、禮儀利益(四)二十四、開邊興兵(四)三十三、生死茫茫(一)九十八、割地賠款(一)十、東華之門(四)三十三、朝日鮮鮮(八)十四、六六大順(中)二十八、羣英薈萃(下)五十三、火上澆油(二)二十三、舉國之力(一)十二、顧命大臣(二)十二、北國七月(三)四十、夜雨萌芽(三)七、以退爲進(三)三十七、通州和談(六)十三、金明暗滅(四)二十四、開邊興兵(八)十五、左顧右盼(四)十三、各顯神通(二)十五、新桃舊符(四)二十、黃昏驚變(四)二十二、關鍵棋子(二)二十五、夜帶金刀(四)二十七、兩江總督(上)四、內外諸事(三)七十四、大捷大捷(一)六、順而化之(三)二十一、封妃之後(下)十、皇后人選(二)給第一粉絲!二十、欲加之罪(五)三十七、通州和談(五)三十二、圖窮匕見(四)三、梨花滿地(四)三十二、圖窮匕見(六)三、萬里風沙(四)十三、意在筆外(四)五、白蓮教主(一)七十八、升龍大火(三)三十六、臨朝稱制(四)七、大南天子(二)四十二、同文館事(四)十三、問計寧壽(三)六、寒風瑟瑟(上)二十四、圓明三園(六)三十、項莊舞劍(六)四、宮內宮外(四)三十二、圖窮匕見(六)一百零二、升龍大典(六)三十七、通州和談(三)二十三、靜極思動(三)三十七、通州和談(五)三十四、青山隱隱(八)三、激揚文字(一)二十四、投名之狀(四)四、公使來京(二)
一、眼前大敵(四)一、阪上之雲(六)十六、其樂融融(一)三十一、畫眉深淺(三)二十七、滿蒙八旗(五)五十六、風聲鶴唳(三)二十六、北海之水(五)十六、財源水患(三)三十五、長阪坡上(二)二十三、步步生蓮(三)十九、來而不往(二)九十六、接受停戰(二)二十六、一元復始(三)二十七、大捷之後(二)一、春風花草(四)十六、協理六宮(五)八、初會貞嬪(下)三十三、天津條約(三)一、春風花草(五)三十七、千古艱難(一)二十七、壓力動力(二)四十四、紙橋大捷(一)三十二、身世浮沉(一)十二、初露崢嶸(下)五十六、風聲鶴唳(一)二十六、一元復始(八)二十五、連鎖反應(四)二十一、翻雲覆雨(三)九、阻礙重重(二)四十三、桃代李僵(上)三十三、天津條約(十)三十二、楊柳依依(中)二十八、鏖戰江西(八)十八、君有意乎(二)八十七、越南新主(二)謝謝密碼君的打賞加更!四十、夜雨萌芽(二)八十一、千鈞一髮(四)三十七、另有所圖(三)二十四、開邊興兵(二)八十五、王城喋血(三)五十一、南北水火(五)二十四、玉座珠簾(下)八、撤簾風波(六)預祝青帝在東莞居住快樂!五、德意志國(七)三十七、通州和談(五)三十二、禮儀利益(四)二十四、開邊興兵(四)三十三、生死茫茫(一)九十八、割地賠款(一)十、東華之門(四)三十三、朝日鮮鮮(八)十四、六六大順(中)二十八、羣英薈萃(下)五十三、火上澆油(二)二十三、舉國之力(一)十二、顧命大臣(二)十二、北國七月(三)四十、夜雨萌芽(三)七、以退爲進(三)三十七、通州和談(六)十三、金明暗滅(四)二十四、開邊興兵(八)十五、左顧右盼(四)十三、各顯神通(二)十五、新桃舊符(四)二十、黃昏驚變(四)二十二、關鍵棋子(二)二十五、夜帶金刀(四)二十七、兩江總督(上)四、內外諸事(三)七十四、大捷大捷(一)六、順而化之(三)二十一、封妃之後(下)十、皇后人選(二)給第一粉絲!二十、欲加之罪(五)三十七、通州和談(五)三十二、圖窮匕見(四)三、梨花滿地(四)三十二、圖窮匕見(六)三、萬里風沙(四)十三、意在筆外(四)五、白蓮教主(一)七十八、升龍大火(三)三十六、臨朝稱制(四)七、大南天子(二)四十二、同文館事(四)十三、問計寧壽(三)六、寒風瑟瑟(上)二十四、圓明三園(六)三十、項莊舞劍(六)四、宮內宮外(四)三十二、圖窮匕見(六)一百零二、升龍大典(六)三十七、通州和談(三)二十三、靜極思動(三)三十七、通州和談(五)三十四、青山隱隱(八)三、激揚文字(一)二十四、投名之狀(四)四、公使來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