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功在詩先(二)

孟加拉隔着恆河對着加爾各答虎視眈眈,航運和港口是印度這裡很大的一筆收入,印度總督忍無可忍,只能是暫停對於印度西南部高原上的土邦征伐,轉過頭來對着石達開等人圍剿,陳玉成在太平天國號稱武神,對付全副武裝的英國本土士兵大約是不行的,但是對着包着頭巾留着大鬍子的印度僕從軍隊,可如同滾瓜切菜一般的橫掃,幾個月之間接連取得達卡、那不勒、語屯三次大捷,殺的殖民部隊屁滾尿流,印度人雖然不畏死不怕苦,但是面臨刀斧加身的時候不免也十分畏縮,一時之間都視爲前往恆河作戰爲危途,經過幾次戰爭,石達開的孟加拉國將西北角牢牢控制在了手心,隔着恆河和英國人劃江而治,西北角又把觸手伸到了廓爾喀和不丹,石達開十分豁達,把從英國人手裡奪來,英國人從不丹奪來的2000多平方里盡數歸還不丹,陳玉成又應廓爾喀國王之邀,進入廓爾喀,將親英世襲首相位置的拉納家族推翻,還政於之前無權的國王,這樣以來,西北三國幾日之間盡數脫離了英國直接或者間接的控制,三國國土上也緊緊連在了一起,廓爾喀國王更是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陳玉成,以表示感激之意,三國之地佔地雖然不大,可氣勢了得,西北土邦也是見着心裡火熱,蠢蠢欲動起來,再怎麼說,若是能和他們一樣擺脫了英國人的壓榨。豈不是美事一件?

有了例子,別人自然就會仿效。石達開就如同鮎魚一般,驚擾了印度這裡的魚塘,英人暴政,本來敢怒不敢言者甚多,有人跳出來反抗,附和者只會越來越多。英國總督好幾次圍剿石達開等人。他們根本就不堅守一地。只是玩游擊戰,戰事若有不諧,即刻躲入緬甸的深山老林之中,或者是北上躲到廓爾喀等國境內隱藏,英國人一旦撤退又鑽出來搗亂,印度局勢一日比一日緊張,三國連成的地方已經是佔據了印度東北角,大有不可抹滅之勢了。

單單就是這些也無不可,就如西南土邦一樣。置之不理就可以了,石達開自從攻打加爾各答失敗之後,攻守方向趨於保守,也不會過多攻打印度的重鎮。但是孟加拉國的存在,不僅是侵害了英國人的統治,已經嚴重影響到了英國在印度的經濟利益。

wWW ▪тt kдn ▪C〇

“印度的東南和東北部,是出產茶葉和棉花的地方,”巴扎利次大臣說道,“這也是我們出口的總要收入,我們不能允許這些中國人在附近生事。進而影響我們的經濟。”

英國人現在佔據了世界上最好的地方,印度的紅茶和棉花,加拿大的木材,南非的鑽石和黃金,澳大利亞的鐵礦,源源不斷的送到了英倫三島,然後再加工成昂貴的工業製品傾銷到各個殖民地,這是一個循環,印度的茶葉和棉花產量因爲戰爭銳減,但是國內的需求還是存在,所以商人們不得不找另外的原材料供應國,茶葉,當然是中國,棉花,也是在中國,新疆已經種滿了棉花,源源不斷的從喀什出口,送到印度去。

此消彼長,印度更是少了這兩塊的收入了,現在的印度已經是屬於女王陛下的私人財產,自己少了收入,還被中國人多賺了許多錢,整個完善的社會經濟體系,這裡缺了一環,那裡就有別的意外發生,進而會引發許多不能估計到的變故,這才決定一定要解決好孟加拉國的事情,不惜任何代價。

任何國際問題,都可以歸結到經濟糾紛上,郭嵩燾雖然不知道這其中的曲折,但是也清楚此消彼長的道理,他笑眯眯的繼續說道,“貴國需要我們提供什麼幫助?或者是什麼要求?請告訴我們。”

“我們需要你們全部對緬甸進行禁運任何物資,包括官方和民間的。”

“官方的我們可以承諾,除去供給給緬甸國王的物資之外別的絕不進行運送,但是民間和私人的我們無法承諾,因爲緬甸是我們的屬國,任何進行的民間商業行爲,我們都是無權阻攔的。”郭嵩燾說道。

“那麼,”巴扎利勳爵攤手,“我也只好請樞密院雅各布子爵閣下來接下去談判了。”

“我們英國要通過艦隊派遣一支軍隊進入到緬甸,隔斷緬甸和孟加拉之間的聯繫,確保我們在剿滅恆河流域的中國人時候,不會有其他的勢力進行攔住。”雅各布留着短鬚,目光炯炯,神色剛毅,挺直的腰板一看就是軍人出身,他沉聲說了這麼一句,“請中國方面配合。”

“這是不可能的,”郭嵩燾耐心的解釋,“我們作爲宗主國都沒有派遣軍隊進駐緬甸,中國方面認爲,貴國不適宜進入緬甸。”

“這只是爲了平叛,只要恆河三角洲局勢穩定了下來,我們絕不會繼續留在緬甸。”

。。。。

“不會留在緬甸?”慈禧太后微微一愣,“貴國行事可從來沒有這麼清楚明白啊。”英國殖民者從來都是來了就霸佔着不走的,參見北美洲的歷史。

這話的潛臺詞就是會承認緬甸歸屬中國,英國人不會染指中南半島,這是絕大的進展和絕大的讓步,慈禧太后有大概那麼一瞬間被英國人的誠意所感動了,“那麼,愛迪,那我是不是可以認爲,你這次來中國,最首要的目的就是爲了穩定印度的統治嗎?”

“是的,這也是我的母親交給我的任務,在南部非洲,我們遇到了一些困難,還有在歐洲大陸上也是有些問題,國內有些人說可以發動戰爭來進行處理,但是我們還是不願意動武的,英國是愛好和平的國家,所以我們需要找一個願意和英國在各個方面開展活動的國家,進行部分勢力的劃分和確認,茜茜,這是我承擔的第一個任務,我希望能把它做好,我也希望你能幫助我。”(未完待續。)

二十三、靜極思動(四)十八、再破大營(三)二十七、英烈長存(上)二十一、襄王有夢(三)三、萬里風沙(十)三十七、輕描淡寫(一)十 東南西北(六)七十七、上海風潮(二)二十四、圓明三園(六)四十四、紙橋大捷(四)二十六、羨慕與否(三)二、宗親衆人(二)三十七、英雄末路(八)八、中樞之事(四)三十二、共同撤軍(三)二十八、返京之前(二)九十三、力壓法人(一)二十一、何患無辭(四)三十、金陵血色(中)二、明月孤雲(四)十五、玉蘭之會(一)四十三、桃代李僵(中)九十四、戰爭延續(七)二十、見風使舵(一)二十三、浙江新疆(九)二十五、夜帶金刀(五)三十、萬事俱備(四)三十四、血濺漢城(一)十五、新桃舊符(一)十二、北國七月(三)二、明月孤雲(四)三十七、輕描淡寫(二)六、英國大使(一)六十七、宣室訪逐(四)二十七、滿蒙八旗(三)十九、風起北疆(五)二十七、先公後私(六)七、天津兵備(四)五十五、山西戰事(三)六十五、即日宣戰(一)二、俯仰之間(三)十八、雷公電母(四)九、阻礙重重(六)四十三、檢閱三軍(四)七、天津兵備(二)三十七、通州和談(十二)三十一、意在沛公(四)六十、正月初二(二)十七、燈前笑語(四)十五、玉蘭之會(二)二十八、日月分明(七)十四、營造法式(一)二十七、先公後私(三)三十一、畫眉深淺(二)七十六、新人舊人(一)二十六、同治元年(完)二十六、一元復始(四)十四、武昌大戰(四)二十三、請君入甕(五)十七、指東打西(三)十七、燈前笑語(完)三十、同治立後(二)二十四 五羊城中(三)二十二、金陵王氣(五)二十七、滿蒙八旗(二)二十一、慧眼識英(四)九十七、英魂不遠(三)二十五、萬國大會(一)四十七、可與人言(二)十七、昭陽節使(五)三十一、意在沛公(六)二十三、浙江新疆(五)二十二、上兵伐謀(三)二十六、一元復始(六)三十七、通州和談(九)三十七、通州和談(五)二十二、同治七年(一)五十一、南北水火(四)二十、見風轉舵(二)六、法人之請(四)一、三月初三(五)四、宮內宮外(一)十八、追封哀榮(一)三十六、臨朝稱制(一)四十二、同文館事(二)一、眼前大敵(四)六十八、他鄉故知(二)三十四、科場弊案(十八)六十一、觥籌交錯(三)四十七、永通橋戰(四)九、情義大者(三)三十四、又見泉臺(二)十五、玉蘭之會(二)二十、黃昏驚變(二)二十八、環環相扣(二)三十三、雷霆雨露(八)十一、銓選部閣(一)六十六、詔書下達(二)三十二、共同撤軍(三)二十三、步步生蓮(十二)
二十三、靜極思動(四)十八、再破大營(三)二十七、英烈長存(上)二十一、襄王有夢(三)三、萬里風沙(十)三十七、輕描淡寫(一)十 東南西北(六)七十七、上海風潮(二)二十四、圓明三園(六)四十四、紙橋大捷(四)二十六、羨慕與否(三)二、宗親衆人(二)三十七、英雄末路(八)八、中樞之事(四)三十二、共同撤軍(三)二十八、返京之前(二)九十三、力壓法人(一)二十一、何患無辭(四)三十、金陵血色(中)二、明月孤雲(四)十五、玉蘭之會(一)四十三、桃代李僵(中)九十四、戰爭延續(七)二十、見風使舵(一)二十三、浙江新疆(九)二十五、夜帶金刀(五)三十、萬事俱備(四)三十四、血濺漢城(一)十五、新桃舊符(一)十二、北國七月(三)二、明月孤雲(四)三十七、輕描淡寫(二)六、英國大使(一)六十七、宣室訪逐(四)二十七、滿蒙八旗(三)十九、風起北疆(五)二十七、先公後私(六)七、天津兵備(四)五十五、山西戰事(三)六十五、即日宣戰(一)二、俯仰之間(三)十八、雷公電母(四)九、阻礙重重(六)四十三、檢閱三軍(四)七、天津兵備(二)三十七、通州和談(十二)三十一、意在沛公(四)六十、正月初二(二)十七、燈前笑語(四)十五、玉蘭之會(二)二十八、日月分明(七)十四、營造法式(一)二十七、先公後私(三)三十一、畫眉深淺(二)七十六、新人舊人(一)二十六、同治元年(完)二十六、一元復始(四)十四、武昌大戰(四)二十三、請君入甕(五)十七、指東打西(三)十七、燈前笑語(完)三十、同治立後(二)二十四 五羊城中(三)二十二、金陵王氣(五)二十七、滿蒙八旗(二)二十一、慧眼識英(四)九十七、英魂不遠(三)二十五、萬國大會(一)四十七、可與人言(二)十七、昭陽節使(五)三十一、意在沛公(六)二十三、浙江新疆(五)二十二、上兵伐謀(三)二十六、一元復始(六)三十七、通州和談(九)三十七、通州和談(五)二十二、同治七年(一)五十一、南北水火(四)二十、見風轉舵(二)六、法人之請(四)一、三月初三(五)四、宮內宮外(一)十八、追封哀榮(一)三十六、臨朝稱制(一)四十二、同文館事(二)一、眼前大敵(四)六十八、他鄉故知(二)三十四、科場弊案(十八)六十一、觥籌交錯(三)四十七、永通橋戰(四)九、情義大者(三)三十四、又見泉臺(二)十五、玉蘭之會(二)二十、黃昏驚變(二)二十八、環環相扣(二)三十三、雷霆雨露(八)十一、銓選部閣(一)六十六、詔書下達(二)三十二、共同撤軍(三)二十三、步步生蓮(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