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銓選部閣(一)

“派人去寧壽宮瞧一瞧,”皇后說道,“老佛爺在做什麼,若是得空,我即刻過去,”皇后的臉上露出了有些凝重的表情,“七爺的身子不好,只怕有什麼說法,如今倒也罷了,將來這日後......”

“娘娘的意思,若是七爺薨了?”

“那到時候這身份的事兒,就不知道怎麼辦了,處理不好,又是件煩惱的事兒,這事兒要請皇太后做主,我可就不摻合什麼了,”皇后冷然說道,“長輩的事兒,我這個晚輩不能說什麼,”邢彩福應了一聲,準備出去,皇后又吩咐,“把太醫院的叫來,我要問清楚七爺的身子到底如何了。”

邢彩福派了一個得力的太監出了景仁宮,這是要去皇太后的宮裡問好的,不能找那些少不更事的小太監們,景仁宮離着寧壽宮不遠,順着宮牆朝着東邊直走,不一會就到了德壽門,這是寧壽宮的正殿,皇極殿的西門,這裡頭就要緊的太監們在把守了,景仁宮的太監得了準信,又回來稟告,“啓稟娘娘,這會子,皇太后和惠慶公主說話呢。”

“既然是公主在,那我就先不去了,”皇后點點頭,“免得在那裡忍不住說出什麼不妥當的話來。”

不知道爲何,皇后似乎對着惠慶公主意見頗大,嬤嬤勸解道,“主子娘娘何須爲一公主擔心什麼,如今公主已經快二十,老佛爺再怎麼留,也不可能將公主留成老女,娘娘權當看不見,沒幾年,公主就下嫁了。”

“下嫁?”皇后冷笑幾聲,“只怕沒那麼快,咱們皇上可是很疼愛這位侄女的。”

養心殿內,又是禮親王帶着軍機大臣們一同殿見,今個討論的還是最近最爲重要的事兒,就是光緒十年至今,今個已經是光緒十九年了,差不多整整十年,現如今的中樞官員,大部分都是動了動,也就不存在什麼十年到期的事兒,可最要緊的幾個位置,倒是沒動,這幾個位置裡頭,最要緊的恐怕就是閻敬銘當的這個漢戶部尚書了。

戶部滿尚書已經換了好幾個,有的是碌碌無爲,有的是鬥不過閻敬銘,外頭人早就有傳言,“流水的滿尚書,鐵打的閻王爺”來形容閻敬銘地位穩固,可這再穩固,也不能一直佔着這樣最有錢的位置,加上軍機處這些日子,走了不少人,許庚身去世,董元醇病逝,所以只剩下禮親王世鐸、額勒和布、張之萬、孫毓汶、郭嵩燾、閻敬銘六個人,其餘的人倒還好,可張之萬和郭嵩燾年紀已經不小,應付自己原本的差事就足夠辛苦,兩個人去世,事務又要分攤出來,實在是苦不堪言,按照尋常人的見解,若是不堪勞累,請辭就是,可這些人,都是千辛萬苦才奮鬥到如今的位置上,如何捨得請辭呢?只是勉力維持,一定要在這最風光的地方站穩站牢罷了。

所以這軍機大臣也是要考慮的一件事兒,軍機處的人似乎永遠很多,但也永遠不夠用,現在的六個人,委實是不夠用的,要知道之前最多的時候達到了九個人,按照禮親王的意思,若不是爲了彰顯軍機大臣的位份尊貴,不宜人數過多,他是巴不得把所有合適的人都拉到軍機處來,免得實在是爲難,要把這天下那麼多的事兒,都一一定好,下發命令,並且執行下去。

先易後難,還是要辦戶部尚書的人選定奪下來了,再選軍機大臣,閻敬銘是前任,而且又是中樞宰相,所以皇帝很是客氣,笑着對着閻敬銘說道,“你是戶部老尚書,這裡頭的事兒,忙了這麼多年,接你印的也要做的好纔是,大傢伙都說說看,特別是你閻敬銘,繼任者爲誰最是合適。”

閻敬銘默然不語,“臣不敢妄言。”

皇帝見閻敬銘不肯說,於是問禮親王,“你們軍機處定下了有沒有什麼人選啊?”

“奴才等聽候聖裁!”禮王連忙說道,“非臣下可以妄議。”

“哎,禮王何必過謙,你是軍機首輔,自然是有權利舉薦的,”皇帝溫和的說道,“這麼多年都是如此,軍機處選了人出來,朕再挑一個最好的,如此纔是正理。你說就是,何須過謙。”

“回皇上的話,”禮親王微微彎腰鞠躬,“軍機處幾位的意思,還是從地方上簡拔最爲合適,戶部尚書乃是地官,管着咱們大清國的財計,那麼自然要精通財稅政務的,地方上的總督巡撫等人,奴才等挑了挑,挑了幾個從藩司或者是稅司出身的官員,資格練都夠的,選了選,挑出了三個人選,請皇上過目。”

他從袖子裡拿了摺子出來,遞給了龐德祿,龐德祿將摺子獻給了皇帝,皇帝不曾想禮親王已經預備好了人選,微微咳嗽一聲,打開一看,頭一位就是寫着“岑毓英”,如今的雲貴總督。

“岑毓英,似乎不是戶部出身吧?”皇帝挑了挑眉毛說道。

禮親王目視孫毓文,孫毓文是管着吏部的,高層官員的信息他了解的最是清楚,何況今個入選的人,他早就是摸透情況了,所以皇帝下問,他回答的十分從容,“是,不過他當過兩任的布政使,在雲南布政使的任上,把雲南的銅礦鐵礦辦的極好,在江蘇布政使的任上,又把江蘇的蠶桑茶葉絲綢等,從太湖邊發展到高郵湖邊,這是很難得的功績,臣等以爲,此人若是在戶部,想必這產業的發展是不用愁的。”

皇帝點點頭,“倒是也不錯,只是我聽說,他的身子不好?”

“是有些身子不好,不過,年歲也不算太大,今年才六十九,倒是可以再當幾年的差事,”孫毓文說道。

額勒和布是個急性子,閻敬銘也是,所以兩個人處的不算融洽,饒是軍機處一體推出的人選,他還是覺得有些不妥,“岑毓英此人頗爲跋扈,雲貴之地有人隱隱將他和昔日吳三桂相比較之,在地方上也就罷了,若是在中樞,太過跋扈,怕是和別人處不好,這差事就難辦!”(未完待續。。)

十八、君有意乎(二)三十四、科場弊案(十八)二十四、投名之狀(三)十三、大漠孤煙(四)四十八、似曾相識(一)三十、項莊舞劍(六)三十一、歲在龍蛇(五)四十四、前度劉郎(三)二十九、燦燦萱草(五)十五、左顧右盼(二)五、美國軍火(下)三十七、輕描淡寫(一)十二、顧命大臣(二)二十、不請自來(七)二十一、鼎湖弓箭(四)一、金鼓畫角(二)三十五、輪船飛渡(三)九十三、力壓法人(二)二十九、燦燦萱草(四)七、以退爲進(四)二十三、步步生蓮(四)二十五、天京天京(中)三十七、千古艱難(二)三十四、青山隱隱(一)九、情義大者(三)二十一、各方角力(四)多謝蓋鴻的盟主打賞!九、爭風吃醋(二)十五、大戰餘波(四)二十六、北海之水(六)一、六年之後(一)二十八、環環相扣(一)二十、見風轉舵(五)六十六、詔書下達(二)四十五、游擊戰法(四)十九、急轉直下(上)三十五、議政輔政(二)三十四、科場弊案(四)四、五千貂錦(五)十二、小山重疊(三)七、出將入相(六)二十二、同治之意(中)十七、非洲有土(三)四十一、立後封妃(一)四十一、立後封妃(三)四十五、游擊戰法(五)二十四、開邊興兵(四)二十八、返京之前(一)二十、不請自來(二)二十五、白雲蒼狗(八)二十七、先公後私(四)給sosoyin!二十四、一波已平(二)三十三、天津條約(完)四十一、立後封妃(四)一百零二、升龍大典(八)三十二、內外皆困(五)十一、大國小國(一)二十五 導火之索(一)三十三、天津條約(十二)二十五、連鎖反應(五)四十一、寒光鐵衣(二)十五、倡議垂簾(三)五、德意志國(一)二十五、夜帶金刀(三)八、撤簾風波(四)慶祝書友CBC生日快樂!十六、南轅北轍(三)二十二、金陵王氣(五)三十五、輪船飛渡(四)三十六、當陽橋頭(五)三十一、意在沛公(四)五十六、風聲鶴唳(一)三十六、當陽橋頭(五)三十八、唯一死矣(一)二十一、翻雲覆雨(三)十二、其中深意(三)二十、欲加之罪(二)五十一、南北水火(三)九十七、英魂不遠(二)十六、生死茫茫(三)一百零二、升龍大典(五)五、白蓮教主(三)十五、九龍治水(四)五、訪華儀注(四)二十三、步步生蓮(二)三十、南國煙雲(六)十八、雷公電母(一)二十四、圓明三園(二)二十四 五羊城中(二)九十五、英國出手(四)十七、非洲有土(四)二十五、夜帶金刀(六)二十七、大捷之後(五)四十三、冷月無聲(三)二十七、滿蒙八旗(六)九、訓政意向(四)給盟主天偌水!二十五、夜帶金刀(六)二十三、靜極思動(四)十九、圖窮匕見(中)十一、宮車晏駕(五)十八、五馬進京(一)十九、一馬當先(一)
十八、君有意乎(二)三十四、科場弊案(十八)二十四、投名之狀(三)十三、大漠孤煙(四)四十八、似曾相識(一)三十、項莊舞劍(六)三十一、歲在龍蛇(五)四十四、前度劉郎(三)二十九、燦燦萱草(五)十五、左顧右盼(二)五、美國軍火(下)三十七、輕描淡寫(一)十二、顧命大臣(二)二十、不請自來(七)二十一、鼎湖弓箭(四)一、金鼓畫角(二)三十五、輪船飛渡(三)九十三、力壓法人(二)二十九、燦燦萱草(四)七、以退爲進(四)二十三、步步生蓮(四)二十五、天京天京(中)三十七、千古艱難(二)三十四、青山隱隱(一)九、情義大者(三)二十一、各方角力(四)多謝蓋鴻的盟主打賞!九、爭風吃醋(二)十五、大戰餘波(四)二十六、北海之水(六)一、六年之後(一)二十八、環環相扣(一)二十、見風轉舵(五)六十六、詔書下達(二)四十五、游擊戰法(四)十九、急轉直下(上)三十五、議政輔政(二)三十四、科場弊案(四)四、五千貂錦(五)十二、小山重疊(三)七、出將入相(六)二十二、同治之意(中)十七、非洲有土(三)四十一、立後封妃(一)四十一、立後封妃(三)四十五、游擊戰法(五)二十四、開邊興兵(四)二十八、返京之前(一)二十、不請自來(二)二十五、白雲蒼狗(八)二十七、先公後私(四)給sosoyin!二十四、一波已平(二)三十三、天津條約(完)四十一、立後封妃(四)一百零二、升龍大典(八)三十二、內外皆困(五)十一、大國小國(一)二十五 導火之索(一)三十三、天津條約(十二)二十五、連鎖反應(五)四十一、寒光鐵衣(二)十五、倡議垂簾(三)五、德意志國(一)二十五、夜帶金刀(三)八、撤簾風波(四)慶祝書友CBC生日快樂!十六、南轅北轍(三)二十二、金陵王氣(五)三十五、輪船飛渡(四)三十六、當陽橋頭(五)三十一、意在沛公(四)五十六、風聲鶴唳(一)三十六、當陽橋頭(五)三十八、唯一死矣(一)二十一、翻雲覆雨(三)十二、其中深意(三)二十、欲加之罪(二)五十一、南北水火(三)九十七、英魂不遠(二)十六、生死茫茫(三)一百零二、升龍大典(五)五、白蓮教主(三)十五、九龍治水(四)五、訪華儀注(四)二十三、步步生蓮(二)三十、南國煙雲(六)十八、雷公電母(一)二十四、圓明三園(二)二十四 五羊城中(二)九十五、英國出手(四)十七、非洲有土(四)二十五、夜帶金刀(六)二十七、大捷之後(五)四十三、冷月無聲(三)二十七、滿蒙八旗(六)九、訓政意向(四)給盟主天偌水!二十五、夜帶金刀(六)二十三、靜極思動(四)十九、圖窮匕見(中)十一、宮車晏駕(五)十八、五馬進京(一)十九、一馬當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