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殷鑑不遠(一)

同治皇帝板着臉,“你這個小子,沒個正形兒,在談正事兒,少給我嘻嘻哈哈的,這事兒急不得,卻也慢不得,總是要一步步的辦起來纔好,可若是心裡忘了這件事,那如今說這個也就沒了意思。仙卿,你是什麼一個意思?”皇帝問王慶琪。

“微臣以爲,靠着咱們這幾個必然是成不了事的,”王慶琪說道,“皇上何不請李師傅來幫襯一二?”

“李師傅?”皇帝說道,“他成嗎?”

“他是皇上的師傅,自然是爲皇上着想的。還有承恩公,承恩公是皇上的岳父。只是上次有了端倪,卻被人無意擾亂,若是皇上再要找承恩公主持,只怕有心人會要揣度天意,不如先悄悄和李師傅說了,問問他的意思,若是他有什麼高見,咱們再使人做去便是。”

皇帝無言,點點頭,“那就如此吧,甚好。”把這事兒挑了個頭,但是似乎底下的人對此都不甚熱情,皇帝也突然似乎失去了興致,轉而說起了其他的事兒,“這幾日聽說曾國藩身子不太好,朕想着去他府裡頭瞧瞧。”

桂祥連忙說道,“皇上,您可是一國之君,不宜輕臨臣下之居。”

“這又是如何?他是功臣,朕去瞧一瞧原也是應該的。”

桂祥和王慶琪面面相覷,載澄都知道這事兒的厲害,“啊喲,皇上,桂祥說的對,您可不能輕易去看望曾國藩。”

皇帝有些懵懂,“這是爲何?”

載澄不知道說什麼,還是王慶琪開口了,“高宗駕于敏中府,于敏中原本有了起色,卻在高宗皇帝前來並賜下陀羅尼經被後絕食而死……凡是皇上親臨。都是病危時候了。”

潛臺詞就是皇帝親臨患病臣下府邸,有促其死的意思,皇帝聽懂了。覺得大爲掃興,於是也就放下。“這就罷了,叫太醫院好生照料着吧。”

是時候要叫弘德殿的師傅進來講課,雖然弘德殿已經不去,但是三兩日之間,講課還是要的,今日是翁同龢講《史記》,幾個侍讀依舊是要陪聽的,皇帝不喜歡聽四書五經。徐桐和以前是倭仁講的課他十分聽不進去,倒是史書願意聽上一二,翁同龢今日講的是秦孝公用商鞅變法一事,皇帝聽了一會,問:“秦國之弊,在於何物?”

“重外物而輕內省,秦法之苛,冠絕六國,故此借其利而一統天下。孝公用商鞅變法,商鞅不懂實施變通。得罪惠文王,這爲不變通也,及惠文王即位。殺商鞅而依舊行商鞅之法,可見爲君主者,不屈於一人之才,也不因人廢事。”

皇帝又問:“本朝高宗皇帝英明神武,爲何不殺和珅?而睿廟治之?”

這問題有些爲難,前朝古人自然可以隨意指摘,但是涉及本朝先帝,必須要謹慎回答,翁同龢想了想。“和珅其人,甚有才幹。辦理弊案打理稅關,都很是妥當。這點就是睿廟也毫不否認,本朝爲防蕭牆之禍,防之皇子,甚於防大臣,”這話也只能說到這個程度,畢竟在清朝,臣下叛亂的可能太小了,翁同龢略過這事不談,“乾隆年間用兵,號稱十全武功,國庫之空虛,全靠和珅一力承擔,可其過錯也實在是大,高廟不是沒有察覺,只是君臣難得,且有功,不宜苛責,故此相容不發,且恩出於上,卻不必怨出於上,也不必恨出於上,凡有什麼要爲難的地方,自然不需高廟,只要和珅去做去得罪人即可。”

翁同龢只是說到這裡,就不肯再說了,皇帝心下透亮,無非是高宗皇帝拿着和珅的能幹享樂,到了嘉慶皇帝,自然也和秦惠文王容不下商鞅一般,容不下和珅了。“翁師傅你說的極好。”皇帝讚許了幾句,“高廟用人之道,朕倒是要好好學學。”

“是,”翁同龢說道,“高廟用人素來只看大略,不拘小節,和珅昔日從侍衛起,阿桂從行伍出,都是承蒙高廟青眼,纔有一展才華之機會。”

又說了些別的典故,不一會,今日的課也就上好了,皇帝叫陳勝文:“到軍機處傳旨,崇綺當差勤勉,爲人幹練,特旨嘉獎。再叫朱學勤看看,有什麼好的差事,派給崇綺去。”

這時候王慶琪倒是不在邊上,桂祥隱隱猜到了皇帝的用意,只是含笑不說話,兩個人退了下去,載澄繞過柱子,就看到了王慶琪和一個太監在說着什麼,見到了載澄,那個太監連忙退下,王慶琪站在原地,只是微微點頭,載澄笑道,“你在這裡鬼鬼祟祟的做什麼?”

“御書房伺候的小太監要登記事務,一個字兒不認識,過來問我,”王慶琪說道,“今日的課完了?”

“完了,翁師傅講的絮叨,差點沒睡着,我也要出去了,”載澄說道,“這幾日在宮裡頭忙着太后的聖壽,可真忙,我是難得這樣雙腿風輪一般的連軸轉,今日我可要出去好好歇息了。”

“澄郡王,您和鍾萃宮那位熟不熟?”王慶琪問道。

“你問這個做什麼?”載澄警惕的說道。

“有位同年,想着進交通部當差,穆揚阿大人沒有交往,那裡我不敢去打聽,所以來問問您了。”王慶琪說道,“若是有路子,您就搭一搭。”

王慶琪素來是不通這些關係的,只是一人獨行,沒想到今日也和自己說了這麼多話,還說到了通關節的事兒,載澄笑道,“這種事兒,你可真是捨近求遠了,咱們在萬歲爺跟前當差,您這個事兒,幹嘛不去求真佛?”

“皇上那裡?”王慶琪搖搖頭,“未免興師動衆了吧,我也不願意皇上爲難。”

“那好辦,”載澄撫了撫袖子,“就交給我得了,回去把名字告訴我,我去找找法子,”載澄拍了拍王慶琪的肩膀,“咱們都是一起的,也不用說謝了,何須要去找鍾萃宮那位?鍾萃宮那位,可實在是默默無聞,若不是大節慶,誰還知道宮裡頭有這麼一位。”

王慶琪默然無語,“如此在下就謝澄郡王了。”(未完待續。)

十六、爆竹聲中(二)三十二、公使北上(五)五十四、步步爲營(七)十二、小山重疊(三)七、天津兵備(一)四十四、紙橋大捷(三)三十七、同治立後(八)五十一、南北水火(三)七十八、升龍大火(四)七、出將入相(一)二十七、壓力動力(四)二十七、大捷之後(二)二十八、日月分明(三)三十五、兒女心事(二)四十、秋獮熱河(中)七十三、鎮南關外(一)二十八、新幣銀行(六)六、寒風瑟瑟(上)二、遇見榮祿二十、不請自來(五)一百零三、慶壽賀捷(二)四十四、前度劉郎(二)二十六、一元復始(五)三十五、一瀉千里(六)十一、離間之計(五)九、阻礙重重(五)十一、宮車晏駕(二)二十六 (一)八十九、大幕拉開(五)九十八、割地賠款(三)五十七、一觸即發(二)四、內外諸事(四)三十二、公使北上(三)二十三、緩緩圖之(三)三十七、通州和談(八)二十八、日月分明(三)五十八,天下熙熙(四)八、鄱陽水火(二)二十六、羨慕與否(三)四十一、芳華正茂(中)二十六、驚鴻一瞥(一)七、江東才俊(中)五十二、山高水長(二)二十、欲加之罪(四)八十九、大幕拉開(三)三十八、欲取姑予(二)十四、林沖夜奔三十七、天下無主(四)二十、見風使舵(一)八、鄱陽水火(二)三十五、硝煙再起(四)三十三、洞在清溪(八)三十四、削減開支(三)四十一、思凡夜奔(一)十三、浩罕之亂(一和二之間的)補發十六、財源水患(二)四十六、壯志凌雲(二)五、補入軍機(三)二十六、同治元年(下)三十、殷鑑不遠(七)九十七、英魂不遠(一)二十六、戰爭爆發(二)一百、駕御升龍(三)十、隨風入夜(三)三十四、九流賓客(一)四十六、壯志凌雲(完)二十一、佈局奧匈(二)十、江南江北(一)九十九、先退後進(一)十七、燈前笑語(三)十九、一馬當先(七)八十九、大幕拉開(四)大橘子123的加更二十七、大捷之後(七)二十八、新幣銀行(五)謝謝Chestwang的打賞!八十六、尷尬之人(一)二十二、我心欲託(一)八、鄱陽水火(二)二十九、聖壽慶典(四)七十四、大捷大捷(四)三十四、科場弊案(七)十九、圖窮匕見(下)十五、倡議垂簾(二)大家七夕快樂。十四、功在詩先(四)五、訪華儀注(三)十七、非洲有土(四)二十九、兵臨廬州(六)四十、夜雨萌芽(完)十二、天京事變(二)三十三、雷霆雨露(上)二十八、環環相扣(四)十九、急轉直下(下)二十一、封妃之後(上)十一、離間之計(三)十八、五馬進京(二)四十七、可與人言(二)十一、南海風雲(四)二十四、玉座珠簾(上)二十三、靜極思動(三)六十三、天崩地坼(一)
十六、爆竹聲中(二)三十二、公使北上(五)五十四、步步爲營(七)十二、小山重疊(三)七、天津兵備(一)四十四、紙橋大捷(三)三十七、同治立後(八)五十一、南北水火(三)七十八、升龍大火(四)七、出將入相(一)二十七、壓力動力(四)二十七、大捷之後(二)二十八、日月分明(三)三十五、兒女心事(二)四十、秋獮熱河(中)七十三、鎮南關外(一)二十八、新幣銀行(六)六、寒風瑟瑟(上)二、遇見榮祿二十、不請自來(五)一百零三、慶壽賀捷(二)四十四、前度劉郎(二)二十六、一元復始(五)三十五、一瀉千里(六)十一、離間之計(五)九、阻礙重重(五)十一、宮車晏駕(二)二十六 (一)八十九、大幕拉開(五)九十八、割地賠款(三)五十七、一觸即發(二)四、內外諸事(四)三十二、公使北上(三)二十三、緩緩圖之(三)三十七、通州和談(八)二十八、日月分明(三)五十八,天下熙熙(四)八、鄱陽水火(二)二十六、羨慕與否(三)四十一、芳華正茂(中)二十六、驚鴻一瞥(一)七、江東才俊(中)五十二、山高水長(二)二十、欲加之罪(四)八十九、大幕拉開(三)三十八、欲取姑予(二)十四、林沖夜奔三十七、天下無主(四)二十、見風使舵(一)八、鄱陽水火(二)三十五、硝煙再起(四)三十三、洞在清溪(八)三十四、削減開支(三)四十一、思凡夜奔(一)十三、浩罕之亂(一和二之間的)補發十六、財源水患(二)四十六、壯志凌雲(二)五、補入軍機(三)二十六、同治元年(下)三十、殷鑑不遠(七)九十七、英魂不遠(一)二十六、戰爭爆發(二)一百、駕御升龍(三)十、隨風入夜(三)三十四、九流賓客(一)四十六、壯志凌雲(完)二十一、佈局奧匈(二)十、江南江北(一)九十九、先退後進(一)十七、燈前笑語(三)十九、一馬當先(七)八十九、大幕拉開(四)大橘子123的加更二十七、大捷之後(七)二十八、新幣銀行(五)謝謝Chestwang的打賞!八十六、尷尬之人(一)二十二、我心欲託(一)八、鄱陽水火(二)二十九、聖壽慶典(四)七十四、大捷大捷(四)三十四、科場弊案(七)十九、圖窮匕見(下)十五、倡議垂簾(二)大家七夕快樂。十四、功在詩先(四)五、訪華儀注(三)十七、非洲有土(四)二十九、兵臨廬州(六)四十、夜雨萌芽(完)十二、天京事變(二)三十三、雷霆雨露(上)二十八、環環相扣(四)十九、急轉直下(下)二十一、封妃之後(上)十一、離間之計(三)十八、五馬進京(二)四十七、可與人言(二)十一、南海風雲(四)二十四、玉座珠簾(上)二十三、靜極思動(三)六十三、天崩地坼(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