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喜訊

連蔓兒和小七坐在鋪子後院外的楊樹下,聽這六郎磕磕絆絆地轉述他偷聽到的話。

“大嫂跟大伯孃說了英子的事,大伯孃聽完後,是咋說的?”連蔓兒問六郎。

“大嫂說完了英子的事,就問大伯孃,英子咋跑城裡去找花兒姐。大伯孃就挺生氣的,說她也不知道,就說英子太不要臉了。在村裡做了這麼丟人的事,還跑去宋家,跟人家說她和花兒姐以前咋好咋好的,非讓花兒姐收留她。”

六郎繼續轉述他聽到的話。

“花兒就是心太善了,擱不住別人的幾句好話,她就答應了。英子在宋家,說下人不是下人,說客人不是客人的,花兒還做着月子,哪裡照顧得過來她。這英子她……還不讓人省心。 我今天回來,我就說正好順路把她帶回來。她出來幾天,她爹孃不得惦記她。她死活不跟我回來,說是得留下照看花兒。我呸,她不敢回來,還沒安好心。……得想個啥法,把英子從宋家給弄出來。”

“那大伯孃和大嫂說了要用啥法子了嗎?”連蔓兒就問六郎。

“哦……”六郎用手擦了擦鼻子,“那我沒聽見,大嫂就看見我了,她們就不說了。”

原來英子從王家跑了,並沒有喪命,反而跑去縣城,去了宋家。回想一下過去英子和連花兒的交往,兩人似乎並不如何親厚。而且英子和連花兒非親非故,就是同一個村的。以連花兒的爲人,說趕英子出門,那也是一件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事情。可聽古氏話中的意思,卻是花兒不便開口,還要古氏和蔣氏來想法子。

還真是可惜,連蔓兒心想,她其實很想知道古氏和蔣氏商量的結果。

“小六。你仔細想想,就真沒再聽見點啥?”連蔓兒繼續盤問六郎。六郎雖然比七郎還要大,但是說到機靈。他就差了小七一大截子。公平地說,六郎要比一般的孩子都笨一些。

六郎望天,撓腦袋。

“啊。大伯孃聽說了英子的事,說要趕緊捎信給花兒姐。還跟大嫂商量,要讓誰捎信好。大嫂沒說話。大伯孃還說她們倆都不會寫字,要是會的話就好了,能寫信,就不用讓人帶口信啥的。”

“還有別的嗎?”連蔓兒又問。

“沒了。蔓兒姐,我聽到的,可都跟你說了,你答應給我的包子,你不能反悔。”六郎盯着連蔓兒道。

“答應給你包子。我就一定給你。你啥時候看見我說話不算話過。”連蔓兒這麼說着,真的就扭身進門,去給六郎拿包子。

小七坐在大木牀上,沒有動。

“你咋聽見的她們倆說話,她們倆咋一開始都沒看見你。你在後院幹啥來着?”小七仰着臉,問六郎。

“我蹲夾道里拉屎來着,夾道外面不是有老姑的苦姑娘兒嗎,她們倆就都沒看見我。”六郎道。

“你又到處拉屎了!”小七指着六郎,“你咋就不能去茅房?上次咱爺在後院澆菜,踩了一腳。那就是你拉的吧?”

六郎吭哧了兩聲,扭開了頭。

小七也拿他沒辦法了。

“那後來,你咋被她們給發現了?”小七又問六郎。

“我、我不就是放了個屁嗎,大嫂就聽見了。”六郎悶悶地道。

小七放下手,無語起來。

這個時候,連蔓兒一手端着一大碗的包子,另一隻手端着一碗湯,從院子裡走出來。

六郎趕忙過去接住了。

“彆着急,你坐下慢慢吃。”連蔓兒就道。

六郎也不往大牀上坐,蹲在地上,幾口就吃掉一個包子,噎住了,又端起碗,咕咚咕咚灌了幾口,然後又去抓包子吃。

“小六,你慢點吃,沒人跟你搶。”連蔓兒就道。

“嗯,嗯。”六郎答應着,卻依舊狼吞虎嚥。

“以後你在家多留個心眼,聽到啥事,你就來跟我說。我還給你包子吃。”連蔓兒就道。

“蔓兒姐,你放心。有啥事,我肯定跟你說。”六郎將最後一口包子嚥進肚子裡,打着飽嗝說道。他打算以後都把耳朵豎起來,聽到啥事,就來告訴連蔓兒。不過是幾句話,就能換一頓肉包子吃,這太值了。

連蔓兒就笑着點了點頭。六郎年紀不大,人又笨笨的,家裡人說話辦事多不防備他。

打發走了六郎,連蔓兒就和小七回到鋪子裡,張氏正在做針線,連蔓兒就將六郎說的話,都告訴了張氏。

“英子跑花兒那去了?”張氏就吃了一驚,“英子跟花兒……她倆的關係,依我看,也就一般。……不想留下英子,就打發她走唄。咋你大伯孃還神神叨叨的,英子的事,她誰都沒告訴,就跟你大嫂說了,你大伯孃這人的彎彎腸子……”

說到這,張氏突然停下手裡的針。

“我咋就忘了那。當初花兒打碎了宋家定親的玉佩,英子就在啊。花兒這是害怕英子把那事跟宋家的人說吧,這纔想趕她走,又不敢趕。”張氏恍然大悟地道。

“誰知道那,”連蔓兒就道,“反正她倆肯定得有點不可告人的事。”

“怪不得看你大伯孃這兩天臉色不大好看。別看她笑的歡,她心裡肯定發虛。”張氏就道。

“娘,你咋看出來了?你沒聽我大伯孃說的,花兒姐在宋家好着那。”連蔓兒就笑道。

“她就吹牛。心不虛,她還用得着吹牛?我第一胎生的枝兒,你奶一天到晚給我話聽,你爹上面還有三個哥哥,那時候家裡都好幾個男孫了,還這樣那。還有你二伯孃,也沒少跟我顯擺,直到我又生了五郎,這纔好點。宋家家大業大,就宋海龍一個兒子,跟咱家又不一樣了。”張氏道。

“我大伯孃是吹牛,還吹漏了。”連蔓兒想了想,就道,“我記得好像宋老夫人有一個孫女,花兒姐生的這個,可不是宋家第一個孫女,我大伯孃非說是,就是擡高花兒姐和她閨女的身份唄。”

“……不知道花兒今後的日子咋樣?或許人家宋老夫人開通,小夫妻倆都年輕,慢慢生唄,還怕生不出兒子。……你大伯孃這月子都沒伺候完,就回來了,這要是花兒生的是小子,肯定不會這樣。……第一胎,生男生女的,這誰也保證不了。要不是你大伯、大伯孃心裡想要靠着人宋家,也不用這麼慌。”張氏低下頭一邊做着針線,一邊說道,“這兒女結親啊,還是得門當戶對,就像咱家跟吳家,這多省心。 以後就算枝兒第一胎生個閨女,他吳家也不能咋地。”

“娘,你老真高瞻遠矚。”連蔓兒就笑道。

“高啥遠啥?”張氏顯然沒聽懂。

“啥也不啥,我就是說,我姐這門親事定的好。”連蔓兒忍不住笑,又不想跟張氏解釋,就道。

“那是。”張氏滿意地點頭道。

…………

天氣乾燥,連蔓兒看着牆角堆着的小地瓜仔,就想到一個主意。

“娘,咱一次多烀點地瓜,曬成幹,可以留着當零嘴吃。”連蔓兒就跟張氏商量。

“那樣能好吃?”張氏就道。

“肯定好吃。”連蔓兒道。

“你跟你姐、你哥,還有小七商量去吧,愛咋整咋整。”張氏就道。地瓜是個新鮮物,幾個孩子都愛吃,她這個做孃的,就讓她們隨便吃。

“行。”

連蔓兒應了一聲,就過來找連枝兒、五郎和小七。大家當然都沒有異議。幾個籃子撿了兩籃子的小地瓜仔,提到井邊清洗乾淨,又回到廚房,一隻大鐵鍋裡倒進一籃子小地瓜仔,烀熟了,就拿了蓋簾,將小地瓜仔平鋪了一層自上面,就拿到院子裡,在太陽下暴曬。

經過太陽的暴曬,小地瓜仔裡面的水分被曬乾。這樣曬出來的地瓜幹,便於儲存、也便於攜帶,而且吃起來的口感變勁道了,也比剛烀熟的地瓜更甜。因爲水分可以被蒸發掉,糖分卻不會減少。

連蔓兒平常閒了時,就愛吃塊地瓜幹磨牙。五郎和小七去上學,也常在書包裡帶上兩塊。就是張氏和連守信,也常拿地瓜幹來墊吧。

眼瞅着最忙的秋收季節就要到了,王幼恆突然被王太醫叫回縣城。兩天之後回來,王幼恆來了三十里營子一趟。說是他在太醫院做太醫的大哥,連升了兩級。還有他一個做知縣的叔叔,被升做了知府。

“……應該是這地瓜的功勞。”王幼恆就道。沈家和遼東府的官員,將地瓜的事情上報朝廷。朝廷在與福州府覈實之後,決定推廣種植地瓜。在上報朝廷的奏摺中,提到了王家的功勞,因此朝廷對王家論功行賞。

“幼恆哥,功勞最大的應該是你,咋這賞,沒落在你身上?”連蔓兒就道,王家有人因此發跡,但卻不是王幼恆,連蔓兒不由得撅起了嘴。

第二天,宋家打發人來報喜,說是連守仁的任命下來了。接着就有人送來文書,着連守仁即日就任河間府太倉縣縣丞一職。

第二百二十七章 肉第五百五十五章 嫌疑人第七百三十二章 夜半第四百七十八章 不給第六百二十七章 厚贈第二十六章 人上人第五百三十四章 石磨第三百二十一章 真假難辨第四百三十三章 麥種第二百一十二章 買年貨第六百七十章 餘地第一百九十八章 婆媳鬥第二百三十七章 亂鬥第七十章 焦頭爛額第六百九十八章 秋第五百零六章 傳聞第七百五十章 小心思第六百六十一章 巧遇第七十二章 連花兒受傷第四百四十二章 終於回家了第五百六十五章 衝突第十三章 雞屁股第六百一十六章 熱鬧第二百三十一章 一年之計在於春第三十五章 打臉第四百九十六章 針鋒相對第三百三十九章 入伏第六十四章 分派工作第二百三十五章 田莊計劃第三百八十八章 勸學第四百九十五章 求和第四百一十七章 推手第一百五十七章 奇怪的事第七十二章 連花兒受傷第二百三十二章 趙秀娥的春天第一百零七章 老爺子的夢想第三百五十九章 嶄露頭角第三百八十九章 捷足先登第八十三章 沈家惡少第五百六十一章 陷親於不義第五百九十六章 新年新氣象第三十八章 鍋碗瓢盆第二百六十二章 風箏與柳笛第四百零九章 說親第二百二十二章 主動歸來的媳婦第七百六十五章 送親第六百零八章 峰迴路轉第七百二十五章 搞破壞第五百三十八章 富在鬧事第二百七十九章 防患於未然第五百一十二章 道賀第一百九十五章 孝心第五百零六章 傳聞第四百五十五章 新年第六百六十四章 不要臉第六百六十二章 壽材第二百三十六章 抓豬羔第八十章 連花兒回來了第一百三十一章 偷吃第一百三十四章 開導第三十四章 打擊第二百六十四章 槐花和榆錢兒第五百四十三章 分歧第六百一十四章 仲春第三百三十七章 父子第三百七十章 勸第四百二十七章 逆襲第五百七十三章 鳩佔鵲巢第二十三章 雞蛋風波(二)第三百四十四章 要第一百二十章 大房的新姑爺第一百三十二章 連葉兒 PK 連花兒第四百二十四章 加急信第二百五十八章 果樹第一百三十八章 小作坊第七十章 焦頭爛額第四百八十五章 四月天第五百八十三章 連蔓兒的不滿第三百四十五章 告狀第三百八十二章 傳話第三百五十六章 出伏第二百二十三章 打算第六百七十章 餘地第二百九十五章 緣由第三百四十五章 告狀第四百九十六章 針鋒相對第八章 不眠之夜第一百四十六章 打臉第三百一十章 鮮湯寶第四百七十三章 夜讀第六百九十一章 覺悟第七百一十三章 乾股第六十五章 拾穀穗第二百三十三章 糞肥第一百二十二章 原來如此第四百六十七章 回太倉第三百二十一章 真假難辨第六百零五章 怨念第二百二十九章 房產之爭第五百一十二章 道賀
第二百二十七章 肉第五百五十五章 嫌疑人第七百三十二章 夜半第四百七十八章 不給第六百二十七章 厚贈第二十六章 人上人第五百三十四章 石磨第三百二十一章 真假難辨第四百三十三章 麥種第二百一十二章 買年貨第六百七十章 餘地第一百九十八章 婆媳鬥第二百三十七章 亂鬥第七十章 焦頭爛額第六百九十八章 秋第五百零六章 傳聞第七百五十章 小心思第六百六十一章 巧遇第七十二章 連花兒受傷第四百四十二章 終於回家了第五百六十五章 衝突第十三章 雞屁股第六百一十六章 熱鬧第二百三十一章 一年之計在於春第三十五章 打臉第四百九十六章 針鋒相對第三百三十九章 入伏第六十四章 分派工作第二百三十五章 田莊計劃第三百八十八章 勸學第四百九十五章 求和第四百一十七章 推手第一百五十七章 奇怪的事第七十二章 連花兒受傷第二百三十二章 趙秀娥的春天第一百零七章 老爺子的夢想第三百五十九章 嶄露頭角第三百八十九章 捷足先登第八十三章 沈家惡少第五百六十一章 陷親於不義第五百九十六章 新年新氣象第三十八章 鍋碗瓢盆第二百六十二章 風箏與柳笛第四百零九章 說親第二百二十二章 主動歸來的媳婦第七百六十五章 送親第六百零八章 峰迴路轉第七百二十五章 搞破壞第五百三十八章 富在鬧事第二百七十九章 防患於未然第五百一十二章 道賀第一百九十五章 孝心第五百零六章 傳聞第四百五十五章 新年第六百六十四章 不要臉第六百六十二章 壽材第二百三十六章 抓豬羔第八十章 連花兒回來了第一百三十一章 偷吃第一百三十四章 開導第三十四章 打擊第二百六十四章 槐花和榆錢兒第五百四十三章 分歧第六百一十四章 仲春第三百三十七章 父子第三百七十章 勸第四百二十七章 逆襲第五百七十三章 鳩佔鵲巢第二十三章 雞蛋風波(二)第三百四十四章 要第一百二十章 大房的新姑爺第一百三十二章 連葉兒 PK 連花兒第四百二十四章 加急信第二百五十八章 果樹第一百三十八章 小作坊第七十章 焦頭爛額第四百八十五章 四月天第五百八十三章 連蔓兒的不滿第三百四十五章 告狀第三百八十二章 傳話第三百五十六章 出伏第二百二十三章 打算第六百七十章 餘地第二百九十五章 緣由第三百四十五章 告狀第四百九十六章 針鋒相對第八章 不眠之夜第一百四十六章 打臉第三百一十章 鮮湯寶第四百七十三章 夜讀第六百九十一章 覺悟第七百一十三章 乾股第六十五章 拾穀穗第二百三十三章 糞肥第一百二十二章 原來如此第四百六十七章 回太倉第三百二十一章 真假難辨第六百零五章 怨念第二百二十九章 房產之爭第五百一十二章 道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