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8章 大殿朝議

bookmark

紫禁城,太和殿。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太皇太后千歲千歲千千歲!”

當張氏太皇太后牽着身穿龍袍的正統帝步進大殿時,大殿上的文武百官紛紛下跪行禮,口中高呼萬歲和千歲。

原本應該是孫太后領着正統帝上太和殿聽政,不過,一來孫皇后的皇后之位來的有頗多爭議,二來她也沒有張氏太皇太后震懾羣臣的威儀,故而自然由張氏太皇太后來太和殿聽政。

畢竟,輔政大臣們只是給正統帝提供解決事務的辦法,最後還是要正統帝來拿主意,可是正統帝年幼這就需要他人來代勞,很顯然這個代替正統帝拿主意的人就是張氏太皇太后。

“諸卿家平身!”等正統帝在龍椅上坐下後,張氏太皇太后在一側的座椅上落座,正統帝雙手向前虛空一擡,有模有樣地說道。

“謝皇上!”跪在大殿上的羣臣齊聲謝恩,相繼站起身來。

李雲天位於大殿右側勳貴隊列之首,其地位已經超過了站在他後面的張輔和周徵等資歷深厚的勳貴,畢竟大明的異姓王現在只有李雲天一人,張輔和周徵的資歷再深厚也唯有排在他的後面,不能亂了等級森嚴官場的上下尊卑。

“皇上有旨,有事起奏,無事退朝!”立在正統帝左前方的是御馬監太監宋大山,先是向正統帝一躬身,隨後甩了一下手裡的拂塵,尖着嗓子抑揚頓挫地喊道。

自從正統帝登基後,宋大山和王振作爲正統帝自小的玩伴就得以升遷,宋大山成爲了御馬監太監,王振成爲了御馬監少監。

隨着正統帝年歲見長,宋大山和王振的行情也看漲,即便是司禮監的那些太監們見到兩人也都客客氣氣的,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誰都知道宋大山和王振在不久的將來肯定會在正統帝的支持下入主司禮監。

“啓稟皇上……”隨即,吏部的一名官員走出隊列,來到殿前向正統帝沉聲稟告着吏部的事務。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殿上的奏事也要按照一定的順序,並不是誰想奏事就能上奏的,否則的話屆時人人爭搶,現場豈不是亂成一鍋粥。

以五府六部爲例,五軍都督府以前、後、中、左、右都督府的順序奏事,六部以吏部、戶部、吏部、刑部、工部和農部爲順序奏事。

都察院、大理寺和通政使司位於六部之後,接下來才能輪到其他的小衙門。

通常來說,五府六部等衙門的官員率先稟告的都是一些容易解決的日常事務,重大事務要由五府都督和六部堂官壓軸稟告,這樣做是避免耽誤處理五府六部等衙門的日常事務。

終於,京城個部院衙門逐一稟報完了各自部院的事務,太和殿上的氣氛隨之變得緊張和壓抑,誰都知道接下來該輪到朝議是否出兵援助東察合臺汗國一事了。

“稟皇上,近來東察合臺汗國和西察合臺汗國皆向大明派來了使團,並遞上了各自的國書,等着拜見皇上。”在衆人關切的等待下,一名禮部的官員走出了隊列,來到殿前高聲奏稟道。

由於察合臺汗國在元末明初之際分裂成爲了東察合臺汗國和西察合臺汗國,故而這個時候大明還是稱呼帖木兒帝國爲西察合臺汗國,帖木兒帝國是後人的稱呼,而帖木兒也是自稱大汗而不是皇帝。

見此情形,大殿上的衆位官員不由得感到有些意外,按理來說這件事情應該由禮部的堂官來向宣德帝奏稟纔對,可沒想到竟然只是由禮部的官員奏稟,這顯得有些不合常理。

不過,能出現在太和殿的文武官員莫不是經歷了官場多年的摸爬滾打,社會閱歷豐富,很快從這一個反常的情節中立刻意識到內閣和六部的那些大員好像現在並不想介入是否出兵西域一事,這裡面一定發生了什麼不爲人知的事情。

由於事發突然,因此只有很少官員才知道李雲天手中有一份來自帖木兒帝國的緊急軍情,這使得內閣閣員和六部堂官不得不慎重對待,等弄清楚事由後再做決斷。

與之相對應,軍閣閣員和五軍都督府的都督們也知道了緊急公文的事情,既吃了一驚同時又大喜過望,這意味着他們這次可以名正言順地出兵西域,只要能擊敗來勢洶洶的帖木兒帝國軍隊就能給衛所軍正名。

原本這些勳貴還在琢磨着該如何應對文官集團在出兵西域一事上的阻礙,不過既然現在李雲天得到了這麼一份緊急軍情,那麼他們也就不必再爲此事擔心,很顯然李雲天一定會說服那些文臣集團,讓其同意出兵西域的。

而從李雲天以往的行事風格來看,肯定不會跟勳貴們爭此次出兵西域的統兵權,因此勳貴們現在心態平和,可謂穩坐釣魚臺,等待着張氏太皇太后點頭同意出兵。

“宣!”正統帝聽聞來了兩個西域使團,臉上頓時流露出興奮的神色,他還從沒有見過西域人長什麼樣子,於是向立在一旁的宋大山說道。

“皇上有旨,宣東察合臺汗國和西察合臺汗國使者覲見!”宋大山先是向正統帝一躬身,然後尖着嗓子向大殿門口處職守的內侍喊道。

“皇上有旨,宣東察合臺汗國和西察合臺汗國使者覲見!”大殿門口處的內侍鼓足了勁,向立在太和殿臺階下的內飾喝道。

“皇上有旨,宣東察合臺汗國和西察合臺汗國使者覲見!”於是,立在太和殿廣場上的內侍一個接一個地傳旨,抑揚頓挫的聲音在偌大的太和殿廣場上空飄蕩。

按照規矩,除了上朝的文武百官之外,等待覲見正統帝的人要待在太和殿廣場外的一排朝房裡候着,只有正統帝下旨召見後才能進入太和殿廣場,直至上殿覲見。

東察合臺汗國和帖木兒帝國的使者與上朝的大臣們一樣,天剛矇矇亮就爬起來進宮,被宮裡的內侍和侍衛驗明身份並且搜身完畢後得以進入太和殿廣場外的朝房休息。

由於兩國現在處於交戰狀態,故而負責接待東察合臺汗國和帖木兒帝國使者的內侍將雙方安置在那排朝房兩側的房間,並且安排了人手進行看管,防止這些蠻夷之人一言不合打起來。

“哼!”東察合臺汗國使臣多魯爾領着娜爾莎從房間裡出來的時候,帖木兒帝國的使臣巴忽也從房間出來,兩人冷冷地對視了一眼,鼻子裡不約而同地發出了一聲輕蔑的哼聲。

隨後,巴忽的眼前一亮,視線直勾勾地落在了娜爾莎的身上,一時間竟然看得呆了。

娜爾莎今年並沒有戴面紗,穿着一身西域傳統女式盛裝,亭亭玉立地站在那裡,在衣裙的襯托下原本就美豔的她整個人顯得無比嬌豔嫵媚。

見巴忽呆呆地望着自己,曖昧的視線在她高聳的胸部和纖細的腰肢上之打轉,娜爾莎的臉上不由得閃過厭惡的神色,轉身看向了一旁規模龐大、氣勢恢宏的紫禁城建築羣,她從沒想到天下間竟然還有如此宏偉的建築。

以前,娜爾莎聽人說起過,元朝大都的皇宮如何金壁輝裝、氣勢龐大,如今紫禁城比當年的元大都更勝一籌,堪稱一個奇蹟,單單她從宮城門口到朝房就走了相當長的一段距離。

不得不說,大明的富庶是東察合臺汗國所無法比擬的,娜爾莎自從來了大明後才知道爲何當年戰功卓著的帖木兒帝國的開國大汗帖木兒也要向大明稱臣,即便只是名義上的臣屬,實在是因爲大明太過富有,而且有着龐大的人口基數,使得帖木兒不得不對其順從。

其實,娜爾莎倒挺希望當年帖木兒能與大明的永樂皇帝打上一仗,那樣的話就算帖木兒能戰勝永樂皇帝肯定也會元氣大傷。

畢竟大明的百姓已經經歷過了元朝的統治,肯定不想在號稱是成吉思汗後裔的帖木兒的統治下,屆時單單全國各地的起義就會使得帖木兒疲於應對。

況且,帖木兒戰勝永樂皇帝的機率非常小,大明不僅有着遼闊的土地和龐大的人口,而且還有着洪武皇帝留下來的屯兵制,以及大明百姓有着極強的凝聚力。

別看現在衛所制度敗落了,永樂帝登基的時候衛所兵還是擁有着強大的戰鬥力,其衛所所屬的軍戶也都還勤於操練,這使得大明有着巨大的兵員潛力。

尤爲重要的是,大明與帖木兒征服由大大小小統治者統治的西亞諸國不同,擁有着強大的凝聚力,大明兩京十三省的百姓都會在永樂帝的傳召下投身抵抗帖木兒入侵的戰爭。

另外,大明的城池是世界上最爲堅固的,這樣將使得帖木兒每攻佔一座城池都會付出沉重的代價。

值得一提的是,帖木兒雖然征服了西亞諸國,並且兵鋒直掠歐洲,但他在那些佔領區的統治並不穩固,一旦在大明陷入苦戰的話後方那些被征服的國家肯定會反叛。

事實上,帖木兒死在東征大明的路上後,帖木兒帝國隨之就陷入了戰亂中,那些臣服的西亞諸國紛紛舉兵反叛,這意味着帖木兒對那些國家的統治並不穩固。

可惜,娜爾莎的臉上流露出一絲遺憾的神色,如果帖木兒不死在東征大明的途中,那麼東察合臺汗國將有機會趁着帖木兒帝國內亂一舉收復西察合臺汗國的領地。

第808章 阿仇的殺手鐗第1291章 不識廬山真面目第1421章 孤注一擲第568章 明爭暗鬥第493章 敷衍第1081章 幡然醒悟第1405章 真相大白第1354章 不知所措第123章 亡羊補牢第150章 繞行第1014章 一波三折第999章 使團覲見第349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1370章 新仇舊恨第1230章 內有隱情第1348章 救人之策第547章 欲揚先抑第872章 雪上加霜第436章 壞消息第258章 苦肉計第595章 聲東擊西第955章 別無選擇第88章 繞不開的姻緣第282章 環環相扣第774章 正式交鋒第694章 呼之欲出第1257章 求援第683章 關門打狗第671章 血統高貴第1344章 反制第500章 動盪第1080章 費盡心機第1108章 援軍趕至第292章 拋磚引玉第764章 事態激化第1438章 一戰定乾坤...第1360章 世態炎涼第1138章 明智之舉第1355章 無可奈何第1215章 禮尚往來第1162章 母子相認第21章 苦盡甘來第1008章 娜爾莎的心事第563章 鬥藝第1005章 大殿賜婚第577章 恍然大悟第23章 心理戰第986章 故人依舊第1054章 暗中勾結第794章 以死相諫第630章 新衙門第1015章 得意忘形第826章 審時度勢第1230章 內有隱情第131章 聖裁第658章 以退爲進第814章 幡然醒悟第115章 人盡其能第629章 天子聖裁第766章 躊躇滿志第275章 針鋒相對第1180章 孤注一擲第109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241章 激烈交鋒第821章 龍馭賓天第486章 試行董事局第520章 權勢之爭第91章 兩淮都轉鹽運使司第1269章 心情迥異第1430章 決勝千里第1261章 安插耳目第938章 暗中挑撥第1058章 從容應對第411章 安撫人心第1400章 老實招供第312章 以柔克剛第825章 弔唁第463章 信口開河第1377章 鴻門宴第906章 新婚賀禮第566章 技驚四座第482章 順手牽羊第1018章 從容應對第438章 馳援第75章 引蛇出洞第1333章 心照不宣第1187章 塵埃落定第171章 針鋒相對第187章 內閣的反擊第935章 京都震動第1443章 身世之謎第950章 疑心重重第1358章 石破天驚第614章 欲蓋彌彰第413章 以和爲貴第73章 案發現場第668章 形勢嚴峻第973章 夜探大牢第71章 過猶不及第981章 塵埃落地
第808章 阿仇的殺手鐗第1291章 不識廬山真面目第1421章 孤注一擲第568章 明爭暗鬥第493章 敷衍第1081章 幡然醒悟第1405章 真相大白第1354章 不知所措第123章 亡羊補牢第150章 繞行第1014章 一波三折第999章 使團覲見第349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1370章 新仇舊恨第1230章 內有隱情第1348章 救人之策第547章 欲揚先抑第872章 雪上加霜第436章 壞消息第258章 苦肉計第595章 聲東擊西第955章 別無選擇第88章 繞不開的姻緣第282章 環環相扣第774章 正式交鋒第694章 呼之欲出第1257章 求援第683章 關門打狗第671章 血統高貴第1344章 反制第500章 動盪第1080章 費盡心機第1108章 援軍趕至第292章 拋磚引玉第764章 事態激化第1438章 一戰定乾坤...第1360章 世態炎涼第1138章 明智之舉第1355章 無可奈何第1215章 禮尚往來第1162章 母子相認第21章 苦盡甘來第1008章 娜爾莎的心事第563章 鬥藝第1005章 大殿賜婚第577章 恍然大悟第23章 心理戰第986章 故人依舊第1054章 暗中勾結第794章 以死相諫第630章 新衙門第1015章 得意忘形第826章 審時度勢第1230章 內有隱情第131章 聖裁第658章 以退爲進第814章 幡然醒悟第115章 人盡其能第629章 天子聖裁第766章 躊躇滿志第275章 針鋒相對第1180章 孤注一擲第109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241章 激烈交鋒第821章 龍馭賓天第486章 試行董事局第520章 權勢之爭第91章 兩淮都轉鹽運使司第1269章 心情迥異第1430章 決勝千里第1261章 安插耳目第938章 暗中挑撥第1058章 從容應對第411章 安撫人心第1400章 老實招供第312章 以柔克剛第825章 弔唁第463章 信口開河第1377章 鴻門宴第906章 新婚賀禮第566章 技驚四座第482章 順手牽羊第1018章 從容應對第438章 馳援第75章 引蛇出洞第1333章 心照不宣第1187章 塵埃落定第171章 針鋒相對第187章 內閣的反擊第935章 京都震動第1443章 身世之謎第950章 疑心重重第1358章 石破天驚第614章 欲蓋彌彰第413章 以和爲貴第73章 案發現場第668章 形勢嚴峻第973章 夜探大牢第71章 過猶不及第981章 塵埃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