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分化

bookmark

“皇上聖明,高瞻遠矚,臣自愧不如!”就在太和殿上一派沉寂的時候,一個洪亮的聲音忽然響起,只見大殿右側隊列前方的福王衝着宣德帝一拱手,躬身說道。

“皇上聖明,臣等自愧不如!”聽聞此言,現場的文武百官紛紛回過神來,齊刷刷躬身恭維宣德帝,很顯然宣德帝心意已決戶部被分權的事情已經無法更改,六部的那些堂官唯有被動接受。

“來人,將這些賬冊搬到殿外焚燬!”宣德帝環視了一眼殿內的文武百官,嘴角流露出一絲滿意的笑容,隨後面色一整,伸手指着那兩筐賬冊沉聲說道,“往事已逝,朕不想再翻什麼舊賬,希望諸位愛卿明白朕的苦心。”

“臣等惶恐!”殿內衆臣很顯然沒有料到宣德帝會燒了那些賬冊,先是一怔隨後再度躬身說道,很顯然宣德帝不想再在兩淮鹽道一事上糾纏,也是給諸位官員一個警醒。

李雲天的嘴角流露出了一絲笑意,宣德帝的這一招恩威並施可謂恰到好處,即便是六部的官員對內閣分了戶部的稅權感到不滿也無可奈何,倘若此時提出異議的話豈不是逼着宣德帝徹查那些賬冊?

換句話來說,隨着那些賬冊被焚燬的不單單是六部官員在兩淮鹽務上的那些齷齪事,與此同時稅權也將正式脫離戶部,這使得六部官員們心中是五味雜陳,也不知道是喜還是憂。

等那些賬冊在殿外的臺階上被付之一炬後,大殿內裡緊張壓抑的氣氛頓時緩和了許多,宣德帝讓司禮監秉筆太監宣佈了北征韃靼的時間,他將在四月中旬率軍十五萬御駕親征,隨行的文武百官名單也被公佈。

宣德帝離京期間,內閣首輔楊士奇、吏部尚書蹇義和忠國公周徵將協助太子監國,小事裁決,大事派八百里加急奏報。

在平定漢王叛亂中立下大功的興平侯趙勇被宣德帝任命爲此次北征的先鋒官,屆時將統軍三萬給宣德帝在前方開路,永平伯楊威擔任押糧官,率軍兩萬確保大軍的糧草供應。

英國公張輔和內閣次輔楊榮率領百餘名文武大員在宣德帝身旁護駕隨行,其聲勢之浩大遠超李雲天當年隨永樂帝的最後一次北征。

朝會結束後,六部堂官皆面無表情地離開了太和殿,內閣閣老們則談笑風生,雙方的境遇可謂涇渭分明。

此次朝會內閣在與六部的較量中大獲全勝,不僅奪得了兩淮鹽務的掌控權而且還擁有了大明的稅收大權,再加上潘興民、張韜和秦克三人分薄了六部的實力,進而一舉扭轉了內閣先前對六部的劣勢。

自此,內閣與六部之間逐漸形成了均勢,雙方很難再將對方在朝堂上壓制。

李雲天被衆人簇擁着出了太和殿,此次朝會李雲天的收穫最豐,不僅官職得以升遷而且還得以執掌大明新組建的商局和稅局,風頭一時無兩。

雖說大明稅局劃歸在了內閣的名下,但滿朝文武都清楚內閣的閣老們並不善於商務上的事情,畢竟閣老們一直在京師任職沒有擔任過地方官,組建稅局的事情自然而然要落在有着豐富地方治理經驗的李雲天身上。

李雲天不僅擔任過江西九江府湖口縣的知縣,而且將偌大的交趾治理得井井有條,尤其是交趾的海外商貿每次上繳的商稅抵得上大明國庫一年的稅收,故而李雲天是組建稅局的不二人選。

再者說了,李雲天有着協助內閣閣老們處理公務的職責,現在也已經是左春坊大學士,是不折不扣的內閣人員,內閣將稅局交給他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尤爲重要的是,大明稅局是一個直屬內閣的新衙門,不歸地方衙門管轄,這意味着要組建一套新的行政運營體系來負責稅局的事務,需要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是一項無比複雜的工程,即便是現在大明國庫裡有錢也很難將事情辦成。

李雲天除了在內閣中任職外還是講武堂的總教官,講武堂現在已經在大明全國各地開設了司務處,司務處的人員幾乎全部都由講武堂六大學院畢業,接受過系統、專業的政務培訓,其中就包括稅收方面的事宜。

因此,內閣要想在最快的時間裡使得大明稅局投入運營,那麼必須要藉助講武堂在各地的司務處。

其實,講武堂在各地的司務處不僅要分擔大明稅局的職責,而且還要負責大明商局的事宜,兩者都要依靠講武堂各地的司務處來運作,這也是李雲天之所以要成立各地司務處的一個重要原因。

有了講武堂在各地司務處相助,大明稅局和大明商局的籌建就準備了很多,屆時除了在京城設立大明商局總局衙門和大明稅局總局衙門外,兩者在大明各地的分局直接掛牌在講武堂在當地的司務處。

講武堂各地的司務處將提供相應的稅局官吏和商局官吏,這些人員李雲天早已準備妥當,屆時可以直接投入使用,進而節省大量時間。

宣德帝之所以要成立商局和稅局並不是一時間的心血來潮,而是已經從李雲天那裡得到了確切的信息,這才藉着兩淮鹽道的事情把稅權從戶部給分離了出來,最大限度地保證了大明的稅收。

當宣德帝增加商稅的消息傳到江南後,江南的商賈除了感到驚訝外並沒有表現出牴觸的情緒,要知道當年洪武皇帝可是曾經要取消商人這個職業,而且對商人是極力打壓,與洪武皇帝比起來宣德帝的做法可謂要平和許多。

再者說了,商賈們也都清楚宣德帝此次加稅的用意並不是要針對他們,實在是鹽商們捅出來的簍子太大進而激怒了宣德帝,他們不過被殃及池魚而已。

況且,宣德帝此番並不是簡單地加稅而已,史無前例地設立了商局和稅局,而且主掌商局和稅局的人是大名鼎鼎的鎮武侯,這對商賈們來說無疑是一件大好事,意味着他們以後終於有了可以倚仗的衙門,不用再被地方衙門的那些官吏敲詐勒索。

爲了響應宣德帝的這一舉措,江南的商賈紛紛調低了貨物的價格,使得江南的物價隨之下跌了近一成,組建宣德帝此舉甚得商賈的歡迎。

這一特殊情形使得京城的文武百官始料不及,也使得那些暗地裡準備看笑話的人大失所望,原本在人們看來宣德帝加稅的話必將導致物價上漲,可江南的物價不漲反跌,着實令人大跌眼鏡。

江南商界是大明商界的晴雨表,既然江南的物價跌了,大明各地的物價也隨之出現了不動程度的跌幅,國家政策對商業格局的影響此時已經初現了端倪。

朝會後的幾天李雲天在忙碌中度過,他忙的並不是手頭的公務而是拜訪京城的那些高官顯貴,以感謝他不在京城時衆人對鎮武侯府的關照,平常都是周雨婷和朱玉馨經營鎮武侯府在京城的人際關係,現在既然他回來了自然輪到他親自出馬。

李雲天要拜訪的人很多,不單單有皇族和勳貴,也有內閣閣老和六部堂官,可謂忙得不亦樂乎。

與此同時,也有不少人登門拜訪李雲天,其中既有李雲天的故舊好友,也有京城的中高層官員,都想着與李雲天套近乎。

其中,新任刑部左侍郎潘興民、新任戶部左侍郎張韜和新任大理寺右少卿秦克在那些登門拜訪的人中甚爲醒目,三人可謂是大明九部衙門的堂官,按理說應該是李雲天拜訪他們纔對。

雖然李雲天與潘興民、張韜品級相同,同爲朝廷正三品堂官,比秦克這個正四品的大理寺右少卿高上兩級,但即便是踏入仕途最晚的秦克資歷都要遠高於李雲天,這在論資排輩的官場很重要。

不過,李雲天有着侯爵,同時又是兩淮鹽道貪墨案的主審,而潘興民、張韜和秦克是監審,通常在審案時的地位以主審爲尊,監審次之,陪審最末,故而三人前來拜訪李雲天也並不唐突。

在潘興民、張韜和秦克三人中,潘興民的地位無疑居首,自原刑部尚書金純在宣德三年下獄後,刑部尚書的職位就一直空缺,刑部的相關事宜由左右侍郎掌管,其中以刑部左侍郎爲尊。

這意味着,現在統掌大明刑部的人其實是刑部的左侍郎,潘興民將以刑部左侍郎的身份代行刑部尚書的職權。

從一個被排擠冷落的南京刑部左侍郎到權勢赫赫的京師刑部左侍郎,雖然潘興民只是平級調動,而且只不過將官職前的“南京刑部左侍郎”改成了“行在刑部左侍郎”,但兩個職務無疑有云泥之別,現在的潘興民可謂是意氣風發,躊躇滿志。

別看刑部左侍郎到刑部尚書只有一步之遙,但要想邁過這一關並不容易,多少六部左侍郎終生都未能染指尚書的寶座,官位到了這一步後不僅僅需要實力和運氣,更重要的還是人脈。

潘興民被排擠到了南京爲官,與京師六部堂官之間的關係就可想而知了,他身爲刑部堂官自然不能跟與六部爭權的內閣閣老走得太近,故而就要與李雲天拉好關係。

李雲天雖然在內閣掛着職務但其職責的重心已經投在了講武堂上,基本上不涉及內閣與六部之間的爭鬥,而且還逐漸充當起了雙方和事佬的角色,否則此次兩淮鹽道貪墨案六部陣營的官員將損失慘重。

隨着兩淮鹽道貪墨案的落幕,大明文官集團中以潘興民爲首的一方勢力開始異軍突起,他們吸納了南京各部院衙門堂官的力量,逐漸成爲了內閣和六部外的一支重要力量,使得大明文官集團一步步走向三足鼎立的格局。

第1048章 公之於衆第666章 叛將第1385章 成功招攬第205章 忙裡偷閒第759章 一錯再錯第225章 關卡第74章 理清頭緒第270章 搓其鋒芒第1014章 一波三折第307章 自取其辱第855章 劍拔弩張第193章 明新居士的狂言第89章 幕後黑手第310章 新式考卷第527章 賢內助第922章 海上來客第625章 龍江之花第371章 負隅頑抗第1223章 入土爲安第1186章 公審第308章 防範第209章 變通之舉第350章 扭轉戰局第1394章 南楊隕落第1134章 勝者爲王第575章 姻緣天定第22章 自投羅網第640章 暗示第1046章 心思各異第861章 愛才之心第522章 心懷不滿第39章 醉翁之意第859章 化解事態第373章 攻心爲上第106章 入族譜第467章 欲擒故縱第1051章 進退維谷第309章 謀定而後動第1274章 蛇之七寸第443章 主動出擊第1158章 惶恐之至第672章 糟糕的射術第1102章 逼降第140章 帝王之心第314章 恩旨第194章 完美實驗第731章 哈密二王第652章 妓生獻藝第1049章 敲山震虎第1409章 有眼不識泰山第1000章 東征往事第1236章 順水推舟第1350章 臨門一腳第1238章 略施小計第492章 海外貿易的序章第516章 文武宿怨第651章 重要情報第674章 無還手之力第138章 炭敬第291章 天賜良緣第1364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571章 煞費苦心第1001章 犀利辯辭第767章 堂審第507章 千鈞一髮第858章 打壓內廷第1010章 大軍出征第1022章 出其不意第789章 發現破綻第1236章 順水推舟第1448章 逃無可逃第414章 勢在必得第1233章 變幻莫測第1414章 編造的真相第105章 連戰連捷第906章 新婚賀禮第925章 內有隱情第1090章 全力馳援第308章 防範第234章 環環相扣第1304章 悲喜兩重天第594章 故布迷局第1380章 艱難的抉擇第671章 血統高貴第206章 星星之火第640章 暗示第1360章 世態炎涼第603章 不失時宜的救人第579章 引蛇出洞第1349章 李代桃僵第1321章 負隅頑抗第1025章 夜幕出逃第940章 挑明來意第1442章 回京第367章 決戰時刻第758章 爭貢第1385章 成功招攬第896章 審時度勢第609章 反客爲主第577章 恍然大悟
第1048章 公之於衆第666章 叛將第1385章 成功招攬第205章 忙裡偷閒第759章 一錯再錯第225章 關卡第74章 理清頭緒第270章 搓其鋒芒第1014章 一波三折第307章 自取其辱第855章 劍拔弩張第193章 明新居士的狂言第89章 幕後黑手第310章 新式考卷第527章 賢內助第922章 海上來客第625章 龍江之花第371章 負隅頑抗第1223章 入土爲安第1186章 公審第308章 防範第209章 變通之舉第350章 扭轉戰局第1394章 南楊隕落第1134章 勝者爲王第575章 姻緣天定第22章 自投羅網第640章 暗示第1046章 心思各異第861章 愛才之心第522章 心懷不滿第39章 醉翁之意第859章 化解事態第373章 攻心爲上第106章 入族譜第467章 欲擒故縱第1051章 進退維谷第309章 謀定而後動第1274章 蛇之七寸第443章 主動出擊第1158章 惶恐之至第672章 糟糕的射術第1102章 逼降第140章 帝王之心第314章 恩旨第194章 完美實驗第731章 哈密二王第652章 妓生獻藝第1049章 敲山震虎第1409章 有眼不識泰山第1000章 東征往事第1236章 順水推舟第1350章 臨門一腳第1238章 略施小計第492章 海外貿易的序章第516章 文武宿怨第651章 重要情報第674章 無還手之力第138章 炭敬第291章 天賜良緣第1364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571章 煞費苦心第1001章 犀利辯辭第767章 堂審第507章 千鈞一髮第858章 打壓內廷第1010章 大軍出征第1022章 出其不意第789章 發現破綻第1236章 順水推舟第1448章 逃無可逃第414章 勢在必得第1233章 變幻莫測第1414章 編造的真相第105章 連戰連捷第906章 新婚賀禮第925章 內有隱情第1090章 全力馳援第308章 防範第234章 環環相扣第1304章 悲喜兩重天第594章 故布迷局第1380章 艱難的抉擇第671章 血統高貴第206章 星星之火第640章 暗示第1360章 世態炎涼第603章 不失時宜的救人第579章 引蛇出洞第1349章 李代桃僵第1321章 負隅頑抗第1025章 夜幕出逃第940章 挑明來意第1442章 回京第367章 決戰時刻第758章 爭貢第1385章 成功招攬第896章 審時度勢第609章 反客爲主第577章 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