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大明水師閱艦式

秦始皇和漢武帝的故事已經遠去,但大明有現成的例子,在阻止皇帝出巡。

明武宗在寧王叛亂後南巡應天府,然後在淮安府清江浦落水,染病,不治身亡,而明世宗南巡承天府,走到衛輝的時候,行宮大火,若非陸炳營救得當,恐怕也是一命嗚呼了。

刺殺是保守派們反對皇帝出行的第一個理由,且非常的充分,皇帝這個目標的高價值體現的淋漓盡致。

皇帝出行的切實成本,擺在那裡。

以永樂六年朱棣動心起念準備北巡開始,一直籌備了整整一年,纔在永樂七年二月初七,率領馬軍步軍五萬扈從,經過滁州、鳳陽、徐州,進入了山東地面,二月二十六日,朱棣前往兗州,二十七日,祭奠自己的十弟魯荒王朱檀,荒這個諡號是朱元璋親自定的,因爲魯王確實荒唐。

嗣封魯王朱肇𪸩是朱棣的侄子,這個侄子早早的等候着,恭順的態度讓朱棣非常滿意,朱棣恩賞了一番。

朱棣的賞賜格外的厚重,錫賚甚厚的原因是爲了表達叔侄之間的親親之誼,因爲靖難,朱棣和侄子們的關係並不融洽,這走了二十天,到祭祀結束,祭祀所用各種物品,再到賞賜侄子,一共的花費是白銀二十萬銀、糧草四十三萬石、人吃馬嚼林林總總下來,將近五十萬銀。

這之後,朱棣就再也沒有恩賞過各地藩王了,甚至在多次北伐的路上,沒有召見過藩王,都是爲了省錢。

永樂十二年三月二十三日,朱棣北伐過來,在雞鳴山召見晉王朱濟熺父子,不是爲了賞賜,而是爲了廢掉晉王,因爲晉王朱濟熺總是對人說:燕王可以靖難,我也可以。

當時朱棣帶着兵,如果晉王父子不來雞鳴山覲見,就帶着兵直撲太原,武力廢藩。

晉王朱濟熺被廢,王位讓給了弟弟。

皇帝出巡對於朝廷而言是一筆龐大的支出,不僅僅是吃喝拉撒那麼簡單,嘉靖年間,道爺南巡老家的時候,派了南巡大臣,帶着幾十個人,專門沿途勘察,徵調民夫修橋補路,路窄則拓,路險則平,甚至連渡口橋樑過分簡陋也要進行重新修建,並且沿途建立下榻行宮,搞得地方雞飛狗跳一地雞毛。

所以,反對皇帝出巡的不一定是佞臣,藉着始皇帝遇刺的事兒,提醒陛下,這一趟出門,伴隨着各種各樣的危險,而且支出極爲龐大,滋擾百姓,怎麼看都是費力不討好,天子萬金之軀,還是在皇宮裡老老實實待着的好。

勸皇帝不要胡亂折騰,是一種保守的策略,這種保守的策略,在國朝衰退期,是非常適用的,國朝衰弱,意味着哪哪都是堵不上的窟窿,皇帝路上出點差錯,那就是天翻地覆了,但凡是皇帝能出去溜達的時代,都是國朝上升期。

張居正十分謹慎的判斷了形勢,確定了天子可以出行,而且是非常有必要,張居正自然有他自己的道理。

大明國力在上升的大背景下,陛下出行,有助於人心的凝聚。

萬曆十年十月初二,文華殿內廷臣們在彼此商議着一件事,看起來情緒非常激動,和皇帝激烈的討論着什麼,而月臺上極爲威嚴的天子,一甩手說道:“一切從簡,不必再議了。”

朱翊鈞來回都是走馳道,自然不必過分折騰百姓修橋補路,而他也沒有在天津衛修建行宮的打算,大明在天津有皇莊,一個名叫燕正樓的酒樓,宮裡的三號人物李佑恭已經提前前往籌備了,不會出現什麼意外。

“陛下,天子出行,還是得威嚴一些,這是不是過於簡陋了?”張居正看着禮部尚書萬士和,萬士和給了一個愛莫能助的神情,月臺上這位爺什麼性格,舉世皆知,連遠在泰西的費利佩二世都知道皇帝的節儉了。

“大明軍不夠威嚴嗎?土蠻汗、俺答汗可是有話要說。”朱翊鈞看着張居正反問道。

大明京營銳卒三萬,水師精銳三萬,這排面還不夠大嗎!就這個世界上,還有另外一個人有這樣的排面?誰敢說不夠威嚴!

就這陣仗擺出來,朱翊鈞就是穿短褐出席,沒有人敢輕視大明皇帝。

張居正只好開口說道:“那倒是非常威嚴。”

皇帝不要面子,朝廷要不要面子?陛下下面這些大臣們要不要面子?張居正絞盡腦汁,最終也沒能想到一個說服陛下的理由。

朱翊鈞笑着說道:“靡費還不如賞賜給軍兵來的實際。”

“陛下聖明。”張居正當年種下節儉的種子,現在收穫了大嘴巴子,陛下連必要的儀仗都是能省就省,這誰看了,不說張居正這個帝師元輔苛責皇帝?

保守派曾省吾,頗爲無奈的說道:“陛下,臣還是以爲,此番前往天津衛是極好的,但是有坊間議論南巡之事,臣以爲不妥。”

“哦?”朱翊鈞看着曾省吾問道:“大司馬覺得南巡不妥?”

“誠如是也。”曾省吾俯首說道:“應該北伐。”

曾省吾此言一出,滿朝文武皆是驚訝的看着曾省吾,一時間分不清楚曾省吾的成分,到底是保守還是激進,皇帝親征北伐?大司馬這話,確定是保守派言論?

曾省吾明確的陳述了自己的想法。

朱翊鈞看着大司馬一臉認真的樣子,確信了曾省吾的確是保守派,他真的特別遵循祖制,燕王朱棣就北伐了五次,宣威草原,藉着宣威草原,震懾南衙的宵小,曾省吾覺得去南巡也沒什麼用,不如直接北伐來的乾脆直接。

“北面還是太危險了。”張居正明確反對曾省吾的主張。

北伐?俺答汗都被斬首示衆,宗主大汗土蠻汗和兒子們都在大明京師享清福,北伐,伐誰?瓦剌都跑到西域去了,完全都是沙子的地方,去幹什麼?

曾省吾的想法其實也沒有錯,只要大明京營仍在持續不斷的勝利,那就能夠有效的震懾南衙的宵小之輩,現在的南衙在大量白銀流入之後,沒有變成尼德蘭地區那樣,就是因爲京營的強大,北伐和南巡消耗都很大,但北伐可以拓土,南巡是內耗。

“大司馬爲難朕了,朕習武不輟,奈何英武不如成祖文皇帝。”朱翊鈞笑着說道,他也想帶兵!奈何沒那個天賦。

太宗文皇帝是有軍事天賦的,作爲自古以來唯一藩王造反成功的典型,偏居一隅打大一統朝廷還打贏的主兒,有帶兵打硬仗的本事,朱翊鈞不符合北伐的條件。

“臣有罪。”曾省吾趕忙俯首說道。

朱翊鈞擺了擺手說道:“好了好了,大司馬的提議還是很好的,實乃是朕之過也。”

大明皇帝要前往天津衛,帶了鄭王和德王父子二人,並沒有帶家眷,也沒有帶過多的儀仗,只帶了廷臣隨扈,在十月十四日這天,一切準備就緒的大明皇帝出發了。

馳道上開路先鋒是李如鬆,他率騎營在前面開路,而其他的步營都是坐的馬拉火車,鐵馬的數量還是太少了,馬拉車還是現在馳道的主流,因爲軌道的緣故,馬拉車即便是用駑馬也能保證行軍速度了。

“略顯浮誇。”朱翊鈞看着自己的豪華車廂,車廂是五點式的安全帶,車廂內能摸到的地方都是軟包,車廂外還帶着防滾架,翻了車,朱翊鈞連磕碰一下都不會,這是專門定做的大駕玉輅。

一臺十六匹的鐵馬,就拉了一個車廂,除了鐵馬之外,還有四匹馬拖行,算是馬拉火車。

大駕玉輅行進的速度並不是很快,朱翊鈞甚至想晃動身體爲車加速,不過還好的是,窗外的風景很好。

皇帝的車駕在下午的時候,抵達了天津衛,整個過程路況極爲良好,沒有堵車,天子出巡,馳道封閉,騎營在前面開路,並沒有出現任何的意外。

鐵馬運行良好,甚至連菸灰都沒有多少。

有些賤儒對鐵馬非常不看好,用賤儒的原話就是:鐵馬千好萬好,怎麼不讓皇帝使用呢,還是不行!

這一次朱翊鈞到天津衛閱視水師軍馬,用的就是鐵馬拉動的大駕玉輅,狠狠地扯了賤儒的大嘴巴子。

朱翊鈞下榻了海河和運河交匯的地方,燕正樓就坐落在這裡,這裡有一片竹林,叫北竹林,而燕正樓就坐落於竹林之間,朱翊鈞不住在在燕正樓裡,而是在燕正樓旁邊一個三進出的院子裡,這裡也是皇莊的一部分。

狡兔三穴,燕正樓就是個幌子。

從京師到天津衛用了三個時辰,朱翊鈞並沒有感覺到疲憊,相反精神很好,和上一次來,天津衛滿眼荒蕪完全不同,登上院內高樓,登高望遠,夕陽將波光粼粼的運河染成了金紅色,而運河上的漕船,川流不息,自從漕糧海運後,漕糧河運佔據運河四個月的運力被徹底釋放出來後,南北貨物溝通頻繁了起來。

“那是煤船。”朱翊鈞手伸向了運河之上,略顯興奮,他看到了煤船,裡面是焦炭,是大明煤銀對流的現實,不再是戶部尚書王國光奏疏,而是現實。

大明真的在他的手中不斷的變好,他做的這一切,不是沒有意義。

天津衛從滿眼荒蕪變成了如此繁華的地界,這就是新政的現實,而不是朝堂上的枯坐,一切都值得。

這也是張居正同意大明皇帝南巡的意義,整天在皇宮裡奏對,即便是行之者一,信實而已,那終究是虛妄,不如這麼親自看一眼,只要看一眼那煤船,就能知道新政真的在有效的運行之中。

朱翊鈞用千里鏡不斷的看着河面,直到江燈漁火出現的時候,朱翊鈞仍然貪戀這人間的勝景,即便是夜裡,運河上的漕船,也是無休無止的在行駛着,並沒有停歇,朱翊鈞才知道大明的運河如此的繁忙。

十月份已經是初冬了,再過半個月的時間,河面就要結冰了,這段時間也是運河最爲忙碌的日子,冬天的儲藏可是極其旺盛的需求,北方準備過冬了。

“最是人間煙火氣,伴得浮生又一年。”朱翊鈞戀戀不捨的放下了千里鏡,伸了個懶腰,到了天津衛,他什麼都沒做,就一直在盯着運河在看,看着運河上船隻來來去去,看着運河邊上的民舍,看着支着燈籠的酒家,哪怕是明月高懸,仍然忙碌着招待着過往的船伕,一直看到了寒風乍起時,月上柳梢頭。

他在看人間煙火。

好像沒什麼意義,但好像有天大的意義。

朱翊鈞心滿意足,心安理得的睡下了,他這一覺睡的極爲安詳,是突然來到大明之後,最安穩的一覺,他知道了新政在一點一滴的改變着大明,大明正在從極度虛弱中,艱難、緩慢而堅定的一點點的改變,他、張居正、戚繼光、譚綸、王國光、萬士和甚至是王崇古等等,所有人做的一切,不是在水中撈月。

生物鐘一如既往在天還未亮的時候,叫醒了朱翊鈞,今天不用參加廷議,但大明皇帝還是起了個大早,用過早膳,盥洗之後,朱翊鈞前往了燕正樓,看到了等在正廳的朝臣們。

張居正急壞了!在見到陛下的時候,終於鬆了口氣。

早上的時候,張居正問駱思恭陛下何在,駱思恭說,下榻後不知上所在,一句話把張居正給嚇的哆嗦,剛出來一天,陛下就找不見了。

看到皇帝的時候,張居正知道了這是皇帝的謹慎,以後野心家們,也不用費盡心思的滲透放火了,陛下出巡住的地方,連不參加防務的緹騎都不知道。

李佑恭爲陛下在四個方向準備了住處,距離都在五里以內,至於具體是住哪兒,李佑恭也不知道,是陛下抵達天津之後,抽籤決定的,所以趁夜襲殺放火,甚至在理論上的成功率都無限趨近於零。“先生爲何這般焦慮?”朱翊鈞笑着問道。

“見陛下聖安,臣沒有焦慮了。”張居正實話實說,陛下是真的惜命!

王崇古面色古怪的說道:“陛下,今早河間府知府張又新和滄州知州焦利國,送來了三個美人。”

天津衛一共三衛,萬曆三年因爲發展,天津左右兩衛和天津衛合併一衛,萬曆六年天津衛設縣,隸屬於滄州和河間府,而現在隨着海貿的逐漸興盛,天津這個地方人越來越多,在萬曆十年夏六月,河間府知府、滄州知州聯名上奏,要升級天津爲州,下轄武清、青縣、靜海三縣。

戶部估計,再過幾年,天津衛要成爲類似於松江府的直隸州府一級的官衙了,這個地方,是大明京師的海上門戶。

“送美人過來作甚?”朱翊鈞剛坐定,看着王崇古愣愣的問道。

王崇古俯首說道:“給陛下享用。”

“啊?”朱翊鈞愣了下,看着羣臣,面色變了又變,從迷茫變成了憤怒而後,又變得釋然,河間知府和滄州知州,不是羞辱皇帝,而是之前明武宗出巡的時候,就喜歡美人,地方官也摸不準,這送還是不送,就只好送來了。

焦利國是萬曆二年的進士,上次見皇帝,還是當初在殿試的時候,這已經過去了最少八年時間。

而張又新干脆就沒見過皇帝,哪裡摸得準皇帝的性格,最終兩個人一合計,鬧出了這麼個笑話,算是體現自己恭順之心了。

朱翊鈞擺了擺手說道:“傳旨下去,日後就不必再送美人了。”

天高氣爽,老天爺很給面子,晴空萬里,朱翊鈞的車駕趕到了觀禮臺時,渤海海面上的霧氣正在緩緩消散,觀禮臺上全都是人,有朝廷的朝官、有晉商、有遷徙入京的富戶、還有各大雜報的筆正,以及來自薊州、密雲的參將。

番國使節也單獨做了個觀禮臺,這次番國使節是有座位的,而不是像大宴賜席的時候,只能站在揹着人吃飯,朱翊鈞已經是中原有史以來,最最最尊重番國使節的皇帝了。

寧遠侯李成樑,也帶着大隊人馬,於昨日抵達了天津衛。

暮靄沉沉,海風和朝陽之下,海面上的霧氣正在一點點的消散,一艘艘龐然大物,緩緩的出現在了天邊,陳璘前日就已經抵達了旅順口,快船奏聞陛下後,得到了陛下准許使用一切火器的命令。

陳璘着鐵渾甲,抱着海軍兜鍪,站在觀禮臺之下,靜靜的等待着。

旅順口原名獅子口,洪武四年,馬雲、葉旺兩位將軍從蓬萊乘船跨洋抵達了獅子口,因爲旅途極爲順利,所以改名爲了旅順口。

自洪武四年起,這裡就成了大明的軍港,一直沿用到了萬曆年間,仍然在維護。

李成樑當然要來,大明水師強橫,李成樑就更加沒有理由做藩鎮了。

“快速帆船個頭這麼大的嗎?”朱翊鈞的臉從千里鏡面前離開,一臉震驚的對着張居正說道。

“長三十三丈,形寬三丈八尺一寸,深爲一丈九尺六寸。”張居正笑着說道:“真的很大。”

一百多米長的船,當之無愧的海上巨獸,即便是靜靜的停在那裡,帶來的那種壓迫感,都讓朱翊鈞的呼吸都急促了幾分,游龍號一馬當先,劃破了晨霧。

在游龍號的身後,是大明的主力戰艦,丁型五桅過洋船,這是改進型專門用於作戰使用,五桅過洋船一共有二十艘,這不是大明水師的全部,而是五分之一,因爲只有三萬水師的水師總兵陳璘的本部,剩餘的水師有參將分別鎮守於大明五大市舶司。

一百五十艘的三桅夾板艦,緊隨其後,再往後就是延展到了天邊的四百艘戰座船,參加操閱軍馬的戰座船隻有這些,一共571艘船,就這樣靜靜的停在海面之上。

(閱艦式)

“大明水師總兵陳璘,參見陛下!陛下威武!大明水師參閱軍兵三萬三千人,571艘戰船已全部準備就緒!”陳璘站在觀禮臺前,中氣十足的喊道,他沒有下跪,大明軍禮有定,帶甲不行全禮。

觀禮臺距離陳璘只有十步的距離,朱翊鈞站了起來,往前走了一步,開口說道:“大明軍威武!傳朕旨意,揚帆!”

“陛下威武!”陳璘高聲喊道,他身後的兩名參將,和數名千總轉過身去。

“陛下有旨,揚帆!”陳璘站在一列火炮面前,他身後的牙旗開始揮舞,一名旗手手裡的硃紅色小旗揮舞而下,十八門火炮的藥捻被點燃,這是禮炮,主要目的就是以壯聲勢。

十八門火炮同時響起之後,號角聲和鼓聲從平緩到急促。

陳璘再次轉身大聲的喊道:“回稟陛下,水師大閱已開始,臣請命上船!”

“準。”朱翊鈞再次揮手。

在船帆逐漸升起的同時,陳璘、參將、千總開始登船,一條條小船,帶着軍將登船,在軍將完成登船之時,船帆完全升起。

朱翊鈞立刻察覺到了不同,大明京營的指揮主要是號角、鼓聲、鐵鉦、旗幟,而水師則主要是哨聲、旗語爲主,哨聲尖銳,有長有短,不同顏色的小旗,在不停的揮舞着,大明水師開始有條不紊的行動着。

船隻開始緩緩移動了起來,大明船隊開始變陣,從陳列到以游龍號爲首的單列,排成了一排,通過了觀禮臺之前,這個距離,仍在火炮的有效射程之外,

而在遠離觀禮臺之後,船隊向着靶場開火,靶場是設立在海面之上,轟鳴聲在海面上響起,硝煙滾滾,被海風吹得越來越遠。

朱翊鈞看着炮口的火舌在不斷的噴吐着,各種各樣的火炮不斷的對着靶場宣泄着火力,這年代的大閱不僅僅是水師軍械的展示,還有演練,顯然水師訓練有序,沒有辜負皇帝陛下的期許和大量投入。

水師的艦船,在不停的通過觀禮臺,而戚繼光始終眼睛微眯的看着海上,戚繼光在東南平倭的時候,可是有艦隊的,清剿倭寇沒有船隻是萬萬不可的,他擁有極爲豐富的海上作戰經驗,所以這些船隻,只要稍微有所異動,動作變形,戚繼光就會立刻反應。

朱翊鈞並不擔心水師會叛亂之類的事兒,因爲帝國的艦隊,只能依靠帝國生存。

在永樂年間,帝國龐大的艦隊,四百料的戰座船是不納入戰艦計算範圍之內的,誠然五桅過洋船更加的先進一些,但規模上還是不如永樂年間,在朱棣病逝於親征之後,興文匽武和止下西洋的風力之下,龐大的帝國艦隊,靜靜的腐爛在了港口之上,最後沉沒,消失不見。

就這五分之一水師,朱翊鈞敢說,世界上沒有任何國家或者集體可以養得起這樣一支龐大水師,連日不落的西班牙,也養不起。

“那是什麼玩意兒?”朱翊鈞忽然驚訝的說道。

張居正從千里鏡看向了海面,艦隊正在有序的通過之時,一個奇形怪狀的東西,從海上逐漸升起,一共升起了十餘架,而這十餘架不明飛行物,兩側和身後帶着小帆,在風的作用下,不停的變換着方向,緩緩的向着觀禮臺的西北方向飛去。

很快不明飛行物來到了觀禮臺之上,而後緩緩降落在了觀禮臺之前,朱翊鈞才瞭然,熱氣球。

大明水師狠狠的整了個大活!

不是飛艇,而是熱氣球,帶着帆面可以簡單操控方向的熱氣球,熱氣球並非那種傳統的圓形,而是一個橢圓,像一條膨脹的魚,下面掛着吊籃,左右一共有四個帆面,可以控制方向。

朱翊鈞對這個能飛的熱氣球非常好奇,工部尚書汪道昆面色複雜的跟陛下解釋道:“這東西的造價極爲昂貴,但其實沒什麼用。”

“會飛能沒有用嗎?”朱翊鈞好奇的問道。

汪道昆嘆氣的說道:“它能飛起來是熱氣,就是比空氣輕才能飛起來,個頭自然小不了,基本屬於隨風飄蕩,放飛之後,就全看老天爺心情了,所以,其實那四個帆面並不能十分良好的控制方向,起飛和降落,甚至是方向都是沒法控制的,所以,真的沒什麼用。”

隨風飄蕩,就是這東西最大的弊病,十個熱氣球其實都是奔着觀禮臺來的,只有一個順利的抵達了觀禮臺,不受控制的飛行物,根本就是個玩具,汪道昆知道這東西的弊病,但是!那些海外番夷根本不懂,這種飛行物出現的時候,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呆呆的看着熱氣球從頭頂飄過。

唬人的效果還是很強的。

大明水師正在遠去,五百艘戰船向着旅順口而去,而陳璘乘坐游龍號迴轉,在駁船的牽引下,緩緩入港,停留在了棧橋之上。

“回稟陛下,水師全軍除游龍號,已經全軍轉回旅順口。”陳璘再次來到了觀禮臺前,大聲的說道。

“傳朕旨意,下錨。”朱翊鈞再次站了起來,對着陳璘開口說道。

在旗幟的揮舞下,游龍號的船錨落下,至此,大明水師閱艦式,全部結束。

“馮大伴,宣旨吧。”朱翊鈞笑着說道。

“水師總兵陳璘接旨。”馮保一甩拂塵,往前走了兩步,兩個小黃門拉開了一丈長一尺寬,黑犀牛角軸祥雲瑞鶴綾錦織的聖旨,這是陳璘的封侯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元帥樓船出平倭,芙蓉山外火旗明,千帆日助蕩寇勢,萬里風馳山海寧。”

“水師總兵首裡伯陳璘,素勇武,專征伐以討倭夷海寇建奇功,聞鼓鼙而思將相國人崇祀典,錄平倭蕩寇功,茲特進前軍都督府右都督兼太子太保,論平波奇功,封首裡侯,歲祿一千石,縷縷之忠,惟天可鑑!”

“累朝成憲,布德施惠,詔告天下,鹹使聞知。”

“欽此。”

三江感言+上架感言第一百三十三章 申舊章飭學政,以振興人才第二百零八章 大明皇家格物院第二百章 拿着我的銀子,離開我的船第354章 只是官船官貿,不敢妄稱再下西洋第456章 借還是不借,這是一個問題第499章 知恥,謂有羞惡知榮辱之心第354章 只是官船官貿,不敢妄稱再下西洋第九十五章 客星犯帝座,佞臣僭主上第一百四十五章 救還是不救,這是一個問題第三十三章 狼、虎、龍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力降十會第一百四十五章 救還是不救,這是一個問題第368章 是誰蠱惑陛下變的如此邪惡第一百七十九章 王法?陛下的意志就是大明最大的王法!第308章 人給狗送葬,天下奇聞!第368章 是誰蠱惑陛下變的如此邪惡第357章 打碎了一個聚寶盆,就再建一個聚寶第二百三十九章 倭國叛徒,獻土以求苟安第544章 大明神劍的磨刀石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師講武學堂和皇家格物院第二十八章 力足以勝天第五十二章 戚帥,朕有疑慮第437章 前恭而後倨,思之令人發笑第二百二十七章 真是一個好主意!第一百七十五章 手縛濁龍潘季馴,慘如水鬼高啓愚第一百八十九章 陛下,要不看看創造發明?第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以德治國?第二百八十三章 遷徙五千八百富戶至遼東充邊第二百五十六章 走的時候,把大門帶上第二百八十三章 遷徙五千八百富戶至遼東充邊第一百九十五章 思路清奇小皇帝第二百一十一章 手縛二雞之力的書生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寧衛一切機宜,悉聽戚帥破格整理第458章 春冰種秋火回,謂之雁行第一百八十章 李太后歸政,乾清宮大火第三十四章 覆舟水是蒼生淚,不到橫流君不知第二百六十章 戰爭之中,傷亡不可避免第539章 伏闕,大明皇帝有罪於天下第二百五十九章 朕將帶頭衝鋒第322章 他們那裡不適合種地第一百零二章 元輔先生沒有這麼無能的弟子!第一百九十四章 皇帝親自帶頭偷工減料第二百三十五章 矯矯虎臣,腹心干城第一百九十五章 思路清奇小皇帝第399章 天欲墮,賴以拄其間;道近隳,問誰第467章 大明突破困局的唯一契機第317章 勿有大功於家國,但求小恩於君王第四十二章 對小皇帝的考成第478章 沒有反賊經驗的張居正第526章 第一次技術進步獎第一百八十八章 物種的多樣性第一百三十七章 只要價錢合適,靈魂都能出賣給惡魔第420章 跟不講理的服軟,跟講理的耍橫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第一百五十一章 重新定義清流第411章 光明,非常昂貴第二百三十二章 陛下比王謙還壞!第七十六章 瘦徐家,以肥天下第544章 大明神劍的磨刀石第二百七十六章 銀錠不是貨幣,銀幣纔是第三十二章 卿之所願,唯理所在第一百七十四章 祖宗成法不可違,踐履之實不可棄,兩難如何自解?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變了!天變了!天變了!第443章 大明新秩序的建築師第398章 大明皇帝的留一手第513章 事莫明於有效,論莫定於有證第459章 葉李十四條劃第526章 第一次技術進步獎第345章 朕是亡國之君,爾臣非亡國之臣?第529章 不想當國王的院長不是好船長第一百五十一章 重新定義清流第二百三十章 祥瑞新解第471章 蒸汽機是要吃人的第一百七十二章 對付蠻夷,要用他們能聽得懂的方式第398章 大明皇帝的留一手第468章 昇平一號蒸汽機第322章 他們那裡不適合種地第357章 打碎了一個聚寶盆,就再建一個聚寶第一百四十章 大明,被命運扼住了喉嚨第一百四十四章 朕,唯利是圖!第一百五十一章 重新定義清流第一百二十三章 刀筆吏所以敗人壞事之法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學第436章 戚繼光膽小如鼠,李如鬆貪生怕死第503章 買不盡的松江布,收不盡的魏塘紗第四十七章 官序貴賤各得其宜,尊卑長幼之序第二百八十一章 既然我淋了雨,沒道理讓你還舉着傘第三章 皇帝學武,不務正業第540章 大明廷臣對皇帝使用了活字印刷術第383章 緣分不夠?姑娘請留步第300章 陛下,還是在意我的第554章 莫敢言,道路以目第518章 自此以後,當乘長風破萬里浪!第一百七十七章 鎮庫大錢真的很大第291章 來自海瑞的馬屁第八章 大明軍容耀天威第二百一十三章 體罰,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第417章 法不嚴則不能信,法不信則不能治第一百九十五章 思路清奇小皇帝
三江感言+上架感言第一百三十三章 申舊章飭學政,以振興人才第二百零八章 大明皇家格物院第二百章 拿着我的銀子,離開我的船第354章 只是官船官貿,不敢妄稱再下西洋第456章 借還是不借,這是一個問題第499章 知恥,謂有羞惡知榮辱之心第354章 只是官船官貿,不敢妄稱再下西洋第九十五章 客星犯帝座,佞臣僭主上第一百四十五章 救還是不救,這是一個問題第三十三章 狼、虎、龍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力降十會第一百四十五章 救還是不救,這是一個問題第368章 是誰蠱惑陛下變的如此邪惡第一百七十九章 王法?陛下的意志就是大明最大的王法!第308章 人給狗送葬,天下奇聞!第368章 是誰蠱惑陛下變的如此邪惡第357章 打碎了一個聚寶盆,就再建一個聚寶第二百三十九章 倭國叛徒,獻土以求苟安第544章 大明神劍的磨刀石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師講武學堂和皇家格物院第二十八章 力足以勝天第五十二章 戚帥,朕有疑慮第437章 前恭而後倨,思之令人發笑第二百二十七章 真是一個好主意!第一百七十五章 手縛濁龍潘季馴,慘如水鬼高啓愚第一百八十九章 陛下,要不看看創造發明?第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以德治國?第二百八十三章 遷徙五千八百富戶至遼東充邊第二百五十六章 走的時候,把大門帶上第二百八十三章 遷徙五千八百富戶至遼東充邊第一百九十五章 思路清奇小皇帝第二百一十一章 手縛二雞之力的書生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寧衛一切機宜,悉聽戚帥破格整理第458章 春冰種秋火回,謂之雁行第一百八十章 李太后歸政,乾清宮大火第三十四章 覆舟水是蒼生淚,不到橫流君不知第二百六十章 戰爭之中,傷亡不可避免第539章 伏闕,大明皇帝有罪於天下第二百五十九章 朕將帶頭衝鋒第322章 他們那裡不適合種地第一百零二章 元輔先生沒有這麼無能的弟子!第一百九十四章 皇帝親自帶頭偷工減料第二百三十五章 矯矯虎臣,腹心干城第一百九十五章 思路清奇小皇帝第399章 天欲墮,賴以拄其間;道近隳,問誰第467章 大明突破困局的唯一契機第317章 勿有大功於家國,但求小恩於君王第四十二章 對小皇帝的考成第478章 沒有反賊經驗的張居正第526章 第一次技術進步獎第一百八十八章 物種的多樣性第一百三十七章 只要價錢合適,靈魂都能出賣給惡魔第420章 跟不講理的服軟,跟講理的耍橫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第一百五十一章 重新定義清流第411章 光明,非常昂貴第二百三十二章 陛下比王謙還壞!第七十六章 瘦徐家,以肥天下第544章 大明神劍的磨刀石第二百七十六章 銀錠不是貨幣,銀幣纔是第三十二章 卿之所願,唯理所在第一百七十四章 祖宗成法不可違,踐履之實不可棄,兩難如何自解?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變了!天變了!天變了!第443章 大明新秩序的建築師第398章 大明皇帝的留一手第513章 事莫明於有效,論莫定於有證第459章 葉李十四條劃第526章 第一次技術進步獎第345章 朕是亡國之君,爾臣非亡國之臣?第529章 不想當國王的院長不是好船長第一百五十一章 重新定義清流第二百三十章 祥瑞新解第471章 蒸汽機是要吃人的第一百七十二章 對付蠻夷,要用他們能聽得懂的方式第398章 大明皇帝的留一手第468章 昇平一號蒸汽機第322章 他們那裡不適合種地第357章 打碎了一個聚寶盆,就再建一個聚寶第一百四十章 大明,被命運扼住了喉嚨第一百四十四章 朕,唯利是圖!第一百五十一章 重新定義清流第一百二十三章 刀筆吏所以敗人壞事之法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學第436章 戚繼光膽小如鼠,李如鬆貪生怕死第503章 買不盡的松江布,收不盡的魏塘紗第四十七章 官序貴賤各得其宜,尊卑長幼之序第二百八十一章 既然我淋了雨,沒道理讓你還舉着傘第三章 皇帝學武,不務正業第540章 大明廷臣對皇帝使用了活字印刷術第383章 緣分不夠?姑娘請留步第300章 陛下,還是在意我的第554章 莫敢言,道路以目第518章 自此以後,當乘長風破萬里浪!第一百七十七章 鎮庫大錢真的很大第291章 來自海瑞的馬屁第八章 大明軍容耀天威第二百一十三章 體罰,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第417章 法不嚴則不能信,法不信則不能治第一百九十五章 思路清奇小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