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一身偃臥蓬蒿穩,四海蒼生恐未安

林輔成的保定之行一共走了三十天的時間,一共走了五個縣,看到了很多很多的事兒,高陽縣武裝抗稅,這種抗稅的普遍,讓人大爲震驚。

保定府就在順天府旁邊,算是京畿輻射地帶,但在短短六天時間內,大規模的抗稅,尤其是武裝抗稅,發生了三次。

大明田賦三十稅一,也算是輕徭薄賦,怎麼鬧到如此的地步?

一切的起因,都是保定府要一萬九千四百口的勞役差銀所致。

大明徵發勞役,可以納錢免除,其實就是額外加徵的人頭稅,是地方在巧立名目,刮地三尺的搜刮民脂民膏,不是真的要徵發一萬九千四百口,而是要收這筆錢,然後用於衙門公費使用,武裝抗稅,抗的就是這些鄉部私求。

王崇古請均田役疏的核心理念,就是將這些勞役差銀人頭稅,確定各地的定額後,然後攤派到田畝裡一併徵收,大明王朝的明公其實也意識到了苛捐雜稅問題的嚴重性。

林輔成的這篇雄文,再次戳破了鮮花錦簇的繁榮盛況,描繪的人間,如此的慘烈。

高陽縣攤派了兩千七百人的勞役四差銀,高陽縣一張榜,立刻沸反盈天,很快,事情鬧得越來越大,先是罷市,就是百姓們自發組織,不再往縣城運米麪糧油菜柴土木石方等物入城,城裡的老爺不事生產,承擔稅賦的百姓,似乎要用這種方式,來抵抗這些苛捐雜稅,多收的人頭稅。

高陽縣知縣餘啓元強令鄉民送貨入城,矛盾開始激化,七月二十四日,騷亂開始了,負責催促的衙役,被人套了麻袋,暴揍了一頓,而後這種套麻袋的方式立刻普遍開來,衙役不再出城催科,畢竟一出城就被套麻袋。

二十六日,餘啓元讓縣衙三千衙役,出城催科,集體行動,就不會被揍了。

矛盾在這一刻,立刻被激化了起來,鄉民聞訊堵了城門,不讓衙役出城,衙役沒有命令也不好直接打殺,在那個矛盾被點燃的瞬間,餘啓元慫了,他下令衙役撤回。

餘啓元擔心鬧出民亂來,今年縣裡遭了蟲災的事兒,餘啓元心知肚明,這兩千七百人若是豐年,百姓也不會這麼聚嘯,最終餘啓元先是找了知府,商量無果後,又去找了保定巡撫辛自修,但仍然沒有結果。

徭役、驛傳供應、民壯、差役是四差銀的名目,但縣衙知府撲買所需之物,也逐漸納入了四差銀之中,最後慢慢的地方衙門的公費,都納入了這個名目之中,公費的名目繁多,甚至某人外室生子,置辦酒席,也要納入這個名目裡,反正是公家的錢,你不想方設法的卡吃拿要,都會被別人給佔了去。

有便宜不佔是王八。

四差銀是屬於地方自理徵收,不再戶部掌控之中。

朝廷看來,這些錢,不是朝廷要徵收的,所以不歸朝廷管,但是在百姓眼裡,縣衙府衙、布政司、京堂,都是朝廷,是一體的。

餘啓元找了保定巡撫辛自修,辛自修卻是避而不談,只是擺手,這些保定方方面面的公費,辛自修答應了餘啓元,那別的縣,曲陽阜平邢臺沙河,是不是也要直接找上門?都答應了,保定衙門的公費誰來承擔?

餘啓元回到了高陽縣,最終找到了鄉賢縉紳,讓鄉賢縉紳平攤這筆費用,事情到了這一步就再也沒有回頭的餘地了。

鄉賢縉紳帶着自己的狗腿子,班頭帶着衙役,合起夥來開始下鄉,說的是三七分賬,但到底搶到了多少,多收了多少,那就看鄉賢縉紳、狗腿子、班頭、衙役們的良心了!但這幫人有一個算一個都不知道良心倆字怎麼寫!

高陽縣有七個匪窩,很快,匪窩人滿爲患,武裝抗稅自此拉開了帷幕。

高陽縣的七月末,是熱鬧的一個月,讓林輔成感慨萬千的是,最終,餘啓元又又慫了,在兵戎相見之前,餘啓元下令衙役回衙,最終沒能把這四差銀收上來,鬧得動靜太大了,不了了之。

百姓們也從匪寨裡出來,匪皮一脫,又成了鄉民。

朱翊鈞看着手中的逍遙逸聞,在文章的最後,林輔成極爲感慨的說道:

[官吏吹求過急,衙役凶神惡煞,鄉賢不賢寡德,鄉民聞風落草,風過再爲民,官是匪、吏是匪、衙役是匪、鄉賢是匪,鄉民亦是匪,匪匪匪匪匪,天下皆匪,親眼目睹如此怪狀,當真是:法令朝三暮四、徵派陽減陰增、無名供應之費如大江滔滔,不時科斂之需如高山迤迤,百姓茹苦萬狀無言可盡。]

[一身偃臥蓬蒿穩,四海蒼生恐未安。]

林輔成當然可以做在草野之間,隱居的那一個,他有那個資財,過一個安穩的生活,但四海之內的百姓恐怕還不曾安定,他就像個惹人厭的大嘴巴,說着所有人都厭惡的話。

“陛下,是不是讓林輔成這張嘴,稍微收斂點?”馮保一臉難堪的說道。

朱翊鈞不滿的說道:“讓人說話,天塌不下來的。”

“朕知馮大伴忠君之心,他罵的是高陽知縣餘啓元,罵的是保定巡撫辛自修,同樣他罵的是先生張居正,罵的是朕這個皇帝,皇帝太傅,一直在搞新政,搞了這麼多年,搞出些什麼名堂來啊?天天高喊着,民爲邦本,本固邦寧,結果呢?”

“這天下,還是糜爛如此。”

馮保極爲氣惱的說道:“他他他根本不知道事情的複雜,很多事不是他想的那麼簡單的!他一直在喋喋不休,倒是拿出辦法來啊!他也真的是,大明那麼多好事不說!說說大明的北伐,說說遼東的開拓,說說大明的馳道,說說礦業的蓬勃發展,他不,他就挑那些濃瘡來戳破!”

馮保對林輔成愈加不滿了起來,這些問題,朝廷注意到了,而且在做,怎麼在林輔成的嘴裡,就他一個人成了先天下之憂而憂的人,大明皇帝到羣臣,都跟酒囊飯袋一樣。

最關鍵的是,這狗東西,不拿出辦法來。

“這光德書坊啊,若非託庇王次輔兒子王謙、大將軍府黃公子,恐怕早就有人讓他閉嘴了吧。”朱翊鈞也只是笑,他對林輔成沒有厭惡,這都是大明的頑疾,大家都當沒看見,這種事就只會一直爛着。

朱翊鈞看着馮保笑着說道:“只讓人溜鬚拍馬,歌功頌德,不讓人口誅筆伐、鍼砭時弊了?若是他林輔成真的捐廉棄恥,向權門富貴貪求,那朕還會對他青眼有加?大明本來養着御史,就是讓他們說這些的,可是御史們呢,整日裡就知道朝堂傾軋,打着清流的旗號,整日袖手談心性。”

“能說實話,已經是了不得了,而且咱們林大師,朝廷每一條政令,他都支持擁簇,甚至還願意爲其奔走吶喊,極爲難得。”

林輔成又不是光說難聽話,大明新政,林輔成也是每天衝鋒陷陣,舌戰羣儒,從不退縮。

馮保只好說道:“陛下說的是。”

林輔成到底是什麼身份?五經博士,五經博士是特賜官身,其實說穿了就是天子幕僚,這是幕僚制度的體現,蒐羅一些能人異士,爲君上奔波,皇帝也是需要幕僚的,皇帝是個有血有肉的人,也不是所有事兒都知曉,所有事兒都擅長的。

“這次去天津閱視水師,讓林輔成隨行,就隨便安排個觀禮的地方。”朱翊鈞安排了林輔成隨行前往天津衛,馮保說的也有道理,林輔成再這麼罵下去,大明百官都要對他不滿意了,大明兩百年,積弊實在是多,一點點的在處置,在做,林輔成再旁邊喋喋不休,的確讓人反感。

也該讓林輔成歌功頌德一番了。

只有王崇古注意到了地方徵收苛捐雜稅,魚肉百姓嗎?

早在萬曆七年,戶部就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了,萬曆七年八月八日,王國光領戶部上奏,請命責府州縣將兩稅之外徭役、裡甲、各衙公費、公差等一應錢糧,凡是取之於民,全盤覈查,分裁減數額、革除舊名、因襲舊規造冊定額,原則是,不可因循故習,止報虛數虛文;亦不可裁革過多,使之難行難久。

這條原則是張居正的浮票,他要求,既不能不斷巧立名目,不斷加徵,也不能忽然裁撤過多,那地方衙門無力維持,就等於沒有衙門了。

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普查丁口、廢除賤奴籍、工兵團營收攏遊墮、官場團造營造生產、確定各級衙門公費,最後將所有四差銀攤入田畝,才能解決。

朱翊鈞大可以像康熙那樣,大喊一聲:滋生人丁永不加賦!

說誰還不會說呀!

也就雍正在的時候,執行了一段時間,後來這永不加賦,也是無法執行下去了,的確朝廷不收了,可是地方照收不誤,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一錢一釐皆血汗,每分每寸是膏腴。

在沒有徹底解決之前,就只能任由林輔成接着罵,罵兩句而已,也算是助長新政風力了。

林輔成這本逍遙逸聞一出,高陽知縣餘啓元、保定巡撫辛自修,很快就上了本陳情疏,說明了情況,大概意思就是大家都難,就只能勉爲其難。

朱翊鈞並沒有對這兩個人做出處罰,對保定巡撫辛自修嚴厲申飭了一番,訓斥辛自修,餘啓元找他幫忙的時候,他幫不了,的確都難,需要勉爲其難,那麼辛自修能不能上奏呢?握着密疏的渠道也不會用,不會訴苦,如果真的需要,朝廷也可以蠲免。

其實問題就出在了這個‘真的需要’問題上,保定府這筆銀子,其實模棱兩可,收了日子好過點,不收大家都勒勒褲腰帶,外室生子之類的事,不能走公費而已。辛自修也是知道,這筆銀子根本過不了戶部的審計,所以才作壁上觀。

而且朱翊鈞申飭和辛自修請罪的奏疏裡,都沒有提解決辦法,但辛自修在密疏裡,奏聞了陛下,他要清汰冗員了,解決財政問題,無外乎兩個渠道,開源節流,開源難,節流也不容易,所以,辛自修要清理冗員,解決冗費。

朱翊鈞密疏認可了辛自修的想法。

辛自修很快就上了一本奏疏,說陛下的申飭讓他惶恐難安,牧守一方沒能做好,都是他的錯,他將一份名單送入了朝中,裁撤各級官吏班頭衙役,達到了6000人的規模,而這份清汰名單裡,全都是應到不到。

也就說五年點卯一次沒到,不僅沒到衙門坐班,還領了衙門俸祿,這次不僅要清汰,還要追欠之前的俸祿,領了一粒米,都要追討回來,這樣,保定衙門就不缺錢了。

“朕完全有理由懷疑,咱們的林大師,被高陽縣知縣餘啓元、保定巡撫辛自修給利用了啊。”朱翊鈞看到這本名單的時候,也是有些恍惚,他就知道大明這些讀書人,根本沒一個簡單的!

這根本就是個套兒。

哪裡是他林輔成跑到人家地頭上刺破人家濃瘡,壓根就是這二位知道林輔成的特殊後,玩了一出欲擒故縱!林輔成的逍遙逸聞,就是那個上稱的環節,林輔成被人給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就這份名單,就不是一時半會兒能拿出來的,再聯繫到之前,林輔成知道高陽何氏滅門的直接原因這些細節,在逍遙逸聞裡,這個餘啓元就是個無能的小丑,又橫又慫,橫是催科,慫是關鍵時刻總是不敢,收攏衙役,事情鬧起來後,又幾日內平息了下來。

餘啓元真的這麼無能,能把這已經鬧到兵戎相見的矛盾,如此快速的摁下去嗎?分明是掌控力極強。

馮保也是把幾份內容湊到了一起,纔有些恍然的說道:“臣有點看明白了,辛自修想清汰,但是地方盤大根深,他不好動,而餘啓元其實就是他的那把刀,要把這事兒捅到陛下這兒,又不鬧的那麼難堪,林輔成就是他要的口舌。”

“這個餘啓元,定是看到了緹騎陳末,才清楚這事兒,一定會鬧到陛下面前來。”

緹騎是天子親軍,林輔成能得到緹騎的保護,那顯然就是身份極其特殊。

辛自修要是黑不提白不提忽然上奏要清汰,那保定地方,必然竭力反對,玩這麼一出,就是借力打力,藉助風力辦事,如此一來,就是水到渠成了。

朱翊鈞硃批了辛自修的清汰奏疏,笑着說道:“朕算是看明白了,咱大明官員,都是想立功,也都是升轉的,那爲了升轉二字,那真的是,無所不用其極啊,這一點朕現在非常確認了,任何稍縱即逝的機會,都會抓住。”

餘啓元,是萬曆二年三甲同進士出身,如果沒有意外的話,餘啓元會和劉漢儒一樣,一輩子在地方打轉,想入京堂難如登天,胡宗憲就是三甲出身,一輩子都沒能跨過這條天塹,把倭寇平定後被卸磨殺驢,從來沒有走進文華殿、文淵閣內,成爲廷臣輔臣的可能。

“劉漢儒的案子,一定要把那份龐尚鵬舉薦劉漢儒爲福建巡撫的事兒講清楚,把原本抄錄,包括先生的浮票和朕的硃批,一體披露,讓天下百官知道,只要有才能,出身不是問題。”朱翊鈞對着馮保交代着,劉漢儒不能白死。

朱翊鈞不後悔將劉漢儒斬首示衆,他縱容私市,就是死罪難逃,但朱翊鈞對劉漢儒的死,是非常可惜的,能把私市經營到那種地步,也算是有能力的人了,劉漢儒這類人也有很多,明明很有才能,就因爲沒考入一甲、二甲之內,仕途只有斷絕,這種有能力的人,走了歪路,往往是最可怕的。

將詳情披露,劉漢儒的求而不得,緣木求魚,他的教訓,就是他留給這個世界最後的禮物。

保定巡撫辛自修開始清汰,很快各個地方的巡撫們,也都明裡暗裡開始了清汰。

“陛下,龐尚鵬在御書房外候着。”小黃門走了進來俯首說道。

“宣。”

前福建巡撫,現在的戶部左侍郎龐尚鵬,走了進來,五拜三叩首,他跪在地上俯首帖耳的說道:“罪臣龐尚鵬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罪臣識人不明,實乃有愧,多病纏身,以病乞骸骨歸鄉。”

龐尚鵬被升官了,入京做戶部左侍郎,不過他一天都沒去戶部坐班,入京面聖,將準備好的致仕奏疏呈送御前,算是給大家都留下體面,升轉本就是讓他致仕。

朱翊鈞笑着說道:“平身吧,就住西土城吧,朕給愛卿準備好了家宅,好生休養,愛卿爲國奔波一生,朕知愛卿忠君上重振大志,體國朝振奮之心,其實你沒看錯,劉漢儒確實很能幹。”

龐尚鵬和張居正的關係很差,但張居正還是起用了他爲福建巡撫,因爲龐尚鵬很有才幹,而且始終都在爲大明國朝再起而奔波,他也是首倡一條鞭法,並且在浙江進行了試點,失敗後,又在福建進行了試點,這次成功了。

一條鞭(編)法,是需要基礎的,現在大明並不沒有急切到馬上推行一條鞭法。

《請均田役疏》和一條編法,都是爲了解決苛捐雜稅,賦役名目繁多的問題,大明這會兒正處於普查丁口的階段,離一條編法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謝陛下隆恩。”龐尚鵬鬆了口氣,至少算是體面落地了,沒有鬧到腦袋搬家的地步。

龐尚鵬對劉漢儒搞得私市並不清楚,但還是能猜出一二,劉漢儒一定是和這些遮奢戶交易了什麼,否則怎麼政令會如此的通暢,本來龐尚鵬以爲是交易的市舶司的船引,但沒想到劉漢儒會搞出這麼大的動靜來。

陳經邦、劉漢儒案已經查完了,龐尚鵬的確沒拿銀子,福建南路參將李應麒也沒拿銀子,拿了銀子纔是利益共同體,拿了銀子,三都澳私市的事兒,龐尚鵬纔會清楚其中的秘密。

“大黑溝真的那麼難以跨越嗎?”朱翊鈞好奇的問道。

龐尚鵬俯首說道:“只能走月港澎湖興隆莊,或者走松江寧波至琉球南下淡水鎮,橫貫很難,風不定水不寧。”

朱翊鈞找出了快速帆船游龍號海測的奏疏,遞給了龐尚鵬說道:“現在,不是天塹了,快速帆船橫跨了。”

龐尚鵬老眼昏花,他戴上了老花鏡,看完了海測的內容,才搖頭說道:“陛下,這是特例,游龍號有最好的水師軍兵,最好的船長,甚至是參將坐鎮,還有最好的舟師,一個大黑溝而已,臣說得難,是對於商舶而言。”

游龍號當然容易了,那是大明王冠上的明珠,是大明最先進的造船經驗的結晶,是奔着快速全球航行去的帆船,大黑溝自然如同坦途,民間商舶都是二桅小船,看風看水,自然不同。

“愛卿所言有理。”朱翊鈞點頭說道:“愛卿久在福建,多涉獵海貿之事,以愛卿來看,這游龍號如何?”

“這東西要是有一百艘,泰西就要失去所有的殖民地。”龐尚鵬又看了許久說道。

龐尚鵬進一步解釋道:“不是說他攻伐多麼厲害,而是大明的貨物將會被它帶到世界各地,打破了原先的貿易循環,以泰西那種粗糙的經濟羈縻而言,恐怕維持不了幾年,殖民地的補給就會出現困難,因爲再從泰西出發貿易,就會無利可圖。”

“這就是它最重要的意義,快速貿易。”

快速帆船的意義就在於加快大航海全球貿易的建立,其依仗還是大明龐大的生產力和生產規模,如果大明這邊在禁海開海上再翻一次燒餅,從開海變成了禁海,那快速帆船毫無意義。

軍事經濟文化科技,這些抽象的概念,不是單獨存在,而是存在普遍緊密的聯繫,其他方面往往更重要。

朱翊鈞和龐尚鵬聊了很久,直到龐尚鵬有些精力不濟後,朱翊鈞才放龐尚鵬離開,主要是問了問雞籠島的開發之事,淡水鎮、興隆莊的發展,是由點到面的擴張,整個雞籠島大概能容納一個浙江的丁口,這能有效緩解南衙的人地矛盾。

“他老了。”朱翊鈞在龐尚鵬離開的時候,頗有感觸的說道。

從龐尚鵬身上,朱翊鈞看到了暮氣,這種暮氣,在譚綸身上,朱翊鈞見過,就是長久的病痛折磨,導致精氣神的全方面萎靡,即便是沒有這個三都澳私市的事兒,也撐不了多久了,自從萬曆八年生病後,龐尚鵬一直帶着病奔波,現在三都澳私市,對龐尚鵬的打擊是全方面的。

龐尚鵬看好劉漢儒,甚至舉薦了他接掌巡撫,最後全都辜負了。

龐尚鵬住進西土城短短三日後,噩耗傳入了京堂,鬱結憂思加重了病情,九月二十三日晚睡下之後,再也沒有醒來。

朱翊鈞下旨官葬西山,禮部給諡號惠敏,輟朝一日,沒有額外的贈官。

九月末,游龍號入京,皇帝陛下要前往天津衛閱視水師這件事,被人議論紛紛,主要是分爲了兩派,一派認爲以‘博浪、柏谷,其禍亦可鑑’爲由,反對陛下巡視。

博浪、柏谷之禍,說的是秦始皇在博浪沙遭人操鐵錐襲擊,漢武帝微服私訪到柏谷不被亭長接納,漢武帝不滿興大獄,這兩件事都是天子南巡出的幺蛾子事兒。

有兇頑不法之徒,趁機作亂,其災禍就很大了。

而另一方面,鄭王入京住德王府,這陛下離開了京師,恐怕會鬧出些不太好的傳聞來,這對德王朱載堉而言,是損害。

反對的人給出的辦法是:讓兵部尚書大司馬代勞閱視一番就行,陛下還是不要擅動的好。

這次能夠阻止陛下前往天津衛閱視水師,下次同樣的理由就能阻止陛下離京了。

而支持派則是以萬士和爲首在朝堂上支持,萬士和非常明確的表示:鄭王、德王殿下,一起去天津不就得了?帶着一起去,還能有什麼不好的事兒發生?能彰顯親親之誼,正好德王殿下作爲格物院院長也親自看看他搗鼓出來的那些東西,不是無用之物。

而民間則以林輔成爲輔,林輔成的逍遙逸聞則認爲,陛下該去,也一定要去!

林輔成的觀點是:皇宮就是天牢,京堂就是禁錮,皇帝擺脫不了禁錮,就如同住在天牢裡,如何體察民間疾苦,如何瞭解大明的種種?

陛下去天津衛閱視,是擺脫禁錮的自由。

林輔成實在是太讓人失望了,大家對他的期許是‘向皇權公開挑戰的旗手’,現在完全就是一副舔狗的樣子!朝廷放個屁,林輔成都能跟自由扯上關係。

關鍵是,還很有道理!

林輔成也想看大船,緹騎陳末通知他,黃公子託關係,給他弄了個觀禮臺的位置,那林輔成就是把喉嚨喊破了也要支持,他離開松江府之前,見過五桅過洋船,可是這游龍號只聞其名,不見其形。

吵鬧爭執,在首輔、次輔聯合表態之後,便偃旗息鼓了,首輔次輔一起上奏,支持陛下前往天津衛,閱視水師,同樣也代表着輔臣將支持陛下南巡。

第442章 飛雲起伏龍,大鵬運以風第475章 四個自然而然的推論第一百二十三章 刀筆吏所以敗人壞事之法第二百二十八章 張公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沒後不見其比第364章 在最後一個野人死掉之前,大明絕不第一百八十九章 陛下,要不看看創造發明?第487章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墾荒蕪田第341章 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第一百一十八章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第318章 跟着陛下有錢賺第五十八章 世間哪得兩全法第316章 黑夜待久了,總怕太陽不會升起第482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312章 條陳務虛儒生共疾疏第六十五章 連綿不絕的攻勢第二百零九章 朱翊鈞的算學小課堂,開課了第409章 有史以來,第一支全火器的騎兵第287章 民以食爲天,萬務民爲首第八十七章 當國者政以賄成,吏朘民膏以媚權門第496章 明日五更天拔營,號令爲:回家第二百一十章 鮮衣怒馬正年少第430章 不爲刀俎,即爲魚肉第二百六十三章 該殺殺,該抓抓,該拔舌頭拔舌頭第559章 大明舉重冠軍朱翊鈞第五十四章 過河拆橋,上房抽梯第342章 好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第二百七十章 你給這點錢,朕很難做事第320章 爲這個破破爛爛的世界縫縫補補第342章 好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第541章 沿街乞討亦祖宗成法乎?第518章 自此以後,當乘長風破萬里浪!第七十四章 嫂溺須援之以手,事急從權宜之計第302章 這是大明的頂級機密第四十五章 發乎己者有不忠第九十三章 良言難勸該死鬼,慈悲不渡自絕人第一百一十六章 生民之骨血已罄,國用之費出無經第一十八章 旭日初昇,大耀東方第327章 陛下,臣真的沒敢多拿一釐錢!第296章 朕當初欠考慮了第501章 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第515章 自有大明律處置他!第544章 大明神劍的磨刀石第八十三章 《矛盾說》已然大成,成書刊刻天下第四十六章 大明早晚有一天,被人踹了攤子!第一百一十九章 仰望星空朱載堉第四十六章 大明早晚有一天,被人踹了攤子!第二百七十九章 朕出一千萬銀,圖謀世界之路第一百零二章 元輔先生沒有這麼無能的弟子!第294章 等,等太陽落山;等,等天下有變第506章 代號爲:平波淨海第411章 光明,非常昂貴第一章 刺王殺駕請假條第四十章 曲則全,枉則直第302章 這是大明的頂級機密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可攻陷、無懈可擊的城堡第一百五十九章 只需要一個機會的戚繼光第372章 讀書人最是擅長,殺人不見血請假條第三十四章 覆舟水是蒼生淚,不到橫流君不知第350章 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第一百二十一章 想讓朕跪着當皇帝?沒門!第六十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419章 三馬之力的蒸汽機第342章 好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第二百一十章 鮮衣怒馬正年少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學推薦一本書:《哥哥我要招安大宋》第505章 我們要做的就是,殺光海寇第291章 來自海瑞的馬屁第334章 握緊手中的榔頭,敲碎他們的腦袋第544章 大明神劍的磨刀石第527章 百業農爲先,農興則百業興第404章 顛倒黑白,倒行逆施第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以德治國?第二章 全是妖孽第556章 誰掌握了海洋,誰就掌握了世界第545章 清流名儒難負盛名,憐孤惜寡上門認第四十四章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第295章 君臣?共軛師徒第二百零二章 權豪縉紳裡面的一股泥石流第287章 民以食爲天,萬務民爲首第一百二十八章 張居正,你壞事做盡!第313章 衍聖公?誰愛要誰要,我們南宗不要第452章 大司馬這個保守派有點怪第二百一十二章 西山煤局第一百五十五章 獨夫?朕就是獨夫!第四章 皇權特許第一百二十五章 何嘗不是一種夫目前犯?第九十一章 朕就辦三件事,罵人,罵人,還是罵人!第412章 人與人的悲歡喜樂,並不相通第524章 皇國興廢,在此一舉!尊王攘夷,就第一百零三章 蠻夷狼面獸心、畏威而不懷德第291章 來自海瑞的馬屁第一百七十四章 祖宗成法不可違,踐履之實不可棄,兩難如何自解?第451章 殺人不一定要動刀第309章 不絕對忠誠,就是絕對的不忠誠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張嘴,哭的梨花帶雨就是鐵證第二百四十一章 張居正丁憂歸政,王崇古憂懼逃亡第一百五十一章 重新定義清流
第442章 飛雲起伏龍,大鵬運以風第475章 四個自然而然的推論第一百二十三章 刀筆吏所以敗人壞事之法第二百二十八章 張公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沒後不見其比第364章 在最後一個野人死掉之前,大明絕不第一百八十九章 陛下,要不看看創造發明?第487章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墾荒蕪田第341章 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第一百一十八章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第318章 跟着陛下有錢賺第五十八章 世間哪得兩全法第316章 黑夜待久了,總怕太陽不會升起第482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312章 條陳務虛儒生共疾疏第六十五章 連綿不絕的攻勢第二百零九章 朱翊鈞的算學小課堂,開課了第409章 有史以來,第一支全火器的騎兵第287章 民以食爲天,萬務民爲首第八十七章 當國者政以賄成,吏朘民膏以媚權門第496章 明日五更天拔營,號令爲:回家第二百一十章 鮮衣怒馬正年少第430章 不爲刀俎,即爲魚肉第二百六十三章 該殺殺,該抓抓,該拔舌頭拔舌頭第559章 大明舉重冠軍朱翊鈞第五十四章 過河拆橋,上房抽梯第342章 好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第二百七十章 你給這點錢,朕很難做事第320章 爲這個破破爛爛的世界縫縫補補第342章 好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第541章 沿街乞討亦祖宗成法乎?第518章 自此以後,當乘長風破萬里浪!第七十四章 嫂溺須援之以手,事急從權宜之計第302章 這是大明的頂級機密第四十五章 發乎己者有不忠第九十三章 良言難勸該死鬼,慈悲不渡自絕人第一百一十六章 生民之骨血已罄,國用之費出無經第一十八章 旭日初昇,大耀東方第327章 陛下,臣真的沒敢多拿一釐錢!第296章 朕當初欠考慮了第501章 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第515章 自有大明律處置他!第544章 大明神劍的磨刀石第八十三章 《矛盾說》已然大成,成書刊刻天下第四十六章 大明早晚有一天,被人踹了攤子!第一百一十九章 仰望星空朱載堉第四十六章 大明早晚有一天,被人踹了攤子!第二百七十九章 朕出一千萬銀,圖謀世界之路第一百零二章 元輔先生沒有這麼無能的弟子!第294章 等,等太陽落山;等,等天下有變第506章 代號爲:平波淨海第411章 光明,非常昂貴第一章 刺王殺駕請假條第四十章 曲則全,枉則直第302章 這是大明的頂級機密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可攻陷、無懈可擊的城堡第一百五十九章 只需要一個機會的戚繼光第372章 讀書人最是擅長,殺人不見血請假條第三十四章 覆舟水是蒼生淚,不到橫流君不知第350章 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第一百二十一章 想讓朕跪着當皇帝?沒門!第六十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419章 三馬之力的蒸汽機第342章 好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第二百一十章 鮮衣怒馬正年少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學推薦一本書:《哥哥我要招安大宋》第505章 我們要做的就是,殺光海寇第291章 來自海瑞的馬屁第334章 握緊手中的榔頭,敲碎他們的腦袋第544章 大明神劍的磨刀石第527章 百業農爲先,農興則百業興第404章 顛倒黑白,倒行逆施第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以德治國?第二章 全是妖孽第556章 誰掌握了海洋,誰就掌握了世界第545章 清流名儒難負盛名,憐孤惜寡上門認第四十四章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第295章 君臣?共軛師徒第二百零二章 權豪縉紳裡面的一股泥石流第287章 民以食爲天,萬務民爲首第一百二十八章 張居正,你壞事做盡!第313章 衍聖公?誰愛要誰要,我們南宗不要第452章 大司馬這個保守派有點怪第二百一十二章 西山煤局第一百五十五章 獨夫?朕就是獨夫!第四章 皇權特許第一百二十五章 何嘗不是一種夫目前犯?第九十一章 朕就辦三件事,罵人,罵人,還是罵人!第412章 人與人的悲歡喜樂,並不相通第524章 皇國興廢,在此一舉!尊王攘夷,就第一百零三章 蠻夷狼面獸心、畏威而不懷德第291章 來自海瑞的馬屁第一百七十四章 祖宗成法不可違,踐履之實不可棄,兩難如何自解?第451章 殺人不一定要動刀第309章 不絕對忠誠,就是絕對的不忠誠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張嘴,哭的梨花帶雨就是鐵證第二百四十一章 張居正丁憂歸政,王崇古憂懼逃亡第一百五十一章 重新定義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