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事莫明於有效,論莫定於有證

第513章 事莫明於有效,論莫定於有證

王崇古堅定的認爲皇帝創辦皇家理工學院不會引發什麼惡劣的後果,這些個平日裡狷狂的士大夫,只會叫囂兩句就會偃旗息鼓,而事實證明,王崇古想多了。

當章下六部、都察院、六科廊共議的時候,陛下的敕書甚至沒有引起什麼反對的聲浪。

六部對這件事沒有人反對,因爲大明人才短缺的問題深切的影響到了六部的每一部。

工部首當其衝,這就是官廠團造、規模化生產引發的人才短缺,只有培養人才,大明的產業才能蓬勃發展;

戶部自然是爲了更多的商品,更多的貨幣;

刑部自然是樂得大明產業蓬勃發展,發展的越迅速,安置的窮民苦力,也就是流氓越多,纔不會有那麼多的大案要案要頭疼;

兵部需要從工兵團營中遴選京營銳卒,同樣也要安置退役銳卒和客兵;吏部希望打破士大夫對官選官階級的壟斷,進而讓官場這潭死水,再次煥發生機;

本來最應該反對此時的禮部,有萬士和這個身段柔軟的人在,又折騰不起來什麼。

而且禮部部議對這件事,也是贊成的看法。

被賤儒裹挾的禮法,不是禮法,禮是文明,禮是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天下之事無事不變,禮法若是真的按照大明士大夫們法三代之上那般,那大明也走不到兩百年了。

六科廊的給事中忙着考成法,而都察院的御史們,忙着挑水,似乎無瑕顧忌此事,或者藉着挑水的爭論,躲避可能存在的危險。

大明江山社稷,這是一個整體,密不可分的、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整體。

政治、軍事、經濟、文化,這些概念,不過是歷朝歷代的先賢們,從江山社稷這個洪流中,不斷從現象中提煉出來的概念,是部分的事實,而不是全部,概念本身就是抽象的,人還因爲各種立場去解讀它們,而後總結經驗,形成了理論,再用理論指導現實。

沒有任何抽象的理論、具體的現實,是可以單獨存在的,其他維度永久存在,並且往往更加重要,皇家理工學院看似是抽象的文化,同樣也是軍事、政治和經濟的多重影響。

事莫明於有效,論莫定於有證。

皇家理工學院的開設,比朱翊鈞想象的要順利的多,第一期工程,將會在年底開設,而第二期工程會在一年內完工,第三期爲三年內完工,整個理工學院的規劃,工部已經做好,大明這臺龐大的機器開始緩緩運轉,共同完成着皇家理工學院的落成。

讓朱翊鈞沒想到的是,有不少國子監的稟生,也在打聽,皇家理工學院的招生要求。

科舉這條路,那就是自古華山一條路,無限風光在險峰,金榜題名天下聞,深壑之內無名骨。

科舉這條路太捲了,每三年只有一千多名舉人,每三年只有三百名進士。

也就是說,以大明總人口而言,每百萬人中有六名能夠脫穎而出成爲舉人,而這六名舉人又只有兩名有可能成爲進士,舉人想要做官,千難萬難,在吏部報備後,就是漫長的等待,因爲進士們也在等着。

國子監的稟生們,要爲自己生計考慮,明知不可爲,還要抱着脫不下的長衫,抱着之乎者也,只能窮困潦倒一生,窮則思變,變則通,通則達,這些個老稟生們,就想尋找條新的路,成爲舟師、地師、銀師、醫師等等專業性人才,未嘗不是出路。

至於不缺錢的遮奢子弟,他們學不學都行,就是什麼都不學,也能遊山玩水,肆意一生。

皇家理工學院的一切都非常順利,一切都是那麼的水到渠成。

八月的最後一天,朱翊鈞在廷議之後,沒有回通和宮,而是來到了文華殿偏殿。

王夭灼在窗臺前撫琴,大紅色是一種很難駕馭的顏色,但放在王夭灼身上,卻渾然天成,一襲大紅色的大氅,鋪在了琴架之前,如同流水一樣的琴聲在偏殿裡迴響。

一曲終了,餘音繞樑。

“娘子這曲,略顯哀怨。”朱翊鈞笑着說道。

王夭灼看着皇帝剛毅的臉龐,嘆了口氣合上了一百零八鍵的琴蓋,開口說道:“還不是夫君醉心於國事,這劉妃和李妃馬上就要生了,夫君也不去看一眼,多少讓二位有些哀怨,昨日到了我的宮裡,哭訴了一番。”

劉妃劉夢姝,李妃李錦是萬曆九年十二月末查出了身孕,這有了身孕,不再侍寢,連陛下的面都見不到了,滿肚子的愁怨,也無處訴說,二妃又懼怕李太后,不敢去說,只好找王夭灼訴苦。

“吃穿用度雖然不缺,但這臨產了,夫君還是過去看看的好。”王夭灼倒不是埋怨皇帝,陛下日理萬機,英明神武,大明蒸蒸日上,唯獨苦了這後宮的美人們。

王夭灼這個皇后的位置穩如泰山,因爲這些話,也就王夭灼敢跟皇帝說了,即便是最得寵的冉妃,也對國事忌諱莫深,生怕引起陛下的厭惡。

“好說好說。”朱翊鈞嘴上答應着,心裡盤算着事兒。

王夭灼坐到了朱翊鈞面前,氣鼓鼓的說道:“敷衍,今天回宮了,定要去看看。”

“好,娘子提醒咱,咱今天還有事要辦。”朱翊鈞再次點頭。

王夭灼臉上的神情從無奈恢復了嚴肅,她輕聲問道:“是福建私市的事兒嗎?”

“嗯。”朱翊鈞點頭說道:“咱有點擔心是朝中的大臣,尤其是輔臣參與其中。”

“這是國事,臣妾也不方便多說,陛下,感念上天有好生之德,如果問題不嚴重,還是不要大開殺戒的好,畢竟宮裡有皇嗣誕生。”王夭灼那是猶豫再猶豫,還是說出了口。

以前陛下年紀小,皇威不振,但凡是點小事,都要做盡做絕,德涼幼衝,就是如此。

但現在陛下長大了,如此動不動就幾百顆人頭滾滾落地,凡事兒莫過於人心的計較,大臣也會思量自己的處境。

最主要的是,孩子出生,見血了總覺得有點不大好。

“知道了,娘子安心,朕有分寸。”朱翊鈞露出了一個讓人放心的笑容。

王夭灼一步三回頭帶着擔心離開了文華殿偏殿,朱翊鈞手裡有四本奏疏。

第一本是:松江巡撫申時行、松江水師總兵陳璘的奏疏,他們代表水師,向朝堂上了捷報,大明腹地五大市舶司駐紮水師,完成了對大明海岸線地區海寇的清剿,現在正式開始休整,對船隻進行維修,人員開始休息,增設海防巡檢司,遴選浪裡白條,而後在十月十五日北上,請大明皇帝前往天津衛閱視水師。

在皇帝閱視水師之後,大明水師將從天津衛出發,前往長崎、琉球,將兩個總督府無法清剿的海寇一併清剿。

除了奏疏之外,申時行、陳璘、張誠等人各寫了一本密疏入朝,內容是關於寧德三都澳海灣私市的幕後指使。

三都澳海灣,一共有七個私市,規模和當初的雙嶼私市不相上下,若是沒有大明官員放縱,勢要豪右支持,無論如何都無法形成如此龐大的規模。

對於俘虜的審問,以及對貨物流向的不斷調查顯示,這件事由多家勢要豪右支持,福建地面官員深入參與姑息,甚至在朝堂上有大員庇佑。

參與其中的勢要豪右已經查明,從浙江到福建,一共有數家,以仁和夏氏爲首,參與其中的地方官員也已經查明,布政使舒應龍沒有問題,反倒是按察使劉漢儒的問題非常嚴重。

按察使劉漢儒事實上架空了舒應龍,而福建巡撫龐尚鵬的目光主要集中於清丈和普查丁口,失察之罪是跑不了的。

劉漢儒一方面架空舒應龍,一方面又積極配合朝廷清丈和普查丁口,龐尚鵬認爲劉漢儒是個循吏,故此委以重任,直到私市之事爆發,龐尚鵬纔開始調查。

劉漢儒已經被南鎮撫司緹帥駱秉良抓拿歸案,十數名參與其中的官吏,已經送京徐行提問。

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朝中的大員,到底是誰在庇佑劉漢儒了。

這件事,松江巡撫和福建巡撫都十分默契的沒有去查問,因爲涉及到了京堂,兩地巡撫都保持了沉默。

對龐尚鵬的處置也已經廷議結束,龐貝鵬用人不明,查問不詳,罰俸一年,考成下下,升戶部左侍郎,回京聽用,看似是升轉,其實是暗降,龐尚鵬年紀大了,而且多病,入京也是養老了。

“堂上官都到了嗎?”朱翊鈞放下了密疏,詢問着三堂會審的人員是否到齊,刑部尚書王崇古、左右侍郎嚴清、舒化,都察院左右都御史海瑞、李幼滋、陳炌,大理寺卿陸光祖、大理寺少卿楊巍,以及這次的主審官,左鎮撫司緹帥趙夢祐。

“都到左鎮撫司衙門了,陛下要去嗎?”馮保俯首問道,如果陛下不去,馮保會前往左鎮撫司,陛下這邊,有張宏伺候着就可以了。

“去,擺駕鎮撫司。”朱翊鈞點頭說道。

左鎮撫司衙門就在午門之外,朱翊鈞腿兩步就到了,皇帝來到了衙門口,在衆人見禮之後,走入了後堂。

“去把王次輔喊來。”朱翊鈞對着馮保說道。

王崇古一臉莫名其妙的走進了後堂,這馬上就要開始三堂會審了,這陛下把他單獨叫到後面,是什麼意思?

“王次輔啊,自萬曆二年以來,你大大小小辦了這麼多差,沒有一件事是讓朕失望的,經邦濟國當之無愧,上一次朕在文華殿問,朝堂上人多,這一次朕在這後堂問,若是你庇佑了劉漢儒等一衆福建官員,朕就不開着三堂會審,這事就到這兒止步了。”朱翊鈞看着王崇古十分平靜的說道。

這是私宥,真的是王崇古,朱翊鈞打算讓他善終了,功過從來不能相抵,但總歸是要論功論貴,王崇古父子,也算是君前得力之人了,新政能走到現在,沒有王崇古走不到這個地步。

“不是。”王崇古聽明白了陛下的問題,笑着說道:“陛下要是沒什麼事,臣就回前面去了。臣雖然是個奸臣佞臣,但私市那點銀子,臣還是看不上的,拼着掉腦袋的事兒,一年連五十萬兩銀子都撈不到,犯不上賺這個喪良心的錢。”說起這個,王崇古的底氣可太足了!大明第二富,跟你鬧着玩呢?

放着正大光明的銀子不賺,去賺販賣大明丁口,通倭、販賣煙土這些髒錢?

陛下做事是有章法的,再一再二不再三,陛下既然將他召到後堂來見,就是奔着私宥去的,這是聖眷,王崇古又不是那種是非不分的人,好賴話還是能聽得懂的。

“王次輔這麼一說,也確實合理。”朱翊鈞笑了笑說道:“還真是。”

“臣告退。”王崇古端着手回到了前堂,臉上的笑容就沒下去過,張居正那個鐵石心腸的人,就從萬曆二年起,他王崇古做了多少事兒,他在張居正心裡,還是個該死之人,但總歸結果不算差,陛下願意護着他了。

嚴嵩當年做事肆無忌憚,可沒了聖眷,說倒,就稀裡糊塗的倒了。

馮保從後堂走了出來,甩了甩拂塵,大聲的說道:“奉陛下口諭,開始吧。”

“劉漢儒,嘉靖三十七年中舉,嘉靖三十八年進士三甲五十九名,初任河南滑縣知縣、浚縣知縣,頗有政績,自萬曆元年起領雲中兵憲,整飭宣府大同兵備,佐貳宣大總督王崇古長城鼎建,歷兩年,鼎建大功告成,萬曆四年,因功升轉浙江按察司使,萬曆七年,和舒應龍一同轉任福建。”趙夢祐看着手中的案卷,這是劉漢儒的履歷。

劉漢儒不是晉黨,萬曆元年去大同,是爲了監督王崇古堵長城的窟窿。

大明皇帝懷疑王崇古就是那個‘朝中某人’幕後指使,也不是沒理由的,那時候王崇古還是個佞臣,最喜歡乾的事兒就是腐化同僚,那時候他們走在一起,也說得過去。

“正是。”劉漢儒沒有帶鐐銬枷鎖,也不用行跪禮,畢竟還有官身功名在身,他不卑不亢的回答道。

“福建三都澳灣私市,可是浙江仁和夏氏等富戶所設?”趙夢祐翻着卷宗,書證物證人證俱在,南衙緹帥駱秉良辦案十分仔細,沒有什麼遺漏的地方。

劉漢儒眉頭皺了下,還是開口說道:“是。”

“可是託庇於你?”趙夢祐再問。

“是!”劉漢儒這次回答的聲音極爲確信,他的情緒十分的穩定,直視趙夢祐說道:“再來一次,我還是會這麼做。”

“大膽!”王崇古一聽,立刻就怒了,作爲刑部尚書,這些年,他見了不少案犯,到了三堂會審這個地步,還如此狷狂的真的不多。

“王次輔,好久不見。”劉漢儒還有功夫打招呼,他看着王崇古說道:“我上無愧於君父,無愧於朝廷,更無愧於社稷,下無愧福建地面官員、富紳,只愧百姓,罪該萬死,死罪不赦,但再來一次,我也只能如此。”

王崇古哭笑不得的說道:“你還有理了?”

“不是有理,要是有理就不說自己該死了。”劉漢儒搖了搖頭說道:“朝廷這頭開海,那頭要清丈,還要普查丁口,巡撫催得急,那舒應龍倒是眼一閉揣着明白裝糊塗。我能怎麼辦?只能這樣,用私市換地籍身契,朝廷一拍腦門就定了,我們這些地方官,只能想方設法的執行下去。”

“若不是這次私市被抓了,不出三年,福建就可以完成還田,有人死,有人活,奈何天不假時,還是被發現了,晚一些,還田事結,雖死無悔,可惜,事兒沒做完。”

劉漢儒說出了還田兩個字,他對朝廷想要做什麼,一清二楚。

有人死,自然是被海寇劫掠的沿海漁村;

有人活,自然是擺脫了賤籍的窮民苦力,再加上還田貫徹下去後的人活下去,劉漢儒知道,這是個選擇的問題,他無怨無悔。

“我有點不明白,還請王次輔解惑。”劉漢儒看着王崇古反而提問了起來。

王崇古點頭:“說。”

“咱們大明的明公們都是腦子缺根弦嗎?”劉漢儒嬉笑的問道。

“狂妄!”王崇古都被氣笑了,這廝真的死到臨頭還不知悔改,還把大明廷臣全都給罵了。

劉漢儒臉上的嬉笑消失,反而變得嚴肅了起來,看着王崇古說道:“朝廷的明公,難不成以爲任何政令,都是沒有代價的嗎?矛盾說講得很清楚啊,一飲一啄,因果循環,要想做成某些事兒,必然要付出一些代價,各地各有不同,但這些代價都是誰在承受呢?”

“以清丈爲例,這清丈,大明田畝從四百萬頃到了八百萬頃,朝廷稅賦增多,那誰來支付這些稅賦呢?鄉賢縉紳總是喜歡向下攤派的,得虧是開海補了一口,這些鄉賢縉紳的嘴臉沒有那麼的難看,沒釀出大禍來。”

“沒有什麼政令,是沒有代價的,你們一個個貴爲明公,難道在制定政令的時候,就沒對陛下闡明此事嗎?只清丈,不還田,土地還是荒着,那不是坑害百姓?”

“我愧對百姓,文華殿裡排排坐,哪個不愧對百姓!”

劉漢儒是政令的實際執行者,他很清楚,東南沿海的清丈之所以順利,完全是海貿補了一大口,否則朝廷比過去多收的米粱銀,都要由百姓去承擔,這是矛盾說裡講的再明白不過的東西了。

“我知道自己的罪惡,所以一直驚憂不寧,一直在藉着私市的事,大刀闊斧的推行清丈、普查丁口、廢除賤籍,再給我三年就好了。”劉漢儒也不顧王崇古是何等的反應,他把自己爲什麼庇佑勢要豪右開設私市說的清楚明白,將福建三都澳私市,描述爲矛盾之下妥協的產物罷了。

王崇古也不能對劉漢儒明說,朝廷正在努力推行還田了,事情都得一步步的做。

朱翊鈞在後堂完全聽明白了,這劉漢儒看起來像是個無情的人,甚至對自己都顯得無情,就是我不對,但我也沒錯,這很矛盾。

“險些被你給繞進去了。”王崇古聽了半天,嗤笑了一聲嘲弄的說道:“不過是爲自己走捷徑狡辯,讓你說的如此大義凜然,若是朝中沒人庇佑於伱,這番話我倒是信了,分明是爲了升轉二字,才劍走偏鋒罷了。”

“清丈、普查丁口、廢除賤籍,就真的要拿私市交換嗎?本來該承受代價的是誰?被你這一換,又變成了誰?任何政令都是有代價的,兼無可兼,並無可並的當下,誰承受代價不言而喻。”

“看你這說法,咱們大明的勢要豪右、鄉賢縉紳,都是大善人,因爲開海厚利,暫且放過了窮民苦力,真的是這樣嗎?”

“你這話,看起來沒問題,但細細一想漏洞百出,但凡是能朘剝一絲一毫,都不會放過!不去朘剝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因爲再朘剝鬧出民亂首當其衝的就是鄉賢縉紳!”

王崇古年紀大了,差點被這個劉漢儒這副鐵骨錚錚的樣子給晃了,若非最近有個高陽何氏,災不減租鬧到滿門俱滅的地步,王崇古一時間還轉不過這個彎兒來。

“所以,你老實交代,你託庇於何人門下,又得了什麼許諾,若是老實交代,未嘗不能留給全屍。”王崇古擺了擺手,氣定神閒的坐下,看着劉漢儒,多了幾分不屑,他不是循吏,循吏不這樣,循吏首先循的是理。

龐尚鵬被這廝騙了也屬實應該,這傢伙這副道貌岸然的樣子,確實很難識破,但還是那句話,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爲,三都澳私市之事,還是事發了。

劉漢儒這番話裡,最大的漏洞就是還田,他說三年可用私市交還還田,這是假的,王崇古用船引換田,也就換了三百萬畝,三萬頃的官田,整個福建地面四十三萬頃,這幾年,他一畝官田沒換到,他說他要三年時間完成四十三萬頃的還田,根本就是無稽之談,這私市得發展到何等規模?

劉漢儒是在瞧不起勢要豪右、鄉賢縉紳對生產資料重新分配的抵抗力度,和鄉賢縉紳媾和到一起的劉漢儒,根本不可能做成。

劉漢儒的神情裡出現了一些慌亂,他精心準備的話術,自詡天衣無縫,卻被王崇古一語道破。

朱翊鈞在後堂露出了一個笑容,這劉漢儒不再狡辯就是最好的回答,還田要是真的有他說的那麼簡單,朱翊鈞現在不是在這裡三堂會審,而是在後宮裡逍遙快活了。

說大話、說空話誰都會,做事就難了。

“劉漢儒,你託庇於何人?如實招來。”趙夢祐見王崇古坐下,開始了繼續審問。

劉漢儒面如死灰,心灰意冷的說道:“何必呢,交代也是死,不交代也是死,還不如不交代了。”

趙夢祐搖頭說道:“那可不一樣,你交代了你自己死,你不交代,你家裡人知道你打算頑抗到底嗎?想來,他們是不同意你頑抗到底的。”

“你威脅我!不過一爪牙而已,你也敢威脅朝廷命官?!”劉漢儒陡然被激怒,他又不是孤魂野鬼,有家眷,有親人,有祖墳,他這麼死扛下去,家裡人知道指定不同意。

趙夢祐看着卷宗說道:“你不說也沒關係,緹騎辦案,連你家蚯蚓有多少都會查清楚的,也不用折騰的血淋淋的,搞得這鎮撫司衙門陰氣森森,五毒之刑就不用了。”

無口供就不辦案了嗎?大明國朝兩百年,多少沒有口供的案子都辦下來了,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只要把劉漢儒的社會關係調查清楚,對每一個人進行側寫,就能勾勒出他的一生,是誰在庇佑,一清二楚。

審問劉漢儒是因爲案情重大,需要走三堂會審的流程而已。

王崇古看着劉漢儒的神情,就直接樂了,對着旁邊的海瑞說道:“當初我就是怕像他這樣,大明朝官,天下真正的體面人,這變成階下囚多不體面啊!我那會兒思前想後,最終回宣府大同補長城的窟窿去了,銀子,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家裡人沒了,流放了,那纔是真的什麼都沒了。”

“王次輔人情練達想的通透,懸崖勒馬已然是極其難得了。”海瑞笑着說道,這就是在突破劉漢儒的心理防線,一唱一和的搭臺唱戲,能從劉漢儒這裡突破是最好的,否則緹騎們辦案,那時間最少都是幾個月,甚至是以年計算,最重要的是,會牽連廣衆,人心惶惶。

越是大案要案,越是從速,就是爲了將事情的影響力降到最低。

“禮部右侍郎陳經邦。”劉漢儒反覆猶豫之間,最終閉着眼睛說道:“他許諾,舉薦我爲福建巡撫,那龐尚鵬年老多病,不日就去職了,所以,我才這麼做的。”

“陳經邦是福建人,在家鄉起大厝的銀子就是從私市來的。”

劉漢儒交待了,在家人和後臺之間,他選擇了家人,在大明不存在不交代反而能保全家人的說法,因爲三堂會審,陛下會親自過問,朝堂已經有了明確的線索,只要陛下想,就會追查到底。

第一百五十三章 活在當下,何不貪歡?第二章 全是妖孽第五十章 倍之,加倍執行第438章 歲月蹉跎,往事不復第一百五十二章 畫舫一二事第八十章 貪天之功,異代同憤第335章 賺錢,寒磣嗎?不寒磣第537章 藩鎮糧餉在地化第四十二章 對小皇帝的考成第533章 山東耆老無不懷念凌部堂第357章 打碎了一個聚寶盆,就再建一個聚寶第562章 《永樂大典簡要本》第479章 通和宮的那個通和第430章 不爲刀俎,即爲魚肉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張嘴,哭的梨花帶雨就是鐵證第287章 民以食爲天,萬務民爲首第512章 皇家理工學院第473章 朕這一生的成就,全靠自己努力第一百四十八章 緣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第468章 昇平一號蒸汽機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明和西班牙的共同困境第372章 讀書人最是擅長,殺人不見血第521章 挨的罵越多,功勞就越大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顆機械蛋第二百七十一章 我只是收買了仙姑的侍女第一百零三章 蠻夷狼面獸心、畏威而不懷德第464章 拋開軍事威脅不談,推廣海外寶鈔第一百八十七章 戚帥,張四維他欺負朕!第二百四十五章 言先生之過者斬,勿論第545章 清流名儒難負盛名,憐孤惜寡上門認第四十章 曲則全,枉則直第413章 作惡多端,大禍自招第357章 打碎了一個聚寶盆,就再建一個聚寶第292章 賤儒類犬第一百七十八章 兩廣縉紳無不懷念殷部堂第456章 借還是不借,這是一個問題第542章 有內鬼,這是借刀殺人第327章 陛下,臣真的沒敢多拿一釐錢!第一百八十七章 戚帥,張四維他欺負朕!第564章 滿嘴順口溜,你是打算進解刳院啊!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學第520章 無事王老狗,有事王次輔第326章 至此,只是人間君王第403章 謀國者以身入局,舉正旗勝天半子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贓不均、賞罰不明第二百三十三章 大明版的解放奴隸宣言第544章 大明神劍的磨刀石第437章 前恭而後倨,思之令人發笑第347章 我家皇爺爺讓我給你帶句話第369章 大明皇帝的恩情,根本還不完第312章 條陳務虛儒生共疾疏第三十一章 張居正的新《陳五事疏》第二百五十九章 朕將帶頭衝鋒第八十四章 富國以安天下,強兵以誅不臣(爲盟主“小飛毯”賀!)第357章 打碎了一個聚寶盆,就再建一個聚寶第384章 稚童舞利刃,傷己傷天下第二百六十八章 論跡不論心第437章 前恭而後倨,思之令人發笑第二百五十七章 僱傭營團,借雞下蛋第304章 打起來了,北虜的使團打起來了!第311章 一個考驗人心的小遊戲第318章 跟着陛下有錢賺第444章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第314章 出使泰西使者返京,只帶了一堆的書第530章 今天,明天,榮耀都屬於大明工匠!第350章 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第561章 詔廢賤奴籍仁極至功德,鄉野田畝間第一百二十二章 要爲小皇帝提供充足的彈藥!第410章 大鉅變時代第350章 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第十章 一波三折第五十九章 讀書人的事兒,竊不是偷第557章 不可能三角第562章 《永樂大典簡要本》第462章 勞動使人自由第296章 朕當初欠考慮了第395章 老奴酋的七宗罪第521章 挨的罵越多,功勞就越大第八十章 貪天之功,異代同憤第527章 百業農爲先,農興則百業興第315章 文華殿裡,喜氣洋洋第三十九章 科道言官朝天闕第443章 大明新秩序的建築師第424章 不服就造反,上桌來賭命第五十九章 讀書人的事兒,竊不是偷第532章 禮法不能是新政的絆腳石第一十四章 利益交換第543章 鼎建大工裡的蠅營狗苟第312章 條陳務虛儒生共疾疏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459章 葉李十四條劃第434章 十年之期已到,大明軍開拔!第五十三章 養寇自重,弛防徇敵第二百三十五章 矯矯虎臣,腹心干城第一百九十七章 一開口就是九斤火炮的威力第303章 漢王代替虜王第375章 想要海帶,那是另外的價格第486章 一羣遠不如前輩的慫貨第516章 一身偃臥蓬蒿穩,四海蒼生恐未安第484章 人教人,千遍教不會
第一百五十三章 活在當下,何不貪歡?第二章 全是妖孽第五十章 倍之,加倍執行第438章 歲月蹉跎,往事不復第一百五十二章 畫舫一二事第八十章 貪天之功,異代同憤第335章 賺錢,寒磣嗎?不寒磣第537章 藩鎮糧餉在地化第四十二章 對小皇帝的考成第533章 山東耆老無不懷念凌部堂第357章 打碎了一個聚寶盆,就再建一個聚寶第562章 《永樂大典簡要本》第479章 通和宮的那個通和第430章 不爲刀俎,即爲魚肉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張嘴,哭的梨花帶雨就是鐵證第287章 民以食爲天,萬務民爲首第512章 皇家理工學院第473章 朕這一生的成就,全靠自己努力第一百四十八章 緣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第468章 昇平一號蒸汽機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明和西班牙的共同困境第372章 讀書人最是擅長,殺人不見血第521章 挨的罵越多,功勞就越大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顆機械蛋第二百七十一章 我只是收買了仙姑的侍女第一百零三章 蠻夷狼面獸心、畏威而不懷德第464章 拋開軍事威脅不談,推廣海外寶鈔第一百八十七章 戚帥,張四維他欺負朕!第二百四十五章 言先生之過者斬,勿論第545章 清流名儒難負盛名,憐孤惜寡上門認第四十章 曲則全,枉則直第413章 作惡多端,大禍自招第357章 打碎了一個聚寶盆,就再建一個聚寶第292章 賤儒類犬第一百七十八章 兩廣縉紳無不懷念殷部堂第456章 借還是不借,這是一個問題第542章 有內鬼,這是借刀殺人第327章 陛下,臣真的沒敢多拿一釐錢!第一百八十七章 戚帥,張四維他欺負朕!第564章 滿嘴順口溜,你是打算進解刳院啊!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學第520章 無事王老狗,有事王次輔第326章 至此,只是人間君王第403章 謀國者以身入局,舉正旗勝天半子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贓不均、賞罰不明第二百三十三章 大明版的解放奴隸宣言第544章 大明神劍的磨刀石第437章 前恭而後倨,思之令人發笑第347章 我家皇爺爺讓我給你帶句話第369章 大明皇帝的恩情,根本還不完第312章 條陳務虛儒生共疾疏第三十一章 張居正的新《陳五事疏》第二百五十九章 朕將帶頭衝鋒第八十四章 富國以安天下,強兵以誅不臣(爲盟主“小飛毯”賀!)第357章 打碎了一個聚寶盆,就再建一個聚寶第384章 稚童舞利刃,傷己傷天下第二百六十八章 論跡不論心第437章 前恭而後倨,思之令人發笑第二百五十七章 僱傭營團,借雞下蛋第304章 打起來了,北虜的使團打起來了!第311章 一個考驗人心的小遊戲第318章 跟着陛下有錢賺第444章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第314章 出使泰西使者返京,只帶了一堆的書第530章 今天,明天,榮耀都屬於大明工匠!第350章 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第561章 詔廢賤奴籍仁極至功德,鄉野田畝間第一百二十二章 要爲小皇帝提供充足的彈藥!第410章 大鉅變時代第350章 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第十章 一波三折第五十九章 讀書人的事兒,竊不是偷第557章 不可能三角第562章 《永樂大典簡要本》第462章 勞動使人自由第296章 朕當初欠考慮了第395章 老奴酋的七宗罪第521章 挨的罵越多,功勞就越大第八十章 貪天之功,異代同憤第527章 百業農爲先,農興則百業興第315章 文華殿裡,喜氣洋洋第三十九章 科道言官朝天闕第443章 大明新秩序的建築師第424章 不服就造反,上桌來賭命第五十九章 讀書人的事兒,竊不是偷第532章 禮法不能是新政的絆腳石第一十四章 利益交換第543章 鼎建大工裡的蠅營狗苟第312章 條陳務虛儒生共疾疏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459章 葉李十四條劃第434章 十年之期已到,大明軍開拔!第五十三章 養寇自重,弛防徇敵第二百三十五章 矯矯虎臣,腹心干城第一百九十七章 一開口就是九斤火炮的威力第303章 漢王代替虜王第375章 想要海帶,那是另外的價格第486章 一羣遠不如前輩的慫貨第516章 一身偃臥蓬蒿穩,四海蒼生恐未安第484章 人教人,千遍教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