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花開富貴

後苑飲宴,大多數時候都是要獻詩的,待制以上文學清貴之選,沒這個步驟,那跟叫一幫大老粗武將來牛嚼牡丹有何區別?由於年前激烈的人事變動,專職的翰林學士此時只剩下馮元一個,也只有由他提出來,這倒是徐平錯怪馮元了。

周圍的一衆大臣鬨然叫好,趙禎興致勃勃地同意。

呂夷簡對趙禎拱手:“此牡丹既然是永寧侯府裡獻來,便先由徐平起韻如何?”

趙禎點頭:“甚好!甚好!”

說完,大家一起看着徐平。

徐平看着臺子上供的牡丹,腦子飛快地轉動,搜腸刮肚想從前世的記憶中找一首牡丹詩來應景。可累壞了腦子,也沒找出一首合適的來。

流傳後世的詩詞名篇成千上萬,但其中的應制詩卻屈指可數,又要詠牡丹哪裡能夠找得出來?應制詩經常是限制了韻腳,更重要的是限制了主題,詩詞中最講究的意境在這個場合基本是不用想了,哪怕是詩仙詩聖,這個時候大多也只能是平庸之作。

今天還好是徐平起韻,難度降低了許多。不然又要和別人的韻,同時又要講究黏對功夫,那纔是難是加難。

想了片刻,徐平對趙禎拱手行禮:“微臣惶恐,不敢辭命。過幾天就是年節,離着春日不遠,便以‘春’爲韻。”

趙禎笑着點頭:“好,花開便爲春。”

徐平道:“借聖上金句。”

“牡丹本是仙人種,一抹深紅獻紫宸。心若安時即富貴,花開此處便爲春。”

呂夷簡聽了,對趙禎笑道:“永寧侯縱馬萬里,立威蠻荒,這詩裡卻有禪意在,難不成閒時也念經學佛嗎?所謂花開富貴,正是吉兆。”

趙禎和衆大臣一起大笑,氣氛一下變得輕鬆起來。

徐平心裡出了口氣,這一關可算是過了。

宋人作詩格律比唐人講究,御前應制詩更加要求嚴格合乎格律,跟進士考試時也相差不多。徐平雖然作不出什麼意境深遠的佳作來,但四平八穩的詩詞,這麼多年下來,還是能夠應應景的。富貴花開,也適合現在這場合。

趙禎命小黃門上來,給徐平滿了酒,再次賜飲。

對於臣子來說,皇上賜飲是一種榮耀,回去可以吹好長時間的。不過徐平實在是沒有那個覺悟,只是端起來一口喝乾,謝過恩,只覺得身上熱乎乎的。

後面就不在強求,地位尊崇的近侍詞臣比如馮元獻過了詩,大臣們便興之所致,考慮成熟了便獻詩。旁邊有起居注官員,今天的詩都會記下來,一起收藏。

隨着酒越喝越多,參加飲宴的羣臣行爲便越發放肆,有的是真喝多了,有的是藉着這個場合裝醉發泄,一時亂糟糟的。

徐平靠着欄杆坐着,靜靜地看着趙禎與幾位宰執近臣對飲,看着平時一身莊正的大臣們放浪形骸。其實這個世界的每個人都戴着面具,只是有的人能把這個面具戴一輩子,到死都不摘下來,叫作言行合一。而有的人只是把這面具當作玩具,隨時摘下來,隨時又戴到頭上,便是奸滑小人。

這是一個戴着面具生活的時代,每一個人都很累,他們的心靈需要放鬆。所以在文人士大夫中,佛教流行很廣,甚至佛學中的一些思想正慢慢被溶入到儒學之中。

不想戴着面具生活,便就要放棄很多,尤其是名望和地位。而這偏偏又是人們所追求的,在這浮華的世界裡,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地放棄呢?

徐平不想過這種身心俱疲的日子,他只想有一個無人打攪的家園,可以衣食豐足,可以在青青的草地上,看着藍天白雲。

在中牟的莊園裡,他知道了這個世界要想不被人打攪,那就要讀書做官。他讀書考了進士,做了大官,卻發現官場一旦邁進來,就很難再脫身出去。

生活充滿了無奈,區別只是自己選擇哪一種無奈。

從禮制來說,皇帝的喪期很短,爲了不影響國家大事,實際是以日當月。不過那僅限於朝政,個人生活還是要注意。此時還在趙禎的喪期內,羣臣飲宴也不能用樂,不能用歌舞,實際上就是幹喝,除了有人作首詩,也沒其他的娛樂了。

當徐平把自己的身心跟這羣當朝大臣分開,用一個局外人的眼光去看,心情便慢慢平靜下來。就像前世在看一部影視劇,看着劇中的人物隨着歷史這個編劇在表演。

正酒酣興濃的時候,樞密副使李諮走上前來,對徐平道:“雲行少年,反而入老僧入定一般,何不跟大家同樂?”

徐平急忙站起來,恭聲道:“我不甚酒力,又不擅長詩詞,在這裡看着大家就好,如果能夠學到一二,也不辜負聖上恩德。”

李諮已經已經六十多歲,白以蒼蒼,聽了徐平的話搖了搖頭:“人生最貴少年時,你不知道我們這些白髮老人,看你們年輕有多麼羨慕。不想你卻不珍惜這少年時候,不去及時行樂,卻在這裡學老僧入定。”

徐平還能說什麼?難不成告訴李諮自己與這些人玩不來?只好拿兩句閒話敷衍。

說過幾句閒話,李諮道:“當年你徐家在州橋邊開個白糖鋪子,年入萬貫,我去收到官裡來,斷了你家財路,雲行切莫記恨。”

“侍郞哪裡話?本是爲公,再者也沒有虧待我們家,感謝你還來不及呢。”

李諮以禮部侍郎從權三司使任上升任樞密副使,算是三司的老長官,徐平說起話來也沒有跟其他宰執相對時那麼拘束。

示意徐平坐下,李諮也一起坐在身邊。

又與徐平閒聊幾句,隨口聊起現在三司的公事:“聽人講,自你領了編修三司條例的職事,有意要變更茶法?現在茶法虛估過高,官家沒有一分利,全被商賈分了去,弊端深重,是要改了。呂相公和張相公對此知之甚深,必然支持。”

徐平忙道:“哪裡的事,必然是有人傳閒話。最近整理三司案卷,只是發現現在茶政官府幾乎沒有利潤,我也正在徹查,哪裡就敢想擅改茶法?”

第96章 改天換地第1章 宰相第65章 因地制宜第213章 預算第5章 月是故鄉明第96章 三司刻書局第3章 進城第9章 永不加賦的困境第17章 最難是缺人第176章 一日兩待制第66章 新鮮第88章 早說過數字會說話(下)第262章 戰是義戰第58章 步步爲營第88章 紙醉金迷第49章 舊部第93章 汝州第97章 雪中論兵第196章 神針第74章 政事堂的分歧第23章 秋意第118章 老臣的勸告第12章 私下商量第98章 定策第56章 城狐社鼠第26章 峰迴路轉第41章 串香第23章 又想錯了第51章 各有去處第36章 組織第55章 合作社第61章 裂痕第66章 新鮮第17章 新的產業第284章 告罪使第80章 伏羌寨前第18章 娛樂與學習第332章 建節第35章 我有三策第27章 小隱君第22章 大秦國故事第31章 造紙第173章 夜對第167章 獵犬第10章 新的生意第155章 攻城(下)第7章 何妨拼一醉第45章 安撫第126章 選差外州第100章 儒者之僞第156章 明爭暗鬥第124章飛來橫財第43章 賜姓第101章 不能治家,焉能治國?第105章 同流合污第23章 探望的日子第39章 先來後到第33章 有錢纔好第49章 現場演示會(下)第157章 清場第180章 天章閣夜對(上)第61章 入社第114章 心經第97章 試探第315章 亂戰第225章 誘敵之計第73章 田二第166章 時機正好第13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中)第14章 規劃第276章 牽連衆多第14章 故人第192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上)第19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第10章 新的生意第8章 還是找自己人第37章 階級法第8章 交接第313章 三司編敕第110章 政事不過耍把戲第286章 長兄如父第71章 廢后風波(上)第243章 一日兩子第77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21章 黃白朮第119章 審問第28章 文明世界纔有德第12章 煙花第29章 端午(上)第196章 補丁第135章 打探消息第59章 致太平(一)第159章 堵塞的海路第191章 梁園雖好第137章 何爲神?第283章 管事還是管人?第12章 一山難容二虎第69章 做做樣子第15章 擺攤第113章 茶引商人
第96章 改天換地第1章 宰相第65章 因地制宜第213章 預算第5章 月是故鄉明第96章 三司刻書局第3章 進城第9章 永不加賦的困境第17章 最難是缺人第176章 一日兩待制第66章 新鮮第88章 早說過數字會說話(下)第262章 戰是義戰第58章 步步爲營第88章 紙醉金迷第49章 舊部第93章 汝州第97章 雪中論兵第196章 神針第74章 政事堂的分歧第23章 秋意第118章 老臣的勸告第12章 私下商量第98章 定策第56章 城狐社鼠第26章 峰迴路轉第41章 串香第23章 又想錯了第51章 各有去處第36章 組織第55章 合作社第61章 裂痕第66章 新鮮第17章 新的產業第284章 告罪使第80章 伏羌寨前第18章 娛樂與學習第332章 建節第35章 我有三策第27章 小隱君第22章 大秦國故事第31章 造紙第173章 夜對第167章 獵犬第10章 新的生意第155章 攻城(下)第7章 何妨拼一醉第45章 安撫第126章 選差外州第100章 儒者之僞第156章 明爭暗鬥第124章飛來橫財第43章 賜姓第101章 不能治家,焉能治國?第105章 同流合污第23章 探望的日子第39章 先來後到第33章 有錢纔好第49章 現場演示會(下)第157章 清場第180章 天章閣夜對(上)第61章 入社第114章 心經第97章 試探第315章 亂戰第225章 誘敵之計第73章 田二第166章 時機正好第13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中)第14章 規劃第276章 牽連衆多第14章 故人第192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上)第19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第10章 新的生意第8章 還是找自己人第37章 階級法第8章 交接第313章 三司編敕第110章 政事不過耍把戲第286章 長兄如父第71章 廢后風波(上)第243章 一日兩子第77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21章 黃白朮第119章 審問第28章 文明世界纔有德第12章 煙花第29章 端午(上)第196章 補丁第135章 打探消息第59章 致太平(一)第159章 堵塞的海路第191章 梁園雖好第137章 何爲神?第283章 管事還是管人?第12章 一山難容二虎第69章 做做樣子第15章 擺攤第113章 茶引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