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100章 儒者之僞

bookmark

張載和劉敞沉默了好一會,才小聲問道:“相公,若儒僞,可否去僞存真呢?”

徐平微微一笑:“這就要問於你本心,人,到底能不能成神。若是能成神,則就可以去僞存真,若是不能成神,那就只能僞。爲學者,不過取最不僞的那一道理而已。”

承認世間有絕對真理,人可以掌握絕對真理,文明最終就只能發展成宗教文明。要麼人可以成神,要麼有一個可以告知人絕對真理的真神,不可置疑。世俗文明,必須承認對於人來說,世間只有相對真理。用相對真理作爲貫穿於文化的道理,必然爲僞。世俗文明在這一點上,相對於宗教文明顯得庸俗,因爲人本來就庸俗。宗教哲學中,去探討人的本性和神性,或者與此關的問題,都是爲宗教文明建立哲學根基。那麼世俗文明的哲學根基應該怎麼建立,就是怎麼建立文化中的道理,

“子墨子言儒僞,而欲取真。真能夠取來嗎?答曰不能。其只能借天,借鬼,不容人置疑,以天命,以鬼言而爲真。這天和鬼存不存在?子墨子之言,無不說其在,但卻看不見,摸不着,只能尋其在世間之跡。天災是,人禍也是,人之善與惡也是。這就是從儒者當中分離出去,欲去僞存真的墨家之言。”

墨家思想,如果發展下去,終究會發展成宗教,實際上他們就是奔着宗教去的。墨家曾經興盛一時,與儒並稱兩大顯學,真成功了,墨子會成爲中國文明的神之使者。而在當時,確是墨家對科學技術最寬容,最重視,他們要從中查找天的詔示。所以宗教文明並不一定是愚昧的,也不一定是反科學的,在某些階段,可能剛好相反。愚昧與落後,智慧與先進,跟文明的發展階段,他們形成的理論體系跟人認識自然的程度差別而定。認爲宗教一定是怎麼樣的,不信宗教就是怎麼樣的,還是神鬼思想作怪。哪怕是曾經大興火刑架的天主教,也曾經對物理極有興趣,並資助研究,培養了優秀的物理學家。而曾經引領了科學技術發展方向,做出了巨大貢獻的世俗學者們,也會墮落成反文明、反科學,而放縱追尋人的本性,放飛心靈,建立各種匪夷所思的政治正確的小清新。

不能夠擺脫心中的神和鬼,信科學者會成爲科學教,迷信工業的會成爲工業黨,科學是他們心中的神,不能工業化的是他們心中的鬼。拜了一個神,怕了一個鬼,思想便就會開始腐敗,當有文明崛起的時候,被捲進去成爲肥料。不管宗教文明,還是世俗文明,只要把道理在文化中建立起來,有蓬勃的活力,就會秋風掃落葉般把這些神鬼捲進去,成爲自己生長的養料,迅速興旺發達。肥料耗盡,沒有自我生長、自我變革的能力,迅速衰敗。

能打是不是道理?是的。歷史上的蒙古人證明了,只要一直能打,能打就是道理。帝國主義者證明了,只要一直炮管比別人粗,真理就在大炮射程之內。那麼造反有理是不是道理?是的,無數內內外外的被壓迫者團結起來,推翻了騎在他們頭上的剝消階級,證明了這就是道理。道理一以貫之,成功了,就是證明了的道理。

這些道理跟儒家的道理一樣,都是僞的,是要依靠外部條件的。其實宗教文明的道理一樣是僞的,只是他們立了一個不容置疑的神在那裡,一旦神被質疑,虛僞的本質也就暴露了出來。我有一真理,可救世人,可存萬世,喊這個口號只是心裡的鬼神思想在作怪。

承認人的侷限性,承認人認識自己和認識自然的侷限性,那就只能如此,接受人成不了神的事實。接受了這個事實,老老實實把精神的神神鬼鬼去除,建立人的文明和文化。

王安石變法,之後被罵了一千年,實際上被後人拿來作爲鬼嚇人。他在歷史中的面目也被改變,成了面目可憎的樣子。該不該罵?當然該罵。變法最後成了以暴制暴,行暴政難道不該罵?罵應該罵其暴政,而不是把人變成了鬼,這樣做的人更可惡。對於其本人來說,只是想把其思想種進文明的基因裡,不想做鬼,也不想做神。追隨他道路的人,讓其當神諸鬼退散,反對他的人,讓其爲鬼恐嚇世人,都是對他的不尊重,違其本意。

徐平前世的那場變革其實有相似之處,變革最後成爲暴政,對與不對?暴政肯定是不對的,手段與內容要分開,手段要批判,內容要用道理來檢驗,對不對按道理來。

徐平年輕,自信不需要採用暴政的辦法來推進變革,因爲他有時間,有同伴,來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但就算是採用仁政的辦法,會不會有後人罵自己?還是會有。罵就罵了嗎,人不是神,還罵不得?爲政者不要視自己爲神,批評不得。文化人不要到處找鬼,拿着嚇唬當政者,嚇唬老百姓,在文化中跳大神,而應該好好去研究道理。

天地之民要把命運撐握在自己的手裡,不需引一個神來教導自己,道理只能從自己內部去找。背離了這個原則,就是跳大神,文化中不應有這個習氣。徐平前世新儒家,同樣是跳大神的一種,與儒是背道而馳的,只是用儒來跳大神。中唐到宋亡,數百年間也不過有了道學和理學兩家,最終也沒有道理合一而爲儒,你捧哪個聖人能爲儒啊。

徐平對張載和劉敞道:“子墨子以儒僞,而去儒自立其學,然其以天、鬼爲真,其果爲真嗎?其真,反比儒之僞更僞。天命不可求,自在人心,鬼不可信,人世間之道理可去一切鬼神。學問,就是學與問,無上下,無尊卑,其中只有道理。儒者就是通道理,立道德,化風俗,成禮儀,除此之外無他。儒沒有大儒小儒,更加沒有這個人厲害,那一個人更厲害,這種神神鬼鬼的說法。學問只有道理,不可用某聖賢說過如何,你說的不一樣難道比聖賢更厲害?學問是人的學問,不是鬼神之法力,道理面前人人都是一樣。你們兩個現在刪修民間小曲、雜劇,其間既有以民爲師而學,又有以道理化風俗,甚是難得。把這件事情做好了,於你們學問大有助益。當誠心敬意,去心中鬼神而近萬民,勉之。”

劉敞高興地道:“相公今日一言,解我心中諸多疑惑。古人經注,皆不必立爲法則!”

第23章 秋意第162章 看我打死你第39章 按律當斬第272章 換將第70章 兩個榜樣第10章 治術(一)第84章 沿邊入中的弊端第8章 老朽別無所求第105章 大敗的消息第66章 心中無血,出師大吉!第62章 依稀似舊年第111章 根源第49章 現場演示會(下)第279章 破城第36章 釀酒第151章 抓捕第78章 要知恥第20章 匪訊(下)第172章 你需忍耐第141章 分頭行事第89章 定論第64章 善後第273章 示威第185章 三司商鋪第73章 田二第16章 還錢第70章 兩個榜樣第53章 如和風光(下)第41章 宰相的日常第246章 生命在於運動第211章 權三司使公事第31章 霸王鏖兵處第77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92章 收權第37章 三頭目第146章 柳暗花明第11章 清貴之選第215章 妥協第310章 最後爭取第72章 廢后風波(中)第115章 奇觀第195章 簡在帝心第100章 南來歸宋第144章 僵局第86章 兩全其美第299章 桃園三結義第47章 一年一考第72章 魚水第301章 談的人來了第169章 自打嘴巴第12章 權在手,跟我走第47章 帶毒的餌第94章 輕兵過山崗第207章 玻璃產業第78章 入甕第231章 購物券第254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120章 風高放火天(上)第176章 靜守歲月第259章 前途未卜第197章 遣散出宮第96章 三司刻書局第259章 前途未卜第56章 官督民辦第66章 金光洞第153章 塵埃落定第10章 巡視河道第30章 端午(中)第96章 取他人頭來第208章 進城走正門第172章 夜戰第91章 猛虎入狼羣(九)第147章 淥州被攻第100章 南來歸宋第58章 夜戰(中)第3章 護衛鐵騎第98章 三人成虎第325章 系統性失職第7章 雜談第63章 官聲第4章 炒花生第217章 追獵第183章 我做三件事第63章 你怕死人嗎?第119章 斷尾求生第142章 配合第65章 名將第171章 呂夷簡的憂慮第52章 酒鬼亭第174章 春光第54章 家賊第12章 煙花第16章 嶺南故人第275章 稅役改革第315章 亂戰第36章 孟州通判第322章 我們一起講道理第14章 賜名第37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71章 戰場
第23章 秋意第162章 看我打死你第39章 按律當斬第272章 換將第70章 兩個榜樣第10章 治術(一)第84章 沿邊入中的弊端第8章 老朽別無所求第105章 大敗的消息第66章 心中無血,出師大吉!第62章 依稀似舊年第111章 根源第49章 現場演示會(下)第279章 破城第36章 釀酒第151章 抓捕第78章 要知恥第20章 匪訊(下)第172章 你需忍耐第141章 分頭行事第89章 定論第64章 善後第273章 示威第185章 三司商鋪第73章 田二第16章 還錢第70章 兩個榜樣第53章 如和風光(下)第41章 宰相的日常第246章 生命在於運動第211章 權三司使公事第31章 霸王鏖兵處第77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92章 收權第37章 三頭目第146章 柳暗花明第11章 清貴之選第215章 妥協第310章 最後爭取第72章 廢后風波(中)第115章 奇觀第195章 簡在帝心第100章 南來歸宋第144章 僵局第86章 兩全其美第299章 桃園三結義第47章 一年一考第72章 魚水第301章 談的人來了第169章 自打嘴巴第12章 權在手,跟我走第47章 帶毒的餌第94章 輕兵過山崗第207章 玻璃產業第78章 入甕第231章 購物券第254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120章 風高放火天(上)第176章 靜守歲月第259章 前途未卜第197章 遣散出宮第96章 三司刻書局第259章 前途未卜第56章 官督民辦第66章 金光洞第153章 塵埃落定第10章 巡視河道第30章 端午(中)第96章 取他人頭來第208章 進城走正門第172章 夜戰第91章 猛虎入狼羣(九)第147章 淥州被攻第100章 南來歸宋第58章 夜戰(中)第3章 護衛鐵騎第98章 三人成虎第325章 系統性失職第7章 雜談第63章 官聲第4章 炒花生第217章 追獵第183章 我做三件事第63章 你怕死人嗎?第119章 斷尾求生第142章 配合第65章 名將第171章 呂夷簡的憂慮第52章 酒鬼亭第174章 春光第54章 家賊第12章 煙花第16章 嶺南故人第275章 稅役改革第315章 亂戰第36章 孟州通判第322章 我們一起講道理第14章 賜名第37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71章 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