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北國(中)

bookmark

作爲陪伴公主隨嫁的女官,子虞她們三人甚至比公主還要年幼一歲,雖然都是聰穎過人,卻少了許多處世經驗,她們也自知缺點,所以常常集衆人所長商量辦法。入宮半個多月來,雖有磕碰,卻並沒有犯過大錯。

北國派了幾個可靠年長的老嬤嬤和命婦來教導華欣公主禮儀,大婚的事項有條不紊地進行。宮中的氣氛卻有點玄妙,各個宮的主子在大婚前不能貿然前來,於是,瑞祥宮前就多了以各種藉口前來打探的各宮宮人,把子虞等人忙得不見空當。

在北國宮廷熟悉了幾日後,子虞打聽到一些朝堂上的消息。朝臣們對華欣公主將來的封號產生了分歧。這些朝臣似乎害怕皇帝會沉迷於美色,準確來說,是沉迷於南國美色,所以商量着把公主的封號定爲“寧妃”,而司禮早就按制擬下了“欣妃”,兩者意見不同,直鬧了許多天。

當聽到這個消息時,子虞暗暗納悶,一字之差就讓那些朝臣們忙亂手腳,又是引經據典,又是上書直諫,難道妃號爲“寧”,就真能寧靜處世?

離大婚的日子近了,皇后身爲六宮之主,提前爲這件事下了決定,按制定爲“欣妃”。既然是皇后出面,朝臣們也就沒了意見。整個過程中,皇帝既沒有偏袒南國公主,也沒有接受改妃號的直諫,這讓那些想從皇帝態度上揣摩心思的人感到失望。

最滿意的就是後宮中人,那些從宮人們口中打聽到華欣公主的美貌優雅而顯得憂心的各宮妃子,她們察覺到皇帝的態度並沒有偏好,心中不由安定一些。

當今北帝有一後三妃,皇后出身門閥,高貴端莊。淑妃冷靜自持,對後宮諸事並不熱心。還有一個同樣出身豪門貴族的明妃,據說如明珠般光華耀人,故而有了“明妃”的稱號,她列妃位不久,在一次狩獵時隨駕遠行,被流矢所傷,雖容貌依舊,卻損了一副優美動人的嗓音。皇帝並沒有因此疏遠她,反而因爲對她有所虧欠而多了幾分寵愛。那明妃本來才思敏捷,經此事後卻變得潑辣大膽,宮中怕她的倒比怕皇后的還多。

“明妃的嗓音真如八旬老媼一般?”華欣公主聽了之後,問子虞道。

“聽宮人們說是這樣的,”子虞也未曾聽過,就據實答她,“公主以後遇到明妃千萬小心,她最討厭別人提及嗓音之事。”

華欣眸中深幽,若有所思,忽然問道:“當年狩獵流矢所傷,難道真是意外?”

子虞定定瞧了公主一會,說道:“當年的事我們可不知道了,不過有這樣的想法的人,只怕不只公主一人。”

華欣也是從小生長在宮中,自然知道其中的門道,輕輕嘆一聲,“難怪明妃會性情大變了,子虞,那麼還有一個妃子是誰?”

“還有一個文妃,她出身書香門第,頗有幾分才學,從修儀一步步到列於四妃,據說她行事小心,少留人話柄,最懂得揣摩他人心思,皇上一月裡總有幾天去她宮裡。”

她慢慢把宮中情況一一說明,好讓公主謹慎行事,別出了差錯。華欣也一反常態,認真記在心裡。

轉眼就到了四月十片瑞祥宮多日的準備全都用在今日,宮人們清晨就開始忙碌,宮女們端出銅鏡、金蓮和各種吉祥飾物,添置在宮中,周公公派了兩個得力的小宦官來跑腿,皇后宮中又遣來梳妝能手爲華欣公主上妝。

納妃的典禮本沒有這麼盛大,只因爲華欣是南國的公主,這一場婚禮牽涉到兩國,故而規格遠超一般妃子,卻又不及皇后。

華欣公主穿上了層層疊疊的宮衣,真可謂“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紅日照進窗來,珠環金釵映着五彩光芒,把華欣的身軀籠在其中,衣飾上繁複精巧的花樣隨人而動,紅底金鳳盤花,那樣極致豔麗的圖案彷彿活了,絢麗得直迷人眼。

華欣身旁跟着尚儀尚酒和兩個嬤嬤,一路只聽她們提點該如何做,她便如木偶一般乖乖照做,那些禮儀一步也錯不得,一句也不能多說。等金冊送到瑞祥宮,她已正襟危坐許久,趁着衆人不注意,她招手把子虞喚來。

“子虞,我總覺得有些不安。”

“公主……”子虞放柔了聲音,“今天是大喜的日子,公主是有些緊張了。”

華欣環顧四周,發現沒有人注意到她們的談話,這才又說道:“往來的人這麼多,我怕出了什麼差錯,你也知道,只有忙中才容易出錯……”她還想再說什麼,尚儀和嬤嬤卻已經圍了上來。

子虞瞧見華欣公主用眼神示意她小心處事,忙點頭。回過身,她和穆雪絳萼商量好各看一爆把來往的宮人和進出的物件都記得清清楚楚。

到了午時,華欣公主才隨着尚儀前去交泰宮拜見皇后,位列一品正妃後還有個祭拜儀式。一行人浩浩蕩蕩到了交泰宮,待公主進去後,除了隨行司禮,其餘人都留在偏殿。殿門一合,鼓樂聲起,殿外等候着上百的宮人,個個華衣美服,衣袂飄飛,場景頗爲壯觀。

絳萼不知何時靠了過來,對子虞道:“我這一生就今天見到的人最多了,可忙壞了。”

子虞垂頭一笑,直到把華欣公主送入交泰宮,她才真正鬆了口氣,淺笑道:“真怕今日出了什麼錯,我緊張得從早上到現在還沒吃過半點東西。”

聽她這話,絳萼險些笑出聲來,悄悄從袖中取了塊糕點塞進她手中。

子虞本就站在殿外,並不引人注意,她以袖半遮面,飛快把糕點吃了下去。正想同絳萼說聲謝謝,眼光一轉,無意中瞥到一羣宮人捧着彩幡、如意、香花等進殿,掀開簾櫳時,正巧與兩個宮娥擦肩走過,那衣飾與捧物的宮人稍有不同。

她匆匆一眼看不仔細,便專心盯着殿門前。

也不知過了多久,日光越加濃麗,拂在宮人們的眉眼上如敷金粉,瞧上去倒真像一羣雕出來的玲瓏金人,子虞瞧着,不覺有些失神。

忽然殿內傳來一聲尖叫,突兀地劃破鼓樂聲。

第1章 家破第19章 文妃(上)第8章 和親(上)第28章 菊花(下)第1章 家破第4章 責罰第47章 陷阱(中)第29章 情義(上)第23章 遺禍(下)第15章 婚夜(上)第58章 不甘(中)第65章 非議(上)第49章 退讓(上)第32章 求救(中)第40章 姐妹(下)第50章 退讓(下)第17章 兄長(上)第31章 求救(上)第31章 求救(上)第7章 元宵(下)第71章 日食(下)第58章 不甘(中)第62章 玉嬪(上)第45章 艱難第7章 元宵(下)第1章 家破第32章 求救(中)第47章 陷阱(中)第5章 公主第32章 求救(中)第25章 預謀(中)第53章 茶水(下)第65章 非議(上)第26章 預謀(下)第23章 遺禍(下)第24章 預謀(上)第18章 兄長(下)第41章 狩獵(上)第57章 不甘(上)第38章 大婚(下)第66章 非議(中)第66章 非議(中)第23章 遺禍(下)第22章 寺院(下)第3章 紙鳶第35章 離宮(下)第37章 大婚(上)第39章 姐妹(上)第39章 姐妹(上)第22章 寺院(下)第23章 遺禍(下)第49章 退讓(上)第11章 遇襲(上)第65章 非議(上)第47章 陷阱(中)第13章 北國(上)第4章 責罰第48章 陷阱(下)第51章 茶水(上)第27章 菊花(上)第70章 日食(上)第51章 茶水(上)第46章 陷阱(上)第18章 兄長(下)第14章 北國(下)第53章 茶水(下)第31章 求救(上)第19章 文妃(上)第47章 陷阱(中)第10章 和親(下)第52章 茶水(中)第63章 玉嬪(中)第30章 情義(下)第30章 情義(下)第28章 菊花(下)第34章 離宮(上)第19章 文妃(上)第13章 北國(上)第62章 玉嬪(上)第69章 重陽(下)第54章 茶水第11章 遇襲(上)第5章 公主第63章 玉嬪(中)第49章 退讓(上)第26章 預謀(下)第8章 和親(上)第43章 狩獵(下)第10章 和親(下)第3章 紙鳶第27章 菊花(上)第58章 不甘(中)第6章 元宵(上)第36章 相府第57章 不甘(上)第39章 姐妹(上)第10章 和親(下)第64章 玉嬪(下)
第1章 家破第19章 文妃(上)第8章 和親(上)第28章 菊花(下)第1章 家破第4章 責罰第47章 陷阱(中)第29章 情義(上)第23章 遺禍(下)第15章 婚夜(上)第58章 不甘(中)第65章 非議(上)第49章 退讓(上)第32章 求救(中)第40章 姐妹(下)第50章 退讓(下)第17章 兄長(上)第31章 求救(上)第31章 求救(上)第7章 元宵(下)第71章 日食(下)第58章 不甘(中)第62章 玉嬪(上)第45章 艱難第7章 元宵(下)第1章 家破第32章 求救(中)第47章 陷阱(中)第5章 公主第32章 求救(中)第25章 預謀(中)第53章 茶水(下)第65章 非議(上)第26章 預謀(下)第23章 遺禍(下)第24章 預謀(上)第18章 兄長(下)第41章 狩獵(上)第57章 不甘(上)第38章 大婚(下)第66章 非議(中)第66章 非議(中)第23章 遺禍(下)第22章 寺院(下)第3章 紙鳶第35章 離宮(下)第37章 大婚(上)第39章 姐妹(上)第39章 姐妹(上)第22章 寺院(下)第23章 遺禍(下)第49章 退讓(上)第11章 遇襲(上)第65章 非議(上)第47章 陷阱(中)第13章 北國(上)第4章 責罰第48章 陷阱(下)第51章 茶水(上)第27章 菊花(上)第70章 日食(上)第51章 茶水(上)第46章 陷阱(上)第18章 兄長(下)第14章 北國(下)第53章 茶水(下)第31章 求救(上)第19章 文妃(上)第47章 陷阱(中)第10章 和親(下)第52章 茶水(中)第63章 玉嬪(中)第30章 情義(下)第30章 情義(下)第28章 菊花(下)第34章 離宮(上)第19章 文妃(上)第13章 北國(上)第62章 玉嬪(上)第69章 重陽(下)第54章 茶水第11章 遇襲(上)第5章 公主第63章 玉嬪(中)第49章 退讓(上)第26章 預謀(下)第8章 和親(上)第43章 狩獵(下)第10章 和親(下)第3章 紙鳶第27章 菊花(上)第58章 不甘(中)第6章 元宵(上)第36章 相府第57章 不甘(上)第39章 姐妹(上)第10章 和親(下)第64章 玉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