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9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七)

第1499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七)

過了印度,就是南洋。穿過馬六甲,就是廣義的爪哇地區。也即大順的工業資本主義殖民觀體現的最爲明顯的地方。

相對大順這邊過於着急而在印度造成的巨大混亂,南洋這邊倒是一片勃勃生機、萬物竟發的狀態。

那些帶着劉鈺棺材從大西洋感受了歐洲正在覺醒、印度正在混亂而爭吵不休的人,到了南洋之後,彷彿也被這勃勃生機萬物竟發的情景感染,爭吵也少了許多。

其實吧,造成印度混亂而南洋不亂的原因,很簡單。

因爲印度的生產力更發達、手工業是唯一能在18世紀和中國打擂臺的地區。

所以,印度經歷的,是大順在用極爲激進的手段,對印度的文明成果和現有生產力進行破壞。某種意義上的強制去手工業。

而南洋地區。

因爲荷蘭人早些年太猛,把英國都給錘印度去了,還殺雞儆猴般在安汶屠了一羣英國人和日本人,宣示南洋自己說的算誰來都不好使,這片是自己罩着。

荷蘭的商業資本主義太發達了,發達的在17世紀就讓農民和手工業者盼着出個凱撒執政官來收拾那羣城市寡頭了、發達到英荷戰爭打的最激烈的時候荷蘭資本瘋狂買英國國債幫英國造艦。

英國還能出棉布禁止令、皮特法案、1813新壟斷授權法案之類,收拾收拾英國東印度公司。荷蘭對荷蘭東印度公司那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以至於荷蘭東印度公司明確表示:東南亞不歡迎非公司員工的荷蘭人,別雞兒上我的地盤來買貨賣貨。

是以,之前荷蘭的商業資本主義殖民觀,在南洋那真是淋漓盡致。

荷蘭人折騰了一遍了,刮地三尺。

而本身,南洋的手工業,相對於印度和中國來說,也實在是差了好大一截子。

是以,大順取代了荷蘭後,按照國內的一些歷史慣性,在南洋搞的那一套,可以算是相當合格的工業資本主義殖民觀。

發展生產、鼓勵生產、統治、按照先羈縻後改土歸流外加國野據點的模式,對於南洋地區的生產力恢復起到了非常正面的作用。

因爲印度本身不只是個原材料生產國,還是歷史上18世紀世界第一大棉布出口國,從愛爾蘭到好望角、從莫桑比克到紅海、從波斯到安汶,到處都有印度棉布的身影。

所以大順在印度的“按照國內工業資產階級的需求而對印度實行的改造”,是可怕而又暴力的。

是把一個棉布出口國,愣生生毀滅成了原棉出口國。

但在南洋。

大順則確確實實使得南洋的生產能力得到了提升——畝稅貨幣化模式,就是此時在南洋先進生產關係的象徵。

一來意味着農民具備了多生產的動力,交了畝稅剩下的就是自己的。

二來意味着對於資本而言,私有制的土地模式打破了過去產權不清的村社模式,也方便了資本的圈地、放貸、兼併。

三來大順急速發展的工業,使得大順現在急需南洋的各種原材料:棉花、靛草、橡膠、咖啡、菸草、稻米、木材、香料等等。

當然,或許可能聽起來有點反直覺。

這徵畝稅什麼的,難道不是大順一直以來的傳統嗎?畝稅貨幣化?大順之前也是這一套,怎麼就和工業資本主義殖民觀扯上關係了?

這,就如同老馬講的那個笑話:說有個人掉進坭坑裡快要陷進去死了,這時候他開始恨牛頓。說都怪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讓他腦子裡有了萬有引力的意識,所以他才因爲重力而陷進坭坑裡。

其實道理是一樣的。

如果沒有牛頓發現萬有引力,並且寫成書,融入人的意識。是不是說,萬有引力就不存在了呢?

老馬說:

【籠統而簡短地說,所有的征服有三種可能】

【征服民族把自己的生產方式強加於被征服的民族】。

如歷史上英國工業革命後對印度所做的,大順此時正在爪哇所做的。

【或者,征服民族讓舊生產方式維持下去,自己滿足於徵收貢賦】

這,基本算是歷代傳統王朝,包括中外,都比較常用的辦法。

【或者是發生一種相互作用,產生一種新的,綜合的生產方式】

這裡,老馬舉得例子,是日耳曼征服。

日耳曼蠻族,用農奴耕作是傳統的生產,過的是鄉村的孤獨生活,他們能夠非常容易地讓羅馬各省服從於這些條件。

爲啥?因爲那裡發生的土地所有權的集中,已經完全推翻了舊的農業關係。羅馬帝國的自耕農,已經基本不存在了。

反過來,如果羅馬帝國是遍地自耕農、府兵,而不是土地大量集中,日耳曼想在羅馬的舊土地上搞農奴制?自耕農能把這羣搞農奴制的,屎給打出來。

【法律可以使一種生產資料,例如土地,屬於一定家庭。這些法律,只有當大土地所有權適合於社會生產的時候,如像在英國那樣,纔有經濟意義】

【在法國,儘管有大土地所有權,但經營的是小土地農業,因而大土地所有權就被革命摧毀了】

【但是,土地析分的狀態是否例如通過法律永遠固定下來了呢?】

【儘管有這種法律,土地的所有權卻又集中起來了。法律在鞏固分配關係方面的影響和它們由此對生產發生的作用,要專門加以確定】

這話,放在大順也是一樣通用的。

大順實質上的法律,算得上是保護小土地農業的。

但是,即便有這樣的法律,那麼土地析分的狀態是不是就永遠固定下來了呢?兼併是不是就不發生了呢?土地的所有權是不是又重新集中起來了呢?

同樣。

大順的土地所有權的重新集中,又分爲兩種。

一種,是土地作爲一種金融避險的投資屬性,勝於土地本身的生產資料屬性。

地主鄉紳商人,囤積土地,租佃耕種,收取地租。

因爲,買地囤地收租,是最高的收益率、也是最安全的投資——事實上,這種投資的安全性,比後世的美國國債高得多。畢竟,即便改朝換代,基本上還是要承認前朝地契的。

另一種,是土地的生產資料屬性,勝於其金融資本的避險屬性。

比如一些交通比較方便、運輸比較方便的地區,商人地主等兼併土地,改良土地,追隨市場的腳步,種植桑樹、養蠶、黃豆、棉花等。

是以:

【生產實際上有它的條件和前提,這些條件和前題構成生產的要素】

【這些要素最初可能表現爲自然發生的東西。通過生產過程本身,它們就從自然發生的東西變成歷史的東西了,如果它們對於一個時期表現爲生產的自然前提,對於另一個時期就是生產的歷史結果了。它們在生產內部不斷地改變】

這在大順的一些地區,以及大順統治的爪哇,就非常明確。

在大順統治爪哇之前,甚至於在荷蘭統治爪哇之前,爪哇的土地私有制、村社解體等,實質上已經自然發生了。

雖然這種自然的發生是緩慢的,但新的生產方式正在舊的爪哇村社中醞釀、萌芽。

當大順下南洋後,即便說大順自己並不知道自己是在用工業資本主義的殖民觀來對爪哇進行改造——正如牛頓出生前,落入泥潭被陷死的人不知道這是因爲萬有引力的作用——但,就實質而言,大順對爪哇的統治、並且根據大順自身的歷史傳統和慣性而將自己的生產方式強行加在爪哇身上的行爲,就是一種不自覺的、自己並不知道的工業資本主義殖民觀。

工業資本主義和商業資本主義的邏輯是不同的。

工業資本主義,需要更多的生產。

因爲,工業資本主義下的生產,本身也即是工業資本主義下的分配。

【分配的結構完全取決於生產的結構,分配本身就是生產的產物,不僅就對象說是如此,而且就形式說也是如此】

【就對象說,能分配的只是生產的成果,就形式說,參與生產的一定形式決定分配的特定形式,決定參與分配的形式】

【比如說,工資。工資的僱傭勞動,在一處作爲生產要素的勞動所具有的規定性,在另一處表現爲分配的規定】

【如果勞動不是規定爲僱傭勞動,那末,它參與產品分配的方式,也就不表現爲工資,如在奴隸制度下就是這樣】

奴隸沒有工資,奴隸的勞動不表現爲工資,但是奴隸難道就不參與生產的分配了嗎?最起碼,哪怕說種植園搓棉花的奴隸,不也得被分配西瓜和穀物,以維繫他們的勞動嗎?

是以,大順將大順本土的生產方式,以一種更熟悉的歷史慣性,強加在爪哇身上的時候,這本身既改變了生產方式、也改變了分配方式。

生產,是說爪哇的農民,在繳納了地租後,圍繞着大順的工業所需的原材料,進行生產。

分配,是說爪哇的農民,在繳納了地租之後,用他們交換到的貨幣,購買整個大順生產體系下的商品。

分配本身就是生產的產物。

爪哇因其自然環境、土地肥力、積溫降水、運輸條件、海運成本等因素,實際上,比大順甘肅的農民,更容易融入到大順的工業資本主義的體系當中。

而工業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亦決定了爪哇的土地改革,是有利於大順工業發展的。故而可以稱之爲這是一種無意識的、工業資本主義殖民觀的產物——因爲就其意識而言,大順朝廷可能並沒有意識到這是啥,只是根據傳統和習慣,將大順的生產方式強加在了爪哇身上。

這裡,還有個更容易理解的假如的例子。

假如,比如朝鮮國。

作爲一直以來亞洲朝貢體系的最靠近的一環,如果大順,或者說當年的紅巾軍北伐,【征服民族把自己的生產方式強加於被征服的民族】。

那麼,朝鮮國此時是否還會存在王田制?奴婢制?以及土地買賣是不被承認的?

既然說,93年風暴後,法國的土地私有制建立起來,並且成爲了法革最重要的革命成果之一。

那麼,是否可以認爲,大順將大順最熟悉的“畝稅制度”、“小地產所有制”、“流官制”強加於被其征服和殖民的地區,是一種18世紀的先進制度,在落後地區的推廣?

或者說,在18世紀的牛耕馬作、曲轅犁、壟作、輪作、間種、套種等技術水平下,18世紀的小農經濟,是不是此時最適合此時生產力的一種模式?

法革之後,15年到50年,法國的糧食產量暴增了50%、農業產值從30億法郎增加到50億法郎。

固然,到18世紀50年代之後,曾經對法國產生過極大正面作用的小土地私有制,阻礙了法國生產力的發展。尤其是農業機械、化肥、新農業技術等方面;又因爲小塊土地所有制,使得法國的資本,更傾向於在農村搞“九出十三歸”,而小農爲了保住自己的土地也不得不接受“九出十三歸”的盤剝等等。

然而無可否認,在現代機械、現代農業、化肥工業等出現之前,小地產所有制在高爐鐵和牛耕時代,是先進的且符合生產力水平的。這種先進,使得中國在古代一直佔據着世界工農業總產值的40%左右。

伴隨着先進技術的出現、化肥、良種、農業機械等等,這種模式又成爲一種阻礙。歷史上法革之後法國的問題,多看看東方的歷史,就很容易理解,什麼叫老馬說的【封建領主已由城市高利貸者所代替;土地上的封建義務已由抵押制所代替;貴族的地產已由資產階級的資本所代替】。

什麼叫【拿破崙的所有制形式,在十九世紀初期原是保證法國農村居民解放和富裕的條件,在這個世紀卻已變成使他們受奴役和貧窮化的法律了】

什麼叫【抵押債務每年從法國農民身上取得的利息,等於英國全部公債每年債息的總額】

當然,任何事都是有正反兩面的。

在大順國內,頭疼的問題,就是土地抵押高利貸、土地兼併、金融資本更願意購買土地作爲金融產品等等,使得大順這邊需要各種政策,限制金融資本往土地和高利貸上跑。

而在大順的殖民地。

比如,大順在印度的一些地區,推行這種“開阡陌、破井田、初稅畝、小地產私有”的制度,也造成了印度地區出現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問題——被強行創造出的印度小農,開始反對高利貸、反對商人盤剝、反對土地兼併、進而開始反抗大順的統治了。

如老馬所言:【受到資本這樣奴役的小塊土地所有制(而它的發展不可避免地要招致這樣的奴役)……農民的利益已不像拿破崙統治時期那樣和資產階級的利益、和資本相協調,而是和它們不可調和地相對立了】

簡單來說,因爲大順無意識地按照傳統的、熟悉的方式,在統治地區推行小塊土地私有制。

一方面,在現有條件下,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另一方面,也使得歐洲式的資產階級革命,在所有大順統治的地區,已無可能——資產階級請出哈巴谷、請出格拉古的屍骨,拉走農民反對封建貴族的模式,已無可能。

當農奴成爲小農,那麼也就意味着,他們和資產階級、資本之間,是不可調和地相對立了。

並且,伴隨着大順這邊的統治越深入,其最終的結果也會更靠近這種結局。

(本章完)

第1143章 最後的佈置(四)第1211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下)第974章 照舊第1075章 惡龍殘影(十)第1195章 木牛流馬(二)第920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四)第926章 戰前輿論準備(上)第1113章 上國心態(七)第204章 投名狀第140章 錯路第1303章 死與復仇(二四)第1135章 假裝心懷社稷第1268章 攻防心理(三)第135章 正當競爭和不正當競爭第429章 先活下來吧第1144章 最後的佈置(五)第1217章 輪臺之思(四)第1317章 人多聲音才大第892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三)第1402章 遷徙路(五)第664章 分贓大會(一)第726章 昨日投名狀 今日罪名簿第590章 借頭一用,以平民怨第425章 掩耳盜鈴的新境界第323章 假公正第651章 你只是枚棋子(四)第1215章 輪臺之思(二)第318章 潤物細無聲第624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五)第1132章 你的答案不在這第90章 十年功,百年功第1476章 臨別告誡(二)第522章 證明自己的忠誠第159章 長期合作第1355章 英國的總崩潰(四)第1079章 爭功(四)第959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五)第1267章 攻防心理(二)第362章 治標治本二選一第244章 拱火之書第1460章 最終的鬧劇(七)第474章 屎裡摻飯第95章 任俠士第935章 綁定(上)第763章 荷蘭災難年(三)第316章 結善緣第920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四)第1046章 破綻第1282章 死與復仇(三)第1396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中)第600章 捧殺第1325章 破滅的第一版山巔第95章 任俠士第1203章 木牛流馬(十)第1236章 三戰定印度(三)第1065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九)第93章 破題第959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五)第90章 十年功,百年功第1400章 遷徙路(三)第65章 報捷第1158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三)第254章 聚成大豬圈方便割肉第1363章 國富論(六)第1427章 必死之局(下)第1275章 攻防心理(十)第165章 真真假假第19章 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第439章 回援第1243章 三戰定印度(十)第1174章 備戰(十三)第804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下)第525章 不敢殺第1067章 惡龍殘影(二)第288章 法國笑話第1133章 濟天下和利自己第20章 會通中西,以求超勝第1065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九)第1318章 施加神聖性(上)第1099章 工業革命(十二)第768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上)第612章 搶人才第897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八)第368章 我是誰第1077章 爭功(二)第95章 任俠士第387章 意外之請第915章 南洋大開發(十)第1241章 三戰定印度(八)第1010章 另一種表達第591章 不如歸去第1190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上)第1002章 獻禮第766章 荷蘭災難年(六)第1016章 做成死案第619章 越簡單 越有效第629章 西進南下,互爲信任第1503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一)第24章 奇怪的聖旨第1065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九)
第1143章 最後的佈置(四)第1211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下)第974章 照舊第1075章 惡龍殘影(十)第1195章 木牛流馬(二)第920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四)第926章 戰前輿論準備(上)第1113章 上國心態(七)第204章 投名狀第140章 錯路第1303章 死與復仇(二四)第1135章 假裝心懷社稷第1268章 攻防心理(三)第135章 正當競爭和不正當競爭第429章 先活下來吧第1144章 最後的佈置(五)第1217章 輪臺之思(四)第1317章 人多聲音才大第892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三)第1402章 遷徙路(五)第664章 分贓大會(一)第726章 昨日投名狀 今日罪名簿第590章 借頭一用,以平民怨第425章 掩耳盜鈴的新境界第323章 假公正第651章 你只是枚棋子(四)第1215章 輪臺之思(二)第318章 潤物細無聲第624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五)第1132章 你的答案不在這第90章 十年功,百年功第1476章 臨別告誡(二)第522章 證明自己的忠誠第159章 長期合作第1355章 英國的總崩潰(四)第1079章 爭功(四)第959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五)第1267章 攻防心理(二)第362章 治標治本二選一第244章 拱火之書第1460章 最終的鬧劇(七)第474章 屎裡摻飯第95章 任俠士第935章 綁定(上)第763章 荷蘭災難年(三)第316章 結善緣第920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四)第1046章 破綻第1282章 死與復仇(三)第1396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中)第600章 捧殺第1325章 破滅的第一版山巔第95章 任俠士第1203章 木牛流馬(十)第1236章 三戰定印度(三)第1065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九)第93章 破題第959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五)第90章 十年功,百年功第1400章 遷徙路(三)第65章 報捷第1158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三)第254章 聚成大豬圈方便割肉第1363章 國富論(六)第1427章 必死之局(下)第1275章 攻防心理(十)第165章 真真假假第19章 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第439章 回援第1243章 三戰定印度(十)第1174章 備戰(十三)第804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下)第525章 不敢殺第1067章 惡龍殘影(二)第288章 法國笑話第1133章 濟天下和利自己第20章 會通中西,以求超勝第1065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九)第1318章 施加神聖性(上)第1099章 工業革命(十二)第768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上)第612章 搶人才第897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八)第368章 我是誰第1077章 爭功(二)第95章 任俠士第387章 意外之請第915章 南洋大開發(十)第1241章 三戰定印度(八)第1010章 另一種表達第591章 不如歸去第1190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上)第1002章 獻禮第766章 荷蘭災難年(六)第1016章 做成死案第619章 越簡單 越有效第629章 西進南下,互爲信任第1503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一)第24章 奇怪的聖旨第1065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九)